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兴和县发现“承安宝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7年6月,内蒙古兴和县一农民携小银铤一枚到县工商银行请求鉴定。据本人讲,这件银铤是前几年在田间拾到的。经鉴定,系金代银铤“承安宝货”。银铤呈束腰形,长4.8、首宽3、束腰宽2、厚0.5厘米,背面呈蜂窝状,与已发现的五枚承安宝货形制完全一样,实测重60克,成色95%以上,铤面錾刻文字,铤首由右自左横书  相似文献   

2.
“承安宝货”发现后,存疑者不少,存疑的理由是,银铤表面印有“一两半”字样,这是一个什么等级呢?第五枚“承安宝货”的发现,证实其为真品无疑,“一两半”这一等级是确实存在的。史载“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分五等”,于是问题就集中于,这五等是怎样划分的。  相似文献   

3.
以白银为法定币材、铸造形式和重量比价单位,是从金章宗承发年间所铸“承安宝货”银锭开始的。达种银锭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过明确的记载,历代货币学家亦有论述,但始终未见实物。最近,黑龙江省人民银行从民间收集到五枚“承安宝货”小银锭,使我  相似文献   

4.
书讯     
《中国历代货币》修订再版为满足广大读者需要,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历代货币》编辑组和新华出版社共同商议,决定对1982年出版发行的《中国历代货币》图册进行修订补充,再版发行。这次再版,对硬币部分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充实,增补了一批钱币珍品,如春秋战国时期多字耸肩尖足空首布,无文银布、无终三孔布、五十四印记郢爰及金代承安宝货银铤等少数民族政权、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珍贵钱币。纸币部分增补了整套新版人民币,并补齐了  相似文献   

5.
“承安宝贷”是金章宗完颜璟承安二年十二月(1197年)议定铸造的。此银币自1981年在黑龙江被发现以来,受到我国钱币界的普遍重视,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考证。金的货币经济主要受南宋影响,其币制的演变可概括分为四个阶段,“承安宝货”处在金国币制的第三阶段,是金币制转折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钱币》2004,(2):24-24
李晓萍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大32开本(彩色版) ,铜版纸印刷,1 6 0页,定价4 2元。该书共分古代的金银(楚国的黄金货币———爰金,仿制贝中的贵族———金银贝,独一无二的银布币,西汉金饼、麟趾金和马蹄金) ;唐代金银饼和铤(金银饼,金银铤) ;宋金银铤(北宋银铤,南宋银铤,金代银铤) ;金代的承安宝货;南宋金银交引铺与金铤金牌(金银交引铺的探源,金银交引铺的经营业务,近五十年来杭州出土南宋金铤和金牌,黄金货币的新贵———金叶子) ;元宝与元锭(元宝称谓的来历,元代银锭的类型) ;明代银锭(白银货币合法化的开始,从金花银到各类银锭的涌现,银…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的白银货币一直没突破称量货币的旧模式。但是,金代承安二年(1197年)铸行的法定银币“承安宝货”,在银币上标明了币值,而且分为五等,起到取代碎银的重要作用,从白银称量货币的传统中脱颖而出,是一次新的突破和尝试,从而在我国货币史上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临潼金代解盐银铤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70年代,陕西临潼发现了一批金代银铤。赵康民等先生曾撰文详加介绍。80年代,朱捷元先生又介绍了另外3笏泰和年间银铤。以上两文提供的珍贵资料,填补了中国货币史和金史文献之缺,颇有价值。本文拟就这些银铤的性质、来历、称谓及其种种铭文之涵义等,略抒浅见。不当之处,敬俟匡正。一金代盐司银铤的铭文特征赵文公布的临潼银铤,被划分为四类。其中有一类,被称为“盐税银铤”,共12笏。朱文公布的同类银铤,为3笏。两文合计,其金代  相似文献   

9.
信阳县出土南宋银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河南信阳县文管会在1986年5月收集到一件银铤,铤首两端呈圆弧形,束腰,通长12.8、厚1.6、铤首宽7.0、束腰宽4.9厘米,重970克。银铤正表光洁,近四角处均砸印有“聂秦家肥花银”六字,字迹清晰工整,银铤背面为蜂窝状(如图)。经我们调查核实,这件银铤出土时间是1980年,为信阳县查山乡龚岗村下卢寨队农民犁地时发现。这件银铤的形状和砸印戳记与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出土的南宋淳祐六年银铤、河南方城  相似文献   

10.
屠燕治  金德平 《中国钱币》2004,(4):3-7,F008
在宋代银铤和金铤、金牌、金叶子上, 常见有一些戳打或压印上去的阴刻铭文,作 用是用以说明这些金银货币的成色、用途、 制作人、重量等。由于有些铭文原本就不太 清晰,加之年久受损,又因古代一些文字书 写及用法与今天存有差异,造成了释读的困 难。因此,正确解读这些铭文,便成了认识 宋代金银货币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下就四则 铭文试作说解。 一、银铤“京销浪银”的铭文解读 2000年福建漳州发现数枚南宋12两半 银铤,所见银铤表面四角各砸一“京销浪 银”戳记(图1)。我们以往见到的南宋银 铤,大多铭“真花银”、“花银”、“京销铤 …  相似文献   

