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情也动人     
如果一定要找一部亦舒小说来对照她与儿子蔡边村的故事,最贴切的,应当是《她比烟花寂寞孰  相似文献   

2.
与林徽音一样,声名湮没已久的徐芳,也是民国时期以才貌双全闻名的才女。徐芳生于1912年,是晚清著名科学家徐寿的曾孙女,徐建寅的孙女。胡适和徐家的渊源始于上世纪20年代。徐芳的姑父赵颂南(诒诗)曾任国民政府驻巴黎总领事。  相似文献   

3.
王艾华 《沧桑》2010,(3):23-24
激励机制能使员工安心和积极工作。在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的激励策略,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员工潜力以达到组织目标,实现劳动投入与产出的高效率。本文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透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问题,提出完善激励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需要层次与整体性思维——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燕 《丝绸之路》2009,(8):110-111
从本质上说,马斯洛是要对近代西方科学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当代机体论、整体论加以整合。他极力反对在心理学研究中沿用的19世纪唯科学主义的传统方法,尤其是机械论方法,认为这种方法对当前出现的种种人性问题与危机已无能为力,对人本身的研究必须代之以更系统、更科学的方法,以此寻求解决人类信仰、道德、价值论问题,弥合当代科学和信仰之间日益严重的分裂对立,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可行途径。他坚信沿着他的途径可以使科学与人的进步、真理与价值、客观规律与伦理选择融为一体。在他的理论中.最值得提及的是需要层次理论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5.
王涵 《神州》2013,(36):198-198
马斯洛认为,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人走向自我实现,进而有利于创造性的生成。而设计的本性要求设计人才具有创造性,与马斯洛的主张找到了契合点。文章抓住这一触碰点所在,从个性养成、人格素质培养这两方面出发,对设计创造性的生成做出了独到的理解,指出培养创造性的"人"是设计教育的重点,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中国的设计教育指明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学生流失现象仍很严重,本文通过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结合民族地区学生流失状况,阐释了情感效能在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从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途径、个别心理辅导等方面谈当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误区。  相似文献   

8.
杨瑶 《文史月刊》2013,(5):77-80
圆公塔是东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明代女真高僧墓塔。《辽阳僧纲司致事副都纲兼前广佑禅寺住持圆公塔铭并序》记述了明代女真高僧道圆的生平、功绩、死后葬身之地,涉及广佑寺、白塔、永宁寺的修建情况,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明代辽东宗教概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易凡慧子 《神州》2012,(34):14-15
所有民族文化的存在本身都应该以国家为统一才能够达成民族融合,但是实际上却因为文化异质性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存在着问题和难度。达成民族融合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对于统一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我国的民族政策多习自于苏联经验,苏联同样建立的是多民族的国家,最终却因为包括民族问题在内的各种矛盾导致解体,其中存在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芦笛 《神州》2013,(10):215+217
肖像画是人物形象创作的前提和基础。从整体上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新世纪油画人物形象经历了从严肃到调侃,玩世的变化。从细节上看,这种变化发上在从画面形象到技法,再到观念的各个层面中,意义深远。首先是人物身份的改变,其次是人物状态的改变,第三是技法的改变。新时代画者用自己轻松幽默,戏剧,调侃的方式关注社会,关注个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晋城市陵川县发现的几处有代表性的碑刻为例,揭示碑刻内容所反映的乡村商业及民俗祭祀活动等,从而揭示地区性风俗差异,来看晋东南的地方风俗特色。民间碑刻作为一种重要的记载历史的乡村文献,对于理解和研究晋东南乡村生活及乡村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在1953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扩大会议上,因对农民问题的看法分歧,十分张扬、自负的梁漱溟公开顶撞毛泽东,使毛泽东十分生气,相当尖刻地痛骂了他,称蒋介石是用枪杆子杀人,梁漱溟则是用笔杆子杀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电影《无极》。《无极》是一部男性中心话语权下的女性命运的展转多变、无奈、无助和奋力抗争的电影。  相似文献   

14.
也谈汪精卫为何从重庆出走——与叶岗同志商榷王士花看到叶岗同志所写《汪精卫到底为何从重庆出走》①一文题目时,我很欣喜,一下子产生了一读为快的愿望,因为我一直对汪伪问题很感兴趣。但细读全文,不觉怅然。我不仅没从文中找到新的资料,相反,却发现作者所论,有与...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临摹的重要性。当我们现在对文人画形式陈陈相因表示厌倦、并把它归罪于临摹所带来的危害时,我们至少是部分地说出了一个真理:低层次的、注目于表象躯壳的临摹确实是沿袭因循的最现成的途径。但是,早在宋代以前,临摹就已成为中国画形式把握的一个基本的内容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对沿续近千年的文人画的不变现象提出批评,并随手把“临摹”拉来陪绑,虽然不失为是一种对因循保守的同仇敌恺,但这至少对于临摹方式本身是不够尊重的。因为这只是临摹观念和方式被运用得不好,并不是临摹本身的毛病,责任在运用者。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春节前,一位朋友到我办公室,送我一个宝钢礼品袋。袋里装的是用宝钢生产的造币钢制作,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元硬币,该币镶嵌在透明的水晶玻璃球内,十分漂亮,精美的制作让我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8.
成都杜甫草堂名扬中外,但这是后人所建,已非昔日面目。那当日杜甫所居住的草堂究竟是何样面貌?本文就力求从杜诗中的记载描绘,还原出杜甫草堂的大致面貌,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杜甫的思想人格以及诗艺。  相似文献   

19.
<正>出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的清世宗雍正帝(图1),名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于1723年登基,在位十三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年10月8日)故世,享年五十八岁,葬于清西陵(今河北易县),陵墓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史研究馆已故馆员、四川省政协原委员刘东父先生是上个世纪20-40年代四川的闻人。在军政界,他肩负重任;在化新闻界,他是万众瞩目的大手笔,正如他在《自题小照》诗中的夫子自道:“沧海曾扬十丈尘”。他确实是当年的一位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