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它虽是一支主力部队,但全师平均年龄18岁,最小的仅14岁,师长20多岁,师政委肖华只有17岁,是名副其实的"少儿师";它虽屡建奇功,并在决定红军生死的湘江战役中力挽狂澜,但因部队减员只剩下四分之一,以至于被迫取消番号;它虽仅存在529天,但其指战员一直是我军骨干,其中有23人成为开国将军.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初上战场就歼敌数百,屡次打垮敌人的精锐之师,以弱小之躯战胜身经百战的敌人,而他们平均年龄18岁,最小的仅14岁,师长20多岁,师政委肖华只有17岁。他们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少共国际师"屡建奇功,并在决定红军生死的湘江战役中力挽狂澜,但因部队减员只剩下四分之一,以至于被迫取消番号。"少共国际师"虽仅存在532天,但其指战员一直是我军骨干,其中有23人成为开国将军。  相似文献   

3.
正1968年初,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突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且从此杳无音讯。7年后,肖华又在毫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作为中央领导突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的国庆观礼台上。肖华,13岁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17岁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22岁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39岁授予上将军衔,不仅身经百战、累建奇功,一首《长征组歌》更被誉为"红色经典"、"华人经典作品",创造了中国音乐史和中国演出史上的奇迹。那么,他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究竟去了哪里?  相似文献   

4.
少共国际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11月秘密成立于德国首都柏林,由第三国际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团组织组建的少共国际师,成建制地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的作战序列,成为一支主力部队。全师指战员平均年龄18岁,最小的14岁,师长陈光20多岁,政委肖华17岁。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虽仅存1年又164天,但其指战员一直是人民军队的骨干,彭绍辉、肖华等20位将领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军。  相似文献   

5.
正自古英雄出少年。本文谈的是一支仅存一年半、平均年龄18岁的师级红军队伍,即主要由江西、福建等省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组成的少共国际师。一群年方十几的"红小鬼",搁现在可能还在读中学或大学。但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却已披挂上阵,成为会宣传、能打仗的红军指战员了。诚如肖华写诗赞誉:"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  相似文献   

6.
叶介甫 《文史月刊》2014,(12):63-64
很多人都知道红军长征过彝区时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结盟的故事,但是,为这次结盟牵线搭桥的人是谁?也许大家并不知道,这个牵线人不是别人,就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肖华。肖华,人称"娃娃司令",17岁担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时,他还不足40岁,是我军最年轻的高级将领之一。  相似文献   

7.
1938年6月,肖华奉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之命,组成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捕入冀鲁边,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经一年多的努力开拓和浴血奋战,年仅22岁、人称"娃娃司令"的肖华,在日军进剿、伪顽夹击的冀鲁边稳稳地站住了脚.……  相似文献   

8.
长征途中,虽行军艰苦、战斗激烈,但红军始终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红军,虽是一支疲惫之师,但更是一支文明之师、仁义之师、威武之师。他们每到一地,都要开展宣传教育,并在一些地区"打土豪、分田地",从而深得群众爱戴,同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9.
阿军 《文史春秋》2003,(4):32-32
《长征组歌》这首脍炙人口的音乐史诗,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文艺舞台上演出最多,银幕上复制最多的作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奠基石之一的红军长征,通过《长征组歌》的传播,已经深深地印入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扉。近日,我在北京采访了原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肖华将军的夫人王新兰,王新兰讲述了肖华创作《长征组歌》的过程。肖华创作《长征组歌》是在一次大病中。1964年2月,肖华得了严重的肝炎。一向对自己身体不在意的肖华不得不在医生的警告下,由王新兰陪同下到杭州疗养。9月,肖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部主任。此时,全军…  相似文献   

10.
正5.见微知著即便在艰难征战中,红军也时刻关心着群众疾苦。红军一到人去屋空的村寨中,便往往迅速行动起来,为群众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和实事,如扫地、挑水、劈柴、喂禽畜等。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却能坐收立竿见影之效,体现出红军与白军截然不同。在附近山上躲匪的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快地,反动宣传便不攻自破。据红一军团第十五师政委肖华的《艰苦岁月》载:"但我们认真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切  相似文献   

