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德元年(1506)十月,明武宗以刘瑾为司礼监太监,同时委任了一批刘瑾党羽。《明史》卷16《武宗纪》曰:“以刘瑾掌司礼监,丘聚、谷大用提督东、西厂……。”但同书卷304《宦官传》却说:“命(刘)瑾掌司礼监,(马)永成掌东厂,(谷)大用掌西厂。”是东厂提督有二说矣。按《明史》无丘聚、马永成传,《明武宗实录》不记各人职司。明朝中后期私家著述多持丘聚提督东厂说,如陈洪谟《继世纪闻》卷一:“令刘瑾入司礼监,兼提督团营兵马,设内行官校巡察,丘聚提督东厂官校巡察,谷大用提督西厂官校巡察。”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94《中官考》:“瑾既入  相似文献   

2.
陆奎勋于雍正元年(1723年)参修《明史》,随后四年,他撰成《明史拟传》五卷。陆奎勋《明史拟传》较王鸿绪《明史稿》有四大特点:一、增补史料,扩充内容。二、纠谬订误,辨正史事。三、润色辞章,语句精炼。四、评价人物,直舒其意。殿本《明史》因袭或参考《明史拟传》,陆奎勋对《明史》修纂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我馆收藏原清内阁大库《明史》列传残稿十三卷,竹纸墨书,纸捻装订十三册,每册纵27、横20厘米。这十三卷残稿,立传人物九十六人,附传人物七十一人,与武英殿本《明史》相校,文字内容完全相同的四卷,即:杨士奇等传、黄宗载等传、王恕等传、卢洪  相似文献   

4.
<正>说起郑和下西洋,有一个很重要但又提得很少的人,他就是侯显。《明史·宦官侯显传》全文515字,对于侯显的生平籍贯只提"侯显,司礼少监"。《明史·郑和传》后附有《侯显传》,称"显有才辨,强力敢任,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  相似文献   

5.
(一)《明史·选举志》卷七十载:“嘉靖八年已丑,帝亲阅廷试卷。手批一甲罗洪先、杨名、欧阳德,二甲唐顺之、陈束、任瀚六人对策,各加评奖。”按:“欧阳德”误,应作:程文德。欧阳德是嘉靖二年癸未科进士(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明史》卷285《儒林传》)。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彭贻孙《明朝纪事本末补编》卷2《科举开设》,嘉靖八年已丑科一甲三名是罗洪先、程文德杨名。《明史》卷285《儒林传》:程文德“登洪先榜进士第二。”李贽《续藏书》卷20《程文德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校点本《明史》卷120《公主传一》载:景帝一女,……(成化)五年十一月下嫁王宪。同书卷113《后妃传》记载景帝废后汪氏:“生二女,无子”,并载有时人李贤语:“妃已幽废,况两女幼,尤可悯”。《明书》、《明史稿》皆同明史二说并存.孰是孰非?查时人李贤所作(《天顺日录》有云:“汪妃虽立为后即遭废弃幽闭,幸与两女度日,若今随去,情所不堪。”明人雷礼《国朝列卿记》卷11“李贤行实”及明人朱睦像《皇明中州人物志》卷8“李贤传”皆取《日录》所载。明人朱国桢《皇明大政记》卷16也载:“癸丑郕王薨,谥曰戾,免汪妃殉葬,与二女出居旧府,厚给之。”可见,《明史·后妃传》的记载是可靠的,而《公主传》的记载是不正确的,当为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282《薛瑄传》7229页载:“(薛瑄)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黄云眉先生《明史考》第七册,《明史》卷二八二(列传第一百七十)载:“按据《宪宗实录》卷十瑄传,瑄卒于天顺八年十月甲申,年七十有瑄。”案薛瑄入门弟子阎禹锡所作的《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薛先生行状》(见《薛文清公全书》《行实录》卷一)载:薛瑄生于洪武己巳(1389年)八月初十日,卒于天顺八年(1464年)六月十五日,  相似文献   

