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朝晖 《丝绸之路》2010,(22):62-64
李商隐诗歌代表了晚唐诗歌的一个高峰,为唐诗之绝唱,但因用典精工繁多,又存在多义难解的现象。这主要因为诗人一生遭际曲折难言,许多事和心迹都无法明说,所以形成了诗歌朦胧隐晦的特点。《锦瑟》诗为李商隐的代表作,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历来解说纷纭。本文联系李商隐的生平事迹,基于牛、李两党之间党同伐异的现实背景,结合其心境来解读《锦瑟》,可以看出诗歌为诗人心迹之表露,同时也是诗人政治悲剧和心灵创作的折射。  相似文献   

2.
以典故为诗,或称用事使典,或称用典使事,不始于宋,也不始于唐,但它却是宋诗的主要特色之一。明代费经虞《雅伦·用事》:“胡元瑞云:用事之工,起于太冲《咏史》。唐初王、杨、沈、宋渐入精严;至老杜苞孕汪洋,错综变化,而美善备矣;用事之僻,始见商隐诸篇。宋初杨、李、钱、刘愈流绮刻;至苏、黄堆叠诙谐,粗疏诡谲,而夷陵极矣。”郑献甫称堆砌典故之诗为“獭祭诗”,本于宋代吴炯《五总志》:“唐李商隐为,多检阅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唐诗中写细雨的诗很多,如刘长卿的《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人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张渭的《郡南亭子宴》诗:“柳枝细雨重,松色带烟深。”李群玉的《北亭》诗:“余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李商隐的《细雨》诗:“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都不失为名句,但与杜甫《春夜喜雨》笔下的细雨相比,却欠一筹了。诗人写春夜细雨,  相似文献   

4.
《苑英华》卷六三九荐举下载李商隐《为濮阳公陈许举人自代状》、《为怀州刺史举人自代状》、《为尚书渤海公举人自代状》、《为荣阳公奏王克明等充县令主簿状》、《为荣阳公举人自代状》、《为盐州刺史奏举李平判官状》、《为濮阳公陈许奏韩琮等四人充判官状》、《为安平公兖州奏杜胜等四人充判官状》,共八篇。上列诸状又均载於清编《全唐》,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重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梦雨”一词,清冯浩《玉溪生诗详注》未注,近人叶葱奇《疏注》、刘学锴等《集解》,则皆以为用《高唐赋》语。按“梦雨”为唐人俗语,与《高唐赋》无涉,至宋人小词始牵连及襄王故事。清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卷六“梦雨”条云:义山诗云云,“注家以阳台梦雨事实之。心疑若是阳台梦雨,何得云‘一春常飘’?  相似文献   

6.
杨静 《丝绸之路》2013,(24):38-39
李商隐的“无题诗”所描绘的画面唯美、感情真挚、逻辑跳跃、意蕴含蓄,为其增添了许多朦胧之美、悲怆之美、生命之美。诗句中含蓄、蕴藉、多义的艺术表达特点,不仅使之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放射出绮丽的光芒,而且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无题诗”也无愧于“诗迷”称号。本文以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为例,阐释新批评复义理论在诗歌中建构的构建过程,分析其如何突出诗歌所蕴含的朦胧之美、含蓄之美。  相似文献   

7.
刘莹  王素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7):96-103+142
西安市长安区近年出土李商隐撰书《王翊元与夫人李氏合祔墓志铭》,是李商隐撰书的唯一存世墓志实物,受到学界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唐长孺先生的名作《论南朝文学的北传》,以本墓志用纯粹散文写成为切入点,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与影响、李商隐个人的生存境遇和文学旨趣,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复旦图书馆藏善本书《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的三色评点,目前尚不为学界所知。其中的朱彝尊评点是更为完整可靠的朱评文字,可以校正己知朱评的大量讹误;以前研究李商隐的学者对杨守知和金介评点李商隐诗,还知之甚少,从这个本子也可窥见杨、金评点的概貌;通过这个评点本,我们可以判断冯浩引录的钱良萚评点,多数是抄录朱彝尊的评语。  相似文献   