11.
一 《长征组歌》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是开国上将萧华将军所创作的一部辉煌而又不朽的诗章. 1916年, 出生在江西兴国县东街萧屋村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的萧华,12岁参加革命,13岁时就担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5岁时便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委员,17岁时担任红军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后改称红一军团第十五师,仍任政治委员),率领少共国际师7000余名官兵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曾思玉在毛主席身边担任中央警卫团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思玉随八路军挺进山东,出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转眼到了1940年,肖华调来当了鲁西军区政委,肖华是个乐观、开朗、热情的人,见曾思玉年届三十尚未婚配,便想当一把月老:“喂,老曾,有目标了吗?”曾思玉嗬嗬一笑:“莫急嘛,抗战胜利了再找也不迟呀!”肖华有些气恼:“老表啊,对象就在你身边,都不知道去找!”曾思玉一脸迷惑。肖华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又一本正经地问:“老曾,你对鲁西‘一枝花’印象如何?”肖华说的“一枝花”,指的是中共鲁西…  相似文献   

13.
1925-1928年间,莫斯科中山大学虽在名义上一直是中国国民党的大学,但国民党学生仅占在校生一半左右,其余学生则全是中国共产党选派。国共两党在校内均有自己的组织,也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管理。共产党组织将国民党工作视为党团员在莫斯科难得的革命实践机会,全面"包办"国民党旅莫支部工作,努力让国民党员成为左派并加入共产党。右派国民党员则建立地下国民党支部与之抗衡。中大共产党学生的国民党工作,与共产国际的中国革命政策以及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呈现出极为特殊的国共合作面相,是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生长点。国共学生在中大学习的一败一成,亦是观察两党师俄的较好视角。  相似文献   

14.
周言 《考古与文物》2005,(4):54-57,80
陕西扶风强家村西周青铜器群发现于1974年12月,虽仅7件,但包括了著名的师 鼎、师望鼎、即簋、师丞钟四件有铭文青铜器。因其铭文相互关联,被证明为同一家族所有,非常重要,因此一出土就受到考古和古文字学界的密切关注,资料公布之后,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迄今仍保存着大年师1988年指导我博士论写作的一封信。大年师带过的博士生不多,先后仅三人。但他所指导的几篇博士学位论——李长莉的《洋务知识分子研究》、杜语的《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和我的《近代中国人口研究》都体现了他把握宏观、从大处着眼的研究风格,并使我们受到了切实的基础训练,获益匪浅。回想起当年所走过的路以及老师的亲切教诲,虽已过去十多年了,但仍历历如在眼前。在大年师逝世周年的日子里,我愿将此信公之于众,与研究近代史的同志们共勉!  相似文献   

16.
余玮 《文史春秋》2008,(2):39-46
王新兰,原名心兰,是肖华将军的夫人。在长征路上,是当时最小的女红军战士。王新兰,1924年6月出生于四川宣汉,五六岁就开始送情报,9岁便参加红军,11岁时随红四方面军长征。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85年12月离休(正军职)。  相似文献   

17.
喇丽君 《丝绸之路》2021,(2):142-146
博物馆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博物馆不再只具有"展览展出"和"文物保护"职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认识、接纳和重视,其中少儿教育更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强烈的重视.因此,本文基于博物馆少儿教育职能,从讲解质量、馆内外教育活动等角度提出了博物馆少儿...  相似文献   

18.
晚清教科之"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演化(1901-19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0世纪之交,"科学"一词在中国初现,虽与教育相关,却不特指分科教育.新政时期,中国朝野皆以日本教育作为汲取"科学"的管道,使得晚清新教育与日本"科学"紧密结合,从而形成教科意义上的"科学"概念.这种"科学"概念的生成体现了朝野各方"以日为师"方向上的同一性,但"科学"意义之上负载了不同的政治理想.清政府整体移植日本官办教育体系,以期巩固"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在野士人通过教育接引日本的启蒙思想,从中寻求改造社会的思想资源,二者在政治上的对立越演越烈.教科之"科学"的生成是"科学"概念在教育领域泛化的结果,它在学术与政治两方面都动摇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9.
《文史博览》2006,(9):41-41
长征开始时,带领部队克服千难万险、转战十几个省区、长驱二万余里、粉碎敌人围追堵截的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的将帅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222人参加过长征。以长征开始时计算他们的平均年龄,9位元帅为56.5岁,8位大将为51.7岁,48位上将为25.9岁,157位中将为2;3.8岁。我们所熟知的胡耀邦、肖华,当时只有18岁,杨得志24岁,李先念25岁,王震26岁,杨尚昆27岁,罗瑞卿28岁,许世友29岁,陈云29岁。  相似文献   

20.
杭州飞来峰“梵式”造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元代盛行的藏传佛教——喇嘛教"梵式"造像,是喇嘛教教义的形象化体现。喇嘛教是印度显、密佛教同西藏本土原始宗教本教混合的产物,虽属中国佛教的一支,但独具特色。它在元代因蒙古统治者崇信而盛行东土,汉人却少有信奉的。明代政府严禁汉人信奉喇嘛教,清统治者虽定其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