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学从产生到繁荣发展的百年历史兴衰,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思潮密切相关。本文从现代学术、新文化运动、爱国主义、中国文化复兴四个方面论述了敦煌学与现代学术文化思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清代学者对子书的校勘、注释不完全排除义理,而对诸子地位的尊贬、诸子学说的阐发,更是思想史的重要内容。从清初相对于理学的异端,到少数乾嘉学者超越以子证经,进而在晚清经世致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彰显价值,发展为"古学复兴"的主体,清代诸子学始终关联时代思潮,成为培育新思想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王柏《诗疑》蕴涵着丰富的学思想。这不仅体现了宋代《诗》学发展的新特征,而且充分反映出南宋后期经学与学的交融互动。《诗疑》学思想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诗》学自身学化发展思路的传承以及南宋后期论思潮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宗羲的《孟子师说》与黄以周的《子思子辑解》既是儒家文化的经典,又是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成果。从《孟子师说》到《子思子辑解》,充分展示了清代浙东学者对儒家道统的构建和细化。从《孟子师说》到《子思子辑解》,清代浙东学派逐渐由对义理的关注转化为对考据的重视,至《子思子辑解》更趋细密严整。另外,在哲学本体的选择上,《孟子师说》立心,《子思子辑解》尊礼,但在功夫修养上,两者皆以“诚”与“慎独”为津梁。从《孟子师说》到《子思子辑解》,清代浙东学派亦经历了回归当下与还原经典的变迁。从《孟子师说》到《子思子辑解》,不仅真实展现了儒学思想之演变,而且透露了清代浙东学派文学思想嬗变的消息。  相似文献   

5.
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分析了美国中国学思潮中的“世界观念”与国内史学的关系、美国中国学研究中的“概念化”倾向、身处“后现代”思潮中的“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等问题,认为历史学的资治功能不仅应体现在对现代化运动提供历史的借鉴和说明,同时也应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现代性现象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批评,从而增强自身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6.
徐成淼的近《再造梦想》从学创作论的高度,对我国现当代学尤其是新时期学进行了纵横捭阖的论说与评价。这本理论专在中西学比较,严肃学与通俗学的根本分野,当下小说、散、散诗创作思潮方面多有建树,全书充溢着人关怀与对中国当代学世界精神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7.
评价杨慎诗论的价值,应该既看到它比同时代流行的诗学思想和作诗风气高出些什么,又看到它对流动于中国历史间的诗学长河贡献了什么。在中国学史中,明代诗学思想被载入史册的,常常是台阁体一茶陵派一前后七子一公安、竟陵派……这样的思潮序列,而对于与这些思潮异质同时的潜在诗学思潮却有所忽视。较少注意和研究。这不能不说是当今学史的一种短视性缺陷。  相似文献   

8.
近代墨学复兴酝酿于乾嘉时期,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早期达到空前繁荣。墨学与诸子学、陆王心学、佛学等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兴盛构成一股强劲的古学复兴思潮。梁启超曾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事实上,梁启超与近代古学复兴思潮尤其是墨学兴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熊铁基先生著《秦汉新道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1年3月版) ,是近年问世的有关秦汉思想史的研究成果中比较优秀的一部,已经获得学界好评,为秦汉史研究者和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者普遍关注。《秦汉新道家》分列“历史篇”和“思想篇”。“历史篇”计7章:从“稷下黄老”到“家人之言”———新道家问题的提出;《文子》、《经法》及其他———黄老之学的著作;诸子“文篇俱在”与“秦圣”自谓“真人”———秦代的道教思潮;“学老子者则绌儒学”———汉初的儒道之争;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论秦汉之际的新道家;从吕不韦到诸葛亮——…  相似文献   

10.
刘仲华 《安徽史学》2005,(1):36-41,95
清代学术以考据最有特色.学术理路的选择决定了学术的走向.以子证经、史这种缘起决定了清儒研究诸子也要以考据为主.在经、史考证需要的推动下,先秦子书得到了大量的整理,子学也走出了理学时代的异端地位,而回到了"子为六经羽翼"的学术体系中,并为近代子学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岳麓书院藏秦简《奏谳书》中"子癸"为人名,而不是"癸"为人名。"君子子癸诣私"句"诣"字后不当点逗号。"学挢(矫)自以五大夫将军冯毋择子"句,"五大夫"是学矫称的爵位,"将军冯毋择子"是学矫称的族属。该句可考虑断读为"学挢(矫)自以五大夫,将军冯毋择子"。"得审□"句,待定字应是"疑"字。  相似文献   

