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晓理 《文史天地》2002,(6):55-56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历法,它起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搭配在一起称为干支。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时的术数家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是按这十二种动物的生物钟顺序排列的.在十二生肖中,其排列顺序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古人又将一昼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子为二十三时至第二天一时,丑为一至三时,余皆以此推算.古人根据这十二个动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性即生物钟,排列了它们在十二生肖中的顺序:第一位子时所以排鼠,因为子夜二十三时至第二天一时,除鼠之外,所有的动物都处在睡眠的昏迷状态,并且对胆小的鼠  相似文献   

3.
目前,从文物考古资料来看,较为完整的《日书》分别出于湖北云梦的睡虎地①和甘肃天水的放马滩③(以下简称“睡简”、“放简”)。两地《日书》均有甲、乙两种,除放简的乙种内容尚未全部公布外,其余均有详尽报导。 一、关于“男女日” 在两地《日书》中都有关于“男女日”的内容,其文如下: “葬日:子、卯、已、酉、戌是谓男日。午、末、申、丑、亥、辰是谓女日。女日死女日葬必 之,男子亦然。凡丁丑不可以葬,葬必参”(睡简759—760)。 “凡子、卯、寅、酉男子日,午、未、申、丑、亥女子日。以女子日病,病廖必愎之。以女…  相似文献   

4.
中国最初的历法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种符号,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种符号搭配计算年、月、日、时,前者称天干,后者称地支。天干地支计年,轮转一周,正好六十年,称作六十花甲。古时的术数家以十二动物分配十二地支,子以鼠配,丑以牛配,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犬、亥猪。十二支亦曰十二禽,十二属,十二兽。世俗以为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  相似文献   

5.
《古今谈》2009,(1)
浙江刻书业滥觞于唐穆宗时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北宋时,杭州已经成为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朝廷中的一些重要的典籍,均有皇帝颁旨“交杭州镂板”;南宋建都杭州,浙江刻书业更是遍地开花,盛极一时。元至明、清,浙江刻书仍居全国前列,七八百年来,浙江所刻书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其中流传至今的早已成为瑰宝。然而,从古至今都未编刊过浙刻本图书目录,  相似文献   

6.
正上古时期,华夏先民观天文地理,察万物变化气机,创天干地支纪年法。其中的生肖纪年法,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依次代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属相)循环纪年,如2020年庚子年为鼠年。生肖民俗,春秋时已存在。《诗经·小雅》"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庚午吉日良辰,宜骑马出猎)中,将午(时)与马相对  相似文献   

7.
思语 《收藏家》2013,(6):46-46
王铎(1592-1652年),字证斯,号十樵,河南盂津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壬戍科进上,累官至礼部尚书。共书法提倡高古,上追钟、王,下寻颜、米,尤善行革。结卞雄奇而不失内敛,笔敛放纵而富十节律,章法敲正揖让兼备,为晚明清初书坛开一面貌。他说:“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跛彼室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之。”故吴昌硕评其:“有明书法推第一”,沙盂海谓之“书学界的‘中兴之主…,启功则盛赞:“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相似文献   

8.
《文史博览》2008,(6):34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  相似文献   

9.
云梦秦简《日书》甲、乙种据推断是秦昭王时期秦国民间日者用来选时择日的迷信书籍,它反映了当时秦国中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内容异常丰富生动。在人们日常的住与行方面,《日书》记载颇多:“入客:戊辰,乙巳,辛酉、辛卯,己未,庚午,虚四(?),不可入客、寓人及臣妾,必代居室”<《云梦睡虎地秦简》简788—789);“子,卯,午,酉,  相似文献   

10.
李玉明 《沧桑》2010,(5S):8-9
<正>(2010年9月29日)山西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风俗、习惯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样的,山西修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山西最早的地方志书,是魏晋时期的《上党记》,早已亡佚,但在魏晋至唐宋的一些史、地书中引用过它。  相似文献   

11.
左勇  辛悦 《文献》2024,(1):4-18
殷墟甲骨文倒书现象可归纳为笔画倒书、偏旁倒书、单字倒书、多字倒书与单例刻辞倒书、多例刻辞倒书、整版刻辞倒书等多种情况。在习刻刻辞与记事刻辞中,倒书现象相对比较常见。甲骨文倒书属于特殊形态,它既体现了甲骨文字的“原始性”,也展示出刻手的契刻习惯、技巧与态度对于文字刻写的巨大影响,而部分倒书现象则可能与内容区分、刻手习刻、龟骨登记等有关。倒书现象生动展现了甲骨文契刻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2.
戴钦,字时亮,号鹿原,自署玉溪子。明广西柳州府马平县人。乾隆《马平县志》卷七戴钦传:“戴钦,字时亮。”戴希颢《(鹿原集)跋》:“予叔鹿原。”余勉学《刻(玉溪存稿)后序》:“居柳溪之上,教自号玉溪子云。”戴氏先世居江西宁州,明洪武初戍柳,遂为柳州府马平县人。戴希颢(戴钦之侄)《(鹿原集)跋):“先世居江西之宁州,洪武初,乃戍于柳,距叔则大代也。”父戴珩,以钦为刑部主事受封。乾隆《马平县志》卷六封荫:“戴珩,文学,以子钦为刑部主事受封。”妻,姓名无考。戴钦无子嗣。同乡余勉学《刻(玉溪存稿)》“玉溪子…  相似文献   

