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南部与北部之间的冲突和妥协,在19世纪头60余年的美国历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种冲突与妥协的根源乃在于奴隶制。奴隶制对美国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评价美国内战前的几次妥协,撇开对奴隶制的性质和历史作用的认识,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如何评价美国内战前的几次妥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内战前的半个世纪内,资本主义制度和奴隶制度之间,出现过几次大的妥协事件,如1820年的密苏里妥协案、1850年的大妥协案、1854年的堪萨斯一内布拉斯加法案等。如何评价这些妥协?史家历来有不同看法。康马杰、摩里森和洛伊希腾堡合编的《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一书断定,这些妥协是必要的,认为“现在必须作出让步,来制止分离运动”,还说这是亨利·克莱“独具慧眼”的“高等战略”。①福斯特则认为这些妥协是不对的。他认为,这些妥协是对“进攻的种植园奴隶制度的重大让步”,“刺激了种植园主的胃口”,“是南部奴隶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美国同性恋运动兴起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社会对待游离于化主流之外的同性恋亚化,经历了从迫害,漠视到宽容的漫长历程。同性恋运动也经历了从沉默,妥协到现象,抗议的发展轨迹,美国同性恋运动的化特征和历史经历根植于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在客观条件下和主观选择的双重影响下表现出妥协与反抗和双重性和矛盾性,美国同性恋运动的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同性恋解放运动广泛兴起和扩展的前奏和基石。  相似文献   

4.
论B.T.华盛顿的妥协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布克·T.华盛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可争议的美国黑人领袖。在内战后黑人的自由和权利都极为有限、极为脆弱,黑人生活环境举步维艰,白人种族主义势力甚嚣尘上的特定历史环境下,华盛顿提出了以调和主义、渐进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妥协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代表了当时美国黑人领导阶层,尤其是南方黑人领导阶层的主导思想。华盛顿就黑人问题提出妥协主义思想,与他个人的经历,与当时美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文化观念,与他对当时美国社会种族关系的认识、黑人情况的评估以及对黑人未来前景的计划,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华盛顿的妥协主义思想似乎比较保守,但从长远看,它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5.
济南惨案对我们不算陌生,但提到"济南惨案"以往的观点是只强调‘济案’是对日妥协,多是负面评价,而通过对那段历史的进一步研究,我认为济案交涉确有对日妥协的一面,但同时‘济案’促使了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重心的转变,使蒋介石放弃了一度抱有的依靠日本的力量统一中国的幻想,此后,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把外交重心转向美国。  相似文献   

6.
朱小凤 《神州》2011,(1X):5-6
魏连殳是鲁迅小说《孤独者》的主人公。作为五四退潮期的知识分子,魏连殳最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他的妥协性。他的妥协主要表现在对寒石山村民的妥协、对堂兄及堂兄小儿子的妥协、对困窘生活的妥协、和对军政府的妥协。与鲁迅小说的其他人物形象相比,魏连殳的妥协性更彻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他的妥协不仅是鲁迅心境的反映,也是五四退潮期知识分子群体生存状态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在以色列国内民意右转的情况下,美国施压下的中东和谈恐怕很难如预期般在一年内取得成果。而内塔尼亚胡的两难在于:要么因为妥协得罪国内民众特别是右翼,要么因为强硬失爱于美国。而不管哪一种,对他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8.
杨天石 《近代史研究》2015,(2):53-66,160
美国长期大量向日本出售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助长其侵华实力。1939年7月,蒋介石致电罗斯福,建议美国采取办法,削弱日本的战斗力与经济力。同月,美国政府宣布废止美日商约,对日实行经济制裁。1941年4月,日本向美国提出《日美谅解案》,企图通过谈判,减轻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压力。罗斯福为避免美国过早陷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提出退让、妥协方案,企图在一定时间内放松对日本的经济封锁。蒋介石坚决反对美国政府改变对日政策,愤而以"国际信义"与"人类道德"相责,胡适、宋子文也积极与美方交涉,最终,美国对日政策由有限度的妥协恢复为全面强硬,美日谈判破裂。日本指责美国已彻头彻尾地成为蒋介石的代言人,于12月初突袭珍珠港等地,太平洋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9.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的爆发,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中立到援华的发展过程。在这四年半中,美国对中国有同情,也有冷漠;对日本有斗争,也有妥协,但其总的趋势是一步步朝着援华制日的方向发展的。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发展过程中,1938年具有重要的开创性的意义。这一年中,美国对于日本的称霸野心、中国的战略地位及美国的远东战略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1941年日美谈判是罗斯福玩弄新的“远东慕尼黑”。从现资料看,这种论点是缺乏根据的。上述论者的一个主要论点,是认为1941年《日美谅解案》是英国政府同意的方案,它要求美国政府承认并劝告蒋介石接受的条件中有“承认满洲国”,“蒋政权与汪政权合而为一”等条款,这是美国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重要标志。其实,现许多资料表明,《日美谅解案》并不是美国政府所能允许的日美妥协条  相似文献   

