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际平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和敦煌出土文书研究领域的专家,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赋役制度、财政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近年来杨先生对北朝隋唐时期的田制和汉唐赋役制度等问题有新的思考和研究。应本刊编辑部之约,杨先生结合新近研究、反思,畅谈了数十年来研治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历程和体悟。  相似文献   

2.
土地制度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曾是1949年后出现在历史学研究中的所谓“五朵金花”之一,并成为其中的“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秦汉史研究的一出重头戏。本文拟以时间为纲,以论题为目,对近50年来秦汉土地制度的相关研究作一简要综述。文中所谓秦汉,指从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到西汉为止,因为这一时期土地制度的继承关系比较明显,没有较大的变革,在土地制度史上可以当作一个时段来看待。对秦汉土地制度的研究大致有三次热潮:第一次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的大讨论,接着是青川秦木牍…  相似文献   

3.
"丁中制"起源之初,不仅以赋役征派对象的身高、年龄、健康状况等自然身份作为依据,而且受到社会身份爵位的影响。秦汉时期随着国家对编户民年龄的掌握,二十等爵制的废弛,年龄逐渐成为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秦汉早期"丁中制"在简牍户籍中表现为户籍身份与赋役注记的结合,户籍身份"小"、"大"等与赋役征派只是大致对应而未重合,户籍身份本身并不意味着赋役义务。三国时期,实际赋役征派急剧变动,形成中的年龄分层与轻重赋役义务相结合,催生了丁中身份,为西晋创设丁中老小之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赋役制度与政区边界——基于明清湘鄂西地区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鄂西地区,从明初至清雍正年间,土司、卫所等特殊形式的政区与经制州县政区在地理空间上都是彼此毗邻乃至交错的。不同类型的政区意味着不同的赋役制度与管理方式,在土司、卫所与州县势力彼此消长的背景下,更导致了种种土地纠纷与赋役规避问题。清雍正间,通过改卫归流与改土归流,三者之间的土地与赋役纠纷随着卫所、土司的取消与州县政区主体地位的确立而逐渐消弭。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财政是国家机器运转的命脉。每一次重大的赋役改革和调整,都极大地影响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格局。处于社会转型、制度变迁期的16世纪的晚明,曾围绕赋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既是自宣德以来赋役制度改革的延续,又是明代商品货币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学界关于明代赋役制度及其改革的研究成果不少,然对于明代财政史却缺乏总体把握,以至于在20世纪末被学者称为"明代财政史研究的‘世纪遗憾’"。目前仅  相似文献   

6.
敦煌吐鲁番文书是研究唐五代经济的重要史料,正确认识该文书中的相关史料价值有助于推动唐五代经济史研究的深化。通过对文书所反映的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商业贸易等有关内容分别进行分析,可知敦煌吐鲁番文书在唐五代经济史的不同方面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为正史记载提供内容补充,为学术讨论提供资料依据。对唐五代经济史的各类研究均可根据需求选取文书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秦汉陵墓的考古资料与研究成果出发,讨论陵寝制度与象征研究中的思路与方法问题。秦汉陵寝制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陵寝制度也就是陵墓制度,狭义的陵寝制度指陵侧出寝的建筑制度,多年来两方面都进行了深入讨论;秦汉陵墓实行独立陵园制度,对于陵园的象征有若都邑说、若宫城说;近年在此思路基础上,出现了将地下陪葬坑与秦汉帝国职官架构比拟的新思路,这种思考还需要从理论与考古实践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时期占着很大篇幅。封建社会时期的阶级矛盾,主要是广大劳动农民和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土地问题是封建社会的主要问题。本期张博泉先生试谈对“「租庸调」的看法一文中,分析研究了从春秋到唐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过程,同时又分析研究了「占田」制度和「均田」制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直到今天在历史工作者中对这两个问题没有能够取得一致的意见。从「占田」制看,有人把他了解为劳役地租,有人把他了解为整顿国家税收,张先生认为是征收佃租的一种标准。从「租庸调」赋役制度看,有人主张他是和「均田」制度相适应的赋役制度,有人怀疑唐代「均田」制度是否真正推行过,有人否认「租庸调』制度和「均田」制度之间的关系;张博泉先生一方面分析「租庸调」力役制度和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关系,两税制出现与唐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又探求「租庸调」制度和东汉以后「租庸调』制度的继承性,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给我们今后继续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希望对于这一问题有研究的同志们,能够多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文博》2016,(3)
青铜器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重要收藏,除商周青铜器,所藏东周秦汉铜器也很丰富,其中多见刻铭者。本文即对馆藏东周秦汉有铭铜器进行初步考释,可为研究秦与诸国关系提供新资料,并对秦汉职官、地理、度量衡制度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晖 《考古与文物》2000,(6):46-51,59
周代有无井田制度?西周时期一代又一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是否依宗法关系把自己所属土地再次分封给诸弟?这些制度问题虽然在战国秦汉以来的文献资料中有所记载,但西周甚至春秋时期的文献中有关方面的资料却比较少。  相似文献   

