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世纪以来,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葡萄牙成为首个开始探索东方的欧洲国家。1514年,一路东进的葡萄牙人终于到达中国沿海,但直到1553年葡萄牙人入居澳门,次年中葡协议广州对葡开放,中葡贸易才终趋稳定。广州对葡开放及澳门开埠之后,中葡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并非偶然,而是早期葡萄牙人在中国沿海积极经营的结果。然而,由于早期中葡外交关系的波折起伏,很难在中葡文献中捕捉到他们活动的细节,近年来随着作为此时期实物见证的贸易瓷器(片)被不断发现和披露,提供许多重要线索之外,更成为聚合此时期琐碎历史信息的关键。本文即旨在以一组葡商于1552年订制的青花玉壶春瓶为研究个案,探讨早期在华葡萄牙人的活动细节及其对中葡贸易发展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行使中国政府主权,林钦差巡阅“天朝疆土”澳门林则徐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也是我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60年前(即1839年)9月3日亲自巡阅澳门,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澳门历史以及中葡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553—1557年间,葡萄牙人据澳门,此后又通过向明朝政府交纳地租和税饷,把澳门变成他们的居留地。1685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粤海关以后,允许来粤贸易的西方各国商人,在贸易季节以我们时间到澳门暂住,澳门又逐渐成为葡、亚、荷、英、法、美等西方各国商人的共同居留地…  相似文献   

3.
根据文献记载,葡萄牙人于1514年首次到达中国,并由此开启中葡海上贸易。之后,由于中葡外交关系一度交恶,未得官方许可的葡商游走于中国海域的各个离岛,与沿海商人进行走私贸易。直到1553年,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对中国及亚洲贸易的主要据点,中葡贸易规模迅速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十六世纪中后期,大量中国瓷器被运往葡萄牙市场,进入当地王室贵族及宗教团体的日常器用中,然而受葡萄牙本地考古材料披露的有限性及发表语言的限制,我们对于这一时期中葡贸易瓷器具体面貌的认知仍较为模糊。因此,本文将对葡萄牙中部一处修道院遗址出土的十六世纪中后期中国瓷器进行集中介绍,以补充我们对于此时期中葡贸易瓷器主要品类及风格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葡萄牙是西方国家在从事海外扩张和殖瓦掠夺过程中,最早通过水路,即所谓“香料之路”,同中国直接接触的国家。从1513丰第一个葡萄牙人驾驶马来帆船到珠江口“通商贸易”,至今,中葡两国之问的关系已有400多年历史。葡萄牙人初来中国东南沿海,是叩关求市,还是扩张掠夺?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明廷及广东官府是如何加以对待的?葡萄牙人立足澳门,是借居、租居?还是“助剿海盗得赐澳门?”这些都是探讨早期中葡关系及澳门历史时,必须首先认真澄清的问题。“九九”回归在即,国人更渴望对澳门开埠的历史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此,本文依据中外载籍,力求通过分析和论述16世纪葡萄牙人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活动,客观、公正地再现这段颇为复杂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据史学家考证,中国东南沿海的渔民被称为“疍家人”,建国后通称为“水上居民”。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蛋家人”主要分布在福州闽江口、九龙江、闽江水系、广东、广西的珠江水系,广东东部的韩江水系,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等地区的滨海大城。澳门处于广东的珠江水系领域,自澳门开埠以来,她就逐渐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渔民的集散地。随着澳门渔业的发展,澳门渔民人数逐年增加,澳门也逐渐成为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渔港之一,特别是在20世纪初叶至抗战争爆发前,澳门是众所公认的与广东的阳江和汕头齐名的东南沿海的重要渔港。  相似文献   