13.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这可能是当时的日历.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地支的文字来源于古人对银河形状变化的总结:子,银河形状象鼠;丑,银河形状象牛;寅,银河形状象虎……这就是十二生肖的起源.十天干和...  相似文献   

14.
古典小说里常常会有“午时三刻”行刑的情节,如卢俊义要被处斩,“午时刻到了”一声喊,刽子手就要动手。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  相似文献   

15.
十二生肖是以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组成的。因为十二地支在十天干之下,所以取各动物的足爪,从阴阳上加以区分。旧说子、寅、辰、午、申、戍这六个地支属阳,所以配以足爪为奇数的动物,如鼠、虎、龙、猴、狗都有五趾,马是单蹄。丑、卯、匕、未、酉、亥旧说都属阴,所以配以足爪为偶数的动物,如牛、兔、羊、鸡、猪都是四爪,蛇虽无足,它的舌头却有两岔,也归于偶数一类。这是十二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的来由。为什么“子”与“鼠”相配,而鼠又居十二生肖中最先呢?据说,“子”虽属阳,但也有阴的一面。如子时是昨夜十一时至今晨一时…  相似文献   

16.
目前出版的一些第二轮志书在风俗记述上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名称不确定,主要表现为对风俗、风尚、习俗、民俗、礼俗、时尚、风土等概念认识、理解上的模糊和差异;二是风俗内容缺漏,有的无风俗篇目,有的无风俗内容,有的缺少类项,致使风俗内容单薄;三是生产习俗多记述的是农业生产;四是风俗类事象与相近事物关系不明确、处理不当。第二轮志书应以“风俗”为类目名称,以集中反映地域风俗全貌为前提,借鉴现代民俗学内容分类理论,结合地方志书体例,力求全面、科学地记述地域风俗。  相似文献   

17.
正1861年农历八月初一卯刻,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可谓天象异常,殊为罕见。清廷钦天监特奏道:"日月及水、火、土、木四星俱在张宿五、六、八、九度之内,金星在轸,亦尚在三十度之内……祥瑞也!"果然,今天是个好日子!恰在当日卯刻,曾国荃挥师攻克安庆,重挫太平军。闻得捷报,曾国藩自感否极泰来,一改昔日低调谦逊之风格,致信老弟,认为"盖观八君子辅政,枪法尚不甚错,为从古之所难,卜中兴之有日……将膺封疆重寄,不可不早为之计"。  相似文献   

18.
秦刻石新论     
陈宁 《黑龙江史志》2009,(3):33-34,38
秦始皇二十七年到三十七年,始皇帝曾多次巡游各地,视察民情民风,且大多数于每次巡游时立石刻文。以往人们将这些刻辞仅仅看作是秦始皇个人的歌功颂德之作,而没有发现其巨大的史料价值,但这种歌功颂德之作更可直接反映秦始皇的个人追求。从这些刻辞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圣王”心理,到碣石刻石时,他的新的统治理念“圣王”观已基本完成了,随后又开始了风俗伦理的统一。风俗的统一不仅对国家的稳定统治十分重要,也是圣王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于是秦始皇利用会稽刻石进行了一次大的宣扬,以促人伦,正风俗。至此秦的统治不仅在政治、制度上统一了起来,在风俗伦理方面也日渐统一。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书法界总习惯把王羲之奉为“书圣”。其实,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的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王羲之。他不但是中国的书史之祖,更是“楷书”的创始人。若论辈分,王羲之的书法学自于卫夫人,而卫夫人则学自于钟繇,如此算来,王羲之应是钟繇的徒孙。由此,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罗隐《谗书》,时显时晦。据《吴越备史》,罗隐“所着……《谗书》……并行於世”。而《直斋书录解题》云:“隐又有……《谗书》等,求之未获。”宋淳熙二年(1175)杨思济刻《谗书》,“久而失其板”。元大德六年(1302)罗应龙重刊《谗书》,黄德弼题辞,方回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