8.
一、《明史》卷161《况钟传附朱胜传》:朱胜“超迁江南左布政使”(中华书局点校本第481页)。按:“江南”误。据《明史》之《职官志》及《地理志》云,明设十三布政司,其中无“江南”布政司。“江南”当作江西。《英宗实录》卷347天顺六年十二月壬午条云:朱胜知苏州,“几九载,擢江西布政使,赴任卒于道”。二、卷315《云南土司传·车里》:正统“六年,麓川宣慰思伦发叛,诏给车里信符、金牌,命合兵进剿”(第8157页)。按:正统六年,思伦发已死多时,不得如传所  相似文献   

9.
(1)《明史》卷一百,《诸王世表》二载:“辽长阳昭和王豪(土显),贵烚嫡一子,成化十年,比弋阳、永和事例,以辅国将军袭封。正德五年薨。”(中华书局点校本2696页)按:据《明宪宗实录》卷一五七:“成化十二年九月乙卯,册封辽府辅国将军豪(土显)为长阳王。”知豪(土显)袭封长阳王在成化十二年。《明史》脱“二”字。(2)《明史》卷一百二,《诸王世表》三载:“庆怀王邃(?),康庶一子,初封平原王,成化七年袭封,十五年薨。”(同上第2715页)  相似文献   

10.
徐乾学在清修《明史》时担任总裁官,其将很大部分列传初稿由繁改简,成98卷本《明史》一部,此部《明史》亦称《明史列传》。其书以简练为特点,并为王鸿绪、张廷玉等所继承、发扬光大,形成横云山人《明史列传稿》208卷、抄本《明史列传稿》162卷、《明史稿》310卷及《明史》332卷等简练本系统《明史》拟稿及《明史》定本。此系统与现存定本《明史》撰写初期形成的《明史列传》313卷、《明史》416卷、《明史列传稿》267卷等繁富本系统《明史》拟稿,鼎足而立,且以其符合一般正史之写法,其系列中之定本《明史》332卷名列史书经典系列"二十四史"之中,并声誉满天下。徐氏《明史》为撰写简练的定本《明史》的开路先锋,徐乾学在史学史上的贡献不可忽视。徐氏《明史》长期隐身埋名,不为世人称说。近年被纳入《明代史籍汇刊》影印出版,始为史界所注意,但其流传、价值等不见谈及,有待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卷166《韩观传》:“明年(洪武三十年)复从杨文讨平吉州及五开叛苗”。(4480页,中华书局点校本)按:“吉州”应作古州,形近而讹。古州,今贵州榕江,明属贵州黎平府。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19:“洪武三十年三月,古州洞蛮林宽自号小师,聚众作乱……。”古州蛮乱事,又见《洪武实录》卷255、《明史》卷3、卷316、《明通鉴》卷11。  相似文献   

12.
《明史·艺文志》“史部.正史类”著录:“魏国显《史书大全》五百十二卷。”同书“传记类”著录:“魏显国《历代相臣传》一百六十八卷……”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通史类”著录有:“魏国显《史书大全》五百十二卷……《三才考》四十六卷《列国史补》十八卷;“史学类”著录:“魏国显《历代史书总论》二卷”;“传记类”著录:“魏显国《历代相臣传》一百六十八卷。”该书的著录大体与《明史.艺文志》相同,只是在魏国显名下又多了《三才考》等三种书。以此推论,这些书似分别由魏国显和魏显国二人所著,但事实并非如此。最有力的证据是现存明活字…  相似文献   

13.
正《明史》云:"瑾好招致术士。有俞日明者,妄言瑾从孙二汉当大贵。"(1)又云:"瑾从孙二汉当死。"(2)校勘记云:"瑾从孙二汉当死。‘从孙’原作‘从子’。按,本书卷三〇四《刘瑾传》作‘从孙’,《武宗实录》卷六六正德五年八月戊申条作‘侄孙’,据改。"(3)然而,明代何乔远《名山藏》则曰:"瑾常招引四方术士余日明、余伦、余子仁等出入其家,妄称其侄刘二汉者当大贵,以是有反心。"(4)清人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5)、万斯同《明史》(6)皆云刘二汉是刘瑾之侄,而非从孙。  相似文献   