11.
洛阳新发现的南宋出门税银铤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宋“出门税”银铤是一种商税银铤。最近,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分行新收兑了两件“出门税”银铤,为研究宋代的商税制度提供了珍贵资料。本文仅就这两件银铤及其相关的问题,略作探考,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2.
南宋商税银铤的再发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新入藏南宋二十五两银铤二件,系天津市海关近年查没走私物品,后经天津市文物管理处接收转拨我馆,传为河南上蔡县出土。这两件银铤,保存完整,呈束腰状,铤首为圆弧形,铤长12.5,铤首宽7,束腰宽5,高1.5厘米。铤的表面较平,周围略有波纹,束腰处砸印双行重文“出门税”和“思内赵十一郎口”字样,铤的底部有蜂窝状孔眼。二件实测重量一为985克,一为987克。除天津上述所藏砸印“出门税”字样的银铤之外,一九七五年河南方城县(与上蔡县邻县)曾出土砸印“出门税”“重伍拾两”的银铤一件,自身重1950克;一九七九年苏南茅山曾出土砸印“出门税”“王周  相似文献   

13.
本刊1959年第5期国外简訊载苏联考古学家在波扬哥尔契克河上的鄂依瑪克边境的吐弗,发掘了一处古城遺址,出土了背面无字及背面带"中"字的大定通宝。我認为这个背文"中"字的钱币可能因銹蝕而辨認不清,背文"中"字应为"申"字之誤。按大定通宝钱是金世宗(1161—1189年)时代的鑄币。金代的货币分为铜钱、銀币(铤银和承安宝货跟币)和紙鈔,早期所使用的是辽、宋的旧钱,金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始鑄正隆元宝钱,只有小平钱一种,为金代鑄钱的开始。到了金世宗大定十年(1170年)命戶部流通官钱,十五年增鑄新钱,十八年代州(今山西代县)立监鑄钱,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一年,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在清库时发现四枚收兑的银铤——“承安宝货”,立即引起了国内外钱币界的广泛注意。但由于来源不清,四枚的面值又都是一两半,不少专家学者对它的真实性提出怀疑。为解决中国货币史上这一重大疑案,一九八五年夏,在中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夏,西安大唐西市古玩城现两件五十两银铤,据藏家称银铤系家传藏品,解放前出自西安南郊。经陕西省钱币学会、陕西历史博物馆专家鉴定确认,为唐代五十两银铤,现介绍如下。1."桂州经略使贞元三年元旦进奉银壹铤重伍拾两"银铤;该铤长272、宽73、厚11mm,重2050g。全身锈蚀不严重,錾刻文字竖写三排(图1),识读如下:第一排"桂州经略使贞元三年元旦进奉银壹铤重伍拾两"  相似文献   

16.
金代“使司”银铤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金代银铤上常见的“使司”戳记,学界有不同解释。或谓“使司”是检验戳记,此类银铤的性质是称量货币;或谓“使司”银铤是转运司或盐使司的税银。本文认为,“使司”系盐使司之外其它诸使司的通称,凡此类银铤皆为“院务税”、“院务课程”,其性质属于征榷税银。  相似文献   

17.
广西桂林市钱币学会藏有一件唐代银挺。该银铤为长方形版状,长284、宽68-70、厚 9-11毫米、重 2020克,为浇铸而成。表面锤槌平整,略显锤痕。正面有錾文“阳朔县天抬府口前限税银伍拾两壹铤专知官令裴知言典徐延匠吴直” 共29字,第7字因铤断残损而字迹笔划大部缺漏,仅依稀  相似文献   

18.
船形银铤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达津 《中国钱币》2008,(3):15-20,F0002
船形银铤是白银货币的一种早期形态. 船形银铤形状如船,倒置似小案.以往对船形银铤的判断标准被掌握得不够统一,各有各的理解,故而在一些论著、资料涉及到船形银铤时常有一些混乱,①在此,特明确本文所论之船形银铤形制为:下部为板状、弧腰、平头,两头向上起翼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连州上供银伍拾两”银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连州上供银伍拾两”银铤王雪农,赵全明1995年孟冬,有人持一银铤至我处,言此物出自冀东的卢龙一带。这枚银铤(见拓片和彩插照片)形制甚古,为束腰、两端平直的线版式,其面径较背径为大,面微凹,周边较*中间为高,铤面不甚平,一端有冲凿验孔一,深不透背,一...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桂林钱币学会征集到一枚唐代阳朔县限税银铤,长方形板状,长284mm,宽68~70mm,厚9~11mm。重2020g。正面錾刻铭文“阳朔县天拾府圉前限税银伍拾两壹铤专知官令裴知言典徐延匠吴直”29字;背光素。该铤系浇铸成型,表面锤槌整平。不知何故,银铤已断为两截。唐代银铤以往大多发现于西安、洛阳地区的唐代两京遗址,南方地区仅江苏、浙江偶有零星出土。这枚阳朔县天宝拾年(751年)限税银铤的发现,填补了岭南地区从未发现唐代银铤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