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今年第3期刊出胡平生同志《简牍制度新探》一文,其中对古代简牍尺度规格的探讨,饶有见地。但所引古文献之文句多处脱衍讹误。仅据原书,校对如次。 1.第67页《仪礼·既夕礼》曰:“知死者赠,知生者赙。书遣于方,若九若七若五。书遣于策。”案:“书遣于方”当作“书赗于方”。 2.第68页《论衡·谢短篇》:“汉事专载于经,各为尺籍短书。”案:“专载于经”当作“未载于经”。 3.第68页《后汉书·蔡邕传》注引《说文》:“牍,书版也,长一尺。”案:“书版”当作“书板”。通行本《说文·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 ,有一位被史学家称为“明初理学之冠”的大学者 ,他就是曹端。曹端 ( 1376~ 14 34) ,字正夫 ,号月川 ,河南渑池人。他生活在“洪武、永 (乐 )宣 (德 )之际”(孟化鲤《月川先生〈录粹〉序》)。天资颖异 ,“少负奇质 ,知读书”。 5岁时 ,见到号称中国古代哲学之源的《河图》、《洛书》 ,竟画地以质之父 ,其父竟被问倒。15岁后 ,曹端曾从事农耕 ,业余苦读 ,“座下着足两砖皆穿”。 17岁时 ,已博览群书 ,专为自己构一书室 ,自名曰“勤苦斋” ,以陈经籍。 18岁 ,开始专习儒业 ,“师事宜阳马子才、太原彭宗吉” (《中华儒学通…  相似文献   

3.
元代王桢《农书》“农器图谱·蚕缫门”载,“蚕神,天驷也.天文辰为龙,蚕辰生,又与马同气”(图一).并在蚕神中列出马头娘.古人把蚕与龙和马联系在一起.当然出于唯心.但考证其由来,有其社会的根源.中国文献最早提到蚕与马的联系的,始于先秦、在《周礼》“夏官司马”中记载,“马质,掌质马,……禁原蚕者”,是说马质这个官,掌理公家买马的事,……同时,也负责禁止民间饲养夏秋蚕这一差使,为何马质的职责旁及养蚕,汉代学者郑玄解释说:“蚕与马同气,物莫能两大,禁原蚕者,为伤马欤”?刘安《淮南子》解释说,政府所以要禁止民间饲养夏秋蚕,是因为多养蚕要影响到桑树的生长发育,从而对明年春叶不利,但这事为何要由“马质”这一官来管,并没有作出解释.近来,我国台湾学者邹景衡认为古代桑叶是马的精饲料,如夏秋期桑叶被蚕吃去,将影响大量马的冬饲料供应,所以这事由马质这一官职来掌管.  相似文献   

4.
一、“龙雀蟠蜿、天马半汉”一九六九年十月武威县新鲜公社社员在城北二里村的雷台下发现了一座古墓。此墓出土器物中,有一件稀世的珍宝,那就是现以“铜奔马”名之的铜铸马俑。甘肃省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队之《甘肃省武威雷台东汉墓清理简报》称: 奔马,亦可称之为飞马。此马为一罕见的古代艺术品,造型异常矫健精美,做昂首嘶鸣、飞跃奔驰状。头微左扬,长尾飘举,三足腾空,右后足蹄踏一飞燕,飞燕展翅回首,注目惊视。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代吴大城位置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吴国后期都城——“吴大城”(又称:“吴越城”、“阖闾大城”),主要借重于《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其中又推《越绝书》为冠.《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载:“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南面十里四十二步五尺,西面七里百一十二步三尺,北面八里二百二十六步三尺,东面十一里七十九步一尺.阖庐所造也.吴郭周六十八里六十步.吴小城,周十二里…….伍子胥城,周九里二百七十步.……”.先后出现城门名称为阊门、娄门、平门、蛇门、巫门、地门、近门,胥门、齐门等.  相似文献   

6.
<正>轺车,是古代驾驶的轻便车。在我国古代史书中多有记载。《墨子》载:"杂守以轺车,轮轱广十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载:"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汉书·平帝纪》载:"亲迎立轺并马。""立轺",立乘小车也,"并马",俪驾也。《晋书·舆服志》也载:"轺车,古之时军车也。一马曰轺车,二马曰轺传。汉世贵辎而贱轺车,魏晋重轺车而贱辎。三品将军以上尚书令,轺车黑耳有后户,仆射但有后户无耳,并皂轮。尚  相似文献   

