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立刻去远方     
距离的另一端只有一个结果远. 出行。去远方.去到更远.远 到我们躯体可以感到的精神层面的那种远,这使我们愉快.因此这也是我们渴望的.但众多的时侯这也仅仅是渴望。我们不能走,现实之中.种种约束.种种忙.种种不能远行的理由瓦解了上路的情怀.以致于对远我们成了另一种远.我们沉默.不动.懒.怕点儿什么.我们“死定了”,我们的一生甚至会像一块石头或一棵树长在同一个地方.“远”成了一种单纯的向往.遨游天下成了人生的一种胜境,而真正去远方成了一种现实的不可能. 事实上,对一个行动的现代人.我们真正行动起来、一切…  相似文献   

2.
桃之夭夭,春之融融.一年一度春节的来临总让人有不少期待。春联.原来是一片桃符,是古代人寻章句的雅事,一碗清凉茶.一份明月心。而在流传过程中.春联在民间推广普及,爱渐形成一种寻常百姓家的民俗化.时至今日依然常演不衰.原因无它.关键在于那么几句如心如意的吉祥话。  相似文献   

3.
沈潇 《华夏人文地理》2004,(11):128-141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梦想“年轻时有辆哈雷,年老时有辆凯迪拉克”。如今.美国人年老时可以选择凯迪拉克.也可以选择奔驰、宝马.凌志、林肯.而哈雷仍然是摩托车里的惟一。所有的摩托车迷都梦想有一台哈雷.猫王有一台,鲍勃迪伦有一台,施瓦辛格也有一台.从大街上出售的T恤衫来看.上帝似乎也有一台。  相似文献   

4.
陈平 《旅游》2008,(4):40-43
到了晓起才知道,她的出名不仅仅是因为游者的哗众取宠,还因为她像一位纯真未去的村姑,用自然天成的美丽.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和吸引力。晓起,让我不仅领略到古村落的宁静和古朴、徽文化的深厚.更让我领略到一种乡韵.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走进这片净土.就远离了喧嚣.远离了烦扰.远离了世俗.心不再浮躁.不再空落.仿佛一艘漂泊的船忽然间有了停靠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髡残(161一约1673)宇介丘.一字石溪.号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位道人、壤残道者.湖南武陵(今常德)入.晚居南京.为法初四大高增之一。髡残禅师书画声名远播,其作品的作伪者亦随之而行.流传至今者.其膺混行.今就所见三件宪残作品作一考辨。《癸卯各十月山中枕石图》轴(图一).纸本。设包.纵102厘米.横3O厘米.图上部款识:山中石块好枕头.一觉能忘千日愁;世上河如山水乐.几人歇下几人占。癸卯冬十月作于天门山房.幽栖电住石溪残运人。铃“五溪’它支印.上首铃“介丘”朱文印.右下角铃”电住道人”它文印。美国玛利…  相似文献   

6.
哈扎布 草原上的长调歌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东  徐安 《中华遗产》2005,(5):94-98
1947年的一天夜里.内蒙古草原上布里雅特旗乱兵掳掠了当地的王爷和乡民,打算第二天杀死一批人。有一个25岁的青年.不想让自己郁闷而死.于是将心中所有喜爱的歌.一首一首地唱给自己听。不管是被掳掠的人,还是处于敌对状态的乱兵.在黑夜里第一次聆听这些发自生命深处的歌声.都流下泪来。乱兵们没有杀死这位青年.而是让他每天晚上唱歌给他们听。后来.解放军的骑兵追上来把乱兵歼灭了,这位青年被误认为投敌者.即将被处决.他又一次在生命的尽头唱起了歌,解放军骑兵被他的歌声感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他成为革命军队中的歌手.草原人民热爱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7.
刘宗迪 《民俗研究》2011,(3):F0002-F0002
当年.顾颉刚以一位北大年轻助教的身份.用一封发表于《读书杂志》、寥寥数语的《与钱玄同论古史书》.无意间发动了一场震撼整个中国学术界的古史辨运动.中国学术的各路高手几乎全被卷进了这一运动之中。这一运动可以说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就像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彻底地改变和重构了中国学术的版图.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都熟知1937年8月14日这一天,当时中国空军在杭州上空一举击落日机6架.而我方无一损伤,这一特大喜讯振奋人心.从此8月14日被定为中国空军节.殊不知一年半后的兰州空战大捷中.我方空中健儿再创辉煌,击落敌机18架.成为抗战时期击落敌机最多的一次战役,更难能可贵的是.我方无一人死伤,仅有一部分飞机受到轻微损伤。  相似文献   

9.
爬竿.又称“翻杵之戏”,是流行西藏民间的传统活动。吐蕃时期已开展普遍。桑耶寺杂技壁画中就描绘了十几种爬竿方法。从基本内容看.首先竖一长竿于地上.用绳子四面打桩固定.然后就可在竿上做爬上爬下的各种技巧.如在竿顶做倒立.在竿上翻筋斗等.人们各显其能.造型优美。阿里古格王国遗址壁画上也描绘了蕃民爬竿内容:“滑竿中间直立一主竿.两侧各斜撑一竿,顶端绑扎在一起.画中一人刚攀登至顶.另一人  相似文献   

