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全海 《史学月刊》2007,(4):133-136
郭廷以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中国边疆史、中外关系史诸多领域多有建树,而且对台湾地方史之研究也卓有贡献,他还是第一位在大学开设台湾历史课的学。抗战胜利前夕,郭廷以即在重庆率先讲授台湾历史;1947年和1948年,曾两度到台湾大学开设台湾历史课,帮助国人了解台湾的历史和现状。他关于台湾历史的第一篇论《台湾的国际关系——一个历史的说明》,于1948年在复刊后的《新中华》(六卷六期)上发表,表达了一个历史学对台湾回归祖国的欢欣与鼓舞。他的《台湾史事概说》一书,可谓台湾历史研究之先驱拓荒之作,影响台湾史学近30年。他关于台湾“内地化”的观点,成为1970年代以来台湾史学界“内地化”理论的先驱。总之,郭廷以对台湾历史的研究,不仅展示了一位历史学家的卓远史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台湾人民迫切了解台湾的历史、现实和将来的强烈愿望。1949年郭廷以去台后继续研究台湾历史,特别是他的系列论《历史的台湾——历史上的台湾与中国》,自1950年7月在《自由中国》杂志(第三卷)连续刊登,在岛内产生了强烈反响。在此基础上,《台湾史事概说》一书于1954年出版。至是,郭廷以的台湾历史观业已形成。鉴于人们对此书所反映的台湾历史观及其价值关注不够,笔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初步梳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何宇佳 《广西地方志》2022,(3):50-56+62
万历《广西通志》是明代唯二保存的广西省志,由广西巡抚戴耀主持,广西参政苏濬编纂完成,凡42卷,其中《名宦志》《迁客志》《人物志》《节妇志》共七卷,记载了745名广西历史人物。该书的人物记载内容在补充正史记载之不足、保存明代广西科举史料、保存广西边疆民族史料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亦存在着记载讹误、人物重复收录、类目编排不当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清代,有三次纂修永定河志,分别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嘉庆二十年(1815年)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以及光绪六年(1880年)朱其诏、蒋廷皋二人续修《永定河续志》。其中,陈琮纂修《永定河志》为第一部永定河志。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十九卷,卷首一卷。李逢亨编纂《永定河志》三十二卷,卷首不分卷。朱其诏、蒋廷皋纂《永定河续志》十六卷,卷首不分卷。这三种永定河志开创了永定河专志的先例,是清代水利专志一个典型的范例,其历史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以四库本为代表的孙觉《春秋经解》“十三卷”本第一、二卷内容全部冒用自孙复《春秋尊王发微》第一、二卷,这是导致史籍记载该书卷数有“十三”、“十五”卷之差异的原因所在。此“十三卷”本的讹误应当出现在宋宁宗嘉定丙子年(1226)汪纲补修之后、王应麟《玉海》著录之前这一段时期内,可能是因该书残缺而为人“访合”的结果。该书(并其《提要》)被清廷四库全书处送交“聚珍处”的抄本当是纪昀家藏本,很可能“聚珍处”在校对刊印时发现了其中的错讹,遂删改、取用原《提要》而刊印了另外一种版本,这是聚珍本不同于四库本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郑清坡 《安徽史学》2007,(1):120-122
民变,《汉语大词典》中解为,"旧指民众暴动."《新华词典》同样解为,"旧指人民起来造反."此词较早出自《金史》,上记"(宣宗至宁三年)西京军民变,遣官抚谕之"①.此后,"民变"一语在正史记载中不断出现.《明史》中在神宗二十七至二十九年便有4次有关民变的记载,如神宗二十七年"武昌、汉阳民变,击伤税吏陈奉";二十九年"苏州民变,杀织造中官孙隆参随数人"②.除正史记载外,一些杂史及明清时人笔记中也有许多关于民变的记述.  相似文献   

6.
张岱《快园道古》全书分为盛德、学问、经济、言语、夙慧等二十门类,类各一卷。这是一部效法《世说新语》钵例的撰述,取材广博,内容涉及明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上至帝王将相,下及僧道娼优,其中尤多名人士事迹的记载,包括张岱的先人、亲属及乡人的轶事,诸如德行  相似文献   

7.
连劭名 《文物春秋》2016,(4):22-30,35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柬大王泊旱》全文共23简,可编联成册,内容记载楚王因旱灾而向鬼神祈祷之事。楚竹书《曹沫之陈》存简60余枚,残损严重,可编联成几个片段,内容记载楚王与曹沫有关政治军事的讨论。楚竹书《鬼神之明》共5简,可编联成册,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意识曾见于《史记·伯夷叔齐列传》。  相似文献   

