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达开与横江军事城堡金萍,王炳元1992年夏,四川省宜宾县建委和县委宣传部在四)11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人岩墓群的石城山下,横江镇西郊二里黄鳝沟北侧,石门山南岸的白果山上,首次发现石达开率领太平军所筑的军事城堡,保存完好,为史学界研究太平天国翼王远...  相似文献   

2.
石达开出走     
在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中,石达开年纪最轻,有突出的军事才能。太平军从广西向金陵进军,途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石达开均为开路先锋,攻城夺镇,所向无敌,号称为“石敢当”。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石达开和杨秀清、韦昌辉同为洪秀全的重要辅臣。后来又在西征战场上,大败湘军于湖口、九江等地,迫使曾国藩投水自杀(遇救)。在天京事变中,他兴师靖难,支持洪秀全平定韦、秦、陈的叛乱,被朝野尊为义王,并成为洪秀全的首辅大臣。但就在这之后不久,担任如此重要显赫职位,集声望功劳卓著于一身的石达开,却径自率部20万出走天京,与洪秀全分袂,…  相似文献   

3.
悲剧石达开     
李嘉 《贵阳文史》2008,(3):40-45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领导者中最富谋略的人物。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把年青的石达开,锤炼成一位能征善战、深受太平军将士爱戴的军事统帅。陈玉成说他“独具将才”,李秀成说他“文武备足,谋略甚深”;而清朝统治者骂他“狡悍为诸贼之冠”。  相似文献   

4.
我爱广西宜州白龙洞,我怀念太平天国革命领袖翼王石达开。每当我乘火车进入宜州时,我总要用望远镜眺望白龙洞,一看到白龙洞,我就情不自禁地吟起一首雄浑壮丽的诗来: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  相似文献   

5.
石达开之死     
老屯 《巴蜀史志》2000,(1):45-46
古代英雄之死,没有一个像石达开那样惨烈,也没有一个像石达开那样窝囊,甚至没有一个像石达开那样众说纷纭,这真是奇中之奇了!  相似文献   

6.
石达开出走无可厚非李猛石达开的离京出走,是太平天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太平天国革命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史学界对此评说不一。本文拟就此作一点粗浅的探析,以求教于方家。一1856年秋,杨、韦事变爆发。事变后,洪秀全顺应天朝军民情绪,命石达开主持太平...  相似文献   

7.
石达开之死     
木华 《文史天地》2003,(5):50-51
1863年6月23日,兵败大渡河边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相信清军“投诚免死”的承诺,丢下战袍刀枪,自赴清营。两天后,他被押解到四川成都。四川总督骆秉章经过简单的堂审之后,立即下令:“凌迟处死……”凌迟处死即千刀万剐。又称之为寸磔、脔割,是一种残酷之极的对处以死刑者中的“极刑”。此法五代之时早已禁用。“凌迟”载入国家刑典始于辽代:“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被明令废除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对于凌迟处死,据目击者传言:第一刀叫“祭天肉”,刽子手割下“犯人”的一块胸肌抛上天去;第二刀叫“遮眼罩”,刽子手把犯人额头上的肉皮割…  相似文献   

8.
1853年3月,太平军定都天京(今南京)后,为了“扫除妖孽,廓清中华”,彻底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先后派出精锐部队举行北伐和西征。西征是溯长江而上,征战皖赣和两湖广大地区,以扩大太平天国的统辖疆域。江西地处太平军国都天京和湖南湘军大本营的中间地带,为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而新余位于赣西,战斗自然更为激烈。当年,西征军的重要将领翼王石达开、忠王李秀成、豫王胡以晃、卫天侯黄玉昆等人都曾在此挥戈杀敌,演出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相似文献   

9.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中一位年轻有为的将领,他武兼备,不仅在军事上能克敌制胜,而且在政治上富有远见,连太平天国的敌人曾国藩、左宗棠也不得不承认石达开最为骁勇、最得人心.“其才智出诸‘贼’之上”。石达开善于思考,具有独立见解,用他自己的话说,“不甚理会俚教邪说。”因此,他在施政时十分注重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决不盲从。1853年秋,他到安庆抚民便是最为典型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他,是太平天国"文武足备"的翼王。他,是敌我双方都钦佩尊敬的人。他不恋富贵,不嗜杀戮,是太平天国唯一一位近乎完美的起义领袖。他20岁封王,32岁慷慨就义。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争议。他一生的行事,或成或败,或毁或誉,多与他奉行"义气"为先有关。可谓"成也由义,败也由义"。他,便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顶撞天兄原为"义"1849年冬,石达开的家乡贵县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石达开所在的拜上帝会将对方打得落花流水。天兄萧朝贵以粮草将尽为由,  相似文献   

