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历史学作为一门学问存在,不见论者异议。但历史学的对象是什么?却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我们认为:这种争论的症结不在于历史学的对象是不是“历史”,而在于这个作为历史学对象的“历史”,究竟是什么?笔者试图就此问题述一管见,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是不是科学——与何兆武先生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学是不是科学——与何兆武先生商榷庞卓恒何兆武先生在《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第2期发表《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一文,着重就历史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系统地畅抒己见,确实启发人们反思。文中论述的主题,在西方学术界已争论了200多年,在中国也至少已争论了近...  相似文献   

3.
《沧桑》2009,(Z2):92-101
重论章学诚与戴震的修志之争孟庆斌在《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对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夏天,章学诚和戴震之间发生的关于修志问题的激烈争论进行探讨。后人根据二人争论中涉及的"史"、"地理"等概念,认为这是方志历史学还是地理学的争论。文章分析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的科学性及其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在近代以来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实际上,这一问题的提出,是与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以及科学体系的整体建构直接联系着的。在人类社会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中,历史学也在批判与重建中,逐步跨入科学的大门,成为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自此,对历史学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历史学、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问题的争论也就出现了。例如,曾在建立“科学的”历史学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英国退休潜艇指挥官孟席斯(Gavin Menzies)于2002年年底出版的新书:1421:中国发现世界(1421——the Year chiva Discovered the world)以来,激起各界激烈的争论不休。此种争论往往走向情绪化。笔所学国际事务,而非研究哥伦布或郑和历史学专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史学界对历史学性质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是否是科学的问题,在西方已讨论了200多年,在中国也争论了将近一个世纪。近代,由于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西方史学家提出,如果采用适当的方法去研究历史,就有希望得到科学的结果。20世纪初,中国新史学兴起。史学家们大量引进西方的史学理论,关于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历史学能否成为科学的问题也引起史学界的极大兴趣。有人认为历史学是一门科学,或可以成为一门科学。有人认为历史学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或其他学问。还有人认为历史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相似文献   

7.
范丁梁 《史学理论研究》2013,(1):72-83,159,160
1986—1987年,联邦德国就纳粹大屠杀在世界历史上是否独一无二以及如何对待纳粹历史等问题,发生了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争"。这一争论的爆发和推进是联邦德国历史学学科内外复杂语境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第一,联邦德国当时的政治氛围和围绕新的历史政策展开的讨论;第二,历史学内部的分裂和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竞争;第三,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代历史学家在学科和职业的自我认知上的共性与分歧;第四,大众新闻媒体作为活跃的争论平台的介入。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争论的中心议题、发展轨迹、阵营形成和论战氛围。在这场争论中,历史学家的个体性与职业性、历史学的科学性与社会性、史学争论的学术性与策略性构成了一个紧密交织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关于史料学的思路建国四十年来,学术界对史料的议论可谓多矣。关于对“史学便是史料学”观点的批判,关于史论关系的争论,关于治史道路的所谓史料派与史观派的分歧,等等,可以说辩论相当激烈。结果呢,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而对有关史料学对象的研究也没有引向深入,至今人们还大多认为史料学仅仅是研究处理史料的原则和方法。我们的先人遗留下大量珍贵的史料学遗产,可是在我们手中并不曾使之系统化、理论化。问题的症结大概在于我们对史料的涵义以及史料、史学的理解不那末辩证所致。早在二十年代,李大钊同志在《史学要论》一书里就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历史、历史学以及历史学系统等概念,他把“历史”区分为客观历史和写的历史,又把历史学(广义的)区分为记述的历史和历史理论(狭义的历史学),等  相似文献   

