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过程中,长期以来,许传音先生的身世与下落一直是一个谜。但是,作为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见证人,许传音曾担任南京安全区住房委员、世界红卍字会南京分会副会长、国际救济委员会中唯一的中方委员,而且战后他曾应邀到远东军事法庭上出庭作证。这样一位关键人物,历史不应也无法遗忘!1997年之后,随着《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的相继问世,有关许传音的资料越来越多,我们寻访许传音身世的念头也日益强烈。2003年12月,我们利用美国研究魏特琳女士的专家胡华玲女士来南京访问讲学之际,通过《现代快报》呼吁寻找许传音先生的线…  相似文献   

2.
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Bernhard Arp Sindberg),1911年2月19日出生于丹麦奥胡斯市一个奶酪商的家庭。在1937年淞沪抗战中,辛德贝格目睹侵华日军残杀中国无辜民众,留下了文字记载,并目睹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菲力蒲.彭布鲁克.史蒂芬斯(Phillip Pembroke Stephens)被日军打死。1937年12月5日到南京城外栖霞山江南水泥厂后,他与德国卡尔.京特博士(Dr.Karl Guenther)一道,在保护该厂厂产的同时,建立江南水泥厂难民区和小医院,收容难民和伤员,送出记录日军暴行的难民信,栖霞士绅、民众曾赠给辛德贝格"见义勇为"的丝绸横幅。辛德贝格自己也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了日军暴行,并驱车接送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约翰.马吉牧师,使马吉得以拍摄了一些电影镜头,写下《栖霞山之行报告》。他还为城内从事救援的其他外国人提供食品和消息。1938年6月初,辛德贝格在日内瓦向国际社会揭露了日军暴行,朱学范在其护照上写下"中国之友"的题词。辛德贝格于当年7月移民美国加州,1984年4月在美国去世。本组史料系辑译者新近从丹麦收集到的有关辛德贝格史料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一部求实创新的力作──《南京大屠杀》评介孟国祥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暴行。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最具代表性与典型性的暴行之一,是世界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它既是一个重大的史学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对它的评价和态度,关系到...  相似文献   

4.
12月7日,日本大饭府枚方市举行了一次引人注目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会”(以下简称“证言会”)。在会场内外,能够正视历史、主持公正的市民们与一小撮极力否认侵略战争史实的日本右翼分子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正气终于压倒了邪气。本月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高山、倪翠萍应日本熊本县日中友好协会的邀请来日访问。枚方市爱好和平的市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举办“证言会”,揭露当年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但是,右翼分子却跳出来捣乱,甚至扬言“要以实力阻止证言会”。当天下午…  相似文献   

5.
章开沅教授与贝德士文献研究──南京大屠杀资料的新发现王奇生近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日渐成为一门"显学"。一系列专著相继出版,专门刊物办得有声有色。今年又逢抗战胜利50周年,以此为契机,海内外学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兴趣益加浓厚。与之相随,抗日战争史研究如何...  相似文献   

6.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60多年了。那场至今 让全世界震惊的血腥大屠杀,已被历史镌刻在人类反对战争的纪念碑上。无论人类文明如何拓展,无论战争怎样远离和平,南京城下的累累白骨和34万不死的亡灵,都会昼夜不息地向着蓝天和白云,向着山川和绿水,向着正义与和平呐喊:为我伸冤! 当人们一次次追忆起那场中国最大的惨案时,定会声讨那些制造血腥事件元凶们的罪行,并追寻他们的下场和结局! 因指挥南京大屠杀受天皇赏赐、放下屠刀依然杀气腾腾的── 松井石根,日本爱知县人。1878年生,历任日本参谋本部驻中国广东、上海武官,驻华…  相似文献   

7.
兵戈 《中华遗产》2023,(7):98-109
铜雀三台,既是文人宴饮的雅集之处,又宣示了曹操的政治意图,具有丰富深邃的历史内涵。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正月,魏王曹操率领大军,回到洛阳。前一年,关羽在襄樊战区打出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军事胜利,逼得曹操集结大军,南征关羽。曹操甚至动了迁都的心思。多亏孙权偷袭荆州,在关羽背后插了一刀,才解除了危局。  相似文献   

8.
1937年 12月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侵华日军制造的一起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是刻骨铭心的。 日军在侵入南京的最初6个星期中;屠杀和平居民及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多万人,大肆抢劫、纵火、破坏、奸淫妇女。屠杀是自上而下有组织、有指挥地进行的,屠杀的命令来自军司令部、来自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来自“皇叔”朝香宫鸠彦,来自东京。屠杀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当时中国的首都制造积尸成山、血流成河的恐怖气氛,吓倒中国政府和人民,迫使其屈服、投降。 侵华日军的罪行,不仅大量…  相似文献   

