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罪恶的“帝国之花”——日本间谍南造云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文史春秋》2002,(3):21-22
南造云子是抗战前后在中国颇有名气的日本女间谍,曾被日本侵略誉为“帝国之花”。抗战期间,她为日本军国丰义服务.在中国犯下了严重罪行。  相似文献   

2.
说起日本女间谍,人们自然会想到臭名远扬的川岛芳子。而本文要介绍的是另一个中国血统的日本女谍苏姬,抗日战争时她认贼作父,为日本帝国主义者效劳,给自己的祖国带来许多危害。  相似文献   

3.
林楚 《文史月刊》2009,(7):47-49
南造云子是与川岛芳子齐名的日本王牌女间谍,曾两度谋刺蒋介石、收买国民党高官、窃取吴淞口要塞军事情报等。由于行动诡秘,半个世纪过去了,仍难寻觅一张南造云子的照片。  相似文献   

4.
《湖南文史》2012,(7):46-46
《字林报》云:号称“日本的玛泰哈丽”之川岛芳子,去年除夕在天津访其友人时,为壮士开枪击中,上星期日,在天津医院伤重毙命。川岛之遭暗杀,日本遂失去堪比欧洲最大女间谍之妇人。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一·二八”淞沪抗战60周年。日本侵略者阴谋策划 日本侵略者在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就在上海组织日本浪人和海军陆战队,撕毁抗日标语.殴打中国公民,多次进行挑衅。11月,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又密令日本驻上海领事馆陆军辅助武官兼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给他2万日元活动费,叫他制造事端,为进攻上海提供借口。 田中通过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进行了具体策划。他们选定工人抗日情绪激昂的三友实业社毛巾厂为肇事地点,暗中唆使5个日本和尚,在1932年1月18日下午,到工厂门口找工人义勇军寻衅。在义勇军追…  相似文献   

6.
徐家俊 《世纪》2023,(3):32-35
<正>1949年7月1日,一辆吉普车从苏州驶往上海提篮桥监狱,车上移押了两名重要的女犯,一名是大汉奸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一名是日本女犯中岛成子。中岛成子是民国时期很有影响的曾与川岛芳子、南造云子齐名的三个日本女间谍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发动“淞沪战役”,日本军部精心策划,制定了代号“紫色行动”计划,并指令女间谍川岛芳子负责执行这一计划。“紫色行动”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川岛芳子又是怎样绞尽脑汁执行军部命令的?本文对此作了详尽的披露。  相似文献   

8.
半年前,28岁的俄罗斯女间谍安娜·查普曼被美国驱逐后,不但没有招致反感,反而成了受追捧的新闻人物。年轻、美貌、性感,加之挥金如土的“千金”气质,都在点缀她难以抗拒的魅力。许多被她欺骗的男人至今仍不相信她是一名特工。  相似文献   

9.
王标 《文史博览》2010,(7):38-39
<正>英国皇家军事情报局的人事档案馆里,存放着一份特殊高级女间谍的档案资料,她就是令纳粹军事要员们心惊胆寒的"梦游间谍"安妮·纳贝尔。  相似文献   

10.
阴险残暴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却有一个令他疼爱有加的女儿淑子。但淑子并非他的亲生骨肉,可她为什么能够得到戴笠的宠爱呢?以贪淫好色出名的戴笠,与多名日本女间谍有暧昧关系,其中之一即为工藤由纪子。戴笠对她情迷意乱,孰料纪子却神秘地死去,留下一女,就是淑子。戴笠视淑子为己出,是否因为心中难忘异国女谍?戴笠死后,淑子的下落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中国认识的种种类型在近代以前的日本就已经开始出现,决定日本中国认识变化的不仅仅是中日两国力量的对比,日本如何对象化中国、如何类型化中国以及在各种类型中国认识的转化过程中,日本的"主体性选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其变化机制的核心。日本如何认识中国是与日本如何认识其自身密不可分的。随着历史状况和主体需要的变化,某种潜在的或既存的中国认识,如同盟论、威胁论、征服论或妖魔化中国认识等都可能在日本一时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2.
房学惠 《收藏家》2006,(4):49-54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两千余年的交往历史。日本绘画的产生与发展深受中国绘画的影响,但是日本人在学习、接受中国绘画的同时,并不是机械地照搬、模仿,而是将中国绘画与日本本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有机融合,使日本绘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内涵与中国绘画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到了近代,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在继续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日本传统绘画的同时,主动学习西洋绘画中的某些表现技法,从而开创了日本绘画艺术的新境界。中国是日本绘画的收藏大国。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部分博物馆、文物商店、工艺品公司、画廊以及私人手…  相似文献   

