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绍侯 《史学月刊》2000,(1):104-110
黎虎教授的力作《汉唐外交制度史》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外交制度史的奠基之作。它弥补了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书中内容多有独到的创见,但也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本世纪30年代,我国学术界以张星、向达、方豪等一批学者开创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学科———中西交通史,解放后发展为中外文化交流史,到了80年代,这门学科又发展为中外关系史。但与此紧密相关的中国古代外交制度史,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黎虎教授所著由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长达50万字的《汉唐外交制度史》(下简称《制度史》),第一次将我国古代外交制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并加以全面系统的论述①。这门新学科,可以视为30年代中西交通史诞生以来发展演变的又一新阶段。这部巨著是以建立中国古代外交制度史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外交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从而与内政等共同构成古代政治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特别是汉唐时期以其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而雄踞于欧亚大陆东部,成为古代东亚"外交圈"的中心,因而很早就孕育、积累了一整套全面系统的外交制度,成为中国古代历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古代外交制度史本来应该是中国古代史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然而近百年来它的发展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与此相关的学术领域包括两个,首先是中西交通史、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或中  相似文献   

4.
本年度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成果颇多。出版的专著有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文物出版社 ) ,王大良《中国古代家族与国家形态———以汉唐时期琅邪王氏为主的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 )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周征松《魏晋隋唐间的河东裴氏》(山西教育出版社 ) ,李小树《秦汉魏晋南北朝监察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赵剑敏《竹林七贤》(学林出版社 ) ,张作耀《曹操传》(人民出版社 ) ,熊德基《六朝史考实》(中华书局 ) ,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 ,杨耀坤校订《三国志旁证》(福建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史分期讨论与中国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30年代到现在,对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讨论已经历过近70年的历程,并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李祖德先生撰写的《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讨论综述》(以下简称《综述》,载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河南人民出版...  相似文献   

6.
60年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写过一本原名为《中国古典社会史论》、后改为《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的著作,在学术界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60年后的今天,马新、齐涛这两位研究汉唐史的学者,为学界提供了一本研究范围属于古典社会之前的、名为《中国远古社会史论》(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正胥吏问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林志华《关于胥吏制度的几个问题》(《安徽史学》1992年第1期)、赵世瑜《吏与中国传统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刘小萌《胥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祝总斌《试论我国古代吏胥的特殊作用及官、吏制衡机制》(《国学研究》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钟小安《中国古代吏胥制度摭谈》(《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编审李大龙先生所著《汉唐藩属体制研究》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发行。该书系统研究了汉唐两朝与周边国家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建立的藩属体制及其历史演变,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边疆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古代外交史、政治史、边疆史、制度史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30年来,中国史学界一定程度上存在淡化甚至回避"五种社会形态"等理论研究的倾向,诸如奴隶社会的相关理论认识一直未能得到实质性推进(陈民镇《奴隶社会之辩——重审中国奴隶社会阶段论争》,《历史研究》2017年第1期),然而"逃避社会形态理论的辩论终究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王彦辉、薛洪波《古史体系的建构与重塑——古史分期与社会形态理论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7页)。因此,在当前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持续深入的学术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阎步克先生所著《品位与职位》《从爵本位到官本位》,以传统的官僚等级制度——官阶为研究对象,以"品位—职位"和"品位结构"为观察视角,展现了中国古代官阶三千年的阶段性变迁。作者立足于制度史主体的研究立场,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揭示了政治史主体关照下所忽略的制度的结构性变迁,透视了官僚政治的变迁和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明连续性史观,因容纳了"变态—回归"、"断裂—升级"的曲折发展而更加丰满,超越了停滞论、分期论和变革论。这两部著作在具体的制度研究、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历史观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推进。  相似文献   

