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安庆造币厂,是在清末安徽银元局及后改为度支部安庆造币分厂(今安庆市人民路第一小学和市第二袜厂所在地)的旧址上,利用原有机器设备于民国二年(1913年)重建的,并于民国三年(1910年)10月开始用由财政部统一颁发的祖模铸造袁像银元。历年铸停无常,有利则铸。  相似文献   

2.
一当十锑币 自清末至民国,贵州省造币业长期落后于他省,偶有铸造,质劣量微,因此墨西哥、安南造银元及四川军政府高面值铜元趁虚而人,长期占领贵州城乡市场。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币制十分复杂,尤其是进入民国以后,在列强侵略和各派军阀割据的局势下,国家没有完整的铸币权,更没有统一的发行制度。中国近代币制是一种以白银为核心的货币体系,其主体是银两和银元。而银元的铸造却分散于各省,仅粗略统计,近代中国各省的造币  相似文献   

4.
孙浩 《中国钱币》2014,(3):16-21,I0001-I0002
正历史上,天津城内外有地点不同的三处机器造币厂,分合变迁颇为复杂,其中最被忽略的是天津机器局新购西式造币专用机"洋法试造钱样"之事。1914年(民国三年)《造币总厂报告书》内仅以"机器局亦附铸银元"一语带过,这在中国机器造币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嚆矢,有如船过水无痕。本文谨介绍此"宝津"机造新式方孔制钱的始末及设备供货商英国格林沃铁厂,该处在造币之际官方正式名称是天津机器局,故本文以此名称呼之。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八卷《清民国银锭银元铜元》中,钱聿国专论"铜元研究"在论及"仿制币与臆造币"时云:"袁世凯像铜元两种。一种是‘中华帝国洪宪纪元’,无面值,大小如十文铜元;一种是币背有英文THE FIRST YEAR OF HUNG SHUAN TWENTY CASH  相似文献   

6.
“船洋”银元的铸造设备及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央造币厂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造币机构。该厂由美国著名造币技术专家克兰福特·赫维特(Clifford Hewitt)先生负责筹建,采用20世纪20年代美国最先进的造币设备,设计铸造能力为日产银元40万枚。中央造币厂自1933年3月1日起正式开始投产铸造当时的法定本位货币“船洋”。  相似文献   

7.
中央造币厂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造币机构。该厂由美国名造币技术专家克兰福特.赫维特(CliffordHewitt)先生负责筹建,采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最先进的造币设备,设计铸造能力为日产银元40万枚:中央造币厂自1933年3月1日起正式开始投产铸造当时的法定本位货币“船洋”。  相似文献   

8.
孙浩 《钱币博览》2005,(3):37-38
上海筹建造币厂经过简述:上海原来没有造币厂,市面使用之银元,主要是靠南京造币厂供给。该厂往往不能即时供货,上海金融界时有抱怨。北洋政府虽曾有将宁厂迁沪之计划,但始终难以实现。此时外国商人及银行开始提出要求在上海建立造币厂自行生产银元,外商的动作引起上海银行界的警觉,深恐造币权沦落外人之手。为避免不自办将遭越俎代谋.上海银行公会积极进行活动。  相似文献   

9.
杨展 《安徽钱币》2006,(2):10-10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南洋大臣刘坤一经呈请获准,建成江南铸造银元制钱局;三十年(1904年)改称江南户部造币分厂;三十二年(1906年)又改为江宁户部造币分厂(时江南省管辖范围为今江苏全省和安徽南部地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始铸造“江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元。到三十一年(1905年)止,前后铸有1套无纪年(俗称老江南)和8套以干支为纪年的“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及“乙已”光绪元宝银元。  相似文献   

10.
“光绪银元喀什贰钱”是喀什噶尔造币局从1896-1899年和1901、1902年先后9年时间铸造的银币。造币时间虽然比较长,造币量也不算少,但由于该银币形体大小与当时居民衣服纽扣大小相差无几且耐磨损,有很多都被工匠在正面或背面焊接一个“小把”。作纽扣使用,所以近年来市场上虽有不少贰钱银币,但品相完好者比较少。其价格也因此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1.
民国38年春,金圆券制在实行后不及一年已全面崩溃,人民对金圆券的信心全失,广东一带的人民使用港币,内地各省则使用银元,于是国民党政府于民国38年5月下旬乃著手草拟恢复实施银本位制,6月下旬明令公布,规定每五亿金圆可向中央银行兑换一元银圆。并于是年7月1日公布“银元及银元兑换券发行办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银行周报》1924年第8卷第33期、第34期连载《造币厂铸造银币之概要》一文。作者为南京造币厂技术人员孙尔安。《造币厂铸造银币之概要》以财政部南京造币厂(原称南京造币分厂,简称宁厂)的造币工序为蓝本,详介铸造银币的技术环节,是对民初国内比较成熟的机制币铸造工艺的科学总结。此文对当时正在筹备的上海造币厂也有所帮助。中国机制币铸造工艺形成规范,得益于清末以来广东官银钱局、北洋银元局、天津造币总厂等  相似文献   

