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战时中国难民问题是抗日战争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国内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也积累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一课题在日本学界却长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1972年,野泽丰在《日中战争中的难民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大陆数千万流浪难民所经历的日常苦难,是身处岛国的日本人所无法想象的”,呼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 究。((1))此后,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日本学界虽有个别研究成果面世,但整体而言并没有太大进展。其中较重要者有:  相似文献   

2.
评孙艳魁著《苦难的人流——抗战时期的难民》彭敦文近年来,随着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深入,一些原来较少有人涉足的研究课题,引起了学者的注意,一批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著作相继面世。这在较大程度上拓展了抗战史研究领域,推动了研究的发展。致力于抗战时期难民问题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孙艳魁 《民国档案》2012,(3):121-129
全面抗战时期数量众多的难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华侵略。在逃亡和流徙中,难民遭受了人们无法想象的苦难,成千上万人死伤。难民人口的伤亡是我们民族抗战时期的重要损失之一,其伤亡的具体原因有日军的屠杀、饥饿、疾病等等,但其根本原因是日本侵华战争。由于资料零散和重视不够,准确的难民人口伤亡统计还需要学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 ,留在南京的国际友人为维护正义和人道 ,展开大规模的救援工作。其中有德国禅臣洋行的京特博士和丹麦斯密斯公司的辛德贝格先生。他们在南京江南水泥厂组织了难民收容所 ,收容难民 4 - 5万人。这些难民屡次向他们呈文 ,诉说自己所遭受的苦难。这些呈文的德文译文 ,保存在德国档案馆和拉贝日记中 ,从而使我们今日得以了解当时栖霞、江宁、句容农民身受日军杀烧淫掠的苦难  相似文献   

5.
难民,是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产生难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战争因素,是导致难民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因战争而形成的难民问题,成为当时中国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支援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每日都有大量来自沦陷区的难民涌入。国民党政府因此不仅对难民救济机构进行了必要调整,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难民转移方案。在其难民转移方案中,贵州因其在祖国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被国民政府所器重。国民党贵州省政府亦响应国民党中央的号召,采取因应举措,积极从事难民救济活动,以缓解因难民增多而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期间,作为贵州官方赈务机构————贵州省赈济会,积极参与到难民救济的队伍之中,为推动抗战时期的难民救济工作作出历史性的贡献。本文以抗战时期贵州省赈济会及其赈务活动为中心,对贵州难民救济活动的特殊背景、贵州省政府的因应举措、难民救济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等方面试做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批难民流离失所,中国大地民生凋敝。随着战争的深入进行,国民政府的难民救助工作由混乱逐渐清晰,由单纯的难民收容逐渐转向集难民安置、难民教育与实业抗战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本组史料即为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朱学范等人为安置难民、倡导生产、筹办难民技工训练班的有关文书。  相似文献   

7.
正80年前的1936年,在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西班牙内战打响。世界各国对这场战争的反应是空前未有的强烈,谁代表正义?谁代表邪恶?一时间,各种意识形态和国际势力在此较量,来自全世界的热血青年,满怀理想主义的激情纷纷奔赴西班牙援助参战。这里不仅有人们熟悉的海明威、奥威尔、卡帕、伊文思以及白求恩等人,还出现了近百名中国人的身影。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会千里迢迢、不惜付出生命而投入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受战争和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广西社会产成了人数众多的难民。这一群体由外省内迁难民、难侨,广西本地难民、外侨难民等构成。本文试从人口学的视角对这一群体进行详细剖析,得出战时广西难民群体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楼兰人为生存而流浪,他们曾为大自然生存环境所迫而流浪,也为逃避战争走上不归的流浪之旅;他们一次次失去生存的环境,甚至永远地失去了故乡。他们是带着故乡到处漂泊的流浪人,而他们的后代只记得流浪,关于楼兰怕早已忘了罢?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有大批难民逃到四川大后方,他们衣食无着,生活极为困难。为了救济难民,帮助自己的苦难同胞,当时住在陪都重庆过着“引退”生活的冯玉祥将军,采取了募捐的办法,于1942年12月19日在重庆成立了“全国基督徒节约献金总会”,后各地又陆续成立分会。随着献金运动的开展,献金的用途也由救济难民扩大到“慰劳抗战将士和充裕国库,建军建国”。献金范围也由基督徒扩大到全体国民。1943年10月,又将“全国基督徒节约献金总会”改为“中国国民节约献金运动会”。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从1937年7月7日全面爆发,到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付出了前所未有的牺牲,才换来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也是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抗御外侮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地域不分南北,战线不分前后,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为这场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主要简略介绍抗战时期地学界老前辈们的部分贡献。地学界老前辈抗战时期忠贞为国  相似文献   

