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水学在唐末五代发生了变革,其中以考察山川形势的“形势宗”占据了主流地位,其理论具有浓厚的美学意味。就在这段时期,山水画领域同样发生了巨变,山水画由稚嫩发展至成熟。通过对风水术转型前后理论的发展与山水画成熟期山水画论的比较,可以看到风水学对山水画的成熟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渝文 《钟山风雨》2011,(1):57-58
专门描绘自然山水的风景画,被称为"山水画".中国山水画始于六朝,后经隋唐的发展,到五代时进入高峰,再经过北宋、南宋和元朝,山水画逐渐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画种.  相似文献   

3.
张轶 《东南文化》2002,(10):68-75
中国绘画史上,“元四大家” 的山水画代表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高峰,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他们皆生活于江南,参以前代大师的样式,以五代董源、巨然为宗,标举“自娱”和“逸气”,自出新意,创造出新的样式,把文人画推进到完全成熟的境地。 尽管元四大家在绘画史上是作为一个整体对待的,但他们画风各异,各自有着强烈的个人面貌。尽管江南  相似文献   

4.
贾巧珍 《风景名胜》2021,(6):0137-0138
明清之际,在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下,出现了以四王为代表的摹古派,但是在当时涌现了一批不愿意对“古人丘壑搬前挪后”的画家,也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八大山人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他在四王山水画占领半壁江山的艰难状态下,用一己之力为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山水画走向现代审美。近年来有关于八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纵观这些文献,仅侧重于他的花鸟方面的成就而忽略其在山水画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文章主要对八大山人的山水画进行研究,通过对他生活的社会背景、个人经历、艺术思想、总体风格以及画中的现代语言来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出现以前 ,画家关注的对象是人物。对山石、树木、流水的描绘是作为人物的背景和衬托出现的。敦煌壁画也不例外。但是中国绘画艺术自唐代以后以山水为核心 ,而山水画的精神恰好体现在对树木的描绘上。这是因为早期绘画表现的角度区别于现在的角度 ,还因为它继承的是比兴和象征的传统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领域,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张大千等艺术大师融会传统技法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出山水画的人文精神,奠定了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基石。甘肃山水画家在继承中逐步创造出具有甘肃地域特色的山水画风格,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画坛所瞩目。  相似文献   

7.
一副优美的山水画,在不同的人心中会建立起别样的风景,但山水所传达的意境往往更加深奥。笔与墨是中国山水画用于描绘自然万物风景的主要方式----自然界虽不存在笔墨。正由于自然界不存在,笔与墨才有了充分的自由。本文尝试通过内部结构之逸境与超脱;意象化的山水空间之观看者与山水画、场景中的山水等方面,从无限的自由之后,发现山水画更多的角色与意境。  相似文献   

8.
山水画的发展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没有传统文化的引导,不可能产生独具特色的山水画艺术。研究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追求空灵、意境等表现动机,研究画面构成中的虚与实等的真正内涵,无不从传统文化谈起,尤其是山水画的创作进入我国经济文化空前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之后,梳理山水画发展的理论体系,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勇 《收藏家》2022,(3):55-66
从《论语》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开始,中国人对山水寄予了丰富的情感。山水之乐,是平淡天真的雅逸情致;山水之乐,是人们心灵中桃花源的向往;山水之乐,是“天人合一”的冷静直观。古人以诗言志,却在画中流露真性情,所以山水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重要艺术载体。中国山水画自五代宋初成熟完善以来,也逐步成为中国画的最主要宗脉。立轴山水画不同于手卷山水画逐段展开的欣赏方式,观者面对立轴画面会豁然开阔,在纵观全景之下,随着视线“穿游”于各色景致之间,“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  相似文献   

