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位”一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家族式的国家治理模式是我国“单位”思想及相关制度的社会根源。艰苦的革命斗争及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严峻形势催生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单位”制度,因而我国社会被中西方诸多学者称为“单位社会”,“单位”思想可谓根深蒂固。出于同样有序、有效管理的需要,全方位、整体保护不可移动文物也成为新中国最紧迫的重大任务,于是,基于长久的“单位”观念,“文物保护单位”随即应运而生。尽管这两者之间有诸多显著区别,但渊源关系依然存在,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2.
民间文化、江湖义气与会党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平 《清史研究》2002,(1):71-78
清代秘密会党勃兴,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分不开的。一个日渐扩大的游民阶层是会党生存蔓延的社会基础,在民间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游民文化在会党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民间文学、戏剧中渲染的“义”的观念广泛地流传于下层社会,人们称之为“江湖义气”,会党采取拿来主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会党是下层社会组织,无法从上层文化中吸取营养,民间文学、民间戏剧就成为他们建立自己的帮会文化的当然来源。“义”在秘密会党中无所不在,本文主要从会党的仪式、隐语、暗号、流行数字等几个方面作些叙述。会党利用并改造了民间普遍存在的兄弟结拜、江湖义气等内容,为自己的组织、活动、反抗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黑龙江省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剖析了教育观念由“就教育论教育”向“更加注重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转变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所起到的引导与促进作用,旨在使人们秉承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念,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黑龙江省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剖析了教育观念由“就教育论教育”向“更加注重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转变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所起到的引导与促进作用,旨在使人们秉承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念,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缠足与反缠足两种观念曾长期竞争 ,至少到 2 0世纪 30年代 ,小脚美的观念在民间仍广泛存在 ,而天足女性及其家庭则往往受到社会的歧视。这样的观念有力地影响到女性在婚姻方面的选择能力和选择范围 ,由于近代社会变动导致从价值取向到生存竞争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异的“两个世界”的存在 ,多数不能受教育的女性很难享受与“新世界”相伴随的社会待遇 ,缠足实际成为保障她们婚姻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 ;这样的社会因素又反过来强化了这一“世界”小脚美的观念 ,故小脚美丑的观念竞争实与生活习俗的转变伴随进行 ,主张天足美的趋新士人观念直到整体的新旧势易才最后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6.
思想解放,归根到底是“让思想冲破牢笼”。 思想的牢笼,既包括人自身的观念习惯,包括社会的观念传统,也包括体制制约。对于个人而言,思想更多地受到哪一座牢笼的禁锢,因人而异。但对社会而言,思想禁锢毫无疑问更多地来自于观念传统尤其体制控制。解放思想,就是让思想冲破社会的观念传统和体制制约。  相似文献   

7.
论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对西南地区观念近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教大迁移”把一批受现代明熏陶的高等学府和最具忧患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的知识群体,骤然带进了近代化一直比较滞缓的西南腹地,使他们充当了“西学东渐”中转站的角色,促进了西南人民观念近代化。其表现在:①民主与科学精神深入人心。②近代女性观念意识大为增强。如教育方面、社会参与意识方面、就业及婚姻方面等。  相似文献   

8.
李向振 《民俗研究》2023,(1):79-91+158
新时期以来,中国学界一直有着强烈的学术本土化建构意识,而多学科学者围绕“礼俗互动”的持续讨论,则是其中值得关注的学术动向。礼俗关系是中国社会自身建构之根本,而“礼俗互动”则是中国社会礼俗关系中的基本面向,具有成为中国社会研究范式的学术潜力。近年来的“礼俗互动”研究,逐渐指向关于中国社会的总体性分析框架,并在三个层面显现出学术活力:第一,探究传统中国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与运行机制;第二,理解大一统观念何以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性意识形态并显现出强大活力;第三,描述中国社会结构与基本性质。关注这一学术潮流,进一步辨析礼俗关系和“礼俗互动”概念,有助于激发其作为研究范式的学术潜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社会时间,先秦时期的“四时”观念与农事活动的周期有着密切关系。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借助植物考古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佐之以必要的文献材料,梳理小麦在殷周春秋之际推广种植的时空特征,可以发现其与先秦时期“四时”观念的萌生与演进存在极强的时间继起性与空间重合性,从而为探讨二者之间的逻辑联系提供了可能。一方面,作为“四时”观念得以萌生的起点,“二时”观念能够客观反映殷商时期中原地区特定的农业技术水平下固有的农事活动周期,也能有效指导农事活动的开展,但小麦以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嵌入到春种秋收的农事周期中,则对“二时”观念形成了一定冲击,进而推动“四时”观念的萌生;另一方面,爬梳古文字材料和传世文献,可以发现在“四时”观念中相对晚出的冬、夏两季,皆与小麦存在联系。由此,足见小麦的推广种植是促使先秦时期“四时”观念不断强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从各地光复至清帝退位前后,即革命高潮和共和政体建立后最初一段时期,在较早光复的东南和华南地区革命势力占优势的通商口岸和中心城镇,革命精英的“民主”、“共和”等新观念有一个被普通商人、民间团体和基层人士快速接纳和响应的过程。这种基层和民间向革命中心和革命领袖积极趋附的现象,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政治革命对于社会观念和心理变革的巨大推动,但从具体过程和情形看,新观念、新话语的民间接纳和利用,与其在社会生活中争取经济、政治利益的现实功能相联系。受到民间重视的,不是精英观念的思想内涵,而是其社会功用。民间社会对革命精英观念的承接,更多地受到“势”的支配,而非“理”的指引。  相似文献   

