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史上,伍廷芳占有诸多“第一”:第一家中文报纸《中外新报》的创办者;第一位自费留洋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第一位取得国外律师资格的华人;香港立法局首位华人非官守议员等。他虽然出生于平民之家,却从小怀济世之志,勤奋好学。留洋归国后,以丰富的学识和才干,纵横近代外交界,折冲樽俎,为国效力。晚年反对帝制,赞成民主共和,倾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美国《世事》杂志载文称他是一位受爱戴的人,“他对他的国家贡献了无可估计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风云人物     
伍廷芳(1842-1922)字文爵,号秩庸。广东新会人,生于新加坡。1874年留学英国学法律,后回香港当律师。1882年起入直隶总督李鸿章幕府十余年,多次参加外交谈判。从1896年开始,历任驻美国、秘鲁、墨西哥、古巴等国公使。1902年回国,先后任修订法律大臣、会办商务大臣、外务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等职。辛亥革命时,宣布赞成共和,由起义各省推为外交总代表,又以  相似文献   

3.
伍廷芳(1842-1922)名叙,字文爵,号秩庸,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外交家。就其一生的经历而言,香港是他事业的崛起地。他曾在香港生活了24年(1855-1882,其中1874-1877留学英国),且取得了斐然的成就:香港第一个华人大律师,第一位华人太平绅士,首位港府华人立法局议员……然而就在其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却于1882年悄然离港北上,应邀出任洋务巨臂李鸿章的外交顾问。欲解开此历史之谜,就要从伍廷芳任职港府的酸甜苦辣说起。 香港华人领袖“伍叔” 伍廷芳在香港地位的飚升是从留学英国归来后开始…  相似文献   

4.
佚名 《文史博览》2013,(2):27-27
伍廷芳,是中国清末民初的著名外交家,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那个时代的中国对外交往充满屈辱,唯有伍廷芳曾经为中国做过一次扬眉吐气的外交。  相似文献   

5.
伍廷芳是清末倡导西法并切身践行改革第一人,在我国诉讼立法史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使伍廷芳法律思想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四方面:一是西法东渐及近代维新思潮的影响;二是伍廷芳自身阅历的影响;三是治外法权的外部刺激;四是刑讯之争的内部争论。其促使了伍廷芳法律思想的形成,为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伍廷芳(1842~1922)是晚清、民国初年的风云人物,曾先后担任过清朝驻美公使、辛亥南北和谈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北京政府外交总长兼国务总理、西南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且曾一度代孙中山摄行大总统之权,在风起云涌的近代中国社会大舞台上,扮演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角色.追溯伍廷芳走过的政治历程则会发现,郭嵩烹、陈兰彬、刘坤一、李鸿章等清朝封疆大吏的竞相罗聘,铺垫了伍廷芳走向宦海生涯的基石.本文将追述郭、陈、刘、李等诸侯围绕伍廷芳展开的一场人才争夺战及其对后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们当有难题需要打官司的时候,大都是请律师依法代理为公民讨说法。而在中原大地有这么一位律师,在自我维权诉讼中想请位代理人帮他在法庭上说话,却怎么也请不到律师。这是一起律师状告司法行政主管部门--河南省司法厅的行政诉讼,业内人士没有一人出来为其代理……河南开封汪海洋,平生爱抱打不平,喜欢仗义执言,身为一个没有律师资格的公民,自费为李苏滨代理,并且两案终审皆胜诉。  相似文献   

8.
这里发表的是一张辛亥革命时期在上海举行南北议和会议时拍摄的历史照片(见图)。左边是北方的议和全权代表唐绍仪,右边是南方的全权代表伍廷芳;中间一位外国人是英国商人李德立(Edward SelbyLittle)。这张照片便是由李德立的孙女、英国友人多萝西·卢西夫人(Dorothy Lucy)惠予提供的。李德立作为一个外籍商人,怎么会与两位议和大臣一起合影呢?原来,李德立对于促成南北议和曾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李德立于1886年来华,先是传教,后又经商。他在中国各阶层中交游广泛,对于北戴河、  相似文献   