9.
百家争鸣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双百方针的一个方面,最初是针对历史学问题的争论提出的,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推动了历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建国初期,历史学领域里的争鸣较之其他学科领域的争鸣更为活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59年1月郭沫若发表《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再次引发了史学争鸣的热潮,通过讨论,有关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涉及面越来越广,相关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清代著名学者戴震和章学诚,曾为修志发生过一场激烈争论。后人根据二人争论中涉及的“史”、“地理”等概念,认为这是方志属于历史学还是地理学的争论。但文章认为,只要认真分析历史与地理学科的形成过程和二人争论的有关问题,就可以发现,二人争论有性情和学术背景不同的原因.也有对修志争论体例的不同认识,但是没有涉及方志学科属性的争论。方志的形成与现代学科的形成是两个不同的历史过程.章、戴之争与方志学科属性无关。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对俾斯麦这个历史人物并不陌生,但对于俾斯麦生平的活动和他的政治思想,对于后世对他的评价和争论,却并不清楚。特别是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三十多年来,西方史学界对俾斯麦的研究和争论,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一九七一年西德出版的《一九四五年后历史学中的俾斯麦问题》(下略作《俾斯麦问题》)一书能为我们填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俾斯麦问题》是一本争论性的论文集,由罗塔尔·加尔编辑并写了导言。文集收辑的二十三篇论文,是战后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大多是执教于西德、瑞士诸大学的“俾斯麦家”,也有象美国的亨利·基辛格博士这样的政治活动家。因此,这部论文集比较集中地、典型地反映了战后西方史学界(以西德为主)对俾斯麦的最新看法、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本文试图对历史学是不是科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科学这一问题,做一些初步的阐释。本文认为历史学是一种人文知识(Geisteswissenschaft),而不是自然科学(Naturwissenschaft)意义上的那种科学。作为学术(知识)或科学(Wissenchaft),两者有其共同的科学规范、纪律或准则;但作为不同的知识或学科,历史学的性质便有别于自然科学那种意义上的科学的性质。历史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样,乃是客观存在;但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理解和表达(这是历史学),则是历史学家心灵劳动(或活动)的结果,是要取决于历史学家的人生体验的。 历史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要受自然界的必然律所支配;另一方面它又是人的创造,是不受自然律所支配的。因此,历史学就包括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史实的认知,第二个层次是对第一个层次所认定的史实的理解和诠释。第一个层次属于自然世界,它是科学的;第二个层次属于人文世界,它是人文的。历史学之成其为历史学,全恃第二个层次赋给它以生命。第二个层次包含两个部分,即理性思维和体验能力,两者的综合就成为历史理性。理性思维是使历史学认同于科学的东西;体验能力是使它有别于科学的东西。历史学既是科学,又不是(或不仅仅是)科学;它既需要有科学性,又需要有科学之外的某些东西。  相似文献   

13.
关于经济史是属于历史学还是经济学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至今尚无定论——这当然不是一个无关宏旨的问题。不过,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从经济学出身的学者,投身到经济史的研究活动中来,并发表了不少与从历史学出身的学者所写完全不同套路的著作。对繁荣经济史研究而言,这是一个好现象。  相似文献   

14.
国外将数学方法引入历史学研究领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今天,历史学家特别是新一代历史学家对定量分析不再抱有抵触情绪。他们所关心和争论的已不再是数学方法是否有用,而是数学方法如何应用的问题。由于历史学是社会科学诸学科中应用数学方法的后来者,大多数计量史学家往往采用一种“拿来主义”的方式借用其他社会科学应  相似文献   

15.
“实证”观念与当代中国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湄 《史学月刊》2001,(4):8-15
“实证”是当代中国史学进程中一个含义复杂的主题词,它既显示了当代中国史学一种富有成果的发展方向,又折射出其面临的种种问题与困境。20世纪80年代,对实证观念的批判确立了历史研究的“主体性”,开启了历史学研究范式的多元化;90年代,关于历史学“客观性”与“人文性”的争论,触及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可能为当代中国历史学的新发展进一步提供观念前提。  相似文献   

16.
再论社会史的概念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关于社会史的概念问题始终存在争论,主要的分歧在于,社会史是一门历史学的分支学科,还是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或角度。本文指出,我们应把社会史理解为一种新的史学范式,而不应理解为一个学科分支,这样才能避免社会史研究的庸俗化;社会史是一种整体研究,不应被误解为“通史”或“社会发展史”;把社会史视为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联姻,是尤需警惕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科与其它人文学科有什么不同?或者说,它的学科个性是什么?这个问题在目前的几本“史学概论”中被忽略了,在大量的历史论文中,也不大见到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了解历史学的学科个性,又怎能认清研究它的特有理论和方法?争论它的研究对象?弄清它的功用?历史学本身的内容十分庞杂,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呈现出多元化趋向。这样,要认识历史学科的个性似乎更为艰难。其实,如果把历史学科作为一个复杂结构来研究,分侧面地认识其学科个性,或许可以化繁为简。  相似文献   

18.
克罗齐“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使中国史学界争论了几十年,至今不得正解。赞赏者以为这句话的意思表明史学的时代性,反对者以为这句话具有非历史主义的情结,是对历史学科学性的无视或颠覆。  相似文献   

19.
正为鼓励广大史学工作者致力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98年设立"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该奖是目前中国历史学界权威的荣誉奖项。"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奖工作于即日正式启动,现将有关申报事宜公告如下:一、"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授予在中国历史(下限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研究领域,包括通史、断代史、专史(含科技史)、考古学、  相似文献   

20.
正为鼓励广大史学工作者致力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98年设立"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该奖是目前中国历史学界权威的荣誉奖项。"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奖工作于即日正式启动,现将有关申报事宜公告如下:一、"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授予在中国历史(下限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研究领域,包括通史、断代史、专史(含科技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