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音"故事知音一词,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可见,"知音"原只是一阐述音乐之词。而赋予"知音"文化内涵的则是发生在汉阳的那段动人的故事。春秋时代是一个经济、文化甚为发达的时代,尤其是音乐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晋国大夫伯牙乃先秦典籍所录士阶层中最早以名传世的音  相似文献   

2.
正诗人泰戈尔"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句广为流传,他为人生描绘了纯美的境界。他的一生都在探求、歌唱生命的真谛;其作品凝结着人生的哲学和智慧,慰藉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他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就是爱。语文作为与生命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也要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提供爱的养分,不仅要关注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生命的成长与精神世界的建构;我们不能只培养标准的"知识人",却忽视"人"的培养。老师温和  相似文献   

3.
<正>"食色性也。"喜好美食天经地义。从某种程度上说,食奠定了我们的身体素质,而挡不住的美食诱惑生成了我们的文化基因。美食之美,首先在于可"食",其次在于食"可"。可"食"是前提,注重于食材的品质和食品的安全。食"可"则上升到审美层面,关注的是食之色香味形。事实上,要品出独特的美食气息,最重要的还在于食之"境"。一为环境,一为心境。先哲有言:"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因而,品味要入境,还要有趣味相投的"可人"。知音难得,美食之乐要臻于极致,难矣。  相似文献   

4.
"迷失"是人生最感伤的遭遇。迷失了前途,就没有前进的力量;迷失了回家的路,成为流浪汉,就会痛苦不堪。人在世间,迷失带给自己许多痛苦。很多人醉生梦死,很多人自暴自弃,都是因为迷失。迷失了国家的人,就不知道爱国,甚至成为汉奸走狗;迷失了道义的人,往往只看到利害,不知道义的价值,对朋友迷失了友谊,对工作迷失了责任;有的人骑驴寻驴,有的人戴着眼镜找眼镜,这不都是迷失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一、性善与性恶论孟子的政治学说是仁政,它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善良本性,不过有的人把这种本性丢掉了,有的人却保存下来,“庶人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以下凡引《孟子》均只注篇名)。按照他的说法,每一个国君都是...  相似文献   

6.
无愧的人生     
无愧的人生文/本刊记者周合国人生一世,有的人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有的却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还有的是默默奉献,勤奋工作,去完成社会赋予的使命,漯河市源汇区烟草公司党组书记孙献斌就是这后者中的一员。他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显示了坚持正义,求真务实,艰...  相似文献   

7.
<正>世间文化,叙"天"、"地"、"人"耳。古今故事,说"天"、"地"、"人"之相互演绎。谈"地",当离不开山与水。而"山为地之胜",是故,"山文化"贯穿人类始终,源远流长。古今多少事,都在"谈山"中。斗转星移,乾坤互换,沧海桑田,世事变化。前人平川建都,今世无山不城。前人曰:"山高路远,山穷人贫";而今说"山青水  相似文献   

8.
杨玉忠 《旅游纵览》2012,(12):42-45
<正>关于马尔代夫,执著的影友们对它有许多赞美之词:有的把马尔代夫比做"人间天堂",有的将它喻为"蜜月圣地",有的将它赞为"散落在地球上的翡翠珠宝",甚至有的把它说成是"漂亮的女郎"……到底哪种说法更贴切?在我看来,它远离喧嚣,  相似文献   

9.
在古往今来的军政官员中,有些人并不把当官作为人生的全部,而是在当官之余,还有点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比如有喜下围棋的,有喜练书法绘画的,有喜著书立说的,有喜欢侍弄乐器的,还有喜欢搞科研的,简直五花八门。其实这既是他们对剩余精力的一种安排,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调剂,不失之是人生的圆满。这当中,有的人甚至因这业余  相似文献   

10.
施燕平 《江淮文史》2010,(1):97-111
<正>著名诗人臧克家在他纪念鲁迅的一首诗中,曾写有这样几句广为流传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叶以群同志就属于后一种人,尽管他已辞世40多年了,可他始终活在我们心里。一想起来,他鲜活的音容笑貌,就会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一如昨日。  相似文献   

