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忆亦侠同志     
1998年9月14日,吴亦侠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令我极为惊愕。没有料到亦侠同志竟这么快就走了,我深深地陷入了悲痛之中。霎时,他的音容笑貌,他与我们共事的情景,他与我相处的一些往事,不由涌上心头,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亦侠同志是1996年7月从农业部调到贵州工作的。他调贵州不到二个月,我就到中央党校学习去了。恰好,农业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宋树友同志与我是党校同学,并同在一个党小组,他多次向我讲起亦侠同志。他说:“亦侠同志政治上强,很有工作能力,为人朴实、正直,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工作既很有魄力,又非常踏实,农…  相似文献   

2.
<正>王思治先生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尤是海内外有影响的清史专家。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举办了纪念他85诞辰暨"宏观视野下的中国史学与清代中国学术"的研讨会。我十分高兴地应邀与会。中国人民大学是我的母校,清史研究所更是我今生今世安身立命的根基之所在,自然有深厚的感情,而思治先生则是与我相识、相交达半个多世纪的老师、同事和朋友。在与他亦师亦友的多年交往中,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他的学术成就、治学特点和治学风范。因在会上以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 《神州》2008,(3):52-53
革命先烈李大钊先生是我的故交,至熟之友,通常都称呼他"守常"——这是他习惯用的别号和笔名。在1919年前后,我每次到北京大学讲课,在上课之前和下课之后,必定去他图书馆主任办公室盘桓10分钟至20分钟,因为彼此很熟,他忙他的事,我进门或离去,均不打招呼。他主编的《每周评论》,我顺手取阅。他有时主动地要我看什么书刊,便顺手递给我,亦不加说明。我接过翻阅后,往往亦无表示。遇有重要书刊,  相似文献   

4.
抗战期间,我是贵阳百货业工会委员,在贵阳经营百货商店。由于喜欢书画,店里经营有宣纸、笔墨、古玩、字画。亦给人代销字画。我原知道徐悲鸿,收集有他书画印刷品。听说徐悲鸿从桂林来贵阳,我就到中国旅行社贵阳招待所去会见他。我们见面后,徐先生谈起要在贵阳搞画展,我立刻对他说我能帮助联系展厅等事情,徐先生很高兴,我们就这样认识了。画展在中华南路师范小学礼堂举行,徐先生展出了《八百壮士》、《川人汲水》(表现重庆人挑水辛苦状)、马、喜鹊、鸡、人象等画。我很喜欢徐先生的画,亦佩服他的为人,就捧场定了他的“狮子”、…  相似文献   

5.
王定烈老将军是我的老朋友,我曾多次采访过他老人家,也多次邀请他参加我们组织的各种活动。老将军有着传奇的经历,有着亦将亦兵的情怀,有着淡薄名利的情操……让我难忘的,是将军在空军的那个小院。每到夏天,菜地里  相似文献   

6.
我所知道的蒋仲川先生丁宗琪忆述丁蘖整理蒋仲川先生,苏州名人、泉界先贤也。他是引导我对千姿百态的中国钱币终身痴爱的导师之一。我待他亦师亦友,交往是我所永远难以忘怀的。蒋仲川先生生于1890年阴历正月初六,其父蒋季和先生为清末苏州著名士绅,仲川先生在年轻...  相似文献   

7.
黎澍老夫子     
"在我心目中,黎澍在亦师亦友之间"我最初认识黎澍是1938年在长沙。他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的总编辑。我刚刚高中毕业,在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做救亡工作。像我这样的小青年很敬仰他,严格说来恐怕算不上认识,不过见过几次面罢了。建国之初我们都到了新华总社。他当资料室主任,我有点儿奇怪,太大材小用了。原来,是当时担任社长的陈克寒提出两个工作让他挑,一个编辑部,一个资料室。他对我说:"每个老单位都有许多习惯办法,或者叫不成文法,我想我新来乍到,当个资料室主任比较好一点。"他真是老练,叫我  相似文献   

8.
一芳 《古今谈》2010,(3):31-32,33-35
画家吴声,原名吴自强,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意吧。 我知道画家的时候,他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美术编辑。于我是亦熟亦不熟的“半生不熟的陌生人”,上世纪80年代的吴声已经很有名气,当年出版社待遇好,  相似文献   

9.
最先的指引人 世纪伟人巴金逝世,文坛巨星殒落,我亦痛悼,这是因为他一再指引我在险阻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应如何行进。我感谢他,敬仰他。  相似文献   

10.
一代谋臣姜太公文/郝文利何宪景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太公望。他是炎帝的后裔,从封姓又称吕尚,亦称吕望。姜太公是我国商末周初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著的《六韬》是我国最早的兵书。周文王任他为相,周武王对他亦非常尊重,称谓“师尚父”。在灭商兴周事...  相似文献   