9.
1769年,英国人瓦特发明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则由徐寿、徐建寅父子制造。徐寿(1818~1884)无锡人,徐建寅(1845~1901)系徐寿次子,父子俩为中国近代造船、造舰、造蒸汽机和军事工业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0.
对于“英国宪政革命”成功的原因,大多数的研究从政治制度史的视角出发,将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等因素的作用上.这些研究认为,英国中产阶级的崛起、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财政税收的矛盾以及天主教可能复辟的危险等诸多因素都与“英国宪政革命”密切相关.很少有人从司法的角度研究英国宪政问题.英国法律职业者(律师)在1678年“排斥危机”后用实际行动同专制王权进行斗争,这些鲜活的法律人用点滴并富有责任感的行为推动着英国宪政史的前进.1689年“英国宪政革命”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英国法律职业者在推动“英国宪政革命”历程中的重要角色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1.
何福堂是中国第一位基督教(新教)牧师。他是英国名的传教士兼汉学家理雅各的高足,也是中国第一个接受过完整新教神学训练的人。他早于中国第一个基督教宣教士梁发,被英国伦敦传道会按立为基督教(新教)牧师。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司法审判中,刑讯作为取得口供的一种合法的讯问方式一直存在。近代以来,野蛮落后的刑讯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要求,所以废除刑讯制度就成了法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新政到民国初年,伍廷芳等人为废除刑讯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  相似文献   

13.
钱存训 《文献》2002,(1):4-11
现在一般人都公认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际上,自从16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如英国哲学家佛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只列举印刷术、火药及指南针三大发明,纸并不在其中.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是由英国汉学家约·罗伯茨 (J .A .G .Roberts)编写 ,蒋重跃、刘林海翻译 ,时事出版社 1 999年 1月出版的“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丛书之一。作者约·罗伯茨 (J.A .G .Roberts)现在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 (UniversityofHuddersfield) ,从事中国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是他关于中国历史研究的主要著作之一。该书资料翔实 ,可读性强 ,是一本集历史、文学于一体的佳作。本书是作者根据 1 9世纪英、美、法、德等西方国家部分来华人员的著…  相似文献   

15.
郑国  泮君玲 《民俗研究》2017,(3):108-112
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过程中,知识分子的信仰世界遭受着洗礼和变革。伍廷芳是近代中国灵学的早期传播者。钩稽考订其信仰灵学的时间、师承、主张及活动,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信从灵学的原因,有利于从新的角度认识伍廷芳及其思想;同时,对研究灵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对认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信仰世界也有一斑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2017,(8)
正我于1924年出生于天津市,祖父是在清末时期从山东济南城郊边家村逃水灾之难来天津生活的。父亲自幼在测绘学堂学习,后在直隶陆军测量局制图课做测量绘图技术工作,业余时间学习法律专科,取得律师资格,先后在测量局工作18年,做律师18年。1938年6月,我在崇仁小学毕业。1938年暑假,我考入私立广东中学,它是旅津广东同乡会办的学校,校长罗光道是爱国教育家。学校开大会时  相似文献   

17.
论孙中山与伍廷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伍廷芳和孙中山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曾系统受过西方教育的两代人。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但又都怀着救民的宏愿,最终成了并肩奋斗的战友,联系他们的纽带,是以建立民主、自由、富强新国家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前,伍廷芳是在清政府内从事洋务、修订法制的改革者。作为改革者的伍廷芳在清政府内部难以施展爱国抱负和才华,而倡导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孙中山,却在武装起义中磨炼成举世瞩目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18.
2012年9月18-20日,在伦敦大学行政楼(Senate House),中英两国英国史学者再次聚首,联手举办第二届"中英英国史学术交流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一届"中英英国史学术交流研讨会"是2009年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其成果收编在会后出版的两本书中:北京大学出版的《英国史新探——全球视野与文化转向》和伦敦大学历史研究所出版的Proceedings of British-Chinese History Conference.中英两国历史学家面对面坐在一起,就英国历史展开讨论,这对中国的英国史研究具有非凡的学术意义,因为这种双边的学术研讨机制之前只适用于三个国家,即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中国是第四个.这说明中国的英国史研究受到了英国主流学术界的重视,他们已经把中国的研究作为英国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来看待了.这对中国学者来说,是很值得高兴的.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传教士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1585)是第一部对中国社会、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介绍的通史型的巨作。1588年该著的英译本在英国广泛流传,成为英国人获得真实且周详的中国文化资料库。该著对英国人中国观的形成,汉学知识的获得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是英国人认识和了解汉学之肇始。  相似文献   

20.
任媛 《文史天地》2022,(4):47-50
一、上海外侨的"英国官报" 《北华捷报》(North-China Herald)是1843年上海开埠后创办的第一份近代在华英文报纸.1850年8月3日(道光三十年六月二十六日),由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Henry Shearman)创办.其初创乃为上海外侨外商服务,旨在呼吁各国关注上海及广阔的中国市场.所以它刊载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