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曾沁 《神州》2012,(26):46-4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刑事案件的案发率有所增加,类型也更加丰富,如何加强对于案件的侦破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对案件侦破重要手段之一的痕迹检验技术的现状做一些介绍,并提出一些提高痕迹检验工作成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陈斌  岳玮 《神州》2012,(30):47-47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越来越偏向技术型,变得更加智能化,作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许多,因此给侦查机关带来了很大难度,微量取物是当前较为先进的侦查手段,为破获各种高水平案件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微量物证的特点,以及微量证物提取在痕迹检验中的应用思路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属器的实验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沙遗址出土金属器的实验样品全部选自金沙遗址Ⅰ区“梅苑”地点2001年机械施工时挖出的器物。根据部分出土金器、铜器的实际情况 ,或进行沃损检测 ,明确其表面合金成分 ;或显微镜下观察纹饰的工艺痕迹 ,推断其形成方法 ;或取样进行金相检验和成分分析 ,确定其合金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小南山主峰上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的一件石材的照片的展示与文字描述,论述了人类前金属时代发明的最高级的石质材料切割技术--绳切技术的两种形式,以及它们各自的技术原理与加工方式和加工对象,提出弧线绳切技术和直线绳切技术概念;通过对弧线绳切技术加工痕迹的深入研究,提出弧线绳切技术加工痕迹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微痕考古以显微观测与技术分析为基础,通过对自然微观痕迹、人类和其它动物行为痕迹的观察研究,阐释人类与动物的行为模式、生活环境、文化遗址埋藏现象等.并作为一种技术性工作广泛服务于我国的文物保护.微痕考古在工作方向、工作方法和工作结果方面,可以弥补传统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技术的不足,使考古工作从微观到宏观、从实验到理念、从局部到整体建立更全面、科学的分析过程.我国微痕考古近年迅速发展,专业队伍扩大、研究理念与实验技术进步、工作领域覆盖面拓宽近年微痕考古的重要收获,包括发现人类最早的戳刺性行为痕迹、人类最早的剥皮屠宰技术及刻划图案等;在玉器制作工艺与鉴定、石器使用痕迹与区域文化特点等方面也取得丰富成果.微痕考占的产生与发展,显示脱胎于自然科学的考古学专业,在与现代应用技术紧密结合下,使考古学在研究理念、分析技术和认知深度等方面正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刘华东 《神州》2013,(6):183-183
《侵权责任法》已于2010年7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律的实施是否实现了当初的立法意图呢?笔者结合安徽省淮北市在该法实施后一段时间内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就赔偿责任与范围做一浅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看起来虽然是兵马俑的考古论证,但却是“痕迹学”的综合应用.作者赵成文同志耐心而细致地“勘查现场”,捕捉细小的“痕迹”信息,加以科学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了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这一“痕迹学”的系统方法可能会对全国各地痕迹检验的同行们有所启迪,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各类经济案件中利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犯罪的现象逐渐增多,为经济案件的侦破制造了一定难度。阿拉伯数字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书写符号,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不同的人书写的阿拉伯数字也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对阿拉伯数字笔迹的检验,可以为案件侦破提供必要帮助。本文通过分析阿拉伯数字笔迹的特征,对阿拉伯数字的检验难点及检验方法进行阐述,使阿拉伯数字笔迹检验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张群喜 《文博》2009,(6):222-228
应用光学成像技术对文物进行科学诊断与分析,是一种非接触的、非破坏性的、直观和快速的方法。本文介绍在馆藏壁画修复材料、修复痕迹及修复评估方面,通过利用紫外荧光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实现了对馆藏壁画修复加固材料、修复痕迹的鉴别和诊断,对馆藏壁画加固、清洗效果的有效评估,此技术在对壁画进一步保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瑶 《神州》2012,(12):8-9
微量物证作为一门新兴的刑事科学技术,已经由开始时的种类检验逐步走向了个体认定。侦技人员在思想上要与时俱进,树立常规痕迹物证的危机意识,注重现场微量物证的特点和侦破作用,将微量物证技术作为一种现代侦查手段,努力提高使用微量物证链锁间接证据的能力,提高侦查破案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4,(2)
<正>拉丝痕迹是古人在制作玉器时,为完成特定工艺要求,在玉器加工过程中,在玉器成品上留下的一种特殊的工艺痕迹。拉丝痕迹一般都产生在片状玉器上。主要是为了满足其艺术要求,去除部分玉料以实现玉器的艺术造型和装饰花纹的一种玉器加工工艺方法,统称为透花、镂雕。在古玉辨伪过程中,拉丝痕迹的确认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有无拉丝痕迹在古玉辨伪过程中是一个必要条件。有拉丝痕迹的不一定是真古玉,但没有拉丝痕迹的且有规律性螺旋痕迹的应是现代仿品。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真古玉镂空处都有拉丝痕迹。然而,有拉丝痕迹的玉却不一定都是真古玉。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李博士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李昌钰经手的案件包括辛普森案件、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战犯、克林顿总统前任白宫律师自杀案、肯尼迪被暗杀案的重审、9·11世贸大楼事件后的法医勘查、华盛顿地区狙击案件和2004年3月陈水扁和吕秀莲中枪之案。40年来,李昌钰在美国各州和全球17个国家、地区参与调查6000多起重大刑案,以精湛独到的刑事侦查与鉴识技术,屡破奇案。  相似文献   

