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延吉教区德国天主教本笃会与伪满政权始终处于妥协与冲突的互动关系中,妥协是主要的,冲突则是次要的,冲突主要表现在教会学校国有化、神社参拜等问题上.天主教会寻求伪满政权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和伪满政权对天主教会利用价值的重视,是政教关系协调的重要基础;伪满政权的高压政策是引发政教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阴山山脉以西地区在明朝被称为“塔滩”。这里从洪武朝至永乐初年曾活动过一些北元的残余势力。文章认为他们一方面与明朝保持着相对平静的关系,一方面也有部众不断南下归附明朝,从而拉开了永乐初年大规模内附行动的序幕。塔滩蒙古的内附过程是明代少数民族内迁历史的典型案例,对于拓展、深化明代民族史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翠红 《史学集刊》2004,(1):97-102
东正教的罗斯化是东正教与基辅罗斯的民族因素相融合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罗斯教会的自主化 ;另一方面是宗教理论的本土化和教会礼仪的本土化。东正教的罗斯化增强了罗斯的民族凝聚力 ,促进了罗斯民族文化的发展 ,提高了罗斯国家和教会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5.
蒙古西征是世界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此评价不一。我国史学界对于蒙古西征事件不少人予以基本的否定,西方的史学家与政治学家对这一事件也是看法不一,有人将蒙古西征看做是一场灾难,一场浩劫,一场来自东方野蛮人的祸乱,也有人认为蒙古西征加强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对世界历史的前进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拟就对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对其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近代化产生的影响以及战争所带来的灾难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赞比亚的政教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开始复杂化,教会力量日渐上升,政府愈显局促。欲明了赞比亚的这种态势,需透视其政教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白衣神父会为赞比亚主要教会力量之一,在殖民地时期获得长足发展。借助在群众基础和思想观念影响方面的特殊优势,白衣神父会一方面服从殖民当局管理并配合当局工作,另一方面也与当局明争暗斗。这种当局与教会间的关系模式一直伴随赞比亚的发展,当赞比亚政府缺陷日益凸显时,教会的影响逐渐增加,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满蒙两个民族交往历史由来已久,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法制思想,开创了自己的法律制度体系。至清朝建国,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控制蒙古地区以保障边疆地区的稳定,清朝依据蒙古地区游牧经济和自然条件等特点,在蒙古自身的法律体制基础上加以继承和新创,最终形成其统治下的蒙古地区特有的法律规制,从而保障了大清王朝对蒙古地区的法律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8.
宗法社会的讨论是中国近代社会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晚清学人研究这个问题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及政治语境;因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所驱使,近代学术与政治密不可分。康、梁的政教论既借鉴严复等介绍西方政治制度方面的学理,也糅合国学传统中的公羊三世说。就晚清参与讨论者而言,诸如梁启超、夏曾佑、严复等,大多兼有政治家、学者双重身份,他们议学兼论政,探讨西方社会的历史或中国古代历史等以探究学理,其话语中趣旨往往指向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中蒙古教区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教会的成功既在于其传教方法得当,也在于教会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怎样评价教会的传教活动,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 ,蒙古汗国是在兼并草原诸部的基础上 ,按游牧民族传统建立起来的 ,具有浓厚的家产制政治特点。这体现在国家分封制结构和汗位继承方式上。忽必烈虽然打败了阿里不哥 ,但作为全蒙古大汗 ,他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全体宗亲的承认 ,拖雷系与窝阔台系以及拖雷系内部的阿里不哥裔、蒙哥裔、忽必烈裔之间此伏彼起的斗争 ,也说明蒙古汗国分裂的事实。进而认为 ,元朝是从蒙古汗国分裂出来并经过扩张后建立的国家 ,与西方蒙古四大汗国建构历程相似。四大汗国与元朝并无宗藩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11.
Freethought was a transnational movement that developed particularl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spreading across Europe and other world regions and promoting new models for society. The present article propos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tours and developments of the freethought movement in Romania before World War I. This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research given that most analyses performed to date have considered only the Western world and not the Eastern European context.

