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魏洛阳故城宫城发掘获得重要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发掘城门即北魏宫城正门阊阖门,是在汉魏洛阳故城宫城范围内首次进行的有计划的考古发掘;城门为殿堂式建筑,夹建巨阙,其独特的平面布置与建筑形制为以往所未见,具有强烈的时代和礼仪特性;建筑时代始于魏晋,北朝修缮沿用,对确定曹魏洛阳宫位置与形制,继而寻找汉代北宫的位置打开突破口;是目前考古发掘出的时代最早的有确切文献记载的都城宫城正门和双阙,是解决汉魏洛阳城城市形制演变问题的重大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2.
资讯·国内     
《大众考古》2021,(2):10-11
新疆轮台:卓尔库特古城通过对轮台高等级城址卓尔库特古城的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初步确定其形制布局为三重城结构,时代为战国至魏晋,主体年代为两汉。内城城墙东部营建高台城址,形成内、外、高台的三重城结构,在新疆及中亚地区均较罕见。河南洛阳:汉魏洛阳城宫城二号殿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的考古发掘显示,宫城二号殿或与文献记载中的“显阳殿”有关。  相似文献   

3.
由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和《华夏考古》编辑部举办的2013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结果为: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第八次发掘,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汉魏洛阳城宫城四号建筑遗址,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禹州神垕建业钧都新天地钧窑址。  相似文献   

4.
郭晓涛  钱国祥  刘涛 《考古》2016,(4):63-74
2006年4月,为配合河南洛阳市白马寺西院印度佛殿的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在汉魏洛阳城北魏西郭城内、现白马寺西院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与古白马寺相关的遗迹,并对一些重要的遗迹进行了发掘。现将本次发掘清理的两组窑址简报如下。窑址位于洛阳市白马寺西院的西南角,在现白马寺天王殿以西310米处(图一)。发掘区内布设11米×11米探方2个(编号分  相似文献   

5.
略论隋唐东都城遗址的考古收获与文物保护叶万松,李德方,李国恩地处黄河中游、"天中"之地的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历史文化名城。尤其是在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阶段的隋代、唐代,洛阳更是一座充满生机的国际大都会。隋唐东都洛阳城以其辉煌、雄...  相似文献   

6.
洛阳地处华夏明的腹地黄河中游的伊洛河流域,是“聚集四方,辐射四方”之地。历史上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所以,宋人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从偃师二里头到涧河东岸约30公里的范围内就分布着夏代都城、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东都城五大都城遗址,是洛阳几千年来苍桑巨变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
霍宏伟 《考古》2012,(8):80-88,1
1996、1997年,在洛阳老城西大街东段发掘出隋唐洛阳城东城宣仁门的南门道遗址。此处门址的发现,为进一步确定隋唐洛阳城东城第二条横街宣仁门街、外郭城上东门街的位置提供了重要坐标点。结合考古资料及相关文献记载,可以考证出现今洛阳老城十字街与隋唐洛阳城宣仁门街、上东门街、徽安门街的叠压关系。  相似文献   

8.
书讯     
《大众考古》2020,(2):91-91
《北魏洛阳城南的居民与居住环境》王静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1月北魏洛阳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城南拓展上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为隋唐洛阳跨洛水建城开创了先例,对后世影响极大。本书利用相关文献及考古资料,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核心理论——人地关系学,从居民与居住环境相互关系的视角,试图揭示北魏洛阳城南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是居民对居住环境不同利用程度和方式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正>"被昆仑之洪流,据伊洛之双川,挟成皋之岩阻,扶二崤之崇山",东汉傅毅的《洛都赋》如是勾画了洛阳所处的地理位置。这里位于中原大地的腹心,古称"天下之中",是最早的"中国"(何尊铭文)。数千年的文明在洛阳盆地积累沉淀,在今偃师至涧河两岸不足三十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代都城、商代都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东都城等五大遗址,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极为罕见。此  相似文献   

10.
<正>汉魏洛阳城遗址位于今天洛阳城东、伊洛平原中心。城始建于西周,废弃于唐初,是在西周成周城和西汉洛阳城的基础上扩大发展而来的,作为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的都城长达330余年。自东汉在洛阳建都后,亚欧大陆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随之转移到洛阳,罗马城也是此时世界上伟大的城市。在同一时代下,地理和人文环境截然不同的洛阳与罗马被丝绸之路连接在一起,使得两座同时代城市的比较,更能体现出两种不同文明模式所呈现的物质形态。  相似文献   

