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版致读者     
《文史春秋》2004,(1):1-1
冬阳和煦人心暖,新年偏爱红艳装。《史春秋》杂志从本期起正式改版了。这是《史春秋》继创刊十周年大庆之后的又一件大喜事,也是我们广大读十年来一直盼望的大喜事。我们为此欢呼雀跃!  相似文献   

2.
邓伟志 《世纪》2020,(2):94-95
从《世纪》(2019年第6期)上看到张云教授的《潘汉年在南京会见汪精卫之谜》,很受启发。文章讲潘汉年见汪精卫是被动的,并且没说不当的话,符合实际。文章中提到潘有"心病"。什么心病呢?那就是他没有及时向党中央汇报。为什么迟迟不汇报呢?这是我长期关注的敏感问题。30年前我向扬帆、张承宗、梅达君等老领导请教过。  相似文献   

3.
《汉书.韦贤传》有关韦氏立嗣一段记载中"室家"与"宗家"前后文的不一致,引起后世注家的解说纷纭,说者多以"宗家"为是。然而以当时社会习惯考察,西汉时期贵族的立嗣与"室家"(妻室)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而与"宗家"无干。从史源上推究后世征引《韦贤传》内容,当以司马光《家范》等书的引文最为接近其原始文字。义理、文献两方面的证据表明,今本《汉书》中"义倩等与宗家计议"句,应为"义倩等与室家计议"之讹文。  相似文献   

4.
郜同麟 《文献》2020,(1):116-127
伯2861+伯2256号"灵宝经目录"中的"卷目"是指陆修静所见经书的题目,并非某种目录的简称。"灵宝经目录"中的"未出一卷",当从大渊忍尔等学者从上读,是指两卷的《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有一卷未出。"灵宝经目录"中所说的"智慧上品三(大)戒三卷,二卷已出",二卷是指《罪根经》和《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在陆修静及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罪根经》仅有一卷。《正统道藏》中《罪根经》卷下的主要内容是后人根据"灵宝经目录"或类似文献中《罪根经》两卷的传说造作的,其造作的依据包括《法轮经》《明真科》《黄录简文》等。另外,有学者认为《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的成书晚于《罪根经》一类的"元始旧经",这也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5.
田亮 《环球人物》2021,(8):20-23
政法委副书记犯下十宗罪,教育厅厅长编写“问题教材”毒害数百万学生“为了真主,你可以去杀人?”“别说是异教徒了,如果安拉有旨意,我甚至可以杀我儿子。”这是一名记者与一名在狱中服刑的、受极端思想深度洗脑的暴恐分子的对话。4月2日,第四部新疆反恐纪录片《暗流涌动--中国新疆反恐挑战》播出,其中的这段对话让无数人感到毛骨悚然。  相似文献   

6.
杨潇 《南方人物周刊》2014,(20):134-135
2013年,张艺谋宣布加盟乐视影业,在和张伟平分道扬镳之后,有了新的东家。不到一年,电影《归来》上映。这被认为是张艺谋的“归来”。事实上,张艺谋从未远离聚光灯。他小心翼翼,他如屡薄冰,他守口如瓶,他锦衣夜行,似乎都不太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期“新书评介”专栏刊登了《江苏民性研究》和《江苏地名溯源》两本书的序和前言。这两本书的作都是江苏省志办的方志工作。《江苏民性研究》由张乃格,全书54万字,2004年4月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江苏地名溯源》由省志办该书编写组集体撰稿,全书30万字,也将于今年下半年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在关于江苏地域化的研究中,在这两本书出版之前,还没有过全面系统地研究江苏地名化,探讨江苏民性方面的专,这两本书的开创意义和重要价值是非同一般的。这两本书的另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作在述中除参考有关史籍外,更大量引用了旧方志和首届新志的资料,志书可以说是这两本书的资料基础。由此可见,地方志提供的大量的资料(尽管有些地方还需改进),可以为包括方志工作在内的广大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利用,志鉴发挥的作用是重要的、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金适 《满族研究》2013,(1):114-118
《顾太清集校笺》在北京举行出版首发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并对该书作者金启孮先生在顾太清研究和满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正如何晓芳主任指出:"金启孮先生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它的意义是在于满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天父下凡诏书》(第 2部 )是太平天国文献中一本很值得研究的书 ,记太平天国癸好三年 (1 853年 )十一月东王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 ,教导并要杖责天王洪秀全的经过。这本书当年由太平天国出版 ,但似不为当时的对手———清朝将帅所见所知。奉曾国藩檄委搜集“贼情”而编成的《贼情汇纂》一书 ,只在“首逆伪天王洪秀全事实”中记 :“秀清自恃功高 ,朝见立而不跪 ,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 ,令秀全跪其前 ,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 ,造言既毕 ,其为君臣如初。”① 这是《贼情汇纂》的主要撰稿人、曾与太平天国中人多有交往而从南京逃出的程奉璜述说的 ,事…  相似文献   

