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生胜 《中国土族》2014,(Z1):10-15
<正>青藏高原东部,祁连山支脉龙王山下,湟水河北岸,共和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就坐落在这里。这方土地古老而神奇,从东北大草原一路走来。驰骋高原300多年的吐谷浑后裔们最终选择在这里扎下了根;这方土地沧桑而青春,40万勤劳、智慧的土乡儿女背依高天,脚踩厚土,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神秘的宗教文化、神秘的青稞酒文化、神秘的高原农耕文化、神秘的土族民俗文化,使这方梦幻般的大地充满了像土族阿姑七彩袖般艳丽的梦想。斗转星移,世事  相似文献   

2.
和自己的爱人、朋友,在一个海边的小村子,唱歌喝酒;梦想有生之年,什么时候能在春晚唱《一个儿童的共产主义梦想》或《中国孩子》  相似文献   

3.
李振宁敦敦实实地站在北京冬日的阳光下,跟他身后的那些灰头土脸的北方乔木浑然一体。1990年他从这里下海,离开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下称体改所),发誓不混出个头脸不回来。之后他去了南方,杀进那些藏着梦想的资本市场,2000年底,终于身家过亿地回来问当年的同道:经济学家们,你们之中有谁敢说比我更加了解中国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4.
1、春天的草原因为雪停了狼就安静下来了因为鸟唱了羊群就沉默起来了在这个季节里雨水好花也好夜里的脚步声又不知被谁偷走了2、夏天的草原草原上的帐篷吻着暗绿那水晶般的唇在这里原本是笑声唤声可在牛羊热情的环绕下今天,这里静谧成一幅动人的画卷一声牧歌都可以磕破的静在这个绿色的葳蕤中那牛羊沉默的美中有一种热恋与感动攀升而漂移不定在这个季节里可以述说的不太多。而诗人和画家的生活却觉得很丰富……在草原不管什么时候看月亮脸上满是笑容可谁也不会相信它是一个哑巴可谁都发现它的哑巴是一种美丽它总是拿着一把银色的梳子梳理草…  相似文献   

5.
邹俊 《神州》2009,(1):7-7
当大部分读者拿到这本杂志的时侯,2009年的新年钟声也就敲响了。每当走到这种时空坐标点的时侯,不管迷茫也好,得意也好,总要环顾一下四周,回头看看来时的路,抬头望望要走的路,为的就是歌中唱的,"我要飞得更高"!  相似文献   

6.
世代居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在长期与严酷自然条件相抗争和适应中,养成了开朗乐观的性格。人们都说,这里人们的笑颜最灿烂,这里人们的性情最阳光,这里人们的舞姿最动人。每逢节假日,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青年男女、老人小孩,拉起手、肩并肩、翩翩起舞。秋收打场时节,农民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一边围圈起舞。在牧区,经常举行有趣的篝火晚会,人们跳呀唱呀,通宵达旦。在今天的西藏,歌舞不是表演,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笑容也不仅仅是表情,而是大家内心绽放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春耕(怒族)     
女唱:江东的阿哥哟,你听,布谷鸟叫得多么欢乐。男唱:阿妹哟,阿哥听见了,布谷鸟唱的是春耕歌。女”昌:布谷越唱越高兴,唱得杜鹃开遍了山坡。男唱:杜鹃花开遍了山坡,我们就要积肥、春播。女唱:勤劳的阿哥哟,请赶快架牛、挥锄。男唱:勤劳的阿妹哟,秋后再唱丰收歌。春耕(怒族)@施文兴~~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建设,是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更是青藏各族人民的夙愿。从今年7月1日起青藏铁路全线运营,使得我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夙愿完全实现,青藏高原上的各族儿女无不欢欣鼓舞。雄奇壮美的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9.
姚鲁南 《世界》2005,(1):44-47
四、这里的夕阳静悄悄 黑龙江和内蒙古的交界,景色奇美,甚至使人不敢相信这里竟是塞外,而不是九寨。“蓝蓝的天空,嘿~,辽阔的草原,诶~~”队医曲教授(703医院的医生)唱得苍凉而高亢,有滋有味。大家异口同声地要求在这里停车拍照。  相似文献   

10.
往地下深挖     
媒体话语里2011年被称作中国的事故元年。地铁也好,火车也好,飞机也好,这些被发明出来增进人类文明的机器,竟然通通失灵,成了杀人武器。我们似乎到了一个时刻,灾难越积越多,且都和人类自身脱不了干系,如果不清理干净,其残骸可能将活人也窒息。  相似文献   

11.
我的村庄     
张永平 《中国土族》2010,(Z1):74-75
一四川有一个地方叫卧龙,那里到处生长着大片的竹林,是中国著名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而我的家乡叫龙卧,是青藏高原极其普通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山村,这里长满了耐旱的柳树、沙棘、灌木。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淳朴友善。这里没有南方的炎热,有着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这里没有诱人的蔬果,却有着养人的土豆和白菜;这里也没有可爱的大熊猫,却有着机灵耐寒的麻雀和孤独的苍鹰。  相似文献   