11.
正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特别是其中的上古史,近些年以来,都是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即便如《史记·五帝本纪》,司马迁也说他"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可谓进行了一些田野调查的工作。宋代以后金石学虽然逐渐成立,但是真正影响到古代文明的标志性成果,仍应以20世纪初罗振玉、王国维用甲骨证殷商史最为成功。1923年,顾颉刚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古史辨》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本,下引《古史辨》都出自该版本)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由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古代主流观念反对"与民争利",清代食盐垄断专卖正是与民争利,因而饱受清代士大夫的批评。在清代舆论的基础上,当今学界似乎形成了共识:清代盐政是国家运用政治权力干预经济,从而为国家财政服务的制度。它和汉唐以来的食盐专卖制度一脉相承,是有悖于市场机制的管理办法,"反映了国家政策与客观社会经济法则的背离"[郭正忠主编:《中国盐业史(古代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这一认识建立在对食盐专卖制度的判断上。实际  相似文献   

13.
从1923年至今,《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经历了出版、被禁、再版的曲折历程,共有三个版本。九十多年来《本国史》的三个版本和该书涉及的两个"案中案",贯彻了"成一家之著述"的编纂宗旨。编写《本国史》不但是催生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的重要契机,而且还是顾颉刚第一次对中国历史的全盘整理,培养并发展了他的史学通识,"教科书风波"则直接推动了顾颉刚"考辨古史"体系的建立。《本国史》的价值不仅在于历史教科知识的普及,更深远的是它在中国现代史学史的学术地位与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17年6月,《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古代文明》联合在长春举办了"评论与反思——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国际视野"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旨,是倡导和讨论一种关照国际学术语境和水准来推进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念和途径。李治安、李振宏、彭卫先生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从不同侧面阐释了会议的主题。会后,应《古代文明》之邀,3位学者又做了补充和修改,现汇集到一起刊发,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自我反思与发展探求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以下简称《论稿》)是已故隋唐史专家胡如雷先生自50年代至90年代初研究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成果的结集。《论稿》不仅反映了作者杰出的学术成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治学方法。作者非常重视选...  相似文献   

16.
杨际平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和敦煌出土文书研究领域的专家,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赋役制度、财政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近年来杨先生对北朝隋唐时期的田制和汉唐赋役制度等问题有新的思考和研究。应本刊编辑部之约,杨先生结合新近研究、反思,畅谈了数十年来研治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历程和体悟。  相似文献   

17.
古史探索的新收获——读《周秦社会结构研究》黄留珠田昌五、臧知非的《周秦社会结构研究》一书(以下简称《研究》),已由西北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10月正式出版了。这是近年来探索古史的新收获。田昌五先生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研究,自成体系,成一家之言。臧知...  相似文献   

18.
古史分期新说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古史分期的讨论,如果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算起已有70年了。林甘泉、田人隆、李祖德合著的《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一书对前50年学术界讨论这一问题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评述。50年中参加讨论的学者数以百计,发表的论著不下800篇(部),他们各抒己见,形成了西周、战国、魏晋“三论”和春秋、秦、西汉、东汉、东晋“五说”。尽管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但是通过对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国古代史研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1978年10月在长春召开的学术讨论会是对“三论五说”的一次大检阅,以后几年里虽然仍有几十篇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与往年相比 ,2 0 0 1年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与出土资料相关的成果大大地增加了 ,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特点。下面首先介绍这一方面的内容 ,然后再分述其他领域的研究。走马楼吴简。中国吴简研究的权威学者胡平生在日本的《中国出土资料研究》第 5期上发表了《嘉禾田家研究》一文 ,不过就整个日本史学界而言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长沙吴简研究会的研究成果《嘉禾田家研究———长沙吴简研究报告·第一集》。以下想对其内容作一全面介绍。一般认为 ,“吏民田家”一式两份 ,分别由纳税一方的民户与征税一方的官府保管。但关尾史郎在《试…  相似文献   

20.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和撰写中国古史始于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重视考古材料,将实物史料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传说记载相结合,从而致力于建立科学、可信、系统的中国"古史",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历史撰述中"古史"建构的主要特点。应对学术之需,关注时代主题,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古史建构的旨趣所在。在共同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等人与郭沫若在古史分期等问题上有较大分歧,他们各自的古史撰述亦有特色,由此反映古史建构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