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骂他是"泼皮"、"人渣",有人却说他是"政坛性丑闻的清道夫"。6月3日,美国"色情大亨"拉里·弗林特故伎重演,拿出百万美元,征集政客的性丑闻。这位建造了自己的"色情王国"的传奇人物,这次又将怎样折腾美国政坛?  相似文献   

2.
2008年,有着非洲黑人血统的美国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像一头矫健的非洲狮子搅动着美国政坛。有人说他是新时代的肯尼迪;有人折服于他的演讲魅力;有人套用美国国歌的歌词,认为奥巴马是个受到"上帝垂青的人"……是什么原因使奥巴马得到如此多的赞誉呢?  相似文献   

3.
戈尔在呼声很高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放弃参加总统选举?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问。有人说,那是因为,他知道并非所有美国人都认为他是"道德典范";也有人说,他不愿玷污自己的好名声;更有人猜测,他与希拉里达成了私下交易。在克林顿的影子下早在2000年7月,英国《金融时报》在预测美国大选的结果时就说:"光干得好还不够,戈尔讨美国选民喜爱的功力还不够。"《金融时报》的分析主要有两点:其一,总统超凡魅力的光芒往  相似文献   

4.
朱晓俊 《神州》2013,(14):146-146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在知识不断更新,文化趋向多元的今天,我却越来越深切地领悟到,教育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孜孜不倦洋溢着智慧的耕作。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沉默有时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对于育人有其独特的功效。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沉默往往能向学生传递出丰富难以言表的信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5.
暑假在美国生活了两个星期,倘若有人要问在这短暂的14天中美国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那我的回答既不是繁荣的经济、奢侈的生活,也不是顶尖的科技、爆炸的信息,而是美国的家庭教育,特别是金钱方面的教育。甚至可以认为,这种金钱的教育奠定了美国今天繁荣富裕的基础,缺少了这种教育,美国一切令人羡慕的地方可能都无从谈起。总的来说,美国家庭对子女的金钱教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会孩子正确使用零花钱  相似文献   

6.
许卓艺 《神州》2013,(8):37-37
电影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综合艺术。美国电影无论从思想还是电影拍摄技术及内容都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人认为美国的电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侵略"。中国电影只有以自身传统为基点,进行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逐步打破美国电影的垄断。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美国大选就像一个竞技场,而参选人的政治顾问们就像是勇猛的"角斗士"。有人怀疑,政治顾河们大抵都是"权欲狂人",助选只是为了攫取权力,期望参选人一朝得胜,他们也可封官进爵;有的人认为,政治顾问们是一群"财迷",助选就是为了赚钱。然而,这些都只说对了一部分。事实上,许多政治顾问们就像瘾君子钟爱鸦片一样,沉迷于自己的"事业",甚至会不求  相似文献   

8.
郭惠杰  徐振国 《神州》2013,(12):67-67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担负起帮助、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坚强的意志,以及探索真理的精神。当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困惑的时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有人说教育学生就要像古人治水一样懂得顺势而为;也有人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让学生亲近自己是每个教师都  相似文献   

9.
"他是天使!""他是魔鬼!"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指向的却是同一个人——6月1日刚从监狱中获得假释的美国人杰克·凯沃尔基安。这位被美国媒体称作"死亡医生"、"死亡代名词"的人,自称曾协助大约130名病人实施自杀。当他走出监狱的那一刻,有人举着"杰克,我们很高兴你出来了"的牌子,但也有宗教团体继续将他称作"连环杀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占领菲律宾后,为了维护其殖民统治,大力发展"美式"教育,扶助开办公立学校,并支持兴办私立学校。华侨利用这"有利"条件,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情结的感召下,倡导开办私立华侨学校。美国殖民统治菲律宾时期的华文教育的兴起与繁荣客观上得益于当局为维护其殖民统治所奉行的相对"自由"的教育政策,对华侨社会认同中华文化及加强与祖国的联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殖民统治结束后,华文教育在菲律宾虽然历遭坎坷与曲折,但这一时期奠定的华文教育基础却很难从根本上动摇。广大华侨保持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识,一旦局势改变,华文教育便会兴起。这是美国殖民时期华文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所致,这种影响在如今的华文教育中依然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科学系统的国家外语教育政策,其外语教育政策主要是出于语用学和国家功能的考虑且一直被排挤在美国联邦教育的边缘。然而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在超越了语言教育"科学中性"表象之后,得以深入到美国趋同型政治文化的内核,从语言意识形态的角度来揭露美国外语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以批评美国教育的所谓问题换取自我的政治正确性标签,是对教育这个职业的辱没近日,北大校长周其凤在长沙的一次演讲,成了一则不折不扣的罗生门公案。《潇湘晨报》的报道说,周其凤声称"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而《中国青年报》在其后的调查中引用的原文是:"美国的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或者说优秀的美国公民,这是很成功的,……在培养世界公民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  相似文献   