11.
<正>民之赋役,不仅是一国理财之本,更为国家经济治理之途,故中国古代赋役之制始终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虽然古代赋役常被并称,但赋与役之间实有质的差异。就此观之,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研究则存在重赋轻役现象。如果再进一步聚焦中国古代役制,更能发现其诸多研究瓶颈。若欲推动役制研究的拓展,既需对中国古代役制的结构性检讨,亦应诉诸历代役制性质的再根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职役的再认识实为门径,它是中国古代役制研究再出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由著名历史学家漆侠教授主编、姜锡东教授任副主编的《中国改革通史》,新近已由河北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书分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两宋卷、辽夏金元卷、明卷、清卷、近代卷和综合卷共十卷,438万余言。该书是第一部全方位考察中国改革历史的学术巨著,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其一,这是一部最有贯通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中国改革通史。首先,该书考察论述了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改革,深入探讨了历代的官吏制度、法律制度、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工商制度、军事制度、宗教制度、科举制度以及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政…  相似文献   

13.
评《三国经济史》朱大渭三国风云际会,人才辈出,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时代。仅就其经济领域来说,人口的流动与增减、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等,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因而,三国时期的历史历来引起治史者们极大的研究兴趣,成百上...  相似文献   

14.
宋代官田包佃之所以值得重视,不仅因为包佃的日趋盛行,在当时土地使用、流民安置、赋役征取乃至水利资源的保护等方面引发出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由于包佃涉及到官田经营方式、土地所有制结构、阶级阶层关系以及租佃经济的各种表现形式等重大课题。国内外论著于包佃虽有涉及,惜未展开。近有杨康荪先生以其深厚功力,精心结撰《宋代官田包佃述论》,对包佃首次加以全面研究,在包佃发展过程的构勒与规模估计、包佃主身份与包佃权性质的判断、以及差额地租的估算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或基本正确的看法,其功不可没。但是,杨文亦有一些论断似与笔者所见史料不够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治理关系密切。唐代是赋役制度的重要转折时期,唐后期赋役制度变迁亦开启了乡村社会治理的结构性调整。对此,学术界已经在乡官到乡役的变化以及两税法与乡村制形成上取得了诸多成果。  相似文献   

16.
秦汉墓葬的大量发现 ,是新中国考古的重要成就之一 ,秦汉墓葬所反映的丧葬习俗是直观而又丰富的。韩国河博士的新著《秦汉魏晋丧葬制度研究》 (陕西人民出版社1 999年 1 2月出版 ) ,利用大量的考古资料并结合文献对秦汉魏晋丧葬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一、认知全面、论述深刻。韩著全书共分为五章 :一、秦汉魏晋时期丧葬制度的发展轨迹。该章是全书的重点 ,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强。首先论述了先秦的丧葬制度 ,以“丧葬溯源”、“丧礼的形成” ,进而论述了“三礼”中所展示的东周丧葬制度 ,这种方法更便于把握秦汉魏晋…  相似文献   

17.
朱绍侯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在军功爵制研究、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研究等领域贡献卓著。朱先生以学术为生命,91岁高龄仍笔耕不辍,近年屡有长篇新作问世,其中有多篇对中国古代重大军事战略问题深入的思考。应编辑部之约,朱先生展望了今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并金针度人,分享了他的研究方法与心得。  相似文献   

18.
明初洪武三年在全国设置户帖户籍制度。洪武十四年下诏全国各地编造黄册,令各地户口随同土地一併登籍。它是明代管理户口和征调赋役的重要依据。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存的户帖、清册供单、黄册残底稿等文物,为我们研究明代的黄册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一,户帖与黄册元末“版籍多亡,田赋无准”。明初为严格地控制全国的人口和耕地,确保赋役的来源,洪武元年(1368年),在一些地区实  相似文献   

19.
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高敏教授,长期从事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的教学与研究,继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一书之后,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新著《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探讨》。该书内容包括土地制度、徭役制度、户籍制度、人口问题和阶级关系等方面专题研究论文,全书约30余万字,其中《杂户考》、《魏晋南北朝徭役制度杂考》等从未发表,部分论文虽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史学月刊》等杂志上发表,收入本集时,都作了新的修改与补充,  相似文献   

20.
明清乡村治理体系中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自然是基层管理制度了。传统中国的历代王朝,最为重视的是对基层赋役制度的设计,并围绕赋役的征收,设计相应的社会管控体系。就笔者比较熟悉的明清时期而言,明初朱元璋设计的里甲制度,就是集赋役征收和基层管控为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可以说,赋役能否顺利征收,体现了王朝对基层社会的治理水平。往往王朝强盛,基层社会的赋役征收也比较畅通,王朝衰落,则基层社会赋役征收不畅,基层社会也随之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