12.
我们这一代人跟琼瑶、三毛和席慕容有什么关系?是谁塑造了谁?是这一代人的性格捧红了她们,还是她们影响了这一代人?有一代人,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1,都遇到这样一些东西——或者说,在他们青春的田园里,都种下了这样一些东西——琼瑶式的浪漫爱情,三毛式的流浪梦想,席慕容式的清新乡愁。这些东西能养育出怎样一代人呢?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难民垦荒问题述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救济难民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组织难民参加垦荒、进行生产自救是这项工作中的一项富有积极意义的措施。它既是解决难民生计问题的需要,也是坚持长期抗战的需要,我国政府和社会广大民众都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研究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难民垦荒问题对于全面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努力和斗争有着重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抗日战争研究成果丰硕,领域日渐扩展,许多过去模糊不清的问题得到解决。然而,抗战时期中国军事指挥体系的研究并不尽如人意。换句话说,战争是如何指挥的?与作战相关联的机构是如何演变的?有哪些人物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些都不明晰。台湾大学历史系博士、台北"国史馆"修纂处助修苏圣雄所著《战争中的军事委员会——蒋中正的参谋组织与中日徐州会  相似文献   

15.
上海——犹太难民的“诺亚方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茂钦 《文史精华》2002,(10):34-39
1993年10月,以色列总理拉宾访问上海时参观了当年犹太难民聚会祈祷的摩西会堂,充满感激之情地写了下面一段话:“在犹太人被纳粹屠杀、驱赶而流浪于世界各地之时,得到了上海人民的庇护,我和以色列人民及政府从内心深处感谢你们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史学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研究日趋深入,中国抗日战争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到底什么是东方主战场?东方主战场是如何形成的?东方主战场与其他战场的内在关联是什么?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只有将中国抗日战争放在世界格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框架中,才能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7.
1918年1月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就战争目的问题在职工大会上发表了声明。他的这篇演说既是出于内政方面的需要,也是出于外交方面的需要。在国内,战争已经进行了三年,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士兵大量伤亡,反战情绪日益增长。1917年11月29日,社会党的机关报《呼唤》写道:“社会主义者——真正的而不是伪装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夺得了政权……列宁及其战友为了他们的同胞和为了全世界苦难大众,正在设法镇压战争牟利者和贪得无厌的地主,正在设法取得和平与面包。我们是不是应当帮助他们呢?”12月,《社会党人》报也写道:“我们社会主义工党向俄国多数派致意并祝他们成功。我们的俄国同志已经着手  相似文献   

18.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这句俗话,是形容某些人办蠢事。一小撮日本军国主义好战分子,就是这样的蠢人,他们置受害国人民和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于不顾,疯狂地发动了战争,最终,让战争这块巨石砸在了自己的脚上。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相似文献   

19.
60多年前,两万五千名“二战”中的欧洲犹太难民在逃亡中来到上海。他们和中国邻居们在虹口区提篮桥的里弄中共同写下了一段传奇般的历史。今天,许多当年的犹太难民回到了这块绝望中的希望之地,感慨万千。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这片见证了战乱中人类温情的历史街区在新世纪的开发大潮中险些被拆除。在有识之士们振臂疾呼下,这一处没有屠刀、鲜血和弹片的战争遗产终于被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香港的内地难民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香港的内地难民问题张丽抗日战争时期香港的内地难民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但又研究甚少的问题。本文拟对当时难民的数量及其构成、难民入港后的境遇、香港方面对难民的态度以及难民潮对香港社会的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一难民入港的基本情况七七事变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