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考古是对人类历史的逆过程——已经消失的历史,通过考古学可以重建、复原并进行研究,这是现代科技赋予人的独特能力。在此之前,人类可以通过语言的口耳相传、文字的超越时空,拥有数代乃至数千年的历史记忆,今天则可以通过考古等科技手段,将历史追溯到人类诞生之前。张立东先生曾经在《手铲释天书》中以访谈的形式,披露了我国当代一批著名学者关于中国历史上关键时段夏朝与夏文化考古的心路历程,孙庆伟最近所著的《追迹三代》,将这种心路历程扩展到夏商周三代,从中都可  相似文献   

2.
时空坐标并非实物遗存历史信息的全部内容,以年代学信息提取为核心的考古地层学,在考古发掘与研究实践中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甘肃临潭磨沟墓地的解剖发掘与研究实践,充分揭示出考古埋藏学在信息提取方面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构建"堆积相"概念的意义,不仅可以全面促进考古埋藏学在田野发掘实践中的应用,也可以有效实现考古地层学与考古埋藏学的结合。进而,以堆积单位和堆积相为基础,通过堆积层次、堆积内涵及埋藏特征等,系统提取有关埋藏过程、原因和条件等方面的信息,进一步拓展实物遗存向实物资料转化的信息量,从而使实物资料的内容更为详实而丰富。  相似文献   

3.
李晖达 《东南文化》2011,(3):112-117
浙江汉代土墩遗存与先秦江南土墩墓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它同时也是两汉时期浙江北部地区一种以汉墓为埋葬主体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其文化特征既包含了大一统王朝所共有的诸多文化要素,又充分体现了古会稽郡文化圈内不同于中原王朝主流文化的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4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吉县博物馆联合对安吉县天子湖工业园区的一处汉代土墩遗存(编号D14)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D14为椭圆形土墩,现存封土南北长33米、东西宽25米,经发掘清理汉代土坑墓葬6座(M1、M3~M7)、六朝窑炉2座(Y1、Y2)、明代墓葬1座(M2)。六朝窑炉为马蹄形窑,产品为青砖;明墓为长方形双室墓,出土青花瓷碗2件。汉代墓葬皆为竖穴土圹墓,年代为西汉早、中期。6座汉墓可分成三排、四组。面积最大的甲字型墓葬M7位于  相似文献   

5.
<正>湖南东、西、南三面为山脉环绕:东面为幕阜山、九岭山和罗霄山脉,南面为南岭山系,西面为武陵山脉;北面为洞庭湖平原(通过华容隆起与湖北分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湖南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雪峰山脉,将湖南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面为湘江和资水流域,西面为沅水和澧水流域(图一)。湖南这种独特的地形特点对湖南历史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两汉时期分封在曲阜区域的鲁国,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富足发达,为后世留存了大量汉代考古文化遗存,成为文物价值极高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汉代鲁国的历史沿革、都城建造、墓葬分类和存世碑刻等遗产进行初步考察,力图直观展示汉代鲁国的文化面貌及存世文物遗存的价值,以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据考古调查和史料记载,北苑御焙遗址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裴桥村焙前自然村一带,是中国宋元时期贡茶产制中心,独领风骚数百年。北苑鼎盛时期,焙前一带修建过不少亭台楼阁和官家宅院。曾设有官署行衙,建有御茶堂、御泉亭、乘风堂、凤味亭、星辉馆、贡茶院等及乘风堂记、御泉亭碑、御茶堂碑、北苑五咏碑、御茶园诗刻等众多碑碣石刻。1994年至1995年,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部(现福  相似文献   

8.
9.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过去很多专家认为贵州地区考古价值不高。近年来,贵州不断出土一些旧石器时期文物,以及商周、汉代、宋明和清代等不同阶段的文物,让考古界对其有了一个新认识,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考古遗址植物遗存与原始农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不同文化期所取得的较为丰富的植物遗存 (主要是种子、果实 )的分析 ,可看出在 1 0KaBP以来历史气候的变化 ,并为探讨原始农作物的起源、分布和传播途径以及人地关系 ,提供重要的历史背景资料 ,进而揭示中国原始农作物的悠久性、多样性和广布性。  相似文献   