9.
晚唐李商隐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特色。在思想上李商隐表现为深邃,在艺术上李商隐表现为旨意朦胧、构思新奇。本文结合李商隐具体的诗篇对他诗的特色做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0.
今所见李商隐诗集和文集的笺注本均定型于清代,其中冯浩《玉谿生诗笺注》是最为详备精审的笺注本。本文叙述《玉谿生诗笺注》三版本概况,分析阐明各版本在编订诗歌年份、笺解注释与诗歌文字校改方面的变化特征并肯定此书对李商隐其人其诗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两《言》,一是指1848年马、恩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二是指1859年马克思为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序言”,两篇巨著相距十一年,虽然背景不同,写作的目的不同,而且文字的风格、气度各异,但它们的基本精神则都是为了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揭露资本主义剥  相似文献   

12.
提起灯烛,便会想到南宋文人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与此同样朗朗上口的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千古传诵。  相似文献   

13.
周健伟 《神州》2011,(26):12-14
本文以李商隐无题诗和准无题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李商隐诗歌的意象、典故、语言、意境等的分析探讨了李商隐诗歌朦胧美的外在表现以及在结构上的表现,并且在此基础上,从诗人的生平、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等角度出发,对朦胧美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得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不仅是诗人精湛的艺术手法的产物,也是诗人的生活经历的产物,是时代的产物"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章介绍了国内名学汤炳正教授早年在学术上的研究及教学情况,特别是在《诗经》、《楚辞》、《红楼梦》等方面的研究颇具成果;同时作追忆了师生情。  相似文献   

15.
方国瑜先生是中国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开拓者。他和林超民教授合著的《〈马可波罗行纪〉云南史地丛考》独辟蹊径,以翔实的材料证明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云南与东南亚,为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证据提供了有力的、必不可少的补充;在元初云南政区、元代云南交通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推进了元代云南史地的研究;表现出了清晰的学术传承轨迹和亲密无间的师生情谊,勘称学林佳话。  相似文献   

16.
周健伟 《神州》2011,(11):12-14
本文以李商隐无题诗和准无题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李商隐诗歌的意象、典故、语言、意境等的分析探讨了李商隐诗歌朦胧美的外在表现以及在结构上的表现,并且在此基础上,从诗人的生平、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等角度出发,对朦胧美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得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不仅是诗人精湛的艺术手法的产物,也是诗人的生活经历的产物,是时代的产物”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国内著名学者汤炳正教授早年在学术上的研究及教学情况 ,特别是在《诗经》、《楚辞》、《红楼梦》等方面的研究颇具成果 ;同时作者追忆了师生情。  相似文献   

18.
正《献身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出版家》[作者简介]宋应离,男,河南省漯河市人,教授。曾任《河南大学学报》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并长期担任编辑出版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河南大学学报简史》、《中国期刊发展史》(与人合著)、《名刊名编名人》、《呕心沥血铸精品——现当代名编辑叙录》、《中国当代出版史料》(与人合著)、《亲历新中国出版六十年》(与人合著)等。发表学  相似文献   

19.
正《献身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出版家》[作者简介]宋应离,男,河南省漯河市人,教授。曾任《河南大学学报》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并长期担任编辑出版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河南大学学报简史》、《中国期刊发展史》(与人合著)、《名刊名编名人》、《呕心沥血铸精品——现当代名编辑叙录》、《中国当代出版史料》(与人合著)、《亲历新中国出版六十年》(与人合著)等。发表学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用“不登大雅之堂”一语来比喻件作品质量不高或格调低下。但对所谓之“大雅之堂”在何处,以及这一典故的由来,却未必尽知。北宋初期的诗坛,西昆体盛行。这种文风的特点,专从形式上模拟晚唐诗人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其代表有杨亿、刘筠等。因他们曾相互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故名,亦称“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