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序言中扼要介绍了日本现代史学中的两种传统观点 ,分析了 2 0世纪70和 80年代日本学术界对传统观点的质疑以及 90年代后这种质疑发展为三种强调日本战时和战后体制存在连续性的理论———“总体战体制论”、“现代日本经济体制源流论”、“1 94 0年体制扼要论”的根本原因 ,然后分四个部分阐述了这三种理论的立论宗旨、方法论原则、基本内容以及这些理论对日本现代史研究各个领域的广泛影响及遭到的批评。在余论部分 ,作者评析了这些理论。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关于农村战争动员的研究从“天皇制法西斯论”出发,重视法西斯主义与传统村落社会秩序的内在关系,不但从农村运动和村落传统的角度分析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也从村落共同体及其机能组织方面揭示农村战争动员的广度和深度。但是,经历了战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由于对战争批判的减少和战争责任意识的淡化,加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出现了肯定战时动员政策的“总体战体制论”。虽然这种观点受到一些学者的严厉批评,但其影响不容忽视。从学术史角度讲,“总体战体制论”虽然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与“战后历史学”存在着巨大隔阂,但是在方法论上,将“战前”特别是“战时”与“战后”联系起来考虑,重视战时动员体制及其所引起的社会深层变动与战后历史发展的关联,这给其后的农村战争动员研究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冯玮 《史学集刊》2004,(4):75-81
日本近代银行虽然早在明治初期已经发端 ,但是明治时代的日本企业基本上是依靠股份和企业内部资金储备扩大再生产 ,即所谓“内部金融时代”。直至 2 0世纪 30年代中期 ,日本企业仍处于主要以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直接金融” ,和主要以向银行借贷融资的“间接金融”二者并存 ,但以前者为主要的状态。在发动侵华战争、构筑总体战体制以后 ,日本金融体制发生了急剧变化 ,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日趋衰微 ,以向银行借贷为主的间接金融体制开始形成。这种体制在战后仍然得以延续。由美国主导的日本战后民主化改革 ,并没有使战时形成的金融体制发生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4.
李莹 《世界历史》2007,(2):75-84
从1952年日本媾和独立到1960年由“政治主义时代”转入“经济主义时代”,是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由“占领体制”向“独立体制”过渡的时期。“独立体制”的构建过程主要通过“逆流”表现出来,其具体内容包括政治上的“一党优位制”、外交上的日美安保体制、经济上的自由经济体制、行政上的中央集权制等。日本政治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权威主义、保守主义及政治主义的追求,决定了日本战后政治体制的性质及其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5.
战后40多年来,日本国内外对日本人及其心理、文化、社会的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而每个时期又都曾出现过具有时代特征的“日本文化论”。“日本文化论”一般亦称“日本论”、“日本人论”或“日本社会论”,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日本文化论”因人们看问题的立场、视角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6.
王小娟 《攀登》2006,25(4):58-62
本文对日本“55年体制”进行了解读,阐明“55年体制”是在保守政党和革新政党各自整合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进而分析了“55年体制”的三个特点及其对战后日本经济、政治、国家安全战略诸方面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战后日本的政党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东亚的总体战体制形成于日中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及中国。在日本国内,为发动侵略战争而采取了构建战时经济、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策,这些政策影响到殖民地。而在中国,则为抵抗侵略而建立战时经济体制、动员国民,同时也对实施宪政、实现民主进行摸索。二战时期曾被日本统治的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战时体制成为促成其战后民族独立的要素之一。二战结束后,在日本,战时的计划和统制体系被应用于战后重建,在战时经济解除后依然发挥影响。而在中国,战时统制经济在二战结束后曾暂时中断,而后再度复活。后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下,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又为构建强有力的战时体制而选择了彻底实行计划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有关日本经济体制的研究再次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热衷探讨的重要课题,人们愈加注意到战后日本的经济体制与其战前的经济体制关系密切,特别是其战时推行的统制经济,对战后型经济体制的形成影响深远。本文拟从战时统制经济与战后经济体制的连续性入手,以组织与市场的结合为中心考察战时统制经济与战后经济体制的关联。在经历了战时统制经济之后,战前与战后日本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在论述战后日本经济体制特征时,我们又可看到以下种种观点。1967年《伦敦经济学家》杂志指出:“日本不是欧美式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战后初期的日本金融改革,是在盟军统帅部要求摧毁日本军国主义经济基础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濒临崩溃的双重背景下进行的。金融改革在摧毁战时金融的基础上,进一步试图将日本金融“美国化”,但因美国体制在日本“水土不服”,“美国化”最终归于“日本化”。本文在论述日本金融改革的基础上,考察战时日本金融的状况,得出战时形成的主银行体制在改革期间并未被中止,而是依然延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的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由美国占领军总部在日本强制推行的一系列民主化改革,于1952年基本结束。随着“五五年体制”的确立,日本的国民经济开始走向全面腾飞、高速增长的阶段。这就是说,战后日本的现代化是政治体制改革先行,带动和促进了经济发展的“正时序效应”。这种“正时序效应”不仅表现出时间上的向度,而且也极为深刻地体现了空间上的广度。正如一些日本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离开战后的民主改革,就谈不上日本的‘战后体制’,也谈不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曾盛行所谓“教育投资论”。这一理论思想不仅对日本经济,而且对日本教育,都产生重大影响。探讨一下这一理论思想在日本经济与教育中的作用,是有意义的。一“教育投资论”一词,大体上是在一九六○年前后在日本开始被比较广泛使用的。  相似文献   