9.
和尚的修行     
“今年的地产项目开盘就销售了将近两个亿,另一个自治区的商业地产大佬的楼盘,抄袭我们的打法,但同期相比,只卖出去六十来万,差得没影了!”面前的老板信佛近二十年,为人温和厚道,人称“和尚”,说起自己今年的业绩,他两眼放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哈佛大学的杨大清在《中日研究》第三卷第一期(1990年11月)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南京暴行史实的中日论战》文章,叙述了关于日本军国主义南京大屠杀问题的不同意见,今将其要点摘译并作补充。  相似文献   

11.
乍一听,似乎有些不大可能:这以“佛”为“教”的和尚,和以“和”为“尚”的佛教,向来都是温文尔雅、雍容大度的,怎么会跟这么吓人的“极端主义”扯上关系呢?  其实,佛教能够具有千古不衰的强大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完全是这“极端主义’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从佛教的“初级阶段”到“最高境界”,一直都无时无处无事不在“贯彻和执行”着这个特殊的“极端主义政策”!   不信!且听我分而析之: 首先,要出家当一名和尚或尼姑,走进佛门的第一步就是“剃度”。剃度者,乃剃除须发是也。古今中外,男子的胡须,女子的头发…  相似文献   

12.
明妮·魏特琳(Minnie Vautrin),1886年9月27日生于美国伊利诺州司考尔镇,家中世代务农。6岁那年,其母去世。魏特琳过早地承担起繁重的家务与田间劳动。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对读书求学的兴趣。由于她出生贫苦,常靠打工维持学业,深知求学之艰难,因而立志献身教育事业,魏特琳先进入伊利诺师范学校,毕业后靠打工积攒了学费,1903年又考入伊利诺州立大学学习。4年后毕业,做了一段时间的中学教师。不久,她又考入位于香槟城的伊利诺大学攻读教育学,仍是边打工边学习,直至191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由于美…  相似文献   

13.
《炎黄春秋》去年约我写一点回忆父亲的文字,因公务繁忙我未敢答应,后又将刊载其他同志写我父亲文章的杂志送我,使我和家人很受感动。我的父亲田家英生性活泼、开朗,长期在中央机关严谨有余的氛围里工作,竟一点没有改变他那洒脱不羁的性情。他有一方从地摊上买来的古印章,上刻“活泼泼地”,他特别喜欢,我以为那正是他的本性。父亲喜与人交往,好友来了,或清茶一杯,或茅台一盏,品酌之间,纵论天下。他曾对人说,他视人生两件乐事,一是读好书,一是和志趣相投的人聊天。的确,父亲有许多可以交谈的朋友、书友、挚友。何均伯伯就是…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1937年与1938年冬春之交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以其30万以上同胞被屠杀,数以万计的妇女遭凌辱,无数住宅、商店、机关被焚烧和抢劫,而震惊中外。“南京大屠杀”作为一个历史上瞩目惊心的事件,有其特定的背景和范畴。  相似文献   

15.
战争期间,一些日军官兵利用战斗的间隙,将自己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内心感受,以及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纪录了下来。战后,少数日军官兵的日记被公布于众,而更多的日记则仍埋没于民间。尤其是近些年来,在日本学和正义人士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批原日军官兵的日记和书信终于被陆续发现并在日本公开出版。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原日军官兵,出于内心的良知和正义感,将自己多年保存的当年在中国战场上的日记公之于众,并公开出版,以警示后人。这些日军官兵的日记,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记述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形。  相似文献   

16.
戚厚杰 《纵横》2014,(11):56-60
日本天皇、皇族之所以这么卖力地筹划、指挥,最主要的原因是南京为中华民国的首都,不仅有重要的军事价值,还有非常重要的政治象征与宣传作用.攻占它是摧毁该国领导机关与指挥机构、涣散该国军民斗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游宇明 《文史春秋》2010,(11):63-63
有人说:“女人是政治西服上的胸针。”意思是说玩政治是男人的事,女人顶多当当配角。其实,女人从政同样可以干大事,现代杰出女政治家固然不稀罕,即使是古代也不乏优秀的政治女性,比如武则天,比如太平天国女状元傅善祥。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编辑南京大屠杀幸存的日记与回忆专册,笔广泛查阅了全国各级政协史资料和有关书籍报刊,搜集了数十篇公开发表的幸存日记和回忆,另外,我们还有幸征集到数篇幸存的日记与回忆录手稿。根据幸存回忆内容的体裁,笔将上述资料分为日记、幸存官兵的回忆、幸存难民的回忆等专题。  相似文献   

19.
柳哲 《文史春秋》2001,(4):58-60
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结束了在美国16年的寓公生活,在程思远等的陪同下,于1965年7月回归到祖国的怀抱。这在当时是震惊世界的特大新闻,在国内外媒体都有大量的报道。程思远作为李宗仁回国的主要见证人,从1956年至1965年近10年中为李宗仁回国所做的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王淼 《文史精华》2011,(7):58-63,1
单士元(1907--1998)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中的老实人。老老实实治学,老老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半个多世纪来,他是这样走过来的。他常说:“我半个多世纪都在故宫。故宫博物院的院龄,就是我的工龄。”实际上,早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925年10月成立前10个月,他就已在故宫工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