11.
人生就像一把椅子。有的人选择一把摇椅,面对人生则摇摆不定;有的人选择一把木椅,面对人生则淡定从容;有的人选择一把轮椅,面对人生则畏惧逃避。鹰是自然界最长寿的鸟,它们可以活到70岁。然而等它们活到40岁时,爪子开始退化,喙变得又长又弯,翅膀变得十分沉重,  相似文献   

12.
<正>清代小说家、戏剧家李渔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间所处之地,或堂或庑,或舟或车,总无一定之在,而夜间所处,则止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莫过此。"[1]可见床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泉州传统的眠床秉承了闽南传统  相似文献   

13.
余华在《活着》中通过福贵一家的生存困境表达了人生即苦的观念,但同时在死亡中赋予了"活着"的信念,即在苦难中复活了人,重新发现了人生困境中许多温暖的善良的人性,他用忍耐和亲情给予人"活着"的精神力量,表现了他生之坚韧和生之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4.
<正>《周易·系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人何以要仰天俯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头顶浩瀚之天象,足踏沉稳之大地,是渐悟宇宙人生之起点。可惜,今人虽能遨游苍穹,登月探险,却似与"天道"渐行渐远。幸有刘宗迪教授《失落的天书》问世,以神话学方法解读《山海经》中的天象传统,以寻绎"天道"为己任。全书大概,在于一扫关于《山海经》的"妖怪谱"陋见,横说竖说,将书中诸般意象安顿得圆融自洽,妥帖干净。  相似文献   

15.
刘萱 《丝绸之路》2013,(6):38-40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艺术和人生是没有隔阂的,人生就是一种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一个艺术作品,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塑造出上乘之作。本文从人格和艺术的完整性、修辞立其诚、人生的严肃主义、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四个方面对《这些字,那些事》的艺术价值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以此寻找文学的美学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论个性     
做人要有个性,但决不能任性!任性而为之人,往往人生不顺,命运乖张。人都是有个性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个性就是个别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人人都有个性,但每个人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人多愁善感,有的人活泼开朗;有的人深沉稳重,有的人草率浮躁;有的人文雅细腻,有的人鲁莽粗犷。有的人能在短暂的时间内给别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有如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这世界上也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相似文献   

17.
<正>古语云:结交须胜己,似已不如无。从本文看,胡适所交的朋友,令人羡慕。1909年,胡适离开中国新公学,茫然不知所归。当时,他的家已不可救药地衰落下去。于是,他只得寄居在上海,与一帮酒肉朋友混在一起。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堕落下去。  相似文献   

18.
框框     
人都害怕被拘禁,像监狱里的囚犯,生活在牢房这个小框框里,没有自由,只有束缚的痛苦。其实,世间上的人,可以说大都生活在框框里,有的人以家庭为自己的框框,有的人以名位为自己的框框,甚至法律、道德,都是人间的框框。如果不能从框框里解脱出来,则所谓“三界如牢狱,娑婆如苦海”,人就只能在苦海里浮沉了。现在试就人生的“框框”一谈:一、生活的框框:在日常生活中,人为了“开门七件事”,被柴米油盐框住了;为了延续香火,被生儿育女框住了;为了家族兴盛,名利的枷锁更  相似文献   

19.
早在秦汉以前,"富贵寿考"已是中国人生活中朴素的愿望和汲汲追求的人生目标。《尚书·洪范》阐释人生之福的内涵包括:"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基本内涵就是"富贵寿考"。《论语》说,"人有命有禄,命者富贵贫贱也,禄者盛衰兴废也。"《诗·大雅·棫朴》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郑玄笺:"文王是时九十余矣,故云寿考。"  相似文献   

20.
打不倒     
正人都害怕被他人打倒!在商场上,怕被人超越;在职务上,怕被人取代;在工作上,又怕被人开除。社会上,有的人受人嫉妒,在对方处心积虑、设谋陷害下,被打倒了;有的人因为别人一两句是非闲话,也被人打倒了。但是,有的人却是怎么也打不倒的。什么样的人才能不被人打倒呢?一、骨气硬的人:有的人"人穷志不穷",做人有骨气,不肯向环境、困难屈服。有骨气的人,为人尊敬,为人信赖,为人看重,就不会被打倒。二、耐力强的人:人要有力量,才不会被打倒。力量当中,最重要的是忍耐的力量。耐力强的人,不因一时、一人、一言,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