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介石制定的“连坐法”,是他治理国民党军队的拿手的一招儿,也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杰作之一。那么,“连坐法”是怎样产生的?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法规?在国民党军队中执行得怎么样?这一系列的问题,满有点儿意思。 于是,笔者在为全国政协常委、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黄埔军校一期生李默庵将军撰写回忆录时,留意采访了这个问题,听老人讲述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和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郑洞国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被公认为抗日英雄。1943年春,郑洞国参加中国远征军担任新1军军长。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的重要时刻,他脱离国民党阵营,毅然回到人民的怀抱。  相似文献   

3.
余岸竹 《文史天地》2007,(10):20-24
蒋介石身为黄埔军校校长,他与黄埔生、特别是黄埔一期生。自有不同寻常的关系,或宠,或恕,或杀,或惩,天差地别。追求不同之故也。[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余岸竹 《文史精华》2007,(10):26-29
中华民国历史上,蒋介石任过诸多要职。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中华民国总统、中国国民党总裁等。然而唯黄埔军校校长一职是其最爱。蒋任此职20余载,门生众多,一期生无疑是其最为倚重、寄情最深者的群体。这个群体,既令其欣喜、骄傲,也令其无奈、愤懑,还令其遗憾、痛心。个中真味,如鸭凫水,冷暖自知。  相似文献   

5.
解放前,黄陂先后出了三个武汉警备司令,即叶蓬、彭善、阮齐。阮齐是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东乡阮家牌楼湾人。1902年10月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他父亲叫阮介臣,以经营小成衣店为业,家里还种有可供数口自给自足的农田,生活水平已达到了小康。  相似文献   

6.
在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之时,不能不令人想到前期学长们,每在国家危难、民族兴亡的关键时期,都能以雄心壮志书写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壮丽史篇,既突出了黄埔精神的爱国情操,也显示了黄埔军人的革命风范。  相似文献   

7.
1941年,我在河南淅川上集的国立第一中学毕业后,为了抗日,就决心投考黄埔军校。第一次投考,我因身体检查不合格而未被录取。我不气馁,又第二次报考,这次以第一名录取,进了设在西安的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在正式进军校之前,还要先到入伍生团进行初期军事训练。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著名的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这对台湾海峡两岸的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由于父亲徐向前和母亲黄杰都是由入黄埔而先后走上革命道路的,父亲直到临终还担任黄埔同学会的第一任会长,因而每当提及黄埔军校总能激起我内心深处的层层波澜。我从孩提时代起就常听父母亲念叨“黄埔军校”,可以说渐渐在脑海中形成了深深的印记。1901年出生的父亲可谓生逢乱世,他的青年时代是在新与旧、革命与反动、光明与黑暗激烈搏斗中度过的。1924年1月,父亲告别亲人,离开家乡山西省五台县,冒着风雪严寒,到省会太原谋求职业。他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民不…  相似文献   

9.
10.
项秉仁 《世纪》2020,(2):88-92
2020年是祖父项松茂140周年诞辰。祖父的英名,真正知道的人甚少。如果说起固本肥皂,可能上海滩上了年纪的人都有所耳闻。固本肥皂在上世纪初以质优价廉深得中国百姓的喜爱,是驰名全国的民族品牌。祖父和五洲大药房不仅是国货企业的一面旗帜,而且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祖父为营救"五洲"11位员工(义勇军战士)被日寇秘密杀害,成为商界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1.
吴彬 《文史天地》2005,(12):21-24
黄埔军校.既为国民党军队培养了不少高级将领.也为我们军队造就了不少高级指挥人才。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它是一座不可忽视的丰碑。廖仲恺,这位国民党元老,为了创办这所军校,鞠躬尽瘁,因而被誉为“黄埔慈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中国建筑材料行业中,有一位鼎鼎大名的钢筋混凝土制品专家——康清泉工程师,是我们敬爱的祖父.他曾被评为国家部级先进工作者,又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摘取援外工程金牌.  相似文献   

13.
解放前曾任汉口市市长的徐会之先生,是黄埔一期生。1937年8月15日,我从军委会政训处派到保定行营政训处(徐会之任该处处长)起,以后调武汉行营、五战区、四省边署、桂林行营、四战区、及军委会政治部第二厅(张治中任部长,徐任二厅厅长)等7个高级军事机关,在徐会之先生身边工作6个年头,曾耳闻目睹有关徐会之先生对国共合作、部队团结所做的几件事,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14.
我的老祖父于1900年出生,1990年逝世,终年90岁。祖父在20年代末期,通过他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才智,扎实地掌握了古文基础知识。那时,他还在广东惠州市。常常面对年纪大小不同的人,一起吟诗对对。从不甘落后于他人。大家都赞扬祖父的诗、词语言高雅,又充满乡土气息。后来祖父从惠州到广州.被聘任为广州第七十小学语文教师,教六年级学生。开始时祖父还有点担心,不料教起来却颇为容易。学生们认为秦老师讲课灵活动听,学得很轻松。  相似文献   

15.
正2007年,最后一位黄埔一期生孙元良2007年,最后一位黄埔一期生孙元良去世,黄埔一期彻底步入了历史的长河。黄埔建校至今已整整90年,那15名黔籍黄埔埔建校至今已整整名黔籍黄埔一期生中,有的一战成名,至今常被后人提及,而有的却因种种原因,被遗忘在历史深处……"神州陆沉,中原鼎沸,强邻环视,外患频来,是以吾人顾数年之功,会彼就此,以期他日有成,内拯同胞于水火,外挽狂涛于巳颓。秋毫之意是即,吾毅然入本校之宗旨也。"此段意蕴深刻,文采斐然,气韵完足的文字,摘自黔籍黄埔一期生石美麟对"何以入本校"问题的回答。(见《陆军军官学校第一至第四队学生详细调查表》)诵之咏之,顿生倚天拔剑,投袂而起的壮志豪情。  相似文献   

16.
解放前曾任汉口市市长的徐会之先生,是黄埔一期生。1937年8月15日,我从军委会政训处派到保定行营政训处(徐会之任该处处长)起,以后调武汉行营、五战区、四省边署、桂林行营、四战区、及军委会政治部第二厅(张治中任部长,徐任二厅厅长)等7个高级军事机关,在徐会之先生身边工作6个年头,曾耳闻目睹有关徐会之先生对国共合作、部队团结所做的几件事,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17.
“到黄埔去!”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岁月如梭,但在南方这片土地上,对于黄埔军校的一切记忆犹新;我们游走在城里,才惊觉黄埔军校留下的踪迹竞如此之多。  相似文献   

18.
黄埔军校,既为国民党军队培养了不少高级将领, 也为我们军队造就了不少高级指挥人才。在中国的革 命史上,它是一座不可忽视的丰碑。廖仲恺,这位国民 堂元老,为了创办这所军校,鞠躬尽瘁,因而被誉为“黄 埔慈母”。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炒蛋是当年蒋介石"早餐三味"中的一味,被蒋本人称作"黄埔蛋",极为喜爱。"黄埔蛋"源于蒋早年任黄埔军校校长时期,每天早餐时厨师专为他炒的一个鸡蛋,蛋  相似文献   

20.
正在纪念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笔者与原民革苏州市委办公室主任、86岁高龄的张式定老先生共话黄埔旧事,不胜感慨多多。张式定一家三代结缘黄埔。祖父张家瑞是黄埔军校筹建元老,其父张纪云为黄埔第一期学生,弟弟张式安为黄埔二十四期(台湾凤山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世誉张家为"黄埔世家",在黄埔军校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黄埔军校的人,一般认为不是共产党人,就是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