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在新疆焉耆县(四十里唐城)发现了一批唐代时期的钱币,内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突骑施钱、高吕吉利、“元”字钱、“中”字钱、“大”字钱等。笔者有幸在他人手中收购到一些,并将其归类,发现其中一枚“开元通宝”钱是银质的(见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林钧永 《新疆钱币》2009,(4):10-12,29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五铢,铸行开元通宝钱,从此,“宝”字钱(通宝、重宝、元宝等)沿用了约1300年。  相似文献   

3.
据笔者所知,历代清钱谱中,很少涉及因异书而导生的版别之异,纵有述及,也多集中在“通”、“宝”二字上(前者有单点、双点、平通、角通之分,后者有尔宝、缶宝、珍宝之别),对于因十帝帝号书写之异而形成的缤纷版别,则少有述及。在清钱收集、研究工作中,若能予此引起注视,可为古钱美、趣的审视、欣赏,乃至版别、品种的细化和增添,寻到新的依据。本文就此试陈陋见,荒谬之处,姑妄听之。  相似文献   

4.
笔者发现除篆隶阔缘小字开元为南唐铸外 ,另一种小形开元通宝也应为南唐所铸(图 1 ) ,并可确定与小形隶书唐国通宝同时所铸 (图 2 )。理由如下 :其一 :文字风格与小形隶书唐国通宝钱类似。其二 :钱背轮廓类似小形隶书唐国通宝。若只看这种开元钱的背面 ,会误以为是小形隶书唐国通宝。其三 :文字十国气息甚浓 ,特别是“元”字有南唐保大元宝的遗风。其四 :在出土唐国通宝、南唐阔缘开元等南唐钱中时有此种开元钱发现。在湖州河泥中 ,出土了大唐通宝 ,南唐开元篆、隶钱 ,多种大小唐国钱以及此种开元钱 ,但人们往往只认为是一般开元钱。综上 ,…  相似文献   

5.
1994年4月24日,朱怀津先生在山东昌邑用一枚银永乐通宝交换泉友的崇祯通宝背“季Ⅱ”铜钱。此钱系购自威海乡间农民手中,黄铜质地。面径26.4、背径25.9、面穿宽4.8、背穿宽6.2、厚1.6、背郭宽4.0毫米,重5.2克。面扁崇、示祯,双点通口头,尔宝开足,背右“季”,左“Ⅱ”,宽背郭,肉间绿锈。精湛、秀美,有官炉风貌。是一枚少见的折二钱(图一)。  相似文献   

6.
刘健平 《中国钱币》2004,(4):56-56,F012
2003年12月浙江湖州市原市政府西大 院处挖土基建,在西面取土过程中民工发现 有四十斤左右古钱结成块,随即一抢而空。 当时湖州收藏爱好者沈煜中午下班路过,发 现后逐个收购,得二十五斤左右。沈某回家 清理,发现这批钱币最早到开元通宝,最晚 到大中通宝,且以折二形以上大钱为多,其 中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占112枚,嘉熙重宝 7枚,嘉泰通宝5枚,端平通宝71枚,庆 元通宝折三(背四、五、六)48枚。南宋 折二从建炎通宝始至咸淳元宝有205枚,其 它北宋钱多为元丰通宝,元佑通宝,熙宁重 宝折二形钱,北宋小平钱占极少数。另有? …  相似文献   

7.
拙《奇台出土发现的部分宝伊局平钱研究》在《新疆钱币》2001年第2期上刊发以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笔先后又发现收集到了20余枚宝伊局平钱。经过仔细比较,笔从中发现了23枚(种)在拙中未收录的币品,尤其是乾隆通宝方头通和光绪通宝等币品的发现,填补了笔收集的空白,故补录于此,以丰富奇台宝伊局平钱之品种和版式。  相似文献   

8.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铸开元通宝钱。方孔圆钱从此以通宝、元宝相称。初唐开元径24.5mm左右,重4g上下,“元”字第一笔短,“通”字走部三笔互不相连,被称为短头“元”或短一“元”。  相似文献   

9.
笔者几年前在哈尔滨征集到一枚清朝“乾隆通宝”雕样钱币(插四图3)。此钱币为平钱,象牙质,手工雕刻而成。钱文正面用汉文楷书书写,背面用满文书写“宝浙”两字从左至右。钱径223毫米,穿为圆孔型24毫米,厚16毫米,重15克。此钱币,前谱未载。只见有“咸丰通宝”牙质雕样钱,为宝泉局和宝源局两种,一般均为中央所制。而“乾隆通宝”钱为宝浙局刻制。特别是“乾隆通宝”的隆字右半部夂下“生”字写成了“正”字,俗称:“正字隆”。(此种书写方式在“乾隆通宝”铜铸行用钱币中也有发现)为什么这样书写,尚待泉家学者考证。哈尔滨发现清乾隆通宝雕样钱…  相似文献   

