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有个阿古登巴,是个家喻户晓的神奇人物,简直可以同格萨尔大王齐名。不管是在西藏,还是在四川、青海、云南、甘肃的藏族地区,人人都爱说爱听阿古登巴的故事,有人甚至把这个堆穷(农奴之一种)说成是弘扬佛法的智者的化身,是为人民排难解忧的智慧之神、欢乐之神。但在许多故事中,阿古登巴完全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农奴,他并不靠魔法,而是靠自己的巧计取胜。 阿古,藏语“叔叔”的意思,是对长辈的一种尊称; 登巴,有“滑稽”的意思。 按藏文原义,阿古登巴就是“滑稽的叔叔”。但也有人说,是“顿巴”,而不是“登巴”。“顿巴”是“导师”、“聪  相似文献   

2.
史诗《格萨尔》中的藏族传统体育吴宇传说至今1500年前,藏族群众在祈祷丰收的“望果节”时就举行斗剑。角大、耍梭标等活动。但是,由于直到公元七世纪藏族文字才创始,相关文献遗存非常有限,这些传统体育究竟缘何产生,具体形式发生了哪些演化,始终鲜为人知。青海...  相似文献   

3.
巴依儿歌     
巴依儿,巴依儿,麻呢尕之尔土昆尼巴依儿吆!巴依儿,巴依儿,玛尼赛航古尔邦茶玛尼巴依儿吆!巴依儿,巴依儿,玛尼诺颜科罗莫洒杭土拉吉巴依儿吆!巴依儿,巴依儿,科罗莫儿尼卓喜君诺颜杭土拉吉巴依儿吆!巴依儿,巴依儿,奥斤莫儿都铁尔个阿斯盘尽拉吉巴依儿吆!巴依儿,巴依儿,他日阿托思光生拉吉巴依儿吆!巴依儿,巴依儿,土古二堂挺古日吉巴依儿吆!巴依儿,巴依儿,古尔邦茶玛巴牙吉吉赛吉日阿苦波罗给。翻译:欢乐啊欢乐,这是我们三川人的欢乐,欢乐啊欢乐,这是我们美丽三川的欢乐,欢乐啊欢乐,这是我们远路来的官人们聚会的欢乐,欢乐啊欢乐,这是远方的朋…  相似文献   

4.
勺哇,又称“杓哇”,藏语为“勺人”之意。勺哇地处甘肃卓尼县北部,白石山南麓,东与临潭县野林关镇、八角乡毗邻;以野木河为界,南连恰盖乡;西北与康多乡连壤。现辖光尕、大庄两个村委会.由地力、初路、里布湾、地尕号、大庄、郭加、拉巴、光尕等八个村民小组构成。截至2010年9月。据笔者考察,在辖区内除了勺哇人。还有部分藏族和汉族居民,  相似文献   

5.
藏族有个阿古登巴,是个家喻户晓的神奇人物,简直可以同格萨尔大王齐名。 有人却把他说成是宣传佛法的智者的化身,是为人民排难解忧的智慧之神、欢乐之神。 阿古,是藏语“叔叔”之意,是对长辈的尊称。登巴,有“滑稽”的意思。按藏文原意,阿古登巴就是“滑稽的叔叔!” 也有人认为,是“顿巴”不是“登巴”,“顿巴”是“导师”、“聪明人”。 其实,这两种含义并不矛盾,都符合阿古登巴的性格特点。阿古登巴实际上是一个既滑稽幽默又聪明智慧的人物,是人们尊敬的导师。 在广大的藏区,人们多叫他阿古登巴。而在四川康巴地区,有些地方却叫他“登巴俄…  相似文献   

