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苏明 《炎黄春秋》2001,(3):77-77
陈嘉庚先生(1874—1961)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现属厦门市)的一个华侨世家。他17岁到南洋谋生,经过多年艰苦奋斗,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实业家。陈先生又是著名的爱国侨领,曾为孙中山先生筹款资助辛亥革命。民国期间,他捐资助学,回国筹办厦门大学等数十所院校。七七事变后,他在国外被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主席,领导南洋800万华侨,以财力、人力、物力支援祖国抗战,毛泽东主席曾题词称赞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相似文献   

2.
张荣久 《文史月刊》2004,(10):41-43
抗战爆发后,南洋实业家、华侨领袖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募捐巨款支持祖国抗战,据统计,1939年国民政府军费为18亿元,其中华侨汇款则达11亿元,而南洋华侨捐款占华侨捐款总数的70%,这对战时财政经济的支持,起了巨大的作用。陈嘉庚拥护蒋介石,是因他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为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滇缅公路上急需大量汽车司机和修理工。这时,旅居东南亚的华侨向祖国伸出了救援之手。1939年2月至9月,响应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号召,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的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机工,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毅然回国,与祖国同胞并肩抗战。他们辗转于滇、黔、桂、湘以及缅甸、印度等地,为抗战提供后勤保障,滇缅公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血肉长城”。年轻的华侨机工们用自己的技术、汗水和鲜血,打通了抗日物资运输的生命线,将青春和生命无私地奉献给祖国,以1000多名青年机工长眠在祖国西南红土地为代价,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1940年6月1日下午,正在延安杨家岭的毛泽东,欣然走出窑洞,等候他慕名已久的远来客人──爱国侨领陈嘉庚。毛泽东将见的陈嘉庚,早年就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23年创办《南洋商报》,宣传抵制日货;1928年担仟“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致力团结华侨的抗日力量;抗战爆发不久,他就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次年10月,被东南亚40多个华侨救国团体推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在三年中为祖国抗战募集的各种款项不下30亿元;广州、武汉沦陷后,汪精卫公然发表对日和平谈话,陈嘉庚不顾与…  相似文献   

5.
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和民主人士.他一生为国家建设发展.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呕心沥血,劳苦奔波,奉献了全部的精力。毛主席曾评价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秦立海 《纵横》2011,(1):18-21
1940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为了慰劳祖国抗战军民,亲自组织并率领南洋各属华侨筹赈会回国慰劳团(简称“南侨慰劳团”),对重庆和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慰劳考察。通过对战时国共两党的近距离观察,陈嘉庚对国民党蒋介石的表现大失所望,对共产党毛泽东的做法则大加赞赏,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并据此在战后作出了正确的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7.
陈嘉庚先生是名华侨实业家,毛泽东曾誉之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8.
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利用其特殊的影响力。声讨叛逆。呼吁团结,发动民众,支援抗战,使海外千万华侨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雄狮劲旅,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国民党达官贵人的生活令陈嘉庚大为惊愕 1940年春天,爱国华侨领袖、工商业巨子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简称“慰劳团”),回国慰问抗日军民并考察抗战实况。此次率团回国慰劳考察,陈嘉庚先生并不单纯是慰劳抗日军民、了解抗战实情,从他内心来说,还想借此机会了解国内政局真相,为中国的前途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0.
1939年至1941年间,以陈嘉庚先生为首的南洋华侨筹账总会,在马来亚、新加坡等地招募华侨机工自愿返国,支援祖国抗日。前后共有华侨员工十批三千五百人参加了这一活动。同时,华侨总会还捐蹭汽车三百一十辆及其它物资,担负了在滇缅国际公路上运输各类进出口战略物资的工作,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曙朝 《文史月刊》2014,(5):24-25
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华侨领袖陈嘉庚(1874—1961)一生光明磊落。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一贯爱憎分明,不徇私情。  相似文献   

