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钱郢孜墓群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唐山镇乳山村钱郢孜自然村南。墓群地处八公山脚下的坡地上,南临淮河的一级支流东淝河,地理位置优越(图一)。为配合基本建设,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淮南市博物馆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实际清理战国晚期至唐代墓葬360余座,出土各类器物580余件(套)。其中,M180和M370两座北朝时期墓葬形制特殊、随葬器物丰富。现将两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一前言伊和淖尔墓群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伊和淖尔苏木,是目前在国内发现的纬度最高的北魏墓群,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1]。伊和淖尔墓群共发现六座墓葬,除M4为辽代墓葬外,其余五座均为北魏时期墓葬,其中,M1的材料已经发表[2]。从墓葬结构类型及随葬器物的造型风格、制造技术、装饰艺术及产地等因素来看,M1不仅具有鲜明的拓跋鲜卑文化特点,且包含了中原汉文化及欧亚草原  相似文献   

3.
2015~201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京山苏家垄墓群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墓葬一百余座,M85为其中一座小型土坑竖穴墓,出土陶器、青铜器及玉器等13件(套)。墓葬年代大致为春秋中期,丰富了苏家垄墓群的文化内涵,为研究曾国及曾楚关系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4.
郑洪全  吴公勤  耿建军 《文物》2023,(4):4-13+2+98
<正>骆驼山墓群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骆驼山东坡,北邻和平路,东南距狮子山楚王陵约300米(图一)。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徐州博物馆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竖穴土坑墓19座、砖室墓1座、石椁墓1座(另发现一座石椁墓石板),其他墓葬仅存墓底或部分陶片,编号为08X骆M1~08X骆M34(简称M1~M34)。其中M29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丰富,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2010年1月28日至2月4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四川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寺经坪的高山庙西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11座,包括9座西汉土坑竖穴墓、1座东汉残砖室墓和1座清代砖瓦墓。其中M5规模最大,出土了一批陶、铜、漆木器。高山庙西汉墓群的发掘,为以严道古城为中心的聚落考古学观察增添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5,(12)
<正>2008年5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大同市南郊仝家湾村南的10座北魏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图一)。其中,M7是出土遗物最多的一座墓葬,M9是唯一保存纪年文字和壁画的墓葬。现将M7、M9简报如下。一M71.墓葬形制M7位于墓群中部,坐北朝南,方向200°,为长斜坡墓道砖构单室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图二)。墓道位于甬道南端,全长19.9、宽1.2~1.3、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11月~2012年1月,为配合小区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中原区三官庙镇(秦岭路以西、工农路东侧、建设路北部)进行了发掘清理(图一)。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50座,其中汉代墓葬146座、唐代墓葬1座、清代墓葬3座。现将新莽时期墓葬M26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M26位于墓群南部,平面呈刀形,底距墓口2米。小砖单室墓,方向195°,分为墓道与墓室两部分。墓道向北,竖穴直壁,长2.6、宽1.1~1.2米。墓室长3.4、宽2.2米,内未见人骨、葬  相似文献   

8.
  张义中 《东南文化》2018,(6):23-34,I0001-I0003
2016年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淮北市渠沟墓群展开抢救性发掘,实际清理墓葬85座。其中M50为带墓道的单室砖墓,可能是一男二女妻妾合葬墓。M50规模较大,出土大量的模型明器和祭祀类器物。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M50的年代当在东汉前期。墓葬的发掘为研究两汉之际该地区乃至整个江淮流域之间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组成考古队,对郏县黑庙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M79为砖石结构,有画像石15块,出土38件随葬器物。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具有东汉早期的特征,此墓是平顶山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画像石墓,对研究平顶山地区画像石墓的墓葬形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1979年2月~1980年8月,考古工作者对四川青川县郝家坪墓群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72座,其中M50出土了包括秦武王二年"更修为田律"木牍等器物共24件。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文集小黄村墓群共清理西汉至清代墓葬26座,其中汉墓13座。西汉墓M5为竖穴土坑墓,规模明显大于其他汉墓,营造方式在该地区其他汉代土坑墓中较为鲜见。M5出土遗物也较丰富,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和木器。陶器主要有罐和壶,据形制判断,年代应为西汉晚期,丧葬风俗保留了较多的本土区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峰塔墓地是随州厥水东岸义地岗墓群的一部分,2009年为配合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在此抢救发掘了两座春秋墓葬(M1、M2)。根据墓葬规模和出土器物,特别是M1出土带有"曾侯與"铭文的编钟、铜鬲等,可确定该墓为春秋"曾侯與"墓。M2为积石墓,规模比M1稍大,被盗严重。本次发掘所获资料十分重要,尤其是"曾侯與"编钟铭文为研究曾国族属及曾随关系提供了重要论据。  相似文献   

