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世华 《南方文物》2010,(3):166-168,61,I0001,I0004
<正>我国少数民族刺绣工艺都各具风格,"其中以苗族刺绣最为著名,被称为‘苗绣’,早有专家将其列入中国名绣"①,是我国民族艺术中的一朵璀璨之花。湘西苗绣是湘西苗族文化及情感的的特殊载体,传承着苗族的历史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正>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  相似文献   

3.
1—1《苗族古歌》(有的翻译成《苗族史诗》)谌称为苗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它不但具有文学、史学、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的价值,而且还表现出苗族先民浓郁的原始文化心理特征。直到今天,在苗族的日常生活中都还隐现出这些传承下来的文化心理因子。因此,探讨《苗族古歌》中的原始文化心理建构,无疑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苗族的社会历史生活和文化创造活动,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而要考察《苗族古歌》的原始文化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考察苗族先民的文化创造活动,这是因为,《苗族古歌》作为苗族先民最  相似文献   

4.
汪雪莲 《黑龙江史志》2013,(17):260+262
川南苗族情歌,以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传承着苗族文化中的情爱谱系,然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的苗族文化血脉却面临断裂的境地。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苗族民众,也将由以"歌"为中心的审美化生存过渡到以"钱"为中心的功能化生存。是祸是福,只能留待历史来回答。  相似文献   

5.
苗族是贵州南部地区的主体民族之一。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苗族就有396591人(1990年统计数),占全州总人口3287565人的12.06%,而且在全州的十二个县(市)中均有苗族居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惠水县,共有77697人,人口最少的是荔波县,只有6413人。从苗族分布的行政区域看,一个县内不仅同时有不同方言的苗族居住,即使是同一方言甚至是同土语区的苗族,其支系在风俗、语言及区域文化上也略有一定的差异。黔南苗族有20多个支系,按方言划分为:一、黔东方言(中部方言)苗族;二、)11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三、湘西方言(东部…  相似文献   

6.
"巴岱"信仰是湘西苗族社会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体系。至今,湘西苗族社会仍活跃着大量的"巴岱",其信仰内部的"分脉"泾渭分明却又共存于湘西苗族社会,对湘西苗族人们的精神、情感、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苗族巴岱信仰研究》从历史与现实双重维度,透视苗族"巴岱"信仰变迁过程中的诸种情态,历现由于社会变动和文化交流的作用,苗族原有牢固统一的宗教体系受到冲击所作出的回应,揭示特定历史场景下苗族社会宗教仪式行为与政治、权力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以及宗教仪式作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方式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麻勇恒 《民俗研究》2013,(2):120-128
春节尽管并非苗族传统习俗中的"原生单元",但在文化融入与相互采借的进程中,它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结构性嵌入,成为表征苗族文化生态信息的重要载体。文章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苗族村落社会中春节文化实践的仪式过程,并通过与90年代以前的苗族春节文化事象相比较,来探讨苗族村落社会发生的文化生态嬗变之因。  相似文献   

8.
我国苗族族称定为“苗”,是各地苗族自称“Hmongb”(蒙,清鼻音)、“Mongb”(蒙,浊鼻音)、“Hmaob”(毛,清鼻音)、“ Maobl”(毛,浊鼻音)、“Hmub”(母,清鼻音)、“ Mub”(母,浊鼻音)、”Hmangb”(芒,清鼻音)、“Mangb”(芒,浊鼻音)等的音译,为全体苗族同胞所承认,可以说是苗族的共同族称。此外,各地苗族还有一些次族称,如湘西等地区苗族自称为“Ghab xongt”,音译“嘎雄”;湘西泸溪地区苗族自称为“Deil sangb”,音译“待桑”;黔东南部分地区苗族自称为“Ghab Nes”和Deil Yul”,音译为“嘎娜”和“待尤”;广西融水地区苗族“Deil Gef”和“Hmongb”两种自称并存,两者音译为“待格”和“蒙”。这些共同族称和次族称,都有其来源和含义,只因过去苗族没有文字,未能写成史书流传下来,后人无法知道罢了。因而苗族族称都是由不同时代、不同  相似文献   

