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博物馆藏清代进士莫晋(1761—1826)书法立轴(145 cm×50 cm),画芯为绢本。绢表面被红色涂层覆盖,上面有云纹、蝙蝠纹和"寿"字纹等手绘花纹,加工方式特殊。为科学保护这件文物,采用了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高光谱等无损(微损)检测技术对文物材料及制作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件文物用绢组织结构稀疏,背面采用三桠皮纸托裱;将铅白染色涂于绢表面进行加工,再采用高岭土和银粉绘制云纹、蝙蝠等;同时对文物模糊印章进行了有效提取。该研究结果为后续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6年平陆县博物馆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对馆藏38件瓷器文物进行了保护修复,民国青花龙凤纹敞口瓷碗是此次保护修复方案中的其中一件,根据该件文物的本体特性、病害情况,按照修复步骤依次进行表面清洗、加固、去除原修复痕迹、拼对粘接、配补缺块、上色、仿釉等修复处理,恢复文物的原貌,同时使文物得以更好地展示和保存。  相似文献   

3.
“南海Ⅰ号”两件出水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Ⅰ号"沉船在出水前已沉没海底800余年,以瓷器为主的文物由于受到海水、海洋生物及海洋沉积物等侵蚀,出现了吸盐、土蚀、缺损等病害。为对出水瓷器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本研究选取其中两件不同窑口的瓷器,从文物保存状况、制作工艺、病害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用酒精、丙酮、柠檬酸等化学溶剂和超声波清洗去除瓷器胎釉吸附的盐分及表面的土蚀等病害;并遵循恢复文物原状与可辨识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环氧树脂胶、滑石粉、丙烯酸树脂漆等材料对瓷器进行修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增加展陈效果,还为以后大批量相同保存环境和病害的出水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对故宫书画文物进行整体分析、保护的方法,本研究利用研发的高光谱成像系统,对故宫博物院的部分馆藏书画文物进行分析。分析发现,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文字信息增强、隐藏信息提取、底稿线提取、颜料分析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将高光谱成像技术用于书画文物的保护,不仅能够深度了解文物病害程度,为绘画工艺研究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书画文物的保护修复材料选择和修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使保护修复更加全面和科学化,同时能缩短病害调查和科学分析的时间,加快保护修复工作的进度。  相似文献   

5.
蜡胶是明清时期广泛用于镶嵌类文物粘接加固的胶粘剂,目前该种粘接剂已无处生产。本研究在查阅古代文献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熬制了不同组分配比的胶样,同文物上的粘蜡胶样进行红外光谱比对;并依照国家胶粘剂性能的检验标准,对新熬制的胶样进行粘接强度、剪切强度和抗冻融老化测试。该阶段结果显示,新研制的粘蜡胶与文物上粘蜡胶的红外光谱特征基本一致;新研制的粘蜡胶是松香、蜂蜡、油质物的混合物,其中松香∶蜂蜡=1.5∶1的胶样的粘接强度为1.77MPa,剪切强度为1.26MPa,经冻融老化循环后的粘接强度为1.87MPa,在正常室温条件下能够满足故宫博物院镶嵌类文物的粘接要求。  相似文献   