11.
亦侠在贵州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两年,也就是700多天。700多天在人生旅程中是短短的一瞬间,它可以无所作为而过,留下一声“时光易逝”的叹息。但对亦侠来说,它却是闪光的一瞬间,给贵州的干部和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亦侠来贵州时我已离开省委去了政协,除参加省委的各种会议和活动之外,平时接触的时间并不多,但总觉得他的一言一行具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愉快、信服,乐于与之相交相处。他刚来贵阳那天下午,我按通知去云岩宾馆见面。出现在我眼前的新省长是一个敦厚、朴实、精力充沛的中年人。当刘方仁同志将我介绍给他时…  相似文献   

12.
死神面前,人人平等。 即便反美强人查韦斯,亦是如此。 他自诩当代玻利瓦尔,连任三届委内瑞拉总统,并且通过修宪想永远在这个位子上待下去。纵然癌症缠身,他坚持参选总统,乞求上帝,“请不要带走我,我还要为我的人民和国家做很多的事隋。”  相似文献   

13.
枪卫人民笔写警察─—我的文张武弛之道(下)王仲刚机会终于来了。那是3年前仲秋的一个清晨,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公司文学部编辑祁海风尘仆仆专程来到郑州,让我写一部反映铁路干警斗争生活的电影剧本,我欣然应允。我的一些想法亦正合他意。他说:“这是我抓的第一部警匪...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2月,孟亦奇同志因病与世长辞,党的队伍中失去了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同志。我和亦奇同志有着深厚的同志友谊,现在回忆往事犹历历在日,从内心产生了对他的哀思。  相似文献   

15.
一嵇老逝世,转瞬已二十年了。《史学史研究》季刊从去年就叫我写一篇评述嵇老的文章。对此,我的心理反映是复杂的,大体第一是不敢承担,第二是不敢推拒。嵇老是一位“极高明”的学者,学术界早有公见,我亦知之甚悉;但有无不足之处呢?此则后学之不宜议,即议亦应恰如其分,很难掌握尺寸。至于不敢推拒的理由,则是我中年时候颇受嵇老的“知遇”,为我的习作撰序,给与热情的期许;我从他的“謦欬之微”中,领会到很多东西;并且我平生所教功课如《明清思想史》、《中国社会经济史》与嵇老当年在北大、河大昕讲课目,也十分一样。看起来,绳绳相继,作为后来人是有责任讲一讲前行者的。  相似文献   

16.
医者父母心     
午夜忽然被腹痛弄醒,可能因一时间吃得太多,接受不来之故。今天晚上是我自手术出院后,第一次在公众场所出现。事缘今天是我一一个好友生日,他以前也曾出来混过,甘多年前已经改做正行,现在事业非常成功。他特意选择了我家附近的他名下的一家酒楼,摆了两围寿宴,要求我出席,顺带与一班我亦认识的朋友,祝贺他生目和我大病初愈。一举两得,会上气氛非常好。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2月,孟亦奇同志因病与世长辞,党的队伍中失去了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同志.我和亦奇同志有着深厚的同志友谊,现在回忆往事犹历历在目,从内心产生了对他的哀思.  相似文献   

18.
《贵阳文史》2013,(3):17-17
刚才张教授和顾教授都提到了阳明先生。正德年间,阳明先生被贬谪贵州,然后有了“龙场悟道”。后来他虽然离开了贵州,但他的思想学说在这里得到发展,可以说带出了贵州的一大批人才。阳明先生本人之所以能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物,我认为与他的崇高之人格亦是密不可分的。人格的崇高,向我们揭示人性所能达到的高度。所以今天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谈一些个人的感悟。  相似文献   

19.
<正>罗明老师走了,走得安祥宁静。2013年11月,我去看他。他的病已经发展到影响咽喉发声,与人交流,只能通过纸笔。握着他无力的手,我心里一阵阵抽搐。突然,他嘶哑着嗓子对我说:"我能活到今天,全靠心态好。"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认识罗明老师是在1983年。当时全国社科发展规划列入了大型清史的研究和编写,其中就有人物传记。人大清史所承担了传记的大部分编写工作。戴逸老师主持下编,亦即晚清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20.
正尊敬的书坛前辈陈景舒先生离开我们一年多了,然而他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却经常浮现在我眼前;他那为人处事的正派作风,交友真诚的亲和力,品高业伟的光彩形象,以及近四十年的交往相知,亦师亦友的情谊往事,不时萦回在我脑际。我与广大书坛同仁一样,十分怀念这位誉满艺坛的善良慈祥长者。景舒先生是继老一辈书坛大家容庚、商承祚、麦华三、吴子复、秦咢生、李曲斋之后,在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广东书法名家。他的隶书艺术,广受民众喜爱,广为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