11.
1938年下半年,国民政府为争取欧美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特派正在欧洲进行民间外交的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胡适抵达美国后,积极向美国朝野宣传中国的抗战,争取美国民众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竭力向美国争取财政援助,促成了数笔美国援华贷款;他设法阻止美国国会修改不利于中国抗战的“中立法”,坚决反对美国和日本的妥协等。因其使美成绩斐然,因而有“书生大使”和“学者大使”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抗战爆发后,尽管国民政府多次要求英国出面制止日军的侵略行径,但英国始终不愿卷入中日战争。七七事变后,英国除了同美国一起要求日本保护在华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外,对日本没有作出任何强硬的表示,甚至对于日军飞机炸伤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这样的事件,英方也采取隐忍妥协的态度。奉行实用主义外交的英国人,在现实利益和正义之间,从来都是选择前者。1940年7月,英国宣布关闭滇缅公路,这是抗战以来英国在远东对日本作的最大妥协。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国内一些文章曾把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对美政策概括为“苏美合谋主宰世界”。笔者认为,这一概括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是不全面和有失准确的。这里拟从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美政策的基本目标、实践内容以及苏联是如何寻求同美国的妥协等方面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从1945年12月至1947年1月,马歇尔作为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私人代表,受总统的委托调解国共两党的谈判。华盛顿官方宣布,马歇尔的使命是和解对立的双方、停止中国已开始的内战。 众所周知,马歇尔的调解使命没有成功,国共两党之间没能达成妥协。1947年1月,马歇尔返回华盛顿,被任命为美国国务卿。  相似文献   

15.
赵学功 《史学集刊》2004,19(2):47-54
冷战初期 ,英美两国在二战时期建立的“特殊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英国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最主要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但是 ,这种“特殊关系”并不表明英国在所有国际问题上都与美国保持一致 ,对美国一味给予支持。围绕朝鲜战争和对华政策 ,双方存在着重大分歧和矛盾 ,从而使英美“特殊关系”经历了一次严峻考验。由于实力有限和对美国的依赖 ,英国不得不一再向美国做出妥协、让步 ,以避免双方关系的破裂。对于英国来说 ,维护和加强同美国的关系是其外交政策的核心所在。朝鲜战争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英美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6.
1940—1941年两次印度支那危机与英美远东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0—1941年两次印度支那危机与英美远东关系的转变曹大友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英美两国在对付日本侵略扩张的问题上基本上是各行其是。英国竭力遵循对日妥协的方针,以保证其远东殖民地的继续存在;美国则执行一种“非纵容不抵抗”政策,防止日本过...  相似文献   

17.
美国独立以后,维护和扩大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同限制和废除黑人奴隶制之间的斗争,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美国历史中的中心问题。从1850年妥协案的成立到1877年南方重建的结束的近三十年,是美国历史中自由雇佣劳动制同种植园黑人奴隶制进行决战的时期,因为这一决战的高潮是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所以一般把这一时期称作为南北战争时期。 围绕奴隶制问题展开的斗争,集中地反映在南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英国殖民地印度的热情陡然上升。美国同情和支持印度的自决。为促使印度支持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美国力促英国让步,并希望英国按照美国的榜样给予印度自由。然而,美国的两次努力均为英国拒绝。对美英关系可能恶化的担心,以及对印度国大党不妥协态度的不满,使美国最终停止了努力。美国对印度自决的态度经历了从积极支持到有限支持直至最终停止的过程,美国的非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实践反映了美国支持印度自决的政策底线,其意识形态诉求受制于它更高远的战略目标,这预示了美国战后在其他地区自决问题上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对日和约与朝鲜停战谈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志华 《史学集刊》2006,6(1):66-75
朝鲜战争的爆发迫使美国最终确定了单独媾和的对日和约新方针,并且期待战局好转而实现对日媾和;美国为了阻止中国出席旧金山会议,在对日和约签订之前采取了拖延谈判的策略;旧金山会议后美国急于停战,而因对日和约在远东陷入困境和被动局面的苏联和中国却决心在停战谈判中坚持强硬的和不妥协的立场,以便在朝鲜战场吸引和消耗美国的力量。这就是在冷战大背景下对日和约与朝鲜停战谈判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剑鸣同志对小文《如何评价美国内战前的几次妥协?》提出了不同看法,有些意见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于促进我们更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是有益的,看后颇受启发。但有些提法使人感到迷惑,有必要进一步讨论,下面谈几点看法与李剑鸣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