7.
“汗血马”与丝绸之路侯丕勋一、“汗血马”的神奇传说汗血马是古代西域的一种神奇之马,有关它的信息,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的。张骞回国后向汉武帝报告说:大宛“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史记·大宛列传》)。张骞所谓“汗血马”之说,道出了大宛...  相似文献   

8.
《诗·大雅·緜》说:“古公亶父,来朝走马。”古代马是用来驾车的,不能说走。说走,是单骑的意思。古公的国家,邻近戎翟,习俗有相同的地方。看来,骑射之法是不始于赵武灵王了。《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左师展将以公乘马而归。《正义》说:古者服坐乘马,马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把书信系于鸽足上,让其飞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方法。对此,唐代张九龄“目之飞奴”,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称之为“传书鸽”,宋江少虞《事实类苑》记为“鸽寄书”,宋叶廷琏《海录碎事》谓之为“信鸽”。古代的国外也有传书鸽之事,唐李肇《唐国史外》记载为“舶鸽”。后来,人们在通讯史上把以鸽传书之事,统称为“信鸽”。  相似文献   

10.
矰矢、恒矢、绕缴轴——兼与何驽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矰矢为古代弋射用矢.所谓弋射,是专射飞禽的一种狩猎娱乐活动.《诗·郑风·女曰鸡鸣》有:“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孟子·告子上》有“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矰矢铤上系绳,弋射时,是用矰矢之绳网住飞鸟而不是直接用矢击落飞鸟.《周礼》郑注:“结缴于矢谓之矰.矰,高也,茀矢象焉,茀之言刜也.”《淮南子·说山训》高注:“矰,弋射短矢.缴,大纶.”《史记·留侯世家》索引引马融注“缴系短矢谓之矰.”缴怎样系于矢呢?考古发掘中有一种矢,箭铤上有钮孔,应为系缴所用,该种矢就是矰矢(图一,1).宋兆麟先生《战国弋射图及弋射溯源》一文也认为,弋射之矢,箭头有倒刺,箭铤中有孔槽,前者防猎物脱逃,后者适于系绳.其说极是.这种箭头在江苏邳县冯庄、广东四会鸟旦山、潮安匏靴子山等地的战国及汉代墓中皆有出土.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书籍制度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无论是古代文献的记载,还是现在出土的文物都表明:我国最早编排成册的书是“策”。古籍中有关“策”的记载和论述甚多,我们试结合所出土的一些简策实物来探讨一下古人所谓的“策”的含义及其形制特点、性质用途,以期对古代的“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一、策,原义为马鞭策,原义是竹制的马鞭子。《说文》云:“策,马箠也。”“箠,所以击马也。”故“策”与“鞭”意义相近。今有“鞭策”一词,乃同义复合词。段玉裁认为,“策”与“鞭”的不同只在于:策用竹制,用以驱马;鞭用革制,用以殴人。  相似文献   

12.
秦俑各坑布的是什么阵呢?一号俑坑可以是“方阵”布法,也可视之为“雁行之阵”;二号俑坑可说是“锥形之阵”的布法,也可以称之为“钩行之阵”. 古代兵法《六韬·虎韬》中尚有“三阵”之说.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为天阵、地阵、人阵,奈何?”太公曰:“日月星辰斗杓,一左一右,一向一背,此谓天阵.丘陵水泉,亦有前后左右之利,此谓地阵.用车用马,用文用武,此谓人阵.”武王曰:“善哉!”  相似文献   

13.
辽东半岛是我国石棚发现最多的地方,也是亚洲石棚较多的地区之一。它在世界石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辽东半岛石棚,古籍中早有记载。《三国志》中曾写到:“时襄平(今辽阳),延里社生大石,长丈余,下有三小石为之足。”这延里社大石就是石棚。金代王寂的《鸭江行部志》中记有:“已酉游西山,石室上一石纵横可三丈,厚二尺许,端平莹滑,状如棋局。其下壁立三石,高广丈余,深亦如之,无瑕隙,亦无斧凿痕。非神功鬼巧不能为也。土人谓之石棚。”这西山石棚也就在辽南复县附近。  相似文献   