12.
宋代尊扬思潮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宋初至仁宗朝前期为第一阶段,尊扬思潮随古文运动的兴起及仁宗对术数的重视而发轫。扬雄被列入传承儒道的"五贤"谱系,成为以文明道的典范。《太玄》之学因之兴盛。嘉至北宋末为第二阶段。尊扬思潮发展至高峰,扬雄的若干思想因子被士人汲取,并融入意识形态的建构中。扬雄入祀孔庙,《太玄集注》《法言集注》问世。同时,对扬雄的批评和非议也在士人群体中扩展,成为尊扬思潮掩盖下的一股潜流。南宋为第三阶段。在宋金对峙的情势下,随着理学思潮的兴起,朱熹对扬雄及其著述进行了严厉批判,"莽大夫"的评价成为扬雄历史地位转折的关键,尊扬思潮衰歇。  相似文献   

13.
在东方古代文学史上,中日文学关系格外密切。中国对日本文学影响很大,特别是中国的魏晋玄学,在思想领域,对日本古代重要的物哀文学思潮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稿着重从时间层面、社会背景层面、文学思潮本身层面、两种文学观差别层面、对社会影响层面考察两种思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寺子屋是以招收平民子弟为对象的私立初等教育机构。在江户时代鼎盛一时,在近代化改革的浪潮中退出历史舞台。寺子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的产生和发展提升了日本国民整体的文化素质,为教育的普及和道德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日本社会近代化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明治初期实现了"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国民皆学"的既定目标。寺子屋对日本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日本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李先念,1909年出生于湖北黄安(现在的红安)县一个农民家庭。为了谋生,他曾学过木匠。因为经常走街串巷,他广泛接触社会,也成为最早接受革命思潮的一批无产者。  相似文献   

16.
张越 《史学月刊》2007,5(9):94-102
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共同构成了"新史学"思潮的开端。《中国史叙论》表现为"建设"大于"批判";《新史学》表现为"批判"大于"建设"。两者都以建设中国的新史学为共同目标。"新史学"思潮涵盖了许多不同政治取向、却都看重史学的社会功能并且要求改变旧史学面貌的多数进步学人。"新史学"思潮以批判旧史学为特征,但是其构建"新史学"理论体系的努力和撰述新型中国通史的尝试等学术建树,亦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17.
李峰 《史学月刊》2013,(1):104-118
庆历之际,与史学密切相关的春秋学在孙复等的倡导下,成为当世显学。受春秋学变革的影响,庆历之际的史学也发生显著变化,在欧阳修、孙甫、尹洙等的倡导下,意欲以新春秋学思想为指导来重新研究史学的思潮也随之兴起,在此过程中,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颇为突出的成就,从而使史学领域内气象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惨败后,中国思想界迅速涌起一股以宣传实行“群治”为目的的“群学”思潮。它引导资产阶级进行了初步的“合群”运动,从而把维新运动推上了高峰。它对于资产阶级政党的  相似文献   

19.
西方民族音乐学经过300年的酝酿,以比较音乐学崛起,与其同时出现的还有民族主义和人类学的音乐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对峙,这三股思潮最终磨合成以人类学为主流、音乐学为支流的民族音乐学或音乐人类学。之后虽有20世纪60年代末倾向于音乐学的“语言学转向”.但终究未能撼动人类学的主体地位,反而激发了人类学背景下反语言学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本文就西方民族音乐学100年来的发展轨迹从四个阶段加以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20.
岳锋 《丝绸之路》2009,(24):64-66
历史上的异质文化输入对艺术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敦煌艺术正是异质文化和本土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敦煌艺术具有文化融合的典范作用和对传统文化冈子继承的双重身份。敦煌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日趋成熟,为敦煌艺术研究的转型搭建了一个有益的平台。存中同当代艺术发展的进程中,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之后的本土文化回归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敦煌艺术作为中国中世纪的一部美术史,深入研究其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和兴衰发展中隐含的艺术规律,对于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突出中吲当代艺术的民族性、时代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