6.
《全海图注》是明代海防史上一部重要的海防地图,图中所隐含的许多资料信息,为现今传世文献不载。其中的"广东沿海图"记录了明代中叶从正德末到万历初所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几件海上事件及学术疑案,如葡萄牙人来华贸易的"番船澳"和"番货澳",中葡"西草湾"之战的地望问题,"濠镜澳"之名出现的最早时间,澳门开埠后最早华人村落的建立,明代广东海盗的盛行及其治理等问题。通过对此图的研究,将上述重要事件和史实挖掘出来,将为我们对于明代中叶广东海上中西交往及沿海海防增加新的认识,对于早期中葡关系史及明代海防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暨南大学汤开建教授撰写的《澳门开埠初期史研究》(中华书局 1999年 11月出版 )一书 ,侧重于对早期澳门问题进行专题与个案研究 ,是了解与研究明代的澳门与早期中葡关系的重要参考书。《澳门开埠初期史研究》(以下简称《澳门开埠史》)是汤开建教授继出版《明清士大夫与澳门》(澳门基金会19 98年版 )一书之后 ,认真吸收前人优秀成果 ,在史料深入开掘与积累的基础上 ,将澳门问题研究引向纵深的又一部力作。作者针对以往的澳门史研究存在的论著多系专门性的通史著作 ,甚少专题性论文 ,很多问题虽有辨证 ,但极少详考的状况 ,搜集了大量的中葡…  相似文献   

8.
八、海禁令朝三暮四在中葡战争中大败的葡萄牙兵自此不敢留驻窜扰广东沿海,明朝廷更是严格实行海禁,亦即禁绝一切船只往来贸易。不分青红皂白的海禁,虽然打击了葡萄牙的不法贸易,却同时也严重地损害了其他合法的、正常的国际贸易,广东沿海一带贸易市场顿时萧条。但是...  相似文献   

9.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是澳门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16世纪下半期开始,葡萄牙人就以僦居者的身份,在中国领土澳门居住、贸易。19世纪中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割让香港。葡萄牙政府妄图步英国的后尘,要求把澳门划归其所有。当这一侵略要求被拒绝之后,它便采用蛮横的手段,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驱逐澳门的中国官吏,封闭澳门的中国海关,镇压澳门人民的反抗,强占澳门,实行殖民统治。为了使占领澳门合法化,也为了获得与英、美、法等国一样的通商特权,葡萄牙在法国的帮助下,与清政府进行立约谈判,草签了《和好贸易条约》。清政府发现条约中有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条款,不予批准,并提出修改后互换的意见。中葡双方围绕互换条约问题展开了长期的交涉,葡葡牙企图利用互换条约使其侵占澳门合法化,清政府则想通过换约谈判收回澳门主权,双方目的相反,无法取得一致,中葡《和好贸易条约》终于成为一个未经清政府批准、未经中葡双方互换、没有法律效力的条约。  相似文献   

10.
略论明清时期的粤澳宗教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化是中西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16世纪中叶澳门开埠后,基督教第三次传入中国。这次传入是通过澳门——广东然后进入中国内地的。澳门作为岭南的一部分,早就流行着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但随着大批广东移民进入澳门,澳门佛教、道教与广东佛教、道教联系就更加密切了。  相似文献   

11.
方济各·沙勿略(Francis Xarier),西班牙人,16世纪著名传教士,是耶稣会早期创始人之一。 新航路开辟后,沙勿略谋进中国进行“学术传教”。1552年7月,他同一位中国翻译和一个同伙一起搭乘圣他克罗切号船,从马六甲抵达上川岛。 上川岛,是一个离中国海岸约30海里的荒芜岛屿。当时明朝政府禁止同葡国通商,双方贸易只能私下进行。上川岛由于占据地利之便,成了中葡商人走私货物的集散地。因为贸易活动比较频繁,岛上停留  相似文献   