14.
《大明一统志》卷37载:"公署,洮州茶马司,在卫治西,永乐九年建."而《明史》卷75记载,"茶马司.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掌市马之事.洪武中,置洮州、秦州、河州三茶马司,设司令、司丞.十五年改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寻罢洮州茶马司,以河州茶马司兼领之.三十年改秦州茶马司为西宁茶马司."(中华书局,1974年,...  相似文献   

15.
《明史》卷一八六《许进传》(中华书局点校本,第4924页)云:许进于弘治“七年迁陕西按察使。土鲁番阿黑麻攻陷哈密,执忠顺王陕巴去,使其将牙兰守之。尚书马文升谓复哈密非(许)进不可,乃荐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按文中“右佥都御史”之“右”字,应为“左”字之讹。《明史.许进传》所载弘治七年许进被委任为“佥都御史,巡抚甘肃”一事,在《明实录》中有比较明确的记载。据《明孝宗实录》卷九五,弘治七年十二月庚午条(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4年校印本。下引亦出此校印本)载:“升陕西按察使许进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甘肃等处。”又,《明…  相似文献   

16.
张春之死──《明史·张春传》补遗王芳张春,字景和,号泰宇。陕西同州(今大荔县)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中举人,历任刑部主事、山东按察司金事、永平兵备道等职,官至太仆司少卿。历官数任,忠于职守。《明史》有传。崇帧四年(天聪五年,1631)八月,后金...  相似文献   

17.
正《全唐詩》卷七二七收馬冉《岑公巖》詩:"南溪有仙澗,咫尺非人間。泠泠松風下,日暮空蒼山。"源出《方輿勝覽》卷五九:"岑公巖,在大江之南,六十餘丈,深四十餘丈。石巖盤結若華蓋,左右方池,有泉湧出,巖簷遇盛夏注水如簾,松篁藤蘿,蓊蔚葱翠,真神仙窟。唐刺史馬冉詩(詩略)。"《唐音統籤》卷八五八、《全唐詩》卷七二七稱馬冉爲唐末萬州刺史,唐末未見確證。《全五代  相似文献   

18.
万芳珍 《文献》2006,(4):146
近读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第一版)《明史》列传,发现二处人名有误,勘正如下: 其一,列传第二十五(卷一三七)罗复仁传后有"孙汝敬"传,云:"孙汝敬,名简,以字行,永乐二年庶吉士"(下略)."孙汝敬"三字左旁标专名线,即认定为人名,其人姓孙.  相似文献   

19.
清官修《明史》过程中对于《王守仁传》的归属及其学术评价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结果以《明史》不立《道学传》。《王守仁传》归入大传不入《儒林传》而告终,争论的背后却隐含了史馆内存门户之见及其尊崇程朱理学的官方主流思想。《明史·王守仁传》主要取材于毛奇龄《王文成传本》、尤侗《王守仁传》、万斯同《明史稿·王守仁传》、王鸿绪《明史稿·王守仁传》。《明史·王守仁传》的成书符合清官修《明史》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20.
乾隆元年(1736),全祖望撰《移明史馆帖子》六通,商榷《明史》之《艺文志》、《史表》、《隐逸传》、《忠义传》,由于此期史馆审订《明史》之处甚少,其建议未予以采纳。《明史》刊刻之后,全祖望遂先对《明史》进行纠缪订误、补充史料,撰写了大量墓志传状题跋之文,极力褒扬明末清初抗清人物的忠义气节,充分彰显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治史风格。深入探究全祖望对《明史》之检讨,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全祖望史学思想和治史特色,还有助于深入研究清朝官修《明史》之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