9.
<正>苗族是一个苦难深重、坚忍不拔的民族。由于各种缘由,苗族无奈放弃了自己曾经生息的东部平原水乡,一路逶迤迁徙到以高原山地为主的西南腹地。顽强的苗族同胞在这里繁衍生息,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叹为观止的就是穿在苗族姑娘身上华美端庄、绚丽多彩的服饰及银饰。苗族有一句俗语叫做"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穿戴银饰成了美丽苗族姑娘锦上添花的首选,略施粉黛的俊俏脸庞在光华熠熠的银饰装点下,更显得华美典雅。银装上颈饰和衣摆等吊饰"汆汆汆"的撞击声如清泉般流淌,亦如玉石落地般清脆,使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苗族如此钟爱银饰,并非偶然。苗族认为,银是无毒的,如遇上毒会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素有“衣冠大国”之称,而苗族则当为“衣冠大国”中的“衣冠大族”。苗族分支众多,服饰各异,据统计,仅不同款式的女性服饰即多达一百二、三十种,其丰富多采远非其他民族可媲美。在苗族众多服饰里,最引入入胜的首推苗族银妆,其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银光烟活惹人注目。与其说,生活在中华广麦大地上的56个民族,苗族最酷爱银饰,倒不如说,苗族之于银饰,超出一般酷爱的程度,升华到了一种“特殊缘份”的境界。苗族世代以务农为业,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辛劳所获的相当部分被用来换取银元,而银元则几乎无一例外地被送进银匠的…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素有"衣冠王国""服饰大省"之美誉,而苗族服饰,则为其中之蔚为大观者。贵州省苗族人口400多万,占全国苗族人口的50%,是中国苗族聚居的大本营,因而也成为苗学研究的沃土。由于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苗族服饰库"即创建于贵州省博物馆,其藏品的装饰技艺及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已引起学界较为密切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黔北苗族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其以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文章旨在对黔北苗族刺绣图案进行艺术语言分析,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黔北苗族刺绣图案在设计中的应用和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同质化很严重,旅游纪念品的质量也普遍不高,营销手段单一。文章以凤凰"小红鼠"银饰为例,结合人类学相关理论,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进行分析,提出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建议,立足民族特色,创建品牌,提高附加值。一、苗族银饰的相关人类学理论苗族银饰作为苗族这个族群区别于其他族群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着其内在的文化遗存,苗族文化中的文化内涵除了语言方面的阐释之外,服饰(特别是银饰)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阐释。  相似文献   

14.
试论苗族妇女的婚姻自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自主权是妇女的基本权利之一。苗族妇女的婚姻自主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婚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丈夫的权利;二是婚姻破裂后离婚的自主权;三是离婚或丈夫死后再婚的自主权。苗族妇女自古以来就崇尚婚姻自主,恋爱自由。但是在苗族妇女中自主婚姻以及父母包办、舅权干预婚姻基本上同时并存,离婚的权利同样如此,再嫁的权利和家族的干预同时并存。本文拟从上述几个方面对苗族妇女婚姻自主权的衍变进行探讨。一、苗核妇女争取婚姻自主权的表现形式在苗族婚姻发展史上,自由恋爱的婚姻出现较早。和人类的其它众多民族一样,苗族在远…  相似文献   

15.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跨境民族。现有人口1000多万人。苗族在国内外的分布是:中国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湖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区;在国外,200多万苗族人口主要散居于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  相似文献   

16.
贵州建省以前,几乎没有文献记载境内苗族生活情况。明永乐年间建省以后,到嘉靖年间始有《贵州图经》、《贵州通志》和万历年间郭子章的《黔记》等问世,对苗族有所记载。清代几次大修志乘,还有私人著述,记载苗族生话才面宽而详。现根据这些文献探讨明、清时代苗族的物质生活及其变化。苗族语言主要分为三大方言,按地理分布,黔东北、湘西、鄂西、川东称为东部方言区;黔东南、桂东北、湘西南称为中部方言区;福泉西部至贵定一线以西到川南、云南、桂西北称为西部方言区。苗族先民,都是髽首,即以麻束发,后来都挽椎髻,不一定用麻了。妇女挽椎髻,在有明以前,部分地区已改变为包头巾,或  相似文献   

17.
<正>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同质化很严重,旅游纪念品的质量也普遍不高,营销手段单一。文章以凤凰"小红鼠"银饰为例,结合人类学相关理论,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进行分析,提出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建议,立足民族特色,创建品牌,提高附加值。一、苗族银饰的相关人类学理论苗族银饰作为苗族这个族群区别于其他族群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着其内在的文化遗存,苗族文化中的文化内涵除了语言方面的阐释之外,服饰(特别是银饰)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阐释。  相似文献   

18.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中,居于第五位。苗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自己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和习俗礼仪。但由于苗族的分布较广,地域各异,加之各地人民的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心里素质、受各兄弟民族的影响以及信仰的不同,因而,苗族无论是聚居坝寨,还是散居山壑;无论远距百里,还是同寨邻居,其生活特点、习俗礼仪都不尽相同。这里所介绍的,仅是聚居在黔东南台江县一带苗族人民的待客礼俗。  相似文献   

19.
傩戏是苗族"还傩愿"酬神、谢傩时上演的戏,也是民俗活动中常见的求神悦神方式。从远古神话传说到现今的信息化时代,形式多样的傩戏都与社会性别有着不解之缘,通过"三女戏"的展演,探讨女性在历史上曾经的生活面貌和发展变迁历程,再现苗族社会文化根源、社会分工模塑及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折射出苗族社会的本初形态。  相似文献   

20.
苗族婚歌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共经历了萌发、停滞、复苏及兴盛四个发展阶段,学者从各自学科角度对苗族婚歌进行学理性分析。学术界对苗族婚歌的研究主要散见于苗族民歌、苗族婚俗的研究之中,对苗族婚歌的专题性研究还有待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