11.
洛阳云溪观遗址出土碑铭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溪观为洛阳市一处重要道观,宋代始创,名理学家邵雍曾居于此,后多次更名。金代全真道随山派刘处玄叉在此观布道。明清沿用,民国时废弃。本通过对该遗址发掘出土的碑刻进行考证和对周围环境的调查,反映了云溪观的沿革和建筑布局结构,对于了解洛阳道教史以及全真道在洛阳的活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1856年11月下旬,石达开奉诏赴天京主持军务。次年1月间,他接受李秀成建议,以陈玉成、陈仕章为统帅,组建机动兵团,在皖北巢湖地区实施战略突破,取得了重大胜利,重开了天京粮源,稳定了首都人心,初步缓和了天京事变以后太平天国全面战略退却的不利态势。2月下旬,陈玉成、李秀成发起桐城战役,一举击溃秦定三、郑魁士两部主力,“分三路追赶,破舒城,得六安”,皖北广袤腹地重入太平天国版图,成为支撑革命大业的主要战略后备基地,皖北军民为稳定天京事变以后危急局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86年仲春,笔到四川省石棉县参加雅安地区的语教学研讨会,会后与会代表们参观了安顺场。这个距石棉县城10余公里的场镇,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863年,石达开麾下的数万太平军将士在这里全军覆没;1935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的“朱毛红军”在这里突破大渡河天险,一举粉碎了蒋介石妄想让红军做“石达开第二”的阴谋!  相似文献   

14.
1858年4月翼王石达开挥师自江西广丰进占浙江江山县,开始了在浙江江长达4个月的活动。其间石达开部以重兵围困巨州三个月,先后攻克常山、开化、遂昌、松阳、处州、缙云、永康、武义、云各、宣平等地,占领了浙西南广大地区,给予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笔者近渎浙江图书馆藏佚名手稿《寄园子日记》,发现了三张石达开部当时在永康县散发的告示的抄件,特全文抄录于后,这三张告示为我们研究石达开部在浙江的活动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尤值得注意者为下列三点:一、石达开部在浙江继续执行打击恶霸地主、土豪劣绅、保卫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电通軍主將翼王石达开,在太平天国丁巳七年四月二十五日,脫离天京,?髡?轉战于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湖北、贵州、云南和四川等十省广大地区,攻占了八十九个城邑。固然,石达开的分裂行动对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失,而且自己也終不免于崩灭,但大军所至,各地义軍紛起响应,各族人民亦相率踊躍参軍,畢竟推进了西南诸省的革命形势,牵制了清朝兵力,打击了反动統治。卽如这支大軍的高級將帅,自翼王石这开以下,国宗石鎮吉、石鎮常、石达德,翼王甥黄贵生;宰輔曾仕和、賴裕新、李福猷、佘忠扶、蔡次賢;宰制陈于麟、陈亨容、張遇  相似文献   

16.
对石达开出走天京责任问题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修宜 《安徽史学》2002,(3):33-35,38
1857年6月,石达开率部出走天京,给太平天国以巨大损失,成为太平天国命运的又一转折。本文针对学术界把出走责任强加给石达开之说,提出质疑。认为,对出走事件的责任研究,不仅要排除“唯君独尊”传统观念的干扰,还要区别开石达开出走与出走责任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必须找出出走事件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据此,石达开出走的责任不应由石达开负,而应由洪秀全负。  相似文献   

17.
清朝科举考试,南京考区是乡试,生员考中了就成举人。《儒林外史》里的范进就是中的这个举。南京考区包括安徽、江苏两省,安徽是上江,江苏是下江。两省生员乡试之前须经过预试,淘汰了一批后,才能正式参加乡试。安徽生员预试场所叫上江考棚,江苏生员预试场所叫下江考...  相似文献   

18.
从天京事变前后看石达开对权力的向往蒋泉洪史家在评价石达开这个历史人物上,对其率众出走褒贬不一,争论颇多。如果避开石达开在天京事变中所处立场的正义与否,从其行动分析其内心世界的权力欲,刻画出来的石达开也许更符合历史事实一些。(一)李秀成在《自述》中回忆...  相似文献   

19.
正一、永新县农村革命遗址及红色旅游概况(一)农村革命遗址概况永新县,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全国第五大将军县,诞生了王恩茂、王道邦、旷伏兆、张国华等41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留下了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毅、彭德怀、王首道、萧克、王震、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走出了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贺子珍,是一片浸透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和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  相似文献   

20.
河姆渡发现原始社会重要遗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物》1976,(8)
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平原。在余姚县罗江公社东方红大队河姆渡村。姚江从遗址的西部和南部流过,顺姚江向东二十五公里即宁波市区,往西二十五公里是余姚县城,南为四明山,和河姆渡村隔江相望(图一)。遗址面积约四万平方米。遗址所处的地势很低,平均海拔三至四米,附近农田在耕土以下有大面积的泥炭层,古代这里可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