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首富、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的家庭是美国典型的上层阶级,他的儿子一出生就倍受人们的关注。盖茨有一位生意上的竞争对手说,这下好了,盖茨必将花更多时间在家庭和孩子身上,我们可以趁机超越。然而盖茨并没有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他告诉太太,除了给孩子喂奶,其余时间不必管他。盖茨这样做不是担心竞争对手打败自己,而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具备独立意识。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盖茨领儿子去学校报到,把他送到教室后对他说:“今天你已经认识去学校的路了,从此以后爸爸妈妈就不会再接送你了,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必要。”从此,孩子每…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到邻居家串门,无意中遇上几位年轻的父母在聊各自的孩子,一位母亲说:“我女儿性格太孤僻,进幼儿园都一年了仍然不合群,常常一个人搂着一堆玩具在一边玩。”另外一位母亲说:“你孩子还小,我姑娘都上小学了,也没见她交几个朋友。”站在一旁扯着孩子手的爸爸插话说:“她们都是小姑娘,怕羞,我儿子与他姑家孩子,每到一起玩不上几分钟就吵起来。你争我夺的,互不相让。”……他们的言语中都包含  相似文献   

3.
电话约定后,一位父亲找到我:“马老师,我是专门为孩子来咨询的, 这回您可得帮帮我的忙了,真把我们难住了。您说该怎么办?”我请他坐下来静静心:“别急,孩子到底出了什么事?”“我们的孩子念初一,是个男孩子。性情上慢慢腾腾,畏畏缩缩,对学习没有热情,没有信心,学校刚刚考完试,这个小子他才考了个一位数—9分。您说这可怎么办?”看得出,他脸上的笑容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50年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大教授语言学。一天,有个叫陶汉清的学生来办公室找他,想借一本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季羡林看到陶汉清恳切的目光,犹豫了一下说:“这本书我在看,下周借给你行吗?”陶汉清高兴地离开了。一周后,陶汉清来取书。可季羡林递给他的却是一叠厚厚的信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陶汉清仔细一看,原来是那本书的手抄本。他疑惑地问:“您为何不把书借我,还花这么多功夫抄书?”季羡林笑着说:“我也很喜欢这本书,这两  相似文献   

5.
《南方人物周刊》2010,(44):56-56
他翻译的每一本书都至少影响过一位当代作家。余华、莫言、苏童满怀眷恋地回忆过当初读到这些中译本时的震动。他是卡夫卡《变形记》最早的中译者,福克纳、塞林格是他的标签。  相似文献   

6.
小军是一个在部队大院里生长的孩子,长得虎头虎脑,很逗人喜爱。今年上幼儿园不久,向老师告他状的孩子就越来越多:“老师,小军抢我的玩具。”“小军玩滑梯不排队。”“小军抢我的东西吃,还打我。”“小军说要拿枪毙了我。”小军在幼儿园表现“霸道”,如果老师批评他,强制他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出来,给其他小朋友玩,小军就会又哭又闹,耍赖。小军的爷爷是一位军人,戎马一生,自觉儿子小的时候他未能尽到作父亲的责任,深感内疚,因而孙子小军出生后,他把他视若掌上明珠,不愿让孩子受半点委屈,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管理一直以来就存在,几乎在每一个图书馆中都会聘请图书馆管理员,由他们来负责图书馆的管理事宜。但是,一直以来图书馆的管理方式、管理结构都没有发生过改革创新。所以,本文选取了这个题目,首先本文将阐述一下现存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分析一下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较为老旧、过时的情况,然后相应的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最后强调一下推动图书馆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的价值、作用,并且在其中穿插的提醒作为一名图书馆管理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南京史志》2009,(10):M0002-M0002
好家长编辑,您好!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第一次和咱们的杂志结识是在课堂上,那天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一名学生一直盯着桌里,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断定他一定是在看什么。于是,我就马上走到他的跟前,从桌子里拽出了一本书,他很害怕,我正要发怒,可是“好学生”这几个字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反过来一看,另一面是“好家长”。于是我所有的怒气都消失了。这本书被我没收了。  相似文献   

9.
守望的天使     
今天,我读了三毛的“守望的天使”,这是一篇“我”与汤米间的对话。“我”有着相当阅历,远离父母闯荡多年,深深体会并怀念着父母的爱。“我”告诉汤米,世界上是有天使的,每两个天使都守护着一个或几个孩子,为了孩子,  相似文献   

10.
我与董浩相识在七年前。之前,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习惯性的给他贴上“著名主持人”、“董浩叔叔”等印象标签。不过,这些印象在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就被迅速颠覆了。那是在一次聚会上,董浩同一行文人墨窖品茶、聊艺术、话人生……直爽、健谈,兴起时便拿起毛笔挥毫泼墨。我吃了一惊,方才得知他的另一重身份——书画家。看到我惊讶的表情,他爽朗一笑,调侃道:“其实,我是美术老师出身,众所周知的主持工作是我的副业。”  相似文献   