13.
如今,随着道路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人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虽然我国对新上市的汽车已有强制性的碰撞安全标准和检验,但是这些标准  相似文献   

14.
《文博》2016,(2)
2015年秦都咸阳城遗址宫殿核心区采集到一件石磬残段,超景深显微观察确认有制作及敲击痕迹。根据采集位置、同出遗物、形制特点等信息综合分析,确定其时代为战国晚期一秦,应与咸阳城北区乐府机构有关。  相似文献   

15.
正清朝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一户人家到县衙门报案,说是晚上有几个蒙面人撬开了大门入室偷窃,当被主人发现后仓皇逃走。县官勘查现场后,大门没有明显破坏痕迹,而这户人家只少了一块银圆。那县官的师爷于心不忍,就在案件报告里把"由大门而入"加上一点,改为"由犬门而入",把案件情节改成了钻狗洞入室盗窃。后来那些案犯被抓获后,因此都保留了性命。那师爷积下了阴德,后来果然得到了好报。  相似文献   

16.
几件青铜器的科学分析和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几件出土的青铜剑、青铜器和弯形器进行保护研究,用X射线探伤、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对器物的形貌、成分及制作技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青铜剑0125的剑格和茎部锈层下有合范痕迹一些铸造小缺陷;弯形器腐蚀形态为均匀性腐蚀,枝晶间腐蚀和活性腐蚀;0108表面有合金层和褶皱,合范痕迹;0101、0102断面没有任何锈蚀及金属疲劳痕迹。器物经用不同方法清洗、铝箔局部还原处理、倍半碳酸钠浸泡和BTA缓蚀处理后,在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中一周,没有发现新的锈蚀出现,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表明科学分析方法在物保护和修复中是非常有用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关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很多信息。  相似文献   

17.
已出版的第二轮县(市)志公、检、法部类主要存在事物归属不当、内容与首轮志书不承接、部门志痕迹明显、缺少以事系人4个方面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到:设置合理篇目、承接首轮志书、消除部门志痕迹;记述资料全面、系统、完整;记述内容应该承接首轮门类,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创新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反映时代特色、地方特点;显示公安、司法干警风采;体现对确保经济体制改革成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梁建梅  田华 《神州》2011,(4X):66-66,68
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专业就业需求各岗位检验人员专业知识、能力需求进行调查。依据岗位需求,改革课程体系,在设置适用于各岗位需求的通用课程基础上,根据医院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和中心血站、疾病控制中心等不同检验岗位特点,拓展专用课程板块,开设《输血技术》、《分子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医学仪器与维修》、《病理检验技术》等专用课程,构建以岗位为靶向的医学检验技术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萝北县名山镇发现两件石质矛尖,为该地区新发现,经比对,与美洲人起源亚洲说具有密切联系,证明萝北地区在史前曾经有过人类遗留痕迹。通过地理位置分析,可以确定萝北地区是东北亚史前人类前往北美洲迁徙途中的主要活动区域。  相似文献   

20.
古代制骨工艺研究是理解骨器产品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基础,制骨实验可为制骨工艺研究提供最为直接的证据和比较材料。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对石刀、蚌刀(镰)、铜刀、铜刀锯、铜锯等工具截取、加工骨料的痕迹进行区分,并对各种工具的截取、加工骨料的效率进行对比,以期为考古遗址中的制骨工艺研究提供直接的对比材料。以此为基础,将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骨料与骨器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工具作用于骨骼后留下的痕迹存在明显区别,各类加工工具中铜锯的加工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工具;种种迹象表明,大辛庄遗址骨器加工的工具应为青铜工具,加工痕迹与铜刀锯最为接近,这与殷墟铁三路制骨作坊所用工具和工艺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