12.
日本·1940年体制“遗产”论宋绍英在撰写《1995年体制与日本经济论》①一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日本1955年体制及其理念的形成,固然有其现实的主客观条件,但同时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就是它与1940年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是延续或“继承”关系。基...  相似文献   

13.
日本"战后体制"包括内外两层,内层是以战后日本宪法为依据构建起来的和平体制与民主体制;外层是以《旧金山对日和约》为核心构筑的亚太地区国际体制。一方面,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造,将日本"战后体制"纳入战后美国的"主权"体制之中;另一方面,为阻遏共产主义发展,美国鼓励日本重整军备,使日本"战后体制"成为其冷战体制的重要构件。日本出于维护"国体"、恢复国内经济、遏制共产主义蔓延、回归国际社会、逃避战争责任等考虑,或主动或被动地配合了"战后体制"的构建。日本"战后体制"保障了战后初期日本的和平发展道路,但其冷战功能则造成了亚洲的分裂,并阻碍着日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成为当今亚洲新秩序的结构性障碍。  相似文献   

14.
对于像“不死鸟”一样迅速从战败的废墟中恢复发展起来的现代日本来说,战后初期(1945—1947)在美军占领当局监督指导下进行的“民主改革”无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田桓近撰的力作《日本战后体制改革》一书最近承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史学工作者对日本战后改革进行的第一次系统的综合性研究专著。书中在简单地叙述了战后日本是如何在经济崩溃和社会危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日占领期间,日本社会政治结构初步完成军国主义法西斯政体向欧美议会民主政治的转型。在此期间,日本社会内各种政治资源经过重组,形成保守型政治势力和革新型政治势力,最终以“55年体制”方式完成日本战后政治结构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论战后日本存在的“皇国史观”变种──侵略有理史观沈予日本军国主义被中国和反法西斯盟国打败,无条件投降已经50年了。但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战后日本出现了"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否定战争责任论"和反对"东京审判"史观等诸多论调。伴随这些论调的抬头...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决策体制初探转折时期的日美关系藤尾正行被罢免前后略论老庄思想与日本坂田昌一的科学业绩与唯物辩证法王为民王璋李小白李威周张玉田刘相安张答赵乃章韩秋平李普.28.351 .602 .132 .202 .24、李山个幸幸牛牛护政治、哲学月于」.卜产孟十‘丫去了今下.‘个‘丫傲户板润的文化革命和思想科学“民粹主义者”宜改译为“民众主义者”论日本传统的神道思想日本防卫费的突破与军事大国论汤川探源型思维方式的形成及其特点2 .643 .334 .434 .50苏联新时期的生产力布局原则日美贸易中日方的“壁垒”陈乐田“黑字大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赫鲁晓…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实践价值观是动态观。日本的教育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经历过许多改革,其中,大的改革有三次。第一次教育改革是17世纪的江户幕府时代,日本教育尚未形成近代学校的体制,那时只有被称为“藩校”、“乡校”、“私塾”的教育组织。明治政府为了赶超西方列强,举起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旗帜,倡导“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教育是强国之本”的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于1872年颁布了《学制》,揭开了第一次教育改革的序幕。第二次教育改革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在战后,美国占领军当局为了清除日本…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修宪”思潮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刘杰“修宪”是近年来日本最引人注目的社会政治思潮之一,其当前的活动及其走向正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对“修宪”问题的由来、动因及前景问题作一扼要考察和探讨。历史与现实日本在本世纪上半叶逐渐走向天皇制...  相似文献   

20.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近代到现代,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政治制度的组织和运作都是以政党为依托。考察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荣与衰的交替,社会的进步与倒退,均与新旧宪法体制结构内部对政党政治模式的不同选择息息相关。正是由于近现代政党政治模式的迥异,使日本近现代形成截然不同的战争发展时期与和平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