11.
一、丰厚的历史遗产 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是连结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尼罗河三角洲这一古代文明发祥地的中枢.这里有着大量的史前时期的遗址,它又是国家形成以前中东地区游牧部落频繁来往的地区.由于地处交通咽喉,商贾云集、贸易兴旺,因而自古以来这一小片土地上就毫无宁日,世界列强都曾在此拼杀或统治过.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弹丸之地还是世界两大著名宗教的发源地.犹太教,这一被誉为孕育了西方文明的母体宗教率先在  相似文献   

12.
赤峰地区汉代以前动物遗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峰历史悠久,分布着许多人类活动的遗迹,而且赤峰地区还是我国北方发现动物遗存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收集了截至2004年 3 月之前公开发表的共 100 余篇有关赤峰地区汉代以前的考古资料,对其中动物遗存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赤峰地区汉代以前动物种属的变化以及动物遗存的分布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切入点,综合以往环境考古学研究的成果,对旧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这一地区人类生存方式、生态环境以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深讨。一、赤峰地区自然地理状况  赤峰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西临锡林郭…  相似文献   

13.
武俊华 《沧桑》2010,(1):84-85
晋南地区有较为丰富的早商时期遗存,但缺乏晚商时期遗存,考古遗存分布呈现出的这种完全不同的景象,反映了早商与晚商时期商人势力在晋南的兴衰进退,这一过程中包含了多种值得注意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4.
晋南地区有较为丰富的早商时期遗存,但缺乏晚商时期遗存,考古遗存分布呈现出的这种完全不同的景象,反映了早商与晚商时期商人势力在晋南的兴衰进退,这一过程中包含了多种值得注意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5.
考古材料所见汉代的四川农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是祖国的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在古代,这里生息着巴人、蜀人和其它数十百个大大小小的部族、部落。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有着自己的悠久历史,并对祖国文化各自作出了贡献。巴、蜀在秦统一以后、西汉以来,成为全国的重要产粮区,并为祖国的统一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汉代四川农业的高度发展,从考古发掘材料中生动地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汉代城乡人口比例及普通聚落的空间形态有不同认识。普通村落一般集聚在大小城邑周围。城乡聚落的比例与文献记载不同。已发现的汉代普通聚落遗址均未发现墙垣遗迹。乡内之里的户数和地理范围均不固定,布局多分散且无规律。普通居民居所建筑形式都大致相同,聚落布局能够表现出手工业与农业经济的发展面貌,这类平民居所应与文献中记载的"庐"有密切关系。汉代普通聚落考古工作一直相对滞后,今后应高度重视汉代普通聚落的田野考古研究,着力探讨其与汉代基层社会组织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考古资料反映的汉代丧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丧札是封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汉书·礼乐志》载:人性“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丧礼与丧俗在概念上不同,前者是统治阶级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丧葬制度,用来分等级、别贵贱。后者是指民间广为流行的丧葬习俗。丧俗虽然受到丧礼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制约,但由于不同的地区在自然地理、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加之长期受到传统的习惯势力和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诸多因素的影响,反映在丧俗上也就有所不同。统治阶级虽然制定了严格的丧礼制度,但只对上层  相似文献   

18.
宁夏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文化多元,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碰撞的区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地区。本文以宁夏地理为出发点,以文物考古遗存为主要对象,梳理了宁夏四万年的历史脉络,进而实证宁夏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麋鹿是产于我国的一种珍稀动物。据统计,我国新石器时代以来被认定出土有麋鹿骨骼遗存的遗址共计51处,以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为主。地域分布北至吉林白城,南至浙江余姚,西至陕西宝鸡,东至上海。文章结合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和文献资料,认为麋鹿是先民主要狩猎对象和随葬祭祀中的重要祭品之一,且与楚地先民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20.
屯城是两汉经略西域的重要军事据点,在两汉不同时期,随着中原王朝西域战略的变化,西域屯城布局也随之相应变化。西汉西域屯城主要布局于天山南麓的轮台、渠犁、焉耆、龟兹、伊循、楼兰及靠近匈奴的车师前国;东汉则侧重于伊吾、柳中、高昌、楼兰等汉匈对峙的前沿地域,以及汉匈对峙外缘的昆仑山南麓疏勒、于阗、精绝等地,从而使两汉的屯城布局由最初在天山南麓、东麓重要区域的点状、线状布局,进而呈现出在环塔里木盆地周缘环状布局的态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两汉治理西域的策略,经历了一个从初始探索到逐渐成熟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