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说世情     
《环球人物》2013,(9):38-43
朝鲜.平壤金正恩备战3月29日,针对美国派出B-2隐形轰炸机到韩国开展实弹射击训练,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当天凌晨紧急召开作战会议,指示朝鲜战略导弹进入待命状态。  相似文献   

2.
9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南部观看了今年最大规模的备战活动—"高加索—2012"演习。这场实战演习在黑海和里海水域4个靶场进行,共动用8000名官兵以及200个单位的战斗装备、100门火炮和10艘舰艇。普京表示,鉴于现代国际关系中动用武力的惯例,俄罗斯应该做好应战准备。"打造能够保障俄罗斯主权、伙伴  相似文献   

3.
明代后期有铭火炮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正德、嘉靖年间佛朗机铳的传入 16世纪初,随着西方海上交通的扩展,西方先进的火枪、火炮开始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火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佛朗机铳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佛郞机"是当时明人对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称呼,后亦将其火炮称为佛朗机。《明史·兵志》记:"至嘉靖八年,始从右都御史汪鋐言,造佛朗机炮,谓之大将军,发诸边镇。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整改造"百年中英街"基本陈列,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专程到广东台山征集了三门与陈列所反映历史时期相关的火炮,加上原馆藏的一门在深圳东部沿海大梅沙出土的火炮,博物馆现有四门火炮。为了更好地保存、保护和修复这批火炮,对其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这四门火炮均为英国制造的火炮。由于馆藏大梅沙出土的这门火炮病变锈蚀具有典型性,为此,特别制定了一整套保护修复方案:采用机械去污和去离子水清洗、75%乙醇脱水干燥,再用2% ParaloidB72封护的方法实施了保护修复。修复结果表明,火炮恢复了原有的历史风貌,通体光滑无铸缝,整体性好,坚固紧实。从修复保护的结果还可以看出,所实施的保护修复方法是恰当和有效的。保护修复后的火炮陈列在"百年中英街"基本陈列中的"英国割占香港"部分,陈列及观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12月9日朝鲜宣布张成泽落马的消息之后,对张成泽命运如何的猜测沸沸扬扬。短短4天之后的12月13日,朝鲜就给出了答案——张成泽前一天已经因从事颠覆国家阴谋活动,被国家安全保卫部特别军事法庭判处并执行死刑。朝中社发布的判决书中,称张成泽为"千古逆贼"、"人间渣滓"。随着张成泽被处决的消息传出,有关朝鲜的流言四起。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韩国媒体不久前披露"朝鲜两名副总理前往中国寻求避难",以及金正恩的姑姑金敬姬迟早会受牵连。但这次,  相似文献   

6.
正清在入关之前,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两次攻打了朝鲜(指李朝)。一次是在1627年(天聪元年),朝鲜国王仁祖避入江华岛,双方结成了兄弟关系,史称"丁卯之役",朝鲜称"丁卯胡乱"。另一次是在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极亲征朝鲜,史称"丙子之役",朝鲜称"丙子胡乱",其结果朝鲜战败投降,国王仁祖出南汉山城,向皇太极称臣纳贡,双方结成了宗藩关系。根据《南汉山城盟约》,朝鲜要岁时朝  相似文献   

7.
以往在研究清初开国史时,对汉德臣在政治上的影响及作用谈的较多,而对军事谋略的影响及作用涉及的较少。实际上,汉儒臣在军事谋略上对清王朝的贡献比汉军八旗兵马火炮的贡献,意义更深久长远。本文试对这一史实作一简要剖析。一汉儒臣群体的产生与形成八旗军队里出现汉儒臣,最早可上溯至努尔哈赤时期。有名为龚正陆者,被掳留在建洲。努尔哈赤起兵后,因其"稍解文字"①,令其专掌缮写对朝鲜与明王朝的文书。明人曾说他是努尔哈赤的"谋主"②,并且"倔军师之位"③。事实上并不如此,龚正陆,专掌文书而且,兼教努尔哈赤儿子文字,难以对努…  相似文献   

8.
石建国 《民俗研究》2013,(5):124-130
朝鲜文化自古就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朝鲜对中国七夕节和"牛郎织女"传说的接受。早在19世纪末,西方人就详细记述了"牛郎织女"文化在朝鲜传承的情况,从而保存了某些已在中国消失了的文化信息,其意义不可忽视。只有放大历史视野并广泛搜集相关资料,有关中国特色的"牛郎织女"传说的研究才能被推进到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镂—罗杰斯远征是美国与朝鲜的第一次官方接触,由此引发的1871年美朝战争是美朝政府间的第一次军事冲突,史称"辛未洋扰"。镂—罗杰斯远征作为美国"炮舰外交"的体现,其实质是希望通过武力威慑逼迫朝鲜开国。远征团对朝鲜国情和朝鲜"锁国"政策认识不足成为"炮舰外交"失败的直接原因,镂斐迪的个人因素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镂—罗杰斯远征是美国打开朝鲜国门的第一次尝试,尽管未能成功,却为美国最终敲开朝鲜国门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西方条约体系对东方华夷体系的又一次冲击,对美国、朝鲜及东亚格局产生了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眼界     
《南方人物周刊》2008,(2):16-16
1月4日,朝鲜,超过10万民众聚集金日成广场,支持政府的政策及目标。"伟大的金日成思想万岁"是众多民众打出的标语之一。朝鲜中央通讯社2008年1月1日发布了4500字的社论,呼吁充分利用比核武器更加强大的全体朝鲜军民的精神力量。2008年是朝鲜建国60周年,社论称这一年是"历史转折的一年"。朝鲜将在2008年加强自身的军事和经济实车。  相似文献   