11.
《沧桑》2012,(2):140-140
范洪涛在《中国地方志》2012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国家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转变。第二轮志书编纂必须以“四位一体”观念从宏观高度来精心编排城市区志框架结构,要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领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和有分有合的新特点。以“四位一体”观念编排篇目,  相似文献   

12.
饮食的问题,涉及时间、空间、社会等层面,一言以蔽之,可以概括为“吃什么、怎么吃、谁吃”这三个问题:一个地方的人吃什么,与当地的物产和传统有关,也就是说,既决定于他们能吃什么,也决定于他们认为什么能吃;“能吃什么”这句话有两重含义,一是说“能吃到什么”,一是说“能吃下什么”;“认为什么能吃”涉及文化观念;“怎么吃”则涉及...  相似文献   

13.
冯兵 《东南文化》2007,(6):61-66
荀子的性恶论是其社会道德教育思想的立论依据,“礼”、“法”、“乐”是进行社会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而义利统一、礼乐一体、明刑弼教则是基本的实施途径。荀子的社会道德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社会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在观念及方法论原则上均有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又属“开放型”社会,其开放特点不仅表现在政治制度、民族政策、外交关系等方面,而且反映在民间礼俗和婚姻制度上。当时,女性地位较高,贞节观念淡漠,使唐人婚姻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特点。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观念与历史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后现代观念与历史学张永华后现代观念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开始盛行的一种社会思潮,以其激烈的反传统观点引起广泛注意。后现代观念又被称为“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或“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①,其主要倡导者有...  相似文献   

16.
聂琦 《神州》2012,(8):186+188-186,188
《画皮》是一部将现代观念移植到古代叙事时空中的典型的主流商业大片,陈嘉上在古典韵味十足的“秦汉”时期参照现代社会构建了一个想象中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对这个体系中的异类“千年狐妖”进行了“劝诱”和“改造”,使其最终屈服于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完成了从妖到人的转变。在这片文章里我将具体分析电影《画皮》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如何体现在叙事中以及如何对故事的发展起导向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试论春秋时期的信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春秋时期的信观念徐难于人有信用,这种品德称为信。信作为一种伦理范畴出现,始于春秋。对于春秋时期的这一重要社会现象,迄今少有人专文论及。本文拟探究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及其实际状况,力求从观念意识角度去剖析春秋社会,以深化对这一时代的理解。一“信”...  相似文献   

18.
夏晓伟 《江汉考古》2003,(3):68-72,67
楚人有“尚红”之俗,以红色为贵。本文以楚墓出土的丝织品为主要考察对象对楚人的“尚红”习俗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认为红色在楚人的色彩观念中占据重要地位,以红色为贵,明确带有政治和社会功能,表现了鲜明的等级观念,可以说,红色是楚人上层社会的标志之一。我们不能把”尚红”简单地理解为楚地流行红色或以红色为主。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实践家,他在许多思想领域、理论领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建立起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依归的政治、社会、伦理思想体系;其中他的旅游休闲与积极入世、“父母在,不远游”、“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以及“游必有方”、“游于艺”等观念,在生活实践和哲学理念两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旅游休闲观的理论谱系,成为我国古代最早、最系统、也是最成熟的旅游休闲理论。孔子的观念和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旅游休闲实践和旅游休闲理论研究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朝廷向臣下赏赐生日礼物是一种具有宋代特色的制度。原本个人性质突出的生日礼物进入制度,遭遇儒家关于“物”的观念和孝亲观念的挑战,形成制度与观念的冲突。宋人在公文中运用话语策略,将生日赐礼的道德意涵导向“养贤”和“移忠”,政治表述方式对传统文化观念的改写保证了制度的稳固。生日赐礼制度在个体、家族、国家等层面发挥政治效应:通过政治展演,炫示荣耀、敦睦宗族和激励士大夫;通过建构君臣共同体,形成具有人情味的君臣互惠关系;通过额外赏赐施加异恩,获得臣子的忠心和更多报效。生日赐礼制度成为理解宋代文化观念、文官政治特色等问题的一个切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