13.
<正>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根据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中线管理办公室安排,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河南淅川李沟墓地的勘探和发掘任务。2010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淅川县文物局文物勘探队受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组织力量进场勘探,发现墓葬39座。5月下旬至7月底,湖北文理学院(原襄樊学院)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受委托对已发现墓葬进行发掘的同时,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勘探,新发现墓葬22座,两次共发现墓葬61座,分别编号M1-M61。除M57因被水库淹没未能发掘到底外,其余全部发掘。现将发掘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至11月,为配合三峡库区建设,山东博物馆对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陈家坝街道晒网村晒网坝的糖坊墓群进行了第四次发掘,发掘面积3200平方米,清理墓葬12座,其中M11保存较好,出土陶、铜器等30件(套),出土有典型的东汉晚期陶楼、陶器皿等明器,并有铜耳杯、铜足漆案、陶座铜摇钱树、铜人物俑等,丰富了三峡地区东汉时期墓葬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湖北枣阳郭家庙墓地曹门湾墓区进行了发掘,清理春秋早期墓葬二十五座、车坑一座、马坑二座、车马坑一座,通过发掘确认曹门湾墓区是春秋早期曾国墓地,其中,曹门湾M10、M13、M22保存完整,本简报将主要报道这三座墓葬的发掘情况。  相似文献   

16.
新疆新源铁木里克古墓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木里克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城西北约30公里处,伊宁市至乌鲁木齐和南疆地区的天山公路由此通过,公路以南是伊犁河支流巩乃斯河,以北是东西走向的阿吾拉勒山。古墓群分布在阿吾拉勒山南麓的坡地上(图一)。1981至1982年,我所先后两次发掘了这一墓群中的15座墓葬(编号:M1—7、M9—16)。现将发掘情况介绍如下。一、墓葬形制及葬式此墓群有古墓约40座,均有大小不等的圆形封土堆。最大的高约3.1、直径31.3米,最小的只稍稍隆起,高约0.5、直径7米左右。封土堆多呈南北向链状排列,彼此间距  相似文献   

17.
2017年6月,为配合随州市城市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义地岗墓群汉东东路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50余座。其中M113和M114为墓地一组低等级贵族夫妻合葬墓,M114墓主私名为“様”,M113为其夫人墓。两墓对研究曾国中小贵族阶层的墓葬制度、宗族世系和墓地年代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探讨曾国和江淮地区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张义中  徐凤芹 《东南文化》2023,(2):77-87+200-201
2019年4月—2020年1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长丰下塘镇埠里墓地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实际清理西汉至宋代墓葬15座。两座北宋末期的墓葬M13和M14规模较大,结构特殊,出土器物精美,颇具代表性。M13为带墓道的仿木结构八边形单室砖墓,出土了陶器、瓷器、铜器、银器、漆木器和墓志等;M14为带墓道的长方形单室砖墓,墓室外顶部呈龟背状,出土了银器和铜器。这两座墓葬资料为研究安徽江淮地区家族墓葬制度、埋葬习俗、地面建筑形态以及当时的社会形态、文化特征、生活方式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义马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河南义马市上石河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了一大批春秋时期墓葬。本文仅对M22、M67和M77进行介绍。这三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属于春秋时期的中小型贵族墓葬,出土铜、玉、陶、石、玛瑙等各类器物共计321件(颗/枚)。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三门峡地区春秋时期的葬制和葬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20.
1999~2000年,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市丰都县汇南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清理墓葬13座,从墓葬形制以及出土器物看,墓葬时代为汉代至六朝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