12.
《中葡和好贸易条约》是近代以来中葡两国草签的一个重要条约,葡萄牙政府在谈判过程中曾采用各种手段,以期从法律上确认对澳门的占领,清朝谈判官员的昏聩,使葡萄牙人几乎实现了他们在几个世纪里梦寐以求的目的。只是清政府在换约前提出修改条约的主张,才使其努力功亏一篑。本文依据中葡双方的档案史料,对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这次修约交涉中企图侵占澳门的险恶用心和卑劣手法做一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13.
赵伟  朱从兵 《史学月刊》2023,(12):27-44
1902年10月中葡互换关于中葡铁路公司建筑广澳铁路照会,葡萄牙政府不满意这样的结果,不同意清政府在澳门设立海关分关,1903年10月再次派白朗谷为全权大臣,与清政府重新进行中葡商约谈判,并签订以商办为宗旨、以均股平权为核心内容的广澳铁路合同。铁路合同签订的前提是中葡双方派出各自的商董参与谈判,葡方较早派出商董伯多禄,但中方商董的选定有一个复杂的过程。盛宣怀先后在澳门华商、香港华商中物色合适人选,颇费周折,最后选定粤商林德远参与合同谈判。盛宣怀选商困难的原因在于:确有实力之华商难得,且身份复杂,他们顾虑在中葡合办铁路的机制中利权得不到应有保护,“虑葡商专权”是当时华商的基本心态。盛宣怀等人第一次尝试在一条铁路线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真正建立起商办体制和中外商民合办机制并非易事,近代铁路建设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由此而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
谢臻  陈戈 《中国钱币》2024,(1):74-79
<正>澳门自明朝开埠以来已有400余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澳门所使用的货币也在不断变化,每一种钱币背后都记录着澳门历史的重要时刻。本文通过对澳门不同时期代表性货币的例举分析,探讨澳门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回顾澳门从被葡萄牙殖民统治最终走向回归,并逐步繁荣发展的重要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林昶 《文史天地》2014,(9):74-77
正1999年12月20日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同时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使管治澳门的权力,葡萄牙国结束了在澳门400来年的统治。在澳门回归15年大庆之际,让我们与本文作者一起回顾谈判中的那些点滴。1986—1987年间,在中葡关于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谈判过程中,本人作为澳门的前线记者,参与了中葡谈判的采访和评论工作。相关的报导和评论文章,后来由澳门基金会以《中葡关系与澳门前途》的书名结集出版。而在  相似文献   

16.
清代广东体制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雯 《清史研究》2006,24(2):82-96
起始于乾隆二十二年的广东体制是清朝在广州地区的一项针对外国人的体制,海内外学界一般视其为一项闭关的限制贸易体制,但笔者通过对广东体制的再研究,认为广东体制应是一项旨在有效管理外国人的对外政策,其目的在于整肃边境口岸广州的秩序、进而维护中国东南沿海的秩序,而它产生于乾隆二十二年前后的国内背景是清朝正发动着旨在解决西北边患问题的准噶尔战事,由此表明以藩封体制为依据而设定的对外政策往往与解决国内重大问题的国内政策存在着互动性。  相似文献   

17.
1554年,广东海道副使汪柏与葡萄牙船队司令索萨达成一项口头协议,葡萄牙人以纳税20%为条件获准在中国港口贸易.此次和解虽为临时性安排,却构成了早期中葡关系史上的转折点:中葡两国结束了武装冲突,葡人获得了公开贸易的资格,他们在华活动的临时据点由上川岛转移到了距离广州更近的浪白澳.从此,中葡贸易关系开始在稳定的基础上得到持续性发展.然而,此次和解并未决定葡人入居澳门之事.  相似文献   

18.
澳门兴起前的广东贡舶贸易主要在浪白等沿海澳口进行 ,正德时商舶兴起 ,出现贡舶与商舶并存的局面。广东市舶司迁徙至高州电白县 ,除政治原因外 ,与电白县的地理位置有关。由于浪白等澳“风高浪大 ,水土甚恶 ,难以久住”,嘉靖十二年后 ,“蚝镜独为舶薮”。近现代由于海岸线不断向外推移 ,许多港口位置难以确定 ,本文对此一一予以考证。  相似文献   

19.
正一1947年冬,中国民主同盟港九支部派彭中英驻扎澳门,组建中国民主同盟澳门分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托言商船遇险,借地晾货,贿赂明朝官吏准许其交纳租金居住澳门。从此,澳门便长期被葡萄牙殖民者所霸占,并一步步地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这是中国沿海  相似文献   

20.
英国觊觎长江贸易特权,是为了开辟中国中西部市场,扭转对华贸易劣势。然而,随着太平军东征,保护上海贸易成为英国对华外交的重要目标,这使汉口作为"上海内口"违约开埠。汉口开埠的"违约性"及其对上海的"附属性"成为中英交涉长江贸易章程的出发点,也是形塑汉口贸易态势的起始点。随着汉口贸易的发展,重新厘清汉口的贸易定位再度成为英国的需求。通商口岸的贸易态势是条约制度、华洋商人和中外官员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复杂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