10.
山水格局与龙脉气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堪舆学中的龙脉观念及其自然观,在某些方面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借鉴,中国山水画的进步与繁荣也浸润着社会心理的发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杨亮 《丝绸之路》2011,(8):96-97
"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性画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的合称。他们在元代异族统治的政治、历史背景下,在动乱频发的社会里,隐居泉林,寄情山水,在继承前人传统山水画及理论的基础上,把强烈的个人情感借助山水画传达给观众,营造出一种萧瑟、孤独、清冷、宁静且远离世俗的意境,表现了那个时代文人无可奈何的心情。"元四家"的艺术实践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并且把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追求意境、寄托情思的全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当代山水画题材的选择形似其本身所带有的审美情趣是否为人所接受,是值得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的。由于题材的变化,当代山水画的物象造型、形式结构等也与古代山水画不尽相同,其中的保留与传承、发展与创新以及和题材、时代背景的相关性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刘忠国 《神州》2013,(36):286-287
六朝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残酷的社会现实迫使一部分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隐居山林,从事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玄、道、佛思想养育了山水画家的精神和气韵,加上山水诗的大量创作,使艺术创造者对于山水进行咏怀,以诗、文学、绘画的形式来抒情、畅意。以山水为背景的人物画的出现,人文士大夫参与绘画提高了绘画的地位,还有纸张的发明都为山水画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因此,山水画的产生是六朝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17,(9)
山水画最初作为人物画的补景出现,在隋唐时逐渐独立,至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一直对山水寄予了深沉的情感,山水画因此而成为中国画的大宗而延绵不绝,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由辽宁省博物馆主办的"咫尺江山——中国古代山水画手卷展"以包含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宋李成茂林远岫图卷、元王蒙太白山图卷、清王原祁西湖十景图卷等在内的32件精美的中国古代山水画手卷,引领观众透过古人的目光审视祖国的山川美景,感悟咫尺之间卧游山水的悠然自得与畅快淋漓。配合特展,辽博特别邀请了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论家、教育家孙世昌以"中国山水画手卷的欣赏"为题开展公益讲座,现根据讲座录音整理文字稿信息如下,以期共赏。  相似文献   

15.
王伟 《神州》2012,(26):215-215
我国山水画作为我国文人思想表达的载体和精神的栖息之地,有着别有韵味的艺术审美价值,是我国的文明瑰宝。我国的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创作群体、哲学思潮、绘画工具、个人境遇这些方面的影响,使我国山水画有了特别的艺术风貌,并且主导了我国绘画的发展。本文分别从"道"、"象"、"意"、"色彩"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山水画的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6.
房智 《神州》2012,(18):55-56
写意境、抒胸怀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内核,且写意是它的最高艺术境界。本文主要从搜集、整理并研究古代的山水画作品;专门研究古代的山水画史;横向对比研究,将山水画跟山水诗等其他山水艺术有机结合等三个方面探讨我国古代山水画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李西峰 《丝绸之路》2010,(12):95-96
傅抱石是中国山水画向现代转型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对国画艺术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本文通过对傅抱石作品及理论的赏析,揭示了形成其山水画风貌的主要因素,以期对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桂林山水凭借旖旎的自然风光与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众多艺术家为此挥毫泼墨,创作出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桂林山水画作品。然而当代多元文化融合的大背景,又对桂林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锤炼绘画艺术语言,展现出桂林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隽永意蕴,提升桂林山水画的格调、品质,创作出高品质的桂林山水画,成为当代桂林山水画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应以画家自身的素质、修养为基础,倡导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为基调,提升桂林山水画的绘画品质,进一步拓展桂林山水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刘家宁 《神州》2012,(34):204
创作最忌讳对自然的照搬照抄的描摹,无遐想、不求思变的所谓写实。山水画创作应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将眼中之景,化为心中的景,在外物与内心的互动中点画达意画出想要的效果。本文阐述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要素及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阿一 《丝绸之路》2011,(8):128-128,F0002,F0003
如果站在一大堆山水画面前,我想我肯定能知道哪一幅是王庆吉的,这里面有我对他山水画作的熟悉,因为王庆吉的山水画已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在山水画满山满坡地涌来并且是有太多克隆痕迹的境况下,王庆吉的山水画的确有他不同于别人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