6.
藏族的游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据传早在1500多年前,雅隆地区的“望果节”中就有斗剑、角力、耍梭标等游戏活动。公元七世纪以前,藏族的谜语游戏就非常普及,并成为统治者持政议政的手段之一。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诸部落,建立了吐蕃帝国。从吐蕃政权建立到崩溃的二百多年间,几乎在许多的宗教和民间的节日及庆典上都要举行各种游戏活动。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等名胜古迹的墙壁上,就有摔跤、抱石头、坐翘翘板的游戏画面。十五世纪中叶,由五世达赖喇嘛为藏族男子所规定的“男子九术”中,就有射箭、举石头、游泳、摔跤等游戏内容。1401年,宗喀巴大师  相似文献   

7.
“莎木春”是自唐宋延承到现在的藏族古典锅庄舞。已逾八九百到上千年历史了。过去的岁月里除个别特殊情况外,莎木春活动从未间断过。 “莎木春”藏语,意为广场盛会。其主要道具是“巴东”,即用皮制作的鼓,鼓的两垂系有鼓锤。在跳莎木春舞时,一定要持巴东鼓,一边跳,一边唱,一边摇动巴东鼓,不时有轰鸣悦耳的声响,场面热烈,还要燃起冲天篝火,众人围着篝火跳舞。 莎术春活动区域及历史 莎木春主要流传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以东的藏巴哇地区和以西、以北的民族地区,但历史上流传面还要宽些。有些地方为其他群众性文化活动形式代替了,如戏龙、跑纸马、耍狮子等,有的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改为举办花儿会或者观赏秦腔戏。 卓尼县藏巴哇地区,主要包括柏  相似文献   

8.
《西藏人文地理》2013,(6):18-19
自去年开始,北京画院为了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画家的艺术创作,推动当地美术事业繁荣发展,促进祖国各民族之间优秀文化的交流活动,组织专门的学术力量策划了“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家系列邀请展”。“和美净土——巴玛扎西水墨画展”是此次系列展览活动的第二回展出,集中展示了藏族画家巴玛扎西近年来的水墨创作。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美术家协会、西藏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西藏书画院、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作为藏族画家巴玛扎西在首都北京举办的首次个展。  相似文献   

9.
白马藏人的面具舞──池哥昼王国基在甘肃陇南文县的铁楼乡白马河一带,居住着一个约有3000多人的颇带神秘色彩的民族-我国古代民族的后裔,现在均称白马藏族。他们自称“尕马身”,意为白马人。对一般人来说,白马藏族只不过是一个操着藏语、穿着五色藏袍、白毡帽上...  相似文献   

10.
尕藏寺全称尕藏班觉西周达吉林,位于朵堆康巴地区,现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称文乡。古代把称多县一带叫嘎瓦隆巴,它是通往内地与西藏的交通要道。由于孕藏寺地处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对内地与西藏政治、文化等交流方面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如今寺庙在满足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在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制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曾多次获得省、州、县、乡级“先进”、“文明”寺庙的荣誉称号。京藏寺的创建孕藏寺一带居民早期信奉本波教,后改信宁玛派,公元1268年元朝帝师八思巴途经该地区时又改信萨迪派…  相似文献   

11.
藏品介绍 这是一套12张“莲花生大士圣迹”,清朝早期作品,已具有明显的汉藏绘画技法融合的特征,其中汉族青碧山水的构图,画法已经与传统的唐卡技法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这套匝尕反映了清朝早期汉藏文化之间往来的密切。藏族传统文化中,莲花生大师被认为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相似文献   

12.
巴郎鼓舞流行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的藏巴哇、洮砚、柏林三个乡,是一种融说、唱、跳为一体的藏族民间古老的歌舞形式。当地藏族称巴郎鼓舞为“沙目”,其表演的场地称“沙目”场,它具有既祭祀又娱乐的双重内容。 巴郎鼓舞只在春节期间进行,平时不作专门训  相似文献   

13.
藏族分布在西藏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自称“博巴”。但在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的称谓,如阿里人自称“兑巴’、后藏人R称“藏巴’、前藏人自称“卫”、昌都以东的人自称“康巴”,还有“安多吐”,“喜绒哇”“工布哇”等等。虽然分布地域广,但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个整体,认为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是生命的又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观念为藏民族所认同,他们心目中普遍存在着生命“轮回”的观念,相信人死后会再投生的。所以,他们对逝者都很恭敬,并根据不同情况、不同身份、不同地区习俗加以安葬…  相似文献   

