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昭庚 《文史月刊》2008,(10):20-21
“文革”初期,在林彪、“四人帮”一伙风头正健的时候,不但敢于挺身反对、抵制“文革”错误,而且还敢于与毛泽东面对面进行抗争,这在当时的中央高层领导人中,唯有谭震林一人。  相似文献   

2.
吴继金 《文史月刊》2003,(12):30-32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四人帮”制造了以批判一些绘画为主要内容的闹剧。这些批判蛮不讲理,十分荒唐。遵照毛泽东在对外宣传中“不要强加于人”和“内外有别”等重要指示,周恩来在出口工艺美术及宾馆布置工作等方面,作了只要不是反动的、丑恶的、黄色的东西都可以组织生产和出口的安排。1971年,周恩来明确指示宾馆布置要朴素大方,要能反映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要有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要挂中国画,从古到今都要有些。有关部门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精神,组织美术工作者创作了一批美术作品。由于这是一项新任务,缺乏经验,特别是当时的政治气氛不利于创…  相似文献   

3.
人们有可能想到,在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倒台以后,会有一批"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对待的老干部、老学者向邓小平递交申诉  相似文献   

4.
从林彪反党集团自我爆炸、“四人帮”被一举粉碎,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是我党历史上艰难而又有希望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回想当年,林、江一伙造成全国长时间的严重动乱,党领导的统一战线遭受深重摧残,令人心碎。  相似文献   

5.
1967年四五月间.林彪、“四人帮”提出要挖“带枪”的修正主义路线,把斗争矛头指向解放军。随后,武汉到处出现了“打倒陈再道(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员)”等标语,江青更明目张胆地说“要冲一冲武汉军区”。武汉一些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倒行逆施进行抵制的群众,遭受围攻、殴打、抄家,导致矛盾逐步激化,甚至发生大规模武斗。  相似文献   

6.
林彪、陈伯达垮台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只剩下毛泽东、周恩来、康生三个人了。周恩来仍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7.
经受“文革”十年冤屈和磨难的习仲勋,在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4月出任广东省委书记时,已是65岁高龄。一走马上任,就深入全省农村、厂矿、企业、海港、边境广泛调查研究。根据广东的情况,他第一个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广东创办特区的改革构想,得到了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支持,使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  相似文献   

8.
李博文 《神州》2012,(21):305-306
做不了市场的领跑者,那就做快乐的跟随者,这是许多编辑的成功法则之一,正是这一法则催生了“出版跟风”现象。跟风出版问题由来己久,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出版单位,影响甚大,导致出版界面临着巨大的杜会压力。  相似文献   

9.
没有用完的丁香油被林彪吃了几滴 “文革”开始不久,我第一次给林彪看病,当时林彪还没有成为“副统帅”。林彪的医疗保健任务原来由北京医院负责,因为看牙,就请了我们301医院口腔科主任洪民和我。  相似文献   

10.
霞飞 《文史博览》2008,(2):47-49
许多老上海人都还记得陈阿大这个名字——他是王洪文的"小兄弟",在"文革"中靠造反起家,当上了上海市主管工交工作的领导,还当上了中共九大、十大代表。后来随着"四人帮"的覆灭他也销声匿迹,在政治舞台上失去了踪影。回顾陈阿大走过的人生道路,对读者更深入了解"文革"必将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第一个向林彪“顶峰论”挑战的人 1966年1月,林彪提出“顶峰论”,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大肆制造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和崇拜。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李达却惊愕地说:“顶峰?难道说不发展了吗?”有人提醒李达:“这是林彪讲的啊!,,李达愤慨地回答:“我知道是他讲的。不管是哪个讲的,不合平辩证法我都不同意!”  相似文献   

12.
曾宪新 《纵横》2013,(6):41-45
“文革”中,一大批老干部惨遭迫害,被诬为“叛徒”、“特务”、“黑帮”、“走资派”,横遭摧残。党的中央副主席陈云同志也未曾幸免,他头戴“老机会主义”帽子,几次在会上被“四人帮”一伙同攻,家也被抄。但是,陈云同志正气凛然,对人对己始终坚持“唯实”的原则,坚持历史的真实。他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承担起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3.
整人之痛     
张勇 《钟山风雨》2014,(2):63-64
正"文革"时期太注意"左"或"右",而且一阵批判"极左",一阵又转风向,开始批判"极右"。结果是多少年下来,让一般人弄得"左""右"不是。据何东回忆,当年他父亲供职的机关里,有个人原名叫"×永右"。"文革"一来,赶紧改名叫"永左",而且还因此得到革委会特别表扬,说他是"大义灭名"。到"文革"刚一结束,他又改回名来还叫"永右",可之后又开始批极右。这一次他做得比较绝,干脆去派出所改户口本,从此就叫"永中"了。  相似文献   

14.
杨国选 《文史博览》2009,(12):34-34
朱德和彭德怀,不仅是战争年代的总司令和副总司令,也是十分亲密的战友和兄弟。 朱德,在他的几个外孙眼里是一个慈爱的人;在党内,朱德是有名的厚道人,即使在“文革”最严酷的时期,小学语文课中“朱德的扁担”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朱德也只是诙谐地笑道:“扁担可以先借给他用几天,迟早还是要还的嘛。”  相似文献   

15.
吴继金 《文史月刊》2009,(11):20-22
哈琼文于1959年创作的《毛主席万岁》宣传画,是一幅在“文革”前具有广泛影响的美术作品。当时不仅家家户户张贴,而且还送到国外参展,获得很高的国际声誉。然而,这幅受到广泛好评的宣传画,在“文革”中却遭到了“莫须有”的政治批判,哈琼文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直到粉碎“四人帮”后,这幅宣传画才重新受到关注和肯定。  相似文献   

16.
京剧《红灯记》、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文革"中曾被"四人帮"树为"样板戏",大加鼓吹。至于它们出台前后的一些内幕,知之者可能不多。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的成就和贡献是世所公认的。遗憾的是,解放后几十年来政治运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身居“红墙”之内影响遍及全球且惯于“跟风”的郭沫若既不甘寂寞,而且有时候形势也不容许他保持沉默,他每每闻风而动,迅即以诗作配合政治形势。可惜政治风云变幻无常,待到事过境迁,颂歌时或变为笑谈。  相似文献   

18.
京剧《红灯记》、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文革”中曾被“四人帮”树为“样板戏”,大加鼓吹。至于它们出台前后的一些内幕,知之者可能不多。  相似文献   

19.
韦顺 《炎黄春秋》2007,(4):74-76
1974年1月,我从几年的特殊“学习班”“毕业”不久,中央召集每省两名新华分社记者进京学习。我作为一名学员,听了江青的“批林批孔批周公”的布置,领了姚文元“一月一次书面汇报”的“圣旨”,戴着“中央特派记者”的帽子返回江苏。上面规定,特派记者可以列席省委常委会。当时江苏省委的第一书记是刚解放出来的彭冲同志。因此我们几乎三天两头碰面。随着运动的延伸,被批判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四人帮”在全国发起批判一本“反党反社会主义大毒草”的画册中,有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陈大羽的一幅国画《迎春图》——雄鸡抖毛翘尾望着迎春花。  相似文献   

20.
影像站     
《文史天地》2012,(5):90-93
“四五”运动 “四五”运动,是指1976年4月5日前后发生的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纪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全国性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为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十年动乱,拨乱反正奠定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四五”运动再一次证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