11.
三、四岁的孩子对待零食,真所谓老鼠爱大米,多多益善。我家茂茂也不例外,几乎每日都会围绕零食哭哭闹闹,说好给他一块饼干,他还要两块;说好给他一颗糖,他还要两颗,反正层层加码,不懂节制。家长朋友都有体会,这小小零食是孩子的快乐圆心,是孩子的甜蜜世界,时时与孩子相伴,因此,我有时也不忍心太蛮横地剥夺他这种小小的“乐趣”,看着了泪汪汪的眼睛,我左右为难。一日,我突然想到,我为什么不能通过零食从另一方面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于是,经过与茂茂“平等对话、民主协议”,并请奶奶作“公证”,还特别声明——零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不…  相似文献   

12.
为你加油     
早上送孩子去托幼园时,老师交待所有家长下午三点准时到园里,参加第一次亲子活动。我去得比较迟,等我走进教室时,里面已经挤满了家长,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儿子一个人坐在位置上,他焦急地左顾右盼,眼神热切。“灿灿!”挤过密集的人群,我叫了儿子的名字。“爸爸来啦!”儿子欢呼着从位置上一跃而起直扑到我怀里来。“爸爸来啦!”儿子重复了一遍,一手摸了摸我的脸。“嗯!灿灿乖!”我亲昵地把儿子搂在怀里,脸紧贴着儿子的脸,摩擦着,传递我的关爱。看见我,儿子笑得欢,他眉飞色舞地对我说“:爸爸,灿灿是好孩子!”我轻轻抚摸着儿子的脸,心里掠过一阵…  相似文献   

13.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虽然身家无数,但他在如何合理花费方面却给自己的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有一句话叫“豪门出败子”,盖茨深切认识到金钱可能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宁可将大笔的钱捐献给社会慈善机构,也不愿多给一分钱让孩子们随意挥霍。近五年来,盖茨和妻子向社会捐款就高达10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教授刘文典专门到北大图书馆,借校勘古籍用的参考书。他一进图书馆,便把书单给了一位年轻的管理员。只见书单上列的都是些珍贵的古书,末尾还备注着"为校注书籍所需,请馆长准予借取"。管理员不敢怠慢,赶紧去请示馆长。馆长担心这些古书外借会遗失,便让管理员找借口回绝了刘文典的请求。无奈,他只好悻悻地离开了。这时,管理员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忙抓起一张废纸,凭记忆把刚才的书单写了下来。之后,他一有时间,就找来书单上  相似文献   

15.
昨天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让我到他家去一趟:“你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请你来我家现场指点一下吧。”原来,他们的孩子在学校为一件小事与同学打了一架,老师让他的孩子写出检查,星期一带去交给老师。在该不该写检查的  相似文献   

16.
赵剑楠 《神州》2014,(13):96-99
<正>记者近日发现一家“民间流动图书馆”,它是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创建于2010年2月25日。作为中国首家公益图书馆,民间流动图书馆向社会捐赠图书数量已高达70多万本。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是,它是赠书而非借书,唯一的要求是读者要把这本书传阅下去。无论读者年龄大小,来自哪个国家,每人每15天可取一本书,并且无需归还。世上竟有这样的好事儿?无论你相信与否,这样的图书馆它确实存在。“同胞们,求求你读点书吧!”  相似文献   

17.
从小培养责任感教育典范: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点评: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  相似文献   

18.
成功的捷径     
儿子从小读书很好,就有家长问我如何培养孩子的,我不觉茫然。因为我从未刻意教孩子做什么,或怎么做,我总觉得做好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就是最好的。于是我问那位家长:“你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他说:“为了孩子的将来,我送孩子学琴、学英语,孩子功课跟不上,我给孩子找了家教,但孩子却适得其反,成绩更加不好。”听了他的话,我明白了他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于培养,在于启发,而一味地灌输,让他学很多他不愿学的东西,不但孩子学不好,而且还会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一些家长在谈到自己的孩子时,常常抱怨说:“孩子大了,不服管了,你说东,他偏说西;你叫他打狗,他偏去撵鸡。”“唉,我那孩子小时候很听话,自从上了中学,不知怎的,老是跟我顶嘴。”这其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怎样教育长大了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我来到塔拉瓦,一个宪兵把他的马借给了我,我骑马沿着东海岸行走,这里没有几个欧洲人。在珐诺,突然听见有一个当地人友善地叫我:“嗨!给人画像的人(他知道我是个画家),来和我们一起吃些东西吧。”我跳下马,他将马拴在一棵树上,我跟着他走进一间屋子,好几个男人、女人和孩子围坐在地上抽烟聊天。“你要去哪里?”一个40岁光景的毛利女人问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