14.
扎尕那记事     
你不知道扎尕那,没关系,扎尕那迭部县益哇乡。你也不知道迭部在哪蟹,好吧,迭部位于’”肃省廿南藏族自治州,这个自治州位于甘肃南部,四川以北。现在,困惑的你开始用百度地图搜索扎尕邪或学迭部,可能你需要不断地放大比例尺,才能在面积更加厂’大的地图上看到你熟悉的路线。西面100多公里之外,是从甘南州通向阿坝州若尔盖的草原公路,东部约200公里外就是从陇南通向广元的险恶山路,当年诸葛亮北伐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原荣 《中国土族》2003,(3):34-34
自14世纪以来,黄南同仁地区的吴屯、年都乎、郭麻日、尕撒日等村庄的藏族、土族群众中逐渐形成了家家从艺、人人作画的浓厚艺术氛围,涌现了不少艺术大师。这里产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绘画、雕塑、堆绣等艺术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称“热贡艺术”。热贡艺人的作品不仅遍及藏区各地,还流传到南亚、欧美各国。  相似文献   

16.
贤巴是史诗《格萨尔》中的霍尔国大将军。藏语“贤巴”二字是特指不仁不义的杀手。那么霍尔国大将为何要取这样一种怪诞的名字呢?据说,他和英雄格萨尔王的前世都是仙界的神子,在他们下凡前的圣宴上,贤巴不慎先吃了肉,然后才吃了措(藏滑,一种积功德的食品、藏族习俗中,先要吃措,然后才能吃肉),所以他包于蝎蛋内来到了人间,孵化后,首先将其父母吃掉了。至于其他生命只当脚下之草,任意践踏,故得名“贤巴”。但不知何处是贤巴的人间故乡。  相似文献   

17.
制作唐卡的材料分为两类,一类为丝、绢制作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类用颜料绘制的叫做“止唐”。藏传佛教中的度母是绘画中表现最多、最动人的形象。本介绍了藏族绘画(唐卡)中的宗喀巴、萨迦班智达二位宗教领袖及绿度母、吉祥天母、马头金刚等唐卡。  相似文献   

18.
《牡丹亭》第二十一出《谒遇》中有“香山嶴襄巴”句,“香山嶴”这个地名首见於第六出《怅眺》。徐朔方先生在其《牡丹串》校注本中先後将“香山嶴”注释为“今广东省中山县境内”、“今广东省澳门”;“香山嶴襄巴”的“巴”字则注释为“寺庙”,并以澳门建有三巴寺(圣保罗教堂)为旁证。本文认为,“香山嶴”在历史上并非澳门专称;“香山嶴裹巴”的“巴”是“长住”之意。以目前所得到的证据,还无法确证《牡丹亭》中包含了澳门情节,也无法确证汤显祖到过澳门。  相似文献   

19.
自唐朝以来,藏传佛教一直是藏族人的主要信仰。清初,西方天主教开始传入西藏阿里地区,尤其得到了古格王朝的支持。自那以后,梵蒂冈派人前往西藏境内传教,但终因天主教-神教主张与佛教“生死轮回”等学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加之其他诸多因素,导致西方传教士在阿里、日喀则、拉萨等地的传教活动均以失败告终。清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将传教活动转向西藏边缘地带, 即澜沧江中游滇藏交界的西藏芒康县盐井乡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茨中、茨古、巴东乡以及怒江贡山县以及四川藏区等地。经过多年的努力,芒康及澜沧江中游等地部分藏族人终于放弃了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天主教,成为我国藏族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惟一一处信仰天主教的藏族社区。  相似文献   

20.
陈雷 《北京文史》2007,(1):62-63
京西永定河畔龙泉雾村的“石锁会”,又称“太平石锁”。这种耍石锁的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既是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又是一项民间的体育锻炼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