10.
一位成都泉友 ,珍藏一枚造型奇特的钱币 ,钱文为“阿州通宝” ,呈长椭圆形。此钱生坑绿锈 ,品相完好 ,钱长 42 ,宽 2 8,厚 3毫米 ,重 2 0 2克 ,青铜质 ,钱厚字深 ,制作精美。阿州通宝的书写 ,楷书略带行草。背文记面值“拾钱银札”。钱文上“拾钱”的钱字 ,简写成“” ,书法文体落笔神韵 ,刚劲有力。文中通字为一点通。在硬币里称“银札” ,是少见的 ,只有在纸币中称为官札的钞票。这枚阿州通宝 ,经过钱币学会行家鉴定 :属于官炉原铸 ,并非臆造或后铸。但是阿州的地名 ,应该属于什么地区 ,是值得探讨的。我国没有这种形状古钱的记载。但…  相似文献   

11.
明朝万历年间,由于自明初以来为强制推行不足值的宝钞纸币,绝大多数钱局已多年停铸;铜钱作为民间流通的主要货币日渐稀少,在实际使用中已不敷应用,钱价上涨。嘉靖金背钱四至五文即可值银一分。万历四年(1576年)帝令户、工二部按嘉靖钱式铸“万历通宝”,随后又令广开铸局,以解钱荒,题准十三布政司、南北直隶开局铸钱。  相似文献   

12.
千家驹、郭彦岗合《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唐代钱币沿革表”所列唐代全国流通的铸钱9种:即“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乾封泉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会昌开元”、“大齐通宝”、“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笔初步统计其中钱背镌有月纹或月痕  相似文献   

13.
陈蔚 《新疆钱币》2000,(2):41-41
(一)清代乌什局始设于乾隆三十一年,所铸钱币品种单一,只有小平钱一种版式,在版别上有大小和轻重之分。笔者1999年3月在莎车发现一枚乌什局乾隆通宝背上十穿下大月纹红钱与在和田发现的乌什局背上十红钱相对比多一个下大半月纹;乾隆通宝“通”字也不相同,和田的那枚为三角通。  相似文献   

14.
《新疆钱币》1998年第二期刊登了杨万鹏先生的一枚“万历通宝”大花钱,惜图片不清,无法很好赏阅。笔者也有一枚“万历通宝”大花钱,今将照片附上,与泉友们共赏。该钱直径95.5mm,穿径20mm,厚5mm,重250g,为黄铜火漆钱,并残留有涂金的痕迹。正面为楷书“万历通宝”,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春节,笔者从一老妇手中购得一枚宝苏局满穿“光绪通宝”。此钱黄铜质地,径23mm,穿5.5mm,厚1.2mmm,重.3.78g。面“光绪通宝”,背穿满文“宝苏”,上缘有孔,系因佩带,  相似文献   

16.
宫钱,是现今泉界对古代帝皇宫中为节庆大典而特铸钱的总称,它是只用于朝聘、馈赠、赏赐、撒帐及用于宫廷装饰,而不参与流通的特制钱币之称谓。若以方孔铸钱论,可追溯到西汉的金五铢①。到唐代已是十分盛行,如西安曾一次出土窖藏金银开元通宝451枚之多②,但这些宫钱的形制、文字  相似文献   

17.
近十多年来,在湖北襄樊汉江挖出的卵石中曾出水不少农民起义军铸币。以明末李自成所铸的永昌通宝居多,张献忠所铸的大顺通宝次之,而元末起义军铸币除大中通宝小平较多外。只有大义通宝数枚。但是,在2001年冬至2002年春季时,正值汉江枯水季节,每天都有数十人在汉江靠近襄阳的约一平方公里的沙滩上挖掘钱币,挖出了不少元末起义军钱币,其中天定通宝数枚,  相似文献   

18.
王坤 《钱币博览》2002,(4):26-26
唐代所铸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铜钱背多纹饰,或月、或星、或日、或云,还有一种背同心结,十分奇特。  相似文献   

19.
陈锐 《安徽钱币》2008,(1):17-18
介绍笔者珍藏的一枚宝泉局嘉庆通宝部颁样钱,此钱大样,角头双点“通”,开口“贝”,满文“宝”不出头。宝泉局设有五厂,此版为四厂铸钱标准样式。其径28.5mm,穿5.5mm,厚2.0mm,重6.8g。铜质精润,穿口修整打磨光洁,外郭边缘呈鲫鱼背隆起,文字精整,笔画细硬方直,棱角分明,锋芒毕露。钱文“宝”字末笔捺与背满文“泉”字末笔收尾奇大。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四川省彭山县发现一座北宋钱币窖藏,出土钱币重约400公斤。钱币种类包括西汉半两、两汉五铢、大泉五十,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东晋五金、陈五铢,北魏永安五铢、北齐常平五铢、北周五行大布,唐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会昌开元22种,后晋天福元宝、后周周元通宝、前蜀永平、通正、天汉、光天、乾德、咸康元宝、南唐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北宋宋元通宝。其中,该窖藏清理出会昌开元背穿上"永"字钱与前蜀永平元宝各一枚,均属珍稀钱币。前一种钱的发现,证实唐永州的确铸行过此钱。后一种钱的出土,说明前蜀王建铸行过这类年号钱。上述珍稀钱币的出土,对钱币界长期以来有关这两种货币是否铸行的争论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