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长征锻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包含着五个方面的内容。长征精神的内涵不仅仅对当时有着深刻的意义,对当今社会也有着巨大的作用。长征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建柱 《文史春秋》2006,(10):41-43
《长征组歌》是一部热情讴歌红军长征精神的颂歌,在这部作品创作演出40周年之际,笔慕名来到北京军区政治部干休所,访问了《长征组歌》的曲作之一,75岁高龄的李遇秋同志。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担当过“首任驻藏大臣”的张经武,长征时期是中央军委直辖教导师的师长。本文讲述了张师长在长征途中率领教导师肩挑背扛机械物资的动人事迹。  相似文献   

4.
王娟 《旅游纵览》2024,(2):131-135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对于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赣州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中之重。自开建以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在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也存在诸如开发方式不科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建设资金不充裕、建设人员专业性不强和区域间缺乏联系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科学规划开发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金筹措和专业人才建设以及注重融合发展等,是促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建设的有效路径。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建设的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关于红军长征最著名的歌曲,当属《长征组歌》。在中国,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大多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6.
高华在《炎黄春秋》2006年第10期发表的《红军长征的历史叙述是怎样形成的》一文中说:“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他说:‘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毛泽东的《长征》诗(1935年10月)和他论长征伟大意义的报告,无疑对“长征”一词的传播和影响是广大和深远的。但是,并不能因此认为“长征”一词是毛泽东首先使用或首创的。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先后召开过一系列会议,对长征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于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会议研究,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长征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归纳概述学术界对这些会议的研究与进展,对于回顾长征历史,发扬长征精神,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福建史志》2002,(5):52-52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它所铸就的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中有两组数字令人肃然起敬:一组是反映红军将领年青有为、才华横溢的年龄数字,一组是反映长征艰苦卓绝历程的数字。  相似文献   

9.
莫伟鸣  何琼 《百年潮》2006,(9):60-64
<长征组歌>作为中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创作于1964年10月,首演于1965年8月,迄今已40余年了.40多年来,<长征组歌>历演不衰,创造了中国音乐史和演出史上的奇迹,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时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长征组歌>创作、演出的历程,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金庆 《文史博览》2006,(11):18-19
1954年8月,红军第六军团在湖南省桂东县寨前圩奉命誓师西征,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序幕,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于长征中的风云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等非常熟悉,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谈到长征这一段历史时却很少提到陈云。其实,陈云也参加了长征,尽管由于中央的特殊安排。陈云没有走完25000里的征途(只走了12000里)。  相似文献   

12.
唐霞 《文史天地》2006,(10):17-20
周素园是贵州的进步士绅,1936年以57岁高龄参加红军长征,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后又返回贵州从事统战工作。谨以此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相似文献   

13.
王兆峰  陈勤昌 《民俗研究》2023,(2):21-28+157-158
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根系和脉络。廓清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范例,探寻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成为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通过阐述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并以湖南桑植红色民歌为研究样本,透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文化基因要素,总结桑植民歌活态化保护利用的实践经验和传承挑战,最后从人格化传承、空间化保护、数字化再现和产业化利用等方面,系统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长效机制,以期为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喻彩霞  彭珊珊  李娟 《旅游纵览》2022,(14):89-91+95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娄底段的建设对于整个娄底市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带动湖南省娄底市文旅融合发展,该项目的实施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原有长征景区运营管理不顺,继续运营存在一定困难;建设长征景区的资金有限,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长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复合型体验式旅游产品匮乏;娄底市对长征文化旅游资源的统筹力度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旅游人才专业性不强,对长征文化理解不够深刻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提高认识,深入挖掘长征红色文化的内涵;整合资源,打造长征红色旅游全域精品;共享市场,提高长征文化旅游资源创造的经济效益;加大投入,积极争取长征文化景区发展的专项资金;注重人才,加强长征文化旅游专业队伍建设的策略,以期促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娄底段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静  唐柏林 《黑龙江史志》2014,(18):125-126
长征是一次艰难的历程,苦难中却孕育着新的力量。长征宣传了党的政治主张,使中国共产党深得民心。由此形成的革命理想主义、不怕牺牲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一切为了群众的重要品质成为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研究长征精神依然具有其时代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长征精神依然是中国梦实现过程中重要的精神支柱。我们需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实现伟大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红军长征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如"长征"一词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是不是"战略转移"?红一方面军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征的?遵义会议是不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陈云的《(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手稿是不是传达提纲?"四渡赤水"是不是"真如神"?关于张国焘的"密电"问题,其他几支红军的长征,红军长征的路程究竟有多长?三大主力会师后究竟有多少人?应该怎么理解长征精神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近日读程中原新著《毛洛合作与长征胜利》(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以下简称“《毛洛合作》”,引文径括注页码),甚为欣喜。这是一本专题研究长征时期毛泽东、专题研究张闻天在长征中的作用的著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书用丰富可信的史料说清楚了一些中共党史、毛泽东史、长征史研究中还没有说清楚的问题,全面记述了一些还没有全面记述的史事。  相似文献   

18.
张新  ;李晓蓉 《沧桑》2014,(5):123-124
红军长征期间在贵州开展的革命活动规模空前、形式多样,留下了太多类型多样,异彩纷呈的长征文化遗产。贵州长征文化遗产涵盖了红色文化遗产涉及的所有内容和要素,使贵州成为红色文化容量巨大的精神宝库。贵州长征文化遗产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应探索出一条开发利用行之有效的,有可操作性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与书结缘,尚祥书海,开阔眼界,增益智识,也实在是一种幸福。在笔者数以千计的藏书中,有一本书的阅读,留下了永难忘却的印象,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以下简称(《红军长征记》)。这部《红军长征记》最初形成于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不久。1936年8月,红军总政治部发出征稿函。  相似文献   

20.
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太多苦难的记忆。做为长征的领导者毛泽东。一位意志如钢。不轻易落泪的伟人却在漫漫长征路上四次流下了眼泪:为了穷苦的百姓。为了牺牲的战友。为了重伤的妻子。为了长征的胜利……[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