13.
书讯     
《中国西藏钱币》 西藏自治区钱币学会编,主编朱进忠。西藏货币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该书即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西藏钱币的专著,内容包括钱币概览、造币工艺、图录和附录四部分。钱币概览对西藏钱币进行了历史分期和介绍,及历史上与藏币相关的背景,并就一些流通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论述,造币工艺的论述以新发现的档案、造币机器、钢模和钞版以及大量的钱币和纸钞实物为资料,资料翔实论述精辟;图录部分展示了大  相似文献   

14.
我在新拓的一批银元拓片上写明:现代制银质伪币;生产地点:浙江温州地区;生产时间:2001年。 银质伪币花式繁多,制作精美,如:道光年台湾寿星银饼、广东光绪库平壹两、民国三年袁头银元、川陕省造苏维埃银币、奥匈帝国1780年银币等等。初见时吃了一惊。  相似文献   

15.
钱屿 《中国钱币》2002,(3):51-53
1911年12月2日,苏浙联军攻克了南京。12月8日,江苏都督府任命余成烈为度支部江宁造币分厂总理,林景为协理。维时军需孔殷,日促拨款,势难停工以待新币式之颁布。是以12月11日,该厂沿用旧模重新开铸“大清银币”银元①。 1912年1月,原度支部江宁造币分厂改名为中华民国江南造币厂,刊用了木质关  相似文献   

16.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户部设立铸造银钱总厂,选址天津金钟河畔。三十一年(1905年)建成,定名为造币总厂,也称天津造币总厂。由于清代中央设厂较其它各省要晚,银元铸造时间短暂,加之中国旧有的银两制度,银元究竟是以“两”还是以“元”为单位,成了清末政府币制改革的重要问题,以致总厂从设立之初至宣统二年(1910年)所铸造的银元多未发行成功。如: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年铸造的户部光绪元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铸造的户部丙午“中”字大清银币、光绪三十三(1907年)年铸造的丁未大清银币、宣统二年(1910年)铸造的宣统年造大清银币等。这些银币大都为样币或试铸性质,实际并未投人流通使用,今已成为藏家们心目中的珍稀品种。  相似文献   

17.
新疆近代官铸银元始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一直到新疆解放为止。除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铸造的壹圆银元外,其余各种银元都属于天罡银元,它采用以两、钱、分作面额,称量单位采用湘平而不用库平。新疆铸造银元的地点主要有迪化(今乌鲁木齐)、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克苏三处。  相似文献   

18.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获准在广东设局铸造光绪元宝(俗称龙洋)。随后,全国各地纷纷仿效,先后设局铸造银元。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政府停止铸造并禁止流通银元。至此,行用40余年的银元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新中国成立后,大量收兑、销毁民间银元,以至留存民间的老银元日渐稀少,有的已成为珍品甚至孤品。  相似文献   

19.
孙浩 《安徽钱币》2002,(2):20-21
在钱币学的研究上。历史献资料缺乏是最困扰的问题之一。贵刊1997年第1期登载《晚清安徽铸造银元的三件档案》一,作提供了对安徽银元开始铸兴停铸时间,以及其他相关情况的一手资料,使过去部分有争议或模糊之说法,有具体的澄清作用。惟末结论中有“光绪二十五年四月间遵旨停铸银元,铸造机器候旨调京局”乙节,易令人误认为皖局造币机器随后拆运京局;但实际上“候旨调京局”的确切结果究竟是如何呢?在一般论述中.多数似未见说明.  相似文献   

20.
晚清民国时期,随着银元的广泛流通使用,官办、民间机构发行的各种钞票上开始大量采用银元图案作为票面主题图案,以此标明钞票币值,昭示信用。考察历史,发现钞票上出现钱币图案起源于宋代。目前钱币界一般认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北洋铁轨官路总局"火车过桥"英洋票和台南官银票是最早以银元为货币单位的钞票,本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福建省万亨钱庄"伏番壹员"钞票才是最早以银元为货币单位的钞票。本文重点对近代钞票上出现银元的特点进行了研究探讨,指出近代钞票上的银元种类繁多,既有真实存在的实物银币、也有并无实物货币的仿币,呈现时代性、地域性特征。出现银币图案的钞票,发行时间大多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之前、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并认为近代钞票上银元图案的印制工艺可以成为辨别钞票真伪的重要依据。本文还根据存世钞票实物,对民国时期福建地方铸行的"福建省造"壹毫银辅币铸造时间、铸造背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