12.
亿万年前,地壳裂变隆起特提斯古海的海底,在地球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凸部,这就是位于北纬26度至40度、东经70度至140度的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 啊,旷古而荒凉的青藏高原! 它高繁缺氧,寥无人烟,地理学家称这里为“地球第三极”;生物学家称这里为“生命禁区”;藏学家称这里为“魔域”、“死城”。193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他著的《亚洲腹地探险记》里,曾形容这里景况是:“世上无论何人到此,未有不胆战股栗者。” 闯进“魔域”、“死城”和“生命禁区” 然而,38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12万名官兵,牵台4000里青自公路穿过浩瀚的柴达本…  相似文献   

13.
西行记     
正每个文艺青年都渴望穿行青藏高原,科研工作者同样拥有自己的梦想,而我算是一个从事科研工作的文艺青年。感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甘霖等老师的厚爱,让我参加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活动。整个科考行程自2019年7月下旬开始,历时一个月。关于本次调查的意义,赵玉国研究员如是说:土壤资源清单无论在科研和生产上都十分重要,目前青藏高原没有精细的土壤图,已有的工作尚存在一些缺憾,如土壤类型不完备等,从国家战略角度急需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一路奔腾东下,在青藏高原东南端这片丰沃的土地上划出第一道优美的曲线,“九曲黄河第一弯”围抱着的这片绿色高地,就是甘南。在这里,旖旎的风光,以四季的不同方式为你展现高原的壮美;在这里,独特的地貌鬼斧神工般地为你诠释大自然的奥秘。草原覆盖的甘南,雪山掩映的甘南;河流交织的甘南,海子点缀的甘南;牛羊漫步的甘南,格桑怒放的甘南;遗址遍布的甘南,被浓烈的宗教氛围熏陶着的甘南: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藏族人,缘风而走,逐草而生,放牧牛羊,创建家园,风情别具。这里有最原始的生活方式,这里有最豁达的生存理念,在这里,你可以放下所有的行囊,你可以忘记所有的忧伤,因为这里就是梦开始的地方——香巴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正>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亚洲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三江源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其生物多样性在千百年来牧业发展的夹缝中仍保留了相当的规模,大量珍稀物种留存至今。因此,这里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从这里发端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滋养了中国乃至东亚东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亚洲的中心地带,有一个巨大的隆起,像是整个亚洲高高挺起的脊梁。而亚洲大陆几条著名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都不约而同地在这里聚首,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山结,这就是与青藏高原同称"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  相似文献   

17.
岭南地区南越国墓的文化因素构成情况大体有三:一种是相当典型的越式墓,墓主当为比较纯粹的土著越人;一种情况是越式特征已经减退而汉式因素亦不明显,墓主当为受到汉文化一定影响的土蓍越人;第三种情况是汉式因素比较明显却仍然存在相当强烈的越式因素。其中最后一类墓年代更晚,分布亦较为普遍,族属似可称"次生越人"。从考古学文化和历史背景分析,岭南汉族的最重要来源应该是"次生越人"。南越国土著越人与南下汉人融合的大趋势是"次生越人"的形成和壮大,"文化上汉化"的同时,还存在"民族意识上越化"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8.
·2004·冬季号中国土族时间新世纪夏天。地点不冻泉加油站人物大嫂———土族农村妇女。小雷———汉族青年司机。卓玛———藏族加油员。[加油站一角,露出“中国石油”鲜红标识牌,并竖有“安全第一”等标语牌。在“司机之家”锦旗下设有茶水矮桌和小凳。[远景为连绵起伏的巍峨雪山。[一串汽车喇叭声、车轮声。[幕启:藏式发辫盘在头顶、身穿黄色工作服的卓玛,笑容可掬地走上,边哼唱《青藏高原》歌曲边眺望。卓玛咦,咋还不见老站长回来呢?(又眺望)呀啦索!又来了不少运输车辆,扎西正在忙着给加油,我得赶快去多烧些开水,不能让司机师傅们喝不…  相似文献   

19.
商周王朝南进掠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人也好,周人也好,都是在黄河流域发展壮大,并相继在这里建立政权的。黄河流域也是中国早期冶铜业的中心,迄今所见的从仰韶文化晚期,直至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铜器,都出土于这里。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表明,仰韶文化晚期虽处于铜石并用时代,即尚处于使用纯铜的阶段,但至少在夏代已掌握制作青铜的冶金技术,踏进了青铜时代的门槛。商王朝建立后,中原地区的青铜冶铸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但进入鼎  相似文献   

20.
《神州民俗》2010,(9):30-31
珠海金湾区三灶镇,昔时为南越族生息繁衍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列为荆楚之南疆,迨及秦汉,中原文化南传,南越国主赵陀,又倡“和辑加越”,在中国的民族史上开融合先河。三灶八堡歌以唱地名、唱交通而闻名遐迩,是岭南民间歌谣的奇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