13.
因为热心环保,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荣获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于是,包括前总统卡特在内的许多美国人,强烈敦促他竞选美国总统。但戈尔坚持"无意参选"。他为何选择放弃?有人怀疑,他可能与希拉里达成了幕后交易……  相似文献   

14.
1970年4月22日,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地球日"示威发生时,有人曾骂它是"自十字军以来的一次由一群乌合之众支持的马戏表演",是"生态狂"。然而到了1990年,"地球日"20周年的时候,4月22日已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节日。这一天,世  相似文献   

15.
益多 《中国西藏》2010,(6):8-11
<正>据外媒报道,9月10日,美国中央情报局、林务局为设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中部山区赫尔营的"西藏自由斗士荣誉纪念碑匾"举行揭幕仪式,以"纪念"从1958年至1964年由中情局培训的"西藏自由斗士"及其美国教官。达赖集团在当地的组织、前中情局特工、曾受训的藏人和少数美国议员、林务局官员等参加了活动。匾牌文字吹捧当年受训者"是最棒和最勇敢的一代",到场的美国会参议员声称"匾牌是美国和西藏人民共同努力的一个象征,同时可以使我们永久的纪念西藏自由斗士和他们的教官"。时至今日,有人还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赖集团与美国中情局联手策动武装叛乱、  相似文献   

16.
纽约爱乐乐团应朝鲜文化省和艺术交流协助会邀请,一行近300人2月下旬成功造访平壤。这是第一个访问朝鲜的美国交响乐团。或许,自朝鲜战争之后,平壤首次迎来了这么多美国人。外界有人参照上世纪70年代的中美"乒乓外交",把这次访问称为"音乐外交",认为这是美国和朝鲜之间一次有象征意义的互动。但当事的主客双方均低调以对,并不确认其中的政治含义。  相似文献   

17.
董雪 《神州》2013,(8):80-80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推动发展。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  相似文献   

18.
九带犰狳长得怪模怪样,但它们却是一批身披铠甲的武士。它们迈着缓慢的步伐,从南美洲来到北美洲并最终征服了美国。有人说:它们是最笨拙的征服者。"  相似文献   

19.
正我有缘会见持美国护照的女博士任峻瑞小姐,是在1986年5月初。其时我担任山西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她则是一名美国学者,是随父母到山西寻根谒祖的。她的祖籍在长治市沁源县河西村。那时她已经33岁,但看起来要年轻得多。见面交谈时,我们毫无障碍地用汉语交流。长治市的老乡有人说她汉语"有点生硬"。其实不是"生硬",而是海外华  相似文献   

20.
《环球人物》2014,(3):10
正调侃美国国安局驻巴西特派记者颜欢"棱镜门"事件是去年最热门的全球性事件,巴西也因总统罗塞夫被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而牵涉其中。事件曝光后,巴西民众开始用调侃的方式讽刺美国的监听行为,很多人在电子邮件结尾写上:"献给国安局",还有人加上几句给国安局工作人员的祝福,并给生僻的葡萄牙词语加上注释,以"帮助他们更为顺利地开展工作"。记者的朋友莱昂纳多把电子邮箱的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