13.
日本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在日本园林的体现。但是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生存的思想文化、物质空间的不同,使得日本园林无论在园林类型、造园思想,还是在园林中开展的活动都深深地带有日本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湖南文史》2012,(9):38-39
二战期间,英德之间曾展开激烈的间谍大战。鲜为人知的是,当时英国情报部门中有一名身份特殊的女间谍,她就是印度公主努尔·艾娜雅特-汗。“笨学员”被派上火线努尔出身于印度南部一个王公之家,7岁随家人移居法国并在巴黎长大,后在巴黎大学学习儿童心理学,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和英语。25岁时,她已是一名成功的儿童读物作家。  相似文献   

15.
正在华日人反战是在中国国土上发生的日本人民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一场特殊的伟大斗争。当时在华的一部分日本革命志士、觉悟了的日本士兵、居留民和日本俘虏,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和日本共产党人的积极配合下,毅然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当中国的秦汉时期,史书上就留下关于中国和日本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记载。到唐代,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繁荣的阶段。这期间,日本也开始了“大化改新”,由日本派遣到中国来的遣唐使、学问僧以及留学生等达到空前的数量。而中国人民——主要是僧人——也有大批人渡海赴  相似文献   

17.
"共同体"理论是战前日本中国观的核心部分。自20世纪30年代这个理论传入日本之后便成为当时日本认识、研究中国问题最风行的理论。但是,受军国主义政策的影响,"共同体"理论在日本却演化成"中国社会停滞论"。这个观点不但从理论上支持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厌恶、蔑视感情,更重要的是其作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理论依据之一,得到军国主义分子的拥护和宣扬。时至今日,在日本的中国认识深层次里依然还存在着这种根深蒂固的"停滞论"和"专制论"观念。  相似文献   

18.
《盛京时报》是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日报,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七七事变后,该报与日本本土报纸口径一致,声称是中国方面挑起的事端,责任在中国而非日本。该报主编菊池贞二以“傲霜庵”笔名发表社论要求日本迅即出兵“膺惩”中国、扫平华北。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日本的新闻宣传家们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自觉地站到了一起.不遗余力地为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鼓噪、辩护。但由于失踪的日本士兵不久归队,日本发动战争的借口临时由士兵失踪改为不法射击,打乱了日本人既定的宣传布署,致使其在战争之初的新闻报道漏洞百出,反倒为我们今天研究七七事变的起因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和日本传统文化均有三根支柱:儒佛道。不同的是,中国的道是道教,日本的道是神道。神道也称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宗教,对日本文化有深刻影响。被称为"中国知日第一人"的戴季陶,在《日本论》一书中写道:"表面上,日本最盛的宗教是佛教,而骨子里日本人普遍信仰的是神道。"但是,神道也是在与外来思想文化和宗教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20年前,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的发表,宣告了两国间战争状态的结束,标志着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在两国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经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努力,两国之间的往来极为频繁,两国关系的发展主流是好的、健康的,称得上是中日关系史上的又一黄金时代。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无可回避的事实,在两国关系问题上,也有摩擦和曲折,确实不令人满意。如果我们从总体上加以考察,抽象地给以概括,似可称:中国对日本是讲“热情”的,而日本对中国是相当“冷静”的;中国对日本是相当“希望”的,日本是很“实际”的;中国对日本是非常“理想”的,而日本对中国是十分“现实”的;中国对日本总是“原则”的,而日本是颇为“具体”的。两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