10.
林田 《中国西藏》2001,(5):18-19
1959年6月6日 早晨出发,随民主改革试点工作组去凯松豁卡(貉卡即庄园)。过乃东村.沿相布河南行。从东山脚到西山根.开阔的河谷平原上.麦苗葱绿.野草芬芳.菜花开了.片片金黄.小河闪耀着从田野中流过。一处处绿树成荫的杨柳林.一处处红檐金顶的寺院.河流渠口还有一座座水磨.蓝天里有小鸟在唧唧呜叫.田地里藏族农妇在劳动、唱歌……多美的田园诗啊!可是直到不久前.田园诗的纱幕下却是农奴、奴隶们呻吟着的生活。今天.他们才开始酝酿着解放。  相似文献   

11.
西安北郊一号工程Ⅲ区13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北郊一号工程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北郊的岗寨村西北500米处.占地38亩.此地地处龙首塬.属于西安北郊经济开发区.这里多为汉代的墓葬群(图一)。1994年以来.由于该开发区的大规模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此配合建设单位进行了大面积地钻探和发掘.共清理战国至两汉的墓葬千余座。这次配合北郊一号广厦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去看白桦林     
我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并且把它 作为我生活的一个准则.只要 你天性能够感受.只要你尚有一颗未因年龄增长而泯灭的承受启示的心.你就应经常到大自然中去走走. 我去看白桦林时是在秋天.秋天旅行是一种幸福.木草丰盈。色彩斑斓.大地的颜色仿佛在为行者呈现.世界上有许多事物,往往是一种事物向另一种事物转化时的过渡.它们由于既不属于前者。又不属于后者。便获得了自身的独立价值;它们由于既包含了前者.又包含了后者,从而更加饱满和丰富.黎明和黄昏比白昼与黑夜妩媚.春天和秋天比夏天和冬天灿烂.当我试图描述所见的一角山隅或…  相似文献   

13.
6月在新疆哈纳斯国际旅行社特种 部的Http://WWW.Kanas.gov.cn 上发出一条消息:意欲开辟哈纳斯──禾木──黑湖的徒步旅行线路.引起了我们暴走族的兴趣.单是 120公里无人徒步走过的森林草原就够刺激的、再加上哈纳斯有“瑞士风光”之誉的引诱和对“要看是到禾木”一语的好奇。来自赛龙探险俱乐部的8名乌鲁木齐队员.一名广东队员.一名台湾队员组成的探险队.於7月3日齐聚哈纳斯湖区。并于当晚7时开始了征程.在全部 120公里的行程中.从哈纳斯到禾木段的地域风情。已经撩醉了这一群暴走族的心.7月…  相似文献   

14.
胡杨 《丝绸之路》2006,(11):59-59
敦煌作为佛教圣地.有“三步两道桥,一里五座庙”之说。有庙之处必有塔。从古至今.敦煌到底有多少塔.没人能说得清楚.但敦煌的塔.不仅是一道历史的风景修塔.护塔更是一种千年不绝的风俗。如今.敦煌大地上仍有不少的塔.它们背后的故事.其实就是敦煌风俗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挪威印象     
在挪威城镇之中.咖啡馆到处都是.它是挪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咖啡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传统。图为挪威海港路边的一家咖啡馆.人们在室外喝咖啡.享受温暖的阳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这里.没有江南的旖旎.没有塞北的雄浑.但这里的每一粒沙.都倾诉苦历史的博大.每一片叶.都写满了曾经发生的动人故事。悠悠华夏的生命从这里孕育.堂堂中华的明从这里升腾.大自然的薯鼓晨钟每天沛浴这方神圣的土地.让它在清风明月之中承载时空沧桑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1.(远景)大秦边境.西河东麓.小河套平原上.到处炊烟袅袅,绿树葱茏。稀稀落落的村庄,开垦不久的土地上.农民们正在收获庄稼.场院里正在打碾。本来是一片十分祥和的生活气息。突然.打北边山麓丘侧驶出一彪匈奴马队,“嗷嗷.嗷嗷……”怪叫着冲向贫瘠的村庄。  相似文献   

18.
复活的宗山     
不久前.一位家住昂仁县的藏族阿妈搭车去日喀则.一路打盹.司机把她从睡梦中摇醒.告诉她日喀则到了。朦胧睁开睡眼.一座酷似布达拉宫的建筑凸显眼帘.老阿妈惊呼:“我去日喀则.不是去拉萨!”引来满车哄笑。同行人告诉她.这里就是日喀则,眼前这座“酷似”布达拉宫的建筑并非布达拉宫.而是修复后的宗山。  相似文献   

19.
最近.拜读十四世达赖喇嘛在欧洲议会上的讲话.深觉精彩.再把他40年来一系列讲演从网上仔细搜读.越加惊诧达赖喇嘛那一袭绛红色袈裟下的智慧与权谋.一天比一天圆融、老练,以至出神入化矣。不过,从这些言辞漂亮.逻辑谨严的讲演中抬起头,回到现实世界.就像佛陀一样.以第三只眼里放出的毫光.比照这些精彩讲演所营造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不能不惊诧.达赖喇嘛权谋之诡谲.绝不像他自己所宣称的.是一个“不多不少.普普通通的僧人”卢斤能为!  相似文献   

20.
小弟从家乡寄来一袋番薯.我忙解开系紧的绳索,取出一看,一根根圆实沉甸.煞是可爱。尔后,捡出几根洗净.叫妻将其煮熟.端上餐桌.儿女们眼睛瞪得贼亮.尽管很烫手.却全被抢光。我轻轻剥开皮,咬一口,囫囵地落了肚,感到清爽可口,恍若比吃了生猛海鲜还爽畅。三十年来.我肚里装下了太多番薯的辛酸,混杂着番薯的种种味道:煮、蒸、切丝、刨片、磨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