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县白鹤观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9座东周墓葬。形制上有宽坑竖穴墓、窄坑竖穴墓和带壁龛的窄坑竖穴墓。随葬有鼎、敦、壶、盘、匜等仿铜陶礼器,以及鬲、盂、豆、罐等生活用器。随葬生活用具的墓葬时代相当于春秋中晚期,随葬仿铜陶礼器的墓葬时代相当于战国晚期。  相似文献   

2.
后房旧石器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青曲镇王家山村,主要埋藏于汉水左岸二级阶地的黄棕色黏土层中。2010年10~11月武汉大学考历史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和郧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40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162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砾石工具、断块、砾石等。原料都是磨圆度高的砾石,岩性以脉石英为主;石制品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石器数量相当少;石核、石片、断块数量多,砾石石器数量极少,包括手镐、砍砸器、两面器,仅占总数的3%左右;工具毛坯多是石核、石片、断块,砾石毛坯比例很低;石制品生产体系存在两种不同的概念,对应于两条不同的操作链。根据地貌地层对比推断遗址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初期,地层里出土的两面器为探讨中国两面器的演化及其与西方旧石器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3.
刘湾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杨溪铺镇刘湾村4组,埋藏于汉水左岸第Ⅲ级阶地上。其文化面貌有以下一些特点:石制品的岩性大类中以火成岩为多,种类以沉积岩为多;岩性多样,以脉石英为主;素材以河床中磨圆度较高的河卵石为主,石器的素材以砾石(石核)为主,以石片为素材的石器处于可忽略的地位;石制品的剥片和加工方式均为硬锤锤击法,没有发现砸击法等其它方法的产品;剥片时对石核的台面不进行预先修理;石器类型以砍砸器为主,其次为手斧、手镐,刮削器最少;石器的加工方式以单向加工的为多,但双向加工的石器也有相当的比例。刘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证明在汉水流域不仅有距今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郧县人"文化,也有距今10~5万年的文化,汉水流域的远古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肖沟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安阳镇肖沟村,2012年5~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了一批朱家台文化与煤山文化乱石滩类型遗存,为研究丹江库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郧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上游下段,汉江自西向东分县境为南北两大区域,南部为大巴山余脉,北部为秦岭余脉,中部和东部为低山丘陵地带。余嘴遗址位于郧县安阳镇余嘴村一组,东北为留石板水库,西南为汉江,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2009年8~10月,为配合南水  相似文献   

6.
大寺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城关镇后殿村。2006年10月~2007年2月与2009年10月~2011年3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除获得了丰富的仰韶、屈家岭、龙山、战国、秦、宋、明清时期遗存之外,还获得了一批西周时期遗存,为研究早期楚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湖北郧县大寺遗址2006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理位置与工作概况大寺遗址位于湖北十堰市郧县城关镇后殿村,东南距郧县城区约3公里。地处汉江左岸与堰河交汇处的二级台地上。地理位置为东经110°45′26.3″,北纬32°51′08.8″。海拔高程145米(图一)。  相似文献   

8.
湖北郧县店子河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遗址概况店子河遗址位于湖北省郧县青曲镇店子河村,东北距郧县县城16公里,东南距十堰市区15公里(图一)。遗址地处汉江北岸的二、三级台地上,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7′58″,北纬32°47′55″,海拔150~158米。遗址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区,武汉大学考古系受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委托,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  相似文献   

9.
吊尖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和西周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发现了一批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墓葬和瓮棺葬,这批墓葬出土器物如盆形鼎、大口罐、豆、杯等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西周时期遗迹多为灰坑、灰沟,从鬲、罐等器物组合分析,大致相当于西周中晚期。  相似文献   

10.
郧县李营遗址经过两次发掘,地层堆积共分五层,发现二里头时期灰坑46个,灰沟8条,出土二里头文化遗物以陶器、石器为主,极少青铜器。出土陶器以生活用具为主,少量工具,主要特征为夹砂灰陶居多,纹饰以绳纹为主,器形有罐,鼎、盆等共计13种。根据陶器特征,李营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年代属于二里头文化中晚期。  相似文献   

11.
郧县青龙泉遗址2008年度发掘获取了相当丰富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迹、遗物,丰富了鄂西北地区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文化内涵。同时在该遗址新确认了一批乱石滩文化的遗迹,出土遗物较为丰富,为研究该地区"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文化格局以及中原与鄂西北地区的区域文化互动提供了新资料。本次发掘还确认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石家河文化埋葬习俗—少(婴)儿瓮棺以腰坑的形式与成年人土坑墓共同组成二次合葬。  相似文献   