Our intention is to elucidate to what extent the European models influenced this movement and to uncover their impact on the Romanian society of the time.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criticisms of the clerics (especially Orthodox) upon freethought, show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current in Romania as a national movement represented not simply imitation of the European models, but an adaptation of those models to Romanian realities. The Romanian freethinkers can be seen trying to develop some of the most radical ideas of those tim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European trends.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案的发源,目前学术界大致有四种观点:1.侵略说;2.中西化冲突说;3.三重危机说;4.多种因素说。①笔以为,笼统地将晚清近两千起②教案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列强侵略或两种异质化之间的冲突等都未免失之简单,应作具体分析。在晚清直隶,引发教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由传教士查还旧址、租买房产以及民教互争公产地亩引发的地产之争;摊派各种庙会和修庙钱引发纷争;细故口角争殴;教堂或传教士、教民遭劫窃引发;反教谣言、揭贴引发;民教双方由相互猜疑进而捏情上控引发教案等。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西欧教会法对教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解和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中世纪西欧《教会法大全》讨论当时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中世纪的教会法学家和教皇们有一种二元论的政治理论 ,认为世俗政权和以教皇为首的教会领导机构应该有各自不同的势力范围 ,前者负责国家的治理 ,后者负责宗教事务。他们以为这一理论有利于教会和国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划分清楚教会和国家的权威范围 ,教会法学家把教会法界定为独立的法律体系。在复杂的现实政治中 ,对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做这种区分是极为困难的。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Enlightenment thinkers wrote many pages against the Inquisition. In particular, they widely criticized the Spanish and Portuguese inquisitions, which they regarded as the epitomes of cruelty and fanaticism. Both inquisitions were established at royal request and remained subjected to the authority of the kings until they were abolish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deed, therein the kings nominated the grand inquisitors, who were invested with civil jurisdiction for reasons that were at least as much political as religious. However, Enlightenment writers almost always portrayed the Inquisition as the ultimate example of the many ills derived from clerical authority, ecclesiastical autonomy and monastic despotism. Kings and civil magistrates were, in fact, usually depicted as victims of inquisitorial power. This common portrayal of the Inquisition reveals that the Enlightenment idea of toleration was essentially constructed for reducing the power of churches to disturb public peace and challenge civil authority. Thus, this idea of toleration was in effect less capable of denouncing political intolerance, let alone of promoting the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  相似文献   

15.
幕末日本的海洋国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切地说,幕末日本海洋国家思想的发展以1778年俄国商船来蝦夷要求通商为契机。与幕府的锁国海防相对,林子平、本多利明、佐藤信渊等思想家也纷纷提出了海防思想及海洋国家论,其特点以开国海防与开拓海防为主。锁国海防、开国海防与开拓海防,成为幕末海洋国家论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16.
史文 《史学月刊》2005,(12):84-91
晚清国家观变化所呈现的强烈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恢廓的世界眼光以及各种国家观念纷然杂陈等时代特色,不仅是晚清国家观变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更是当时“千古未有之变局”之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在国家观念上的反映。上述特色非但使晚清国家观注入了新的内涵,也加速了晚清国家观由传统王朝观向近代国家观的转变;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及其走向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汉宣帝刘询与霍氏家族关系的演变 ,在西汉君臣关系发展史上颇具典型意义。大将军霍光拥立宣帝 ,为汉室“中兴”奠定基础 ;然而死后不足三年 ,霍氏家族却罹灭族之祸。究其原因 ,当与昭宣之际政局的复杂多变 ,宣帝慎谨周密及外宽内忌的性格 ,霍光权力过度集中及为政严酷 ,其继承者缺乏必要的政治才干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重新审视宣帝与霍氏家族的关系 ,除了应注意一般意义上的君臣矛盾之外 ,还应注意其中复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师艳玲 《攀登》2011,30(1):53-58
党政关系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最基本的政治关系。在我国,党政关系先后历经了"寓党于政"、"以党代政"、"党政分开"以及"党政关系规范化"四个阶段。历史发展的进程告诉我们,党政关系规范化是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必然选择。因此,加强党的领导,积极发挥人大的作用,实现党政关系的法治化,建立党政信息公开机制,都将有助于实现党政关系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记述了战国中晚期之际秦楚丹阳大战的情况,论证了丹阳的地望在丹淅会合处,进而认为,丹江口水库东岸的吉岗楚墓就是秦楚丹阳大战时楚国阵亡军士的墓地。  相似文献   

20.
宋桂英 《史学月刊》2004,(3):101-107
19世纪末鲁西南地区频繁发生的教案、民教冲突与地方权力结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正是楔入乡土社会的教会势力破坏了地方上的权力结构,并与传统的地方权力结构分享乡土社会的控制民众权,使得以官绅为代表的地方权力阶层权势和利益受损,才导致了由地方权力阶层领导的反洋教运动。因此与其说双方的冲突是一种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或宗教与文化的冲突,不如说是双方利益和权力的争夺保卫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