6.
秦兵马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数量多,质量重、个体大、等级高,已成为秦代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为了有效科学地保护修复秦俑,通过对常用胶黏剂实验室老化比较测试,结合秦俑陶胎的理化性能和粘接剂的理化性能对比分析,筛选出六种适合于秦俑修复的粘接剂,并应用于新出土秦俑的粘接修复中,应用观察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秦俑修复深入研究及考古发掘出土陶质文物保护修复粘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甘肃平凉地区100多件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介绍了该地区的青铜文物保存现状,论述了在现场进行青铜器保护修复使用的方法,为今后保护处理青铜文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铜镀金嵌石五供仅有一套,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但其中的一对花觚伤况严重,缺失大量嵌件。修复前,采用X射线CT扫描仪、激光拉曼、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花觚结构、嵌件材质和粘接材料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表明,花觚以清宫失传“粘蜡胶”为粘接材料,使用的绿色嵌件为绿松石,靛蓝色嵌件是以钴为着色剂、铅为助熔剂的钾钙玻璃。修复时,结合检测结果选用了传统“粘蜡胶”的现代替代品、绿松石和无铅钴蓝玻璃作为修复材料。同时以“精细分区”“先集中-再慢雕”的方式,准确快捷、有序地完成了700余件嵌件的复原补配。本工作可为大型镶嵌类文物修复提供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受重庆市丰都县文物管理所的委托,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该所的汉代鎏金青铜盒和鎏金青铜锺进行保护修复。按照保护修复方案,首先采用扫描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科学仪器对两件青铜器上的锈蚀物进行检测分析,根据检测分析的结果和保存现状,有针对性地实施了清洗、除锈、矫形、封护等保护方法,保护修复完成后,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康熙青花素有"色分五彩"之美誉,在绘画技法上一改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采用渲染的技法,使颜色能表现出浓淡深浅不同的多个色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1]。该件康熙青花碗藏于山西博物院,笔者通过便携式Dino-lite数码显微镜对其病害现状进行观察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锔钉成分以及锈蚀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了修复方案。采用清洗、去除原修复痕迹、粘接、补配、作色、仿釉等工序对该件文物进行了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11.
对青铜器保护修复理念、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修复保护理念、原则是保护修复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思想,是修复者对其保护修复的文物处理到何种程度的一种度的把握。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产生了较大的差异,针对中西方的不同点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介绍了文物医生的工作性质,提出了"没有绝对标准,只有因病施治、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组合、不以唯美至上"的原则、标准,强调了"将一件件包含着准确、完整历史信息的文物流传给子孙后代,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探索漆木器制备工艺尤其是髹漆工艺,以获取能用于文物保护修复的重要信息,针对两件待上展金漆木雕的保存现状,进行了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微观形貌分析以及X射线探伤等无损分析。根据分析检测结果,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真实性等文物修复基本原则,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对这两件漆木器进行清理、消杀处理,对木胎残缺处进行补配和随色,对漆皮起翘、脱落严重的部位进行漆皮回贴和漆层补全,处理后状态稳定,具有一定的耐久度,达到了展览和长期安全存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沈阳故宫收藏的乾隆皇帝御制"西番莲赋"刻石,是一件诗画合璧的珍贵清代宫廷文物,它再现了清代君臣雅聚赋诗唱和的历史真实画面,并揭示出乾隆皇帝诵莲、赋莲、铭莲的意义所在,同时也使人们了解到明清时期流行于瓷器、绘画上西番莲纹的渊源.通过了解此件文物的流传经过,更加提醒国人保护文物的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4.
清代文物黄缎绣双龙团扇外圈织物已经糟朽,修复保护研究中使用的传统黏结材料无法满足加固后的外圈织物需缝合、打褶等特殊需求。将EVA 热熔胶膜应用于此件文物的修复,并对EVA膜加固后织物的拉断、剥离强度和撕裂度等项物理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符合要求,修复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为保护好馆藏或出土青铜文物,必须检查并去除青铜器的"粉状锈"。"粉状锈"主要由氯铜矿和副氯铜矿组成,此两种物质的红外光谱特征明显,因此,可以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透射法进行鉴别。与传统红外光谱压片法相比,这种透射红外光谱法无需压片、快速、灵敏、消耗样品量少。本研究以江苏扬州曹庄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项目中的青铜文物为例,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透射法对其青铜锈蚀进行鉴别,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简单、高效和准确地鉴别"粉状锈"。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文物保护修复在借鉴西方完整的科学体系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色,探索并建立了相关的理念与方法。我国的文物保护修复理念应以保护并体现文物完整的价值为最高准则,遵循不改变文物内含的一切原始信息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有利于文物长久保存的"最小干预原则"和有利于文物价值完整体现的"可识别原则",综合运用传统修复保护技术与现代科技成果,以全面揭示文物的价值内涵,有效保护文物的原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彩绘泥塑文物在1970年代曾经过修复,目前文物出现了粘接部位松动、补缺部位脱落以及全色做旧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等情况,究其原因是当时所使用的修复材料出现了问题,如黏合剂老化造成粘接处的松动和脱落,颜料的质量问题使后期的色彩发生了变化,等等。鉴于上述材料已经无法继续对文物实施有效的保护,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重新筛选新材料。在选择新材料时,首先对其成分和性能及安全可靠性作了充分了解,以确保新材料在使用中和使用后对于所修复的文物无安全隐患并能够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其次是主要修复材料的质地与文物尽量保持一致。通过仪器检测修复所需的泥土成分和性能,反复实验渗透加固剂的速度、强度、深度、色泽,粘接剂的力度强弱,填补缝隙用料的可塑性以及颜料等,最终选择新型材料和传统材料相结合,作为修复彩绘泥塑文物的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康明大  马艳 《丝绸之路》2011,(16):107-110
山东省青州香山汉墓出土的陶质文物病害、腐蚀、残损严重,亟需科学修复保护。针对彩绘陶马的保存现状,笔者认为,修复工作应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彩绘颜料进行了科学分析;选用A(去离子水)、2A(去离子水+乙醇)材料对表面污染物进行了清理,修复确定PEG200作为漆层与彩绘层的加固材料;选用5%B72乙酸乙酯溶液作为隔离层,同时以3%B72乙酸乙酯作为封护材料;采用AAA胶为粘接剂;最后,使用灰陶粉对器物缺损部位实施了填充、补全。运用以上方法,彩绘陶马得到了科学修复与保护,并恢复了其历史原貌,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文物修复保护及研究是一项涵盖多学科、多因素的系统性工作,不同文物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文化价值和病害情况等都有其独特性。对文物的观察和研究,既能够发现、研究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又能够决定如何具体开展文物修复保护工作。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宋代铜凤凰修复保护及研究工作为例,以时间发展和问题递进两个方面为顺序,对铜凤凰进行了信息调查、元素成分、形态结构、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科学地、具体地、整体地分析在此项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对问题的发现过程与形成因素给出尽可能详细的解释,直观呈现对这件文物完整的修复保护及研究。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思考使用问题导向思维作为文物修复保护中开展工作的底层逻辑,使所做工作都尽可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繁峙县博物馆藏有商周至明代的多件珍贵青铜器文物,是研究晋北地区青铜文化起源及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23年5月起,在山西省文物局的统筹安排下,修复组对繁峙县博物馆馆藏的25件青铜器进行保护修复。由于年代久远,加上文物长期缺乏科学合理的保护、存放条件,文物面临断裂、残缺、锈蚀等病害。通过科学的检测分析,明确文物病害的类型和特点,以此为依据开展科学合理的修复工作,是文物保护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