14.
打瓦     
“打瓦”疑是古代“击壤”之遗风。晋朝皇甫谧曾言:十七时曾与徒姑子、梁柳等击壤于路。相传,“击壤”始于尧时,有壤父击壤于康衢。《风土记》云:“击壤者以木作之,前广后锐,可长尺四,阔三寸,其形如履。腊节,童少以为戏,分部如擿博也。”《太平御  相似文献   

15.
吴树国 《历史研究》2023,(2):79-99+220-221
马端临“职役”概念产生于中国古代“职”不断“役”化基础上。马氏认为,“职役”本质为“役”,“困苦卑贱同于徭役”是其内涵特征。但《文献通考·职役门》又收录“差役”相关史料,而差役中“吏”阶层与职役“困苦卑贱同于徭役”内涵特征存在较大距离。这一编排,不仅与马端临职役概念内涵特征相冲突,也使差役被读者误为职役概念外延,甚至将差役与职役等同。马端临《文献通考》呈现差役面相及后人理解发生偏差的根源,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官民语境,使“吏”阶层处于被遮蔽状态。辨析马端临职役概念,对认识中国古代役制和行政管理体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几案类家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小丽 《收藏家》2002,(4):20-25
“几,案属,长五尺,高尺二寸,广一尺,两端赤,中央黑。古者坐必设几,所以依凭之具。然非尊者不之设,所以示优宠也。其来古矣。然人几在左,神几在右,不可以不辨。”——《器物丛谈》从上述资料不难看出,几案类家具为人们的依凭之物。它也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家具品种之一,起初只用于祭祀等较正式场合,是等级身份的象征,不是一般的平民阶层随便可以使用的。传说是轩辕氏即黄帝发明了几,它主要因“曲木附身,以自捧抱”而得名。《释名》云:“几,度也,其音轨,其义则阁也。”阁的原始含义为放置、停止和搁字相通。所以几本来就是用来凭依伏靠的家具。古代文献资料还记载着孙冯翊与一个看门的小吏关于几的争论。小吏伏在几  相似文献   

17.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说文解字》“马”部一共收录了115个字,本文以其中与马的特征相关的50个字为研究对象,按照马的毛色、名字、优劣、年龄、性别和脾性、高矮进行了分类。其中与马的毛色相关汉字最多,一共25个;其次是与马的优劣相关的9个字,与马的名字相关的6个字,与马的性别和脾性相关的5个字,与马的年龄相关的3个字,与马的高矮相关的2个字。本文通过对马的特征相关汉字进行分类和研究,阐述在中国古代社会,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马对古人生活的影响,从而了解古代社会相马文化与相马方法的相关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8.
《尔雅》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解释词义的专书.“尔”是“近”,“雅”是“正” 的意思,《尔雅》具有标准用语分类词典的性质和作用.关于《尔雅》的作者,旧说周公作,孔子续,子夏足.这个说法,清人就怀疑过.现在一般认为:《尔雅》绝非成于一人之手,它大体是汉初学者搜集周代故训,递相增补而成;成型于武帝之前,个别内容甚至是东汉人增益的.至于确切的成书时间和作者姓名,已无法考知了.自秦火之后,前代古籍损失过多;而汉代又崇尚经学,《尔雅》就是在十分缺乏工具书的情况下,应讲解经义的急需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陈荣 《中国土族》2002,(4):33-34
在我国古代不同朝代的史籍中,对长城的记载用的是不同的名称。如:《史记》中有“长城”、“长城亭障”、“塞”,《后汉书》中有“塞垣”,《金史》中有“界壕”等名称。在明代的官方公文、史籍中则称其为“边墙”,另外也有“墙堑”、“边垣”等别称。大通县境内的明边墙,就是明代修筑在青海的一段明长城。  相似文献   

20.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基于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需要的原则,1987年提出在近期开展三大研究系列:1、中国近代边界变迁史;2、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与边疆地区关系;3、中国边疆研究史。3年多来已完成的专著有:《中国北部边疆史地研究》(吕一燃)、《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研究》(马大正主编)、《清代边疆开发研究》(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的边疆政策》(马汝珩、马大正主编)、《康雍乾与北部边疆》(袁森坡)、《中亚浩罕国与清代新疆》(潘志平)、《贝加尔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