11.
《华夏考古》2021,(3):117-125,128
正2021年3月19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杂志主办的"2020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三门峡市举行。经过各项目负责人汇报,专家无记名投票,最终在10个汇报项目中,推选出"巩义双槐树遗址""淮阳时庄遗址""伊川徐阳墓地""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五个考古发掘项目为"2020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并将"渑池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推选为"特别关注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2.
汉魏洛阳城是中国古代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城址周围分布着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时代的帝王陵墓,但以往这些帝王陵墓均无法确定具体归属。作者通过近年来的考古勘察新材料并结合文献资料,对东汉洛阳各个帝陵的分布与具体归属进行了重新辨析和位置推定,为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记者  方燕明 《华夏考古》2015,(2):147-160,169,2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和《华夏考古》编辑部举办的2014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结果为:濮阳戚城龙山时代城址、郑州东赵遗址、南阳市百里奚路西汉木椁墓、汉魏洛阳城太极殿东堂遗址、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遗址。  相似文献   

14.
《文物》2020,(7)
正北宋洛阳城沿用自隋唐洛阳城,其文献和考古资料丰富,宋以后破坏改动较少,是研究洛阳城市史的重要环节。本书使用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的研究方法,梳理考古勘探、发掘以及历史文献材料,对西京外郭城、宫皇城及住宅、墓葬、官署等其他城市要素进行了复原研究。研究表明,北宋西京外郭城以河南府廨所在临阛坊为中心,呈现出市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阳城市基建项目考古中发现一处明代墓地,具体位置在道北二路和经八路交叉口东北、洛阳老城苗南村东南,东距定鼎北路300米,南距隋唐洛阳城宫城北城墙约800米。墓地北倚邙山,南俯洛河,据村民回忆,此前这一带地面上有石羊、石虎、石碑等,后不知所踪(2019年墓地南侧道北二路施工过程中出土2件明代石羊,可能与沈应时墓有关)。  相似文献   

16.
隋唐洛阳城实行了严格的里坊制,普通百姓的居住区被限定在里坊内。里坊基本呈方形,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设有坊门,坊门严格按照律法定时启闭。以隋唐洛阳里坊门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壁画、碑刻等材料对坊门的记载,以及唐代建筑研究成果,可以推测隋唐洛阳城里坊门有单层式与城楼式两种样式,坊门屋顶采用级别较低的悬山顶。  相似文献   

17.
隋唐长安洛阳城规划手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期刊发的傅熹年先生的《隋唐长安洛阳城规划手法的探讨》一文,对长安、洛阳两城的发掘平面图和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二城的布局以皇城宫城之宽、深为模数,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元明,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控御一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由洛阳市文物局、洛阳市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编纂,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所长、研究员徐金星主编的《汉魏洛阳故城研究》一书,将由科学出版社于近期出版。该书收录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文物考古部门的发掘简报,报告以及各方面研究者的有关论文,是迄今关于汉魏故城第一部完备的文集,全书约153万字。本书为历史、考古以及其它方面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特别是考古发掘的第一手资料,对汉魏洛阳故城的考古、研究和保护,对中国城市史、都城史、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北京大学考古系前主任、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为该书题写了书名,中国历史博物馆前馆长、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为该书作了序。这里我们将俞伟超先生的《序》以及徐金星先生所写《前言》先行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正>丝绸之路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线路跨度近5000千米,共计33处代表性遗迹,其中中国境内分布有22处考古遗址及古建筑遗迹。河南1.汉魏洛阳城遗址2.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3.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4.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甘肃12.麦积山石窟13.永靖县炳灵寺石窟14.瓜州县锁阳城遗址15.悬泉置遗址16.玉门关遗址  相似文献   

20.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与偃师县交界的地方,北靠邙山,南临洛河。西周初年,周公东营"洛邑",在洛河北岸修建了两座城堡,一为"王城",一为"成周"(又称"下都")。西周曾迁殷贵族于"成周";东周建都"王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于洛阳置三川郡,郡治"成周",这里是秦都咸阳通往东方各地的要道。西汉初,刘邦先都洛三个月,后迁长安。汉魏洛阳城就是在周代成周城、秦代三川郡郡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