11.
一 朝鲜地理上为一半岛,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部,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无论是地理、人种还是历史、文化上,朝鲜都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于朝鲜开国的历史,《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真名为胥余,原是殷商贵族,因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箕子侯,其属地就是今日的朝鲜半岛.朝鲜衣服喜用白色,相传这与"殷人,其俗尚白"的风尚有密切的关系①.朝鲜半岛的历史,自商周时期的箕子开始,便和中国历史融为了一体.  相似文献   

12.
朝鲜(英文简称DPRK),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熟悉的是我们年轻时的回忆,陌生的是它现实的生活。朝鲜专辑将为我们展现这个邻居的真实生活。特殊而平淡,但这就是朝鲜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朝鲜王朝大规模的对华书籍交流,令日本、琉球、安南等难望其项背,这主要是由地缘格局、政治结构和治国理念所致。朝鲜"小中华"意识刺激了对华书籍交流,而朝鲜对华书籍交流又促进了"小中华"意识的发展和变迁。总体来说,朝鲜前期的对华书籍交流带有更多的"尊王"和"慕华"色彩,朝鲜后期则带有更多的"尊周"和"攘夷"意味,但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摆脱不了"事大"的影子,最终使朝鲜保持了政权稳定。朝鲜对华书籍交流和"小中华"意识深受王权和儒学的影响,因为两者的现实诉求是维护王权体制,两者的思想动力是追求朝鲜化的儒学。  相似文献   

14.
山海关是明代军防重镇,建国后山海关境内及周边地区相继出土了一批火炮、火铳等明代火器,其名称、形制不一,特点突出,功能明确,现均收藏在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一些在"长城历史·炮阵"陈列中展出。文章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火炮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李忠辉 《文献》2018,(6):47-59
《朝鲜馆译语》为《华夷译语》的一种,成书于十六世纪中叶,系明代鸿胪寺所辑,曾用于明末鸿胪寺朝鲜通事之培养。清代虽也设"朝鲜译学"、"韩语学堂"培养朝鲜通事,但并未使用《朝鲜馆译语》。"朝鲜译学"所用教材为高级朝鲜通事自行编撰的汉、满、朝三种语言互译教程,"韩语学堂"所用教材为朝文版《通文馆志》。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18,(6)
《朝鲜馆译语》为《华夷译语》的一种,成书于十六世纪中叶,系明代鸿胪寺所辑,曾用于明末鸿胪寺朝鲜通事之培养。清代虽也设"朝鲜译学"、"韩语学堂"培养朝鲜通事,但并未使用《朝鲜馆译语》。"朝鲜译学"所用教材为高级朝鲜通事自行编撰的汉、满、朝三种语言互译教程,"韩语学堂"所用教材为朝文版《通文馆志》。  相似文献   

17.
正德军在二战时期装备的800毫米"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是战争史上投入实战的口径最大的火炮,是人类建造过的体积、重量最大的陆地火炮,同时也是发射炮弹重量最大的火炮。"古斯塔夫"铁道炮是工业时代最不可思议的武器奇观之一,然而,这种被诸多光环笼罩的超级大炮却不是一种实用的武器,其真正的实战运用仅有一次,发生在1942年6月德军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围攻中。  相似文献   

18.
金成镐 《世界历史》2012,(3):13-20,157,158
自1910年朝鲜被日本强制"合并"以来,朝鲜爱国志士纷纷来到中国东北地区,继续坚持抗日民族革命斗争。1930年以来,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根据共产国际"一国一党"的组织原则,大多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我党的统一领导下,肩负着"双重革命使命",与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日武装斗争。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在中国东北抗日武装斗争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逐步形成了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段历史是中国东北抗日革命史的一部分,是朝鲜抗日民族解放斗争史的主要内容,而且是现代中朝友谊史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9.
<正>自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以来,在南北朝鲜之间便存在一个非军事区,即所谓的"亚洲柏林墙"。以这堵"墙"及其隐含的复杂背景为核心,朝鲜半岛一直处于紧张局势中,险情不断出现。即便在冷战结束后,这一状况仍未改变,反而愈演愈烈,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朝鲜三次核试爆危机。于是,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朝鲜半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现在,我相信希拉·伊格尔(sheila Jager)教授的新著《兄弟阋墙:没  相似文献   

20.
郭海燕 《安徽史学》2018,(1):97-108
"甲申政变"之后,辅佐谁来保护朝鲜,是英国制定东北亚外交政策的焦点。朝鲜"背清亲俄"、日本不断挑战中朝宗藩关系、《天津条约》的撤兵造成朝鲜半岛即将出现政权、军事真空局面,导致中国在政治、军事两方面掌控朝鲜的力度空前薄弱,加剧了域内域外国家对朝鲜主导权的争夺。为了防止朝鲜半岛的动荡局势向着于己国不利的方向演变,维护在远东地区的战略格局,1885年3月,英国精心策划了一个"由中国保护朝鲜"和"有一打算"的外交计策,并于1885年4月在防御"英俄战争"的大义名分下,占领了巨文岛。由此,开始了近两年的辅佐"中国保护朝鲜"的外交活动,最后如愿获得了一个在中国宗主权掌控下的相对稳固的东北亚局势。可以说,巨文岛事件是在英国军事力量支持下,中英联手巩固东亚宗藩体制的外交事件,英国是这一事件的最大赢家,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而英国高调渲染占领巨文岛的大义名分和辅佐"中国保护朝鲜"的真实用意,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反映了巨文岛事件的复杂性、多面性。1885年以后,在强化宗藩体制的过程中,以遏制日本和朝鲜进一步破坏中国宗主权为目的的英国外交活动发挥了关键作用,巨文岛事件是其中的重要历史拐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