8.
西禅寺又名西禅龟峰寺或灵峰寺,因殿后石形如龟,故名。故址在今西华路太保直街市4中内。该寺始建于何年?据《大明一统志》记载:“《南)宋淳熙中,经略周自强建。”《转引自黄佛颐《广州城坊志》卷5)另据现存的广州最古的方志《元大德南海志残本》《陈大震著,广州市志办校点出版)卷9记载,周自强于淳熙三年《1176),建九思亭于番山《在今市13中),他在广州任职三年,那末,西禅寺与番亭的始建年代应相同或相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9.
林宁 《沧桑》2014,(5):41-43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一部记载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志人小说,而《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两书对同一人物在形象刻画上的异同点颇有值得研究之处。本文以钟会为例,梳理比较两书如何对这一人物进行刻画,并从两书成书背景以及作者的身世境遇出发,探究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羊同国地望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铭 《敦煌学辑刊》2001,50(1):86-94
羊同国,汉又作杨同国或杨童国,藏作Zhang zhung,译为“象雄”,是中国唐代西部少数民族之一及其建立的国家的名称。最早记载羊同国史地为《通典》卷190《边防》、《唐会要》卷99,《太平寰宇记》卷185亦有《大羊同国》的记载,但多为抄袭《通典》。藏史籍也有所载,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部分。早期以敦煌藏史料为代表,晚期则以《拉达克史》较为翔实。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七录序》涉及的两个早期目录学史上的重要问题。《晋中经簿》在四部之外,又分为 14 卷,具有一定的二级分类意义。《古今书最》记载的图书存佚数字,是王俭而不是阮孝绪本人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2.
唐人记载安史之乱的专书,《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姚汝能《安禄山事迹》三卷、包谓《河洛春秋》二卷等,《资治通监考异》引有佚名《蓟门纪乱》等,但留存至今者,仅《安禄山事迹》一种。  相似文献   

13.
《水经注》引《诗》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留在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四十卷中的《诗经》诗句,大多数引自《毛诗》并记载相同,有少数与今本《毛诗》存在诸多相异之处,另有几处引用《韩诗》和《韩诗外传》,此种引《诗》特色,与北朝“《诗》学”的传承情况相关。本文围绕《水经注》引用《诗经》的情况及相关材料,对郦道元引《诗》的独到之处略做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华 《巴蜀史志》2012,(2):26-26
2012年3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四川年鉴)2012年卷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四川年鉴》是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管的逐年记载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情况和成就的省级地方综合年鉴.  相似文献   

15.
《文史博览》2006,(9):40-40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周烈王、下至五代周世宗的1562年的历史,全书294卷,还有考异、目录各50卷。其规模之大,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16.
刘明 《收藏家》2022,(12):64-71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辩亡论》残卷,学界的一般意见是认为抄自《文选》,属于“唐写本”。残卷并未有明确的抄自《文选》的题署,亦不避唐讳,是否抄自《文选》及抄在唐代尚需辨析。通过写卷可能存在的避梁武帝之父萧顺之名讳用例,以及与宋刻本《文选》及《晋书》《三国志》录本的比勘,推测写卷有可能抄写在六朝时期,与萧统所编《文选》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此帙写卷在保存异文方面的文献价值,但校勘结果未能坐实写卷抄自《文选》的判断。依据文献记载及第一手的采访档案,考察了残卷收藏者方雨楼的生平事迹,也澄清了写卷在流通收藏及鉴定方面不确切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唐开元十年(722年),韦述写成《两京新记》五卷,成为详细记载隋唐长安与洛阳的重要著作,为历代研究隋唐两京者所重视。然而,北宋史家宋敏求在借鉴《两京新记》的基础上写成内容更为丰瞻的《长安志》、《河南志》二书后,《两京新记》便日趋湮没。现在,只剩下了保留卷三部分内容的节略本残卷还存于日本,全书已不可复观。  相似文献   

18.
邵磊 《中国钱币》2009,(3):39-47
朝鲜三国时期,和高句丽、新罗相比,百济与东晋南朝的关系尤为密切。从以宗教、艺术为纽带的联系而言,百济对萧梁似乎尤为推崇。据《三国遗事》卷三“原宗兴法”条,百济甚至曾在首都熊川州(公州)为梁武帝创建大通寺,而《梁书》卷五四《诸夷传·百济》更是记载了百济屡屡遣使进呈方物并恭请梁武帝所著经解以及《毛诗》博士、工匠画师之事,于此足见两国交往的频繁与密切。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的谎言     
《资治通鉴》记载,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的秋天,大批蝗虫,自东而西,飞袭而来,蝗群遮天蔽日,所过之处,一片赤地,一切绿色的植物都给啃了个精光。在《新唐书》中,对于这次黄河流域的蝗灾,也有记载。“乾符二年,蝗自东而西蔽天。”京兆尹,也就是首都市长杨知至,上了一本,奏称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清代双城堡地名的由来及其建制时间,晚清庚子年(1900年)出版的《吉林通志》(下称《通志》)早有历史定论。《通志》卷十二·三十页记载:清“嘉庆十七年于阿勒楚喀拉林西北双城子地方,移驻京都八旗垦荒,十九年委协领统之”;《通志》卷五十·三十页又记载:“嘉庆十九年设双城堡,委协领一人,佐领二人,骁骑校二人”统之。《通志》在以上的记述中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