12.
郧县三明寺遗址的发掘获取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存。通过对遗址不同时期的房屋基址的发掘,揭示了该遗址房屋构筑方式的演变。遗址包含的下王岗一期文化、西阴文化和朱家台文化遗存,基本反映了鄂西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3.
周家坡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安阳镇小细峪村1组,埋藏于汉水支流龙门河右岸第Ⅱ级阶地上。其石制品有以下一些特点:石制品的岩性大类中以沉积岩为多,岩性小类以硅质灰岩为主,其次为脉石英,其它岩性较少;素材以河床中磨圆度较高的河卵石为主,石器的素材以砾石(石核)为主,且占绝对优势,以石片为素材的石器处于忽略不计的地位;石制品的剥片和加工方式均为硬锤锤击法,没有发现砸击法等其它方法的产品;剥片时对石核的台面不进行预先修理,石核利用率不高;石器类型以砍砸器为主,其次为刮削器,手斧只有1件;石器的加工方式以单向加工的为多,双向加工的石器不多。  相似文献   

14.
中台子遗址地处鄂西北与四川、陕西的交汇地带。遗址包含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周文化以及唐代遗存,其新石器时期文化既有中原文化特征又有江汉地区文化因素,反映出汉水中上游文化与周边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发展成具有一种区域文化特征的地方文化。其周文化面貌属于楚文化范畴,文化因素乃承袭中原周文化风格发展而来。鄂西北地区是楚文化早期形成的重要区域,随着楚文化势力的不断增强,逐渐向南扩张形成了典型的楚文化。中台子遗址出土的陶豆柄上君市陶文,很有可能是楚国封君官市上的一件流通商品,对于探讨楚国官市职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西峰墓汉群位于郧县五峰乡西峰村,2010年5月至8月襄樊学院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在此发掘了24座墓葬。所有墓葬均为带墓道的岩坑洞室墓,平面形状有长方形、凸形、刀形三种,少量墓室以条砖砌筑、铺地。17座墓葬出土陶、硬陶、铜、铁、铅锡、石、蚌、水晶料、金银、蜜蜡等随葬器物228件(枚),时代在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之间。随葬器物组合和形制既有汉文化大一统的特点,又有着自身的地方特色。该墓地是上庄汉代遗址外围墓地。  相似文献   

16.
湖北宜昌杨家嘴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湖北宜昌杨家嘴遗址发掘简报三峡考古队第三组杨家嘴遗址位于宜昌县莲沦区乐天溪西口,长江北岸的二级阶地上,距长江水而约15米。遗址的边缘有宜昌县铁锚预制厂(原宜昌县第三船队)的楼房建筑物。遗址北边是乐天溪镇旧址,葛洲坝修建后迁至大桥边,现仍有八屋佃村民居...  相似文献   

17.
巷子口遗址是随枣走廊东南部一处重要的东周时期遗址。西周初年,周王朝在汉水的江北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分封,形成许多小方国,汉阳诸姬文化在这里才得以兴起和发展。巷子口遗址出土的鬲、盆、豆等与随州擂鼓墩1号墓、2号墓和庙台子遗址、叶家湾遗址、梅鹤子塆遗址以及枣阳周台遗址所出土的同类器特点相同,陶鬲与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周台遗址和广水黑洞湾春秋早期的陶鬲有一定的继承关系,而与汉水以西的襄樊真武山和其他楚文化遗址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认为巷子口遗址应是曾国的一处村落遗址。巷子口遗址的发掘,揭示出随枣走廊东周时期曾国的文化面貌,对研究曾国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夏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大悟县高店乡夏河村,2008年11月~12月,为配合郑(州)武(汉)高速铁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和西周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遗存发现有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瓮棺和房址,出土器物有鼎、钵、高领罐、缸、擂钵等。西周时期遗迹多为灰坑、烧土堆积和房址,从鬲、罐、盂、豆等器物组合和形态来看,相当于西周晚期。  相似文献   

19.
刘家河遗址位于鹤峰县铁炉乡江口管理区江口村五组,与湖南桑植县接壤。1997年9~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共发掘5×5米探方37个,揭露面积925平方米。发现春秋至六朝时期的房屋遗迹5座、灰坑33个以及沟、灶等,出土器物较为丰富,以陶器为主,另有石、铜、铁器等。此次发掘对研究楚文化在鄂西南地区的发展以及巴楚关系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家坪遗址位于湖北房县榔口乡玉堤村四组孙家坪自然湾,遗址分布面积2500平方米。2010年10月至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遗址中心区域布5×5米探方5个,发掘面积125平方米,获取了一批西周遗存,另有汉代墓葬1座。本次发掘填补了房县地区周代文化面貌的空白,为研究鄂西北汉水中游地区周文化的源流及发展面貌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