10.
沈约与《今本竹书纪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今本竹书纪年》真伪和作者 ,学界有争议。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顶格书写的纪年条文 ,二是低一格书写的注解性文字 ;三是用小字或双行书写的明显属于注文的文字。后人的整理与之相应也包括这三个部分。经过具体分析 ,可以认定《今本纪年》的整理者是沈约。  相似文献   

11.
宿命     
徐建军 《风景名胜》2011,(12):164-165
血液和基因真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你以为能做完全的自己,其实百年来的一脉流转已经定下了你人生的基调。  相似文献   

12.
谢国先 《民俗研究》2009,(3):246-263
陈建宪、彭海斌所译《世界民俗学》是已故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编辑的一本民俗研究论文集,原题为The Study of Folklore。这本书在中国民俗学界较有影响,乃至多所大学都把它作为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但是,这本书翻译质量总体不高,误译现象较普遍。对这本书的译文进行具体实在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它更好地在我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龚菁琦 《人物》2018,(1):170-171
P:听说你是因为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才对翻译中国文学感兴趣,在这之前有接触过中国文学吗?是什么印象? A:来中国之前,我根本没接触过中国文学,但看过张艺谋的电影.印象比较深。后来发现他那些我喜欢的电影都是小说改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等。那个时候就开始对中国文学感兴趣.觉得比较浪漫主义,戏剧性强。但后来发现那是那个年代的中国.我到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同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出土文献与传统经典,对清华简《皇门》篇一些重要史事、观念进行论证、阐释:周公当政时尚有遗老,而非"蔑有耆耇虑事"。周公重视"明",提出明德、明刑,反映他重人文精神。"大门宗子"简称门子,是指贵族的嫡子。门子勤于王家,先祖"俾服在家",这涉及孝道与祭祀。"小民"指普通老百姓。"戎兵能兴"指周人认为先修身进德,以膺天命,就能消灭暴政。周人提出明德慎武的军事观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新近出版的《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中,读到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诗中所云"竹径通幽处",记忆里似乎一直是"曲径通幽处",怎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相似文献   

16.
<正>《新唐書·憲宗紀》元和十四年(819)條:"十月壬戌,安南將楊清殺其都護李象古以反。"據此,安南兵亂發生於十月壬戌。《舊唐書·憲宗紀下》對該事件時間的記載與《新唐書》相同。但《資治通鑑》卷二四一唐憲宗元和十四年條記載有異:"冬,十月,壬戌,容管奏安南賊楊清陷都護府,殺都護李象古及妻子、官屬、部曲千餘人。"《資治通鑑》比兩《唐書》多了"容管奏"三個字,則十月壬戌是容管奏疏到達長安的時間,而不是兵亂發生的時間。《舊唐書·憲宗紀下》元和十四年條載:"(十月)丙寅,以唐州刺史桂仲武爲安南都  相似文献   

17.
人心倾向革命 1906年我15岁的时候。由黄安来武昌就学。当时正是唐才常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处决之后,一般知识分子情绪十分激动,根源已久的排满暗潮,经过这件事,更高涨起来了。当时一些禁书和进步刊物,如《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革命军》《民报》等,同学们争相阅读,重视之过于正课。即使是与《民报》对立的《新民丛报》,当时人们也抢着阅读。经过一段时间.推翻清朝的思想在多数同学中滋长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正这期杂志讲述了张艺谋先生的故事。以世俗的衡量标准,张艺谋无疑是成功者,就个人努力程度,他也值得我们敬佩。但有意思的是,张艺谋拥有极为罕见的极度紧张型人格,仿佛随时会失去拥有的一切。另一方面,大众也未给予这个一代大导演以一致性的尊重,时有对他本人和作品价值观的批判。对张个人,这或许有失公平,但对于时代而言,公平在于张艺谋这样的既有规则的受益者,不再可能赢家通吃。也许你读了这篇封面文章会加深对此的理解,一个家庭属黑五类的人,"抓住头发丝那么细的机会才到  相似文献   

19.
李俊杰 《黑龙江史志》2009,(5):35-36,41
唐高宗永徽四年制定的《唐律疏议》(后文简称《唐律》)是中国传统法典的楷模,同时也是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唐律》侵害皇权罪的渊源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本文并不致力于全面探讨《唐律》侵害皇权罪的渊源,仅探讨《汉律》和三国时期魏国《魏律》中的侵害皇权罪,并结合《唐律》中的侵害皇权罪,做以分析,希望能对此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孙海芳,我只见过一面。印象很简单:一个朴素的女人,30多岁,小学教师,新近出版了一本书——《这些字,那些事》。这本书很特别,序言和小标题是一个个的汉字,书中的插图大多是一幅幅西北人的生活画面和西北特有的景观,是一张张小学生的课堂作业和稚嫩的蜡笔画。这一切足以吸引我。虽然身处一个盛产论著的时代,但我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好奇。曾经是中学教师的我,问现在还是小学教师的她,为什么要出书,回答只有一句话:"教了十年书,为了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