12.
抗战期间,军事物资的补给是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外国援华军事物资的运输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中国缺少技术优良的汽车驾驶、修理等技术人才,国民政府请求"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协助在南洋华侨青年中招募这些人才。1939年3月至10月,以陈嘉庚领导的该会动员和组织南洋华侨社会资源,为中国遴选3192名汽车司机、修机等技术人才,他们被称为"南侨机工",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40年,归国华侨陈嘉庚断言:中国只有一个地方没有贪污,那就是延安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的一个侨商家庭,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南洋华侨中有名的实业家、教育家。1945年11月18日,重庆举行"陈嘉庚先生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主席赠送了条幅,上书"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全面高度肯定陈嘉庚先生。毛泽东、陈嘉庚分别作为中共领袖与海外华侨领袖,  相似文献   

14.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事业家。他一生坚持民族团结和民族尊严,曾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本文拟从我国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角度,结合陈嘉庚的思想实践,试析其兴学活动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继承、发扬民族文化以挽救民族危亡是陈嘉庚兴学思想的最初动因1894年创办集美“惕斋学塾”,是陈嘉庚涉足国内教育事业的开端。他在《南侨回忆录》“并言”中写道:“……生平志趣,自廿岁时,对乡党祠堂私塾及社会义务诸事,颇具热心。”那时他的办学动因,多半出自一种关怀桑梓、匡时济世…  相似文献   

15.
<正>“陈嘉庚剑”是华侨博物院珍藏的侨史文物之一,原为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私人物品,华侨博物院建院之初主动捐献为馆藏“陈嘉庚剑”既承载着抗战时期中国国内军民对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感激之情,也见证了集美学校师生在嘉庚精神激励下烽火中弦歌不辍的历史,还肩负着在今天提示人们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使命。在华侨博物院“华侨华人”展厅里,一把未开刃的龙泉剑(图一)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里。剑长100厘米。剑身由精钢铸就,未开刃,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陈民同志所撰写的《民国华侨名人传略》一书现已面世。该书共收集了33位华侨历史人物,其中有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以及著名美洲爱国华侨领袖司徒美堂,有辛亥革命时期南洋同盟会各地分会的  相似文献   

17.
“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是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当年组织的一支抗日队伍。1939年,为支援祖国抗战,保证抗战时期中国大西南对外交通的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的畅通,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3000多名热血沸腾的南洋华侨机工(汽车驾驶员、修理工)毅然回国,担负起滇缅公路抗日军运任务。他们冒着敌机的空袭,在地势险峻、气候多变、瘴满袭人的崎呕山路上夜以继日地抢运军用物资和兵员,抢修车辆,培训抗日急需的驾驶员、修理工,用自己的汗水、鲜血和生命,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章。战争中,有10…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在抗战期间创办的《华侨动员》刊物为例,从对华侨进行抗战政治动员、号召动员华侨全力援助祖国抗战以及《华侨动员》的宣传策略三个方面,对《华侨动员》刊物的抗战宣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论文认为,《华侨动员》采用恰当的宣传策略,紧紧围绕动员华侨抗战这一中心任务而开展对华侨的抗战宣传工作,全力激发侨胞的抗战责任感与热情,号召动员广大侨胞尽其所能地为抗日贡献力量,对于激励华侨的抗日斗志和推动侨胞踊跃支持祖国抗战起了重要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侨领陈嘉庚一生致力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同时成功地将教育理念融入了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和建设。通过回顾陈嘉庚先生所倡办建立的华侨博物院和鳌园等博物苑,论述他用文物和展览的直观教育,传播科学文化、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华侨文化。在陈嘉庚博物馆教育理论的引领下,厦门高校博物馆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陈嘉庚为我国博物馆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是具有划时代重大意义的伟大人物。  相似文献   

20.
华侨史是一部血泪史、创业史、爱国史和与侨居地人民的友好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从各个方面支援祖国抗日战争和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建立的不朽功勋,是这部历史的光辉一章。最近几年史学界对华侨与抗战的研究已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