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黄梅采茶戏入典年代和流播198O年5月23日,我访问了波阳县文化馆赵南元同志。据地介绍:池是1959年开始从事文艺工作的,1960年成立波阳县采茶剧团时他搞音乐,后来稿编导,剧团缺演员,也参加演出。1969年剧团撤销,他随团并入县赣剧团,现在文化馆搞创作。他说采茶戏建国前叫三角班,又名“黄梅调”,相传明代中叶由黄梅县传到波阳。解放前黄梅县经常发大水,不少民间艺人,到翻阳湖两岸逃水荒,用道情、连厢等形式,将黄海采茶戏传到了波阳。一般来说事唱一本正戏,再唱“找”戏。正本戏如《珍珠塔》、《罗帕记》、《乌金记》等,小…  相似文献   

2.
由省委、省政府决定编修的《广东省志》分志之一———《人物志》 ,历15个春秋 ,于最近出版发行。《广东省志·人物志》包括“人物传”和“人物表” ,共170多万字 ,16开本 ,分上、下两册。入志人物是多方面的 ,有政治、军事、文化教育、艺术、民族、宗教、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 ,林林总总。“人物传”记述了从秦代到1994年已经去世的908位历史人物(生人不立传)。“人物表”列出从明朝到民国时期在广东任省领导职务的官员 ;建国前中共广东区委、广东省委正副书记 ,以及建国后省五套领导班子、省军区领导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  相似文献   

3.
在湘西沅水河畔有一位已达耄耋之年的民间艺人,曾经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专场演出,并受到亲切接见。他一度被尊称为“湘西号子歌王”,著名民歌演唱家何纪光也曾向他拜师学艺。时光易逝,辗转进入二十一世纪,笔者慕名来到歌王的家乡,探访这位昔日歌王的足迹。  相似文献   

4.
两京古道考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洛阳和长安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建国伊始,便结成了一对姊妹城,东西相照,连袂起舞,演出了我国悠久的文明发展史。日本学者平冈武夫在《长安与洛阳》一书序言中说:“长安与洛阳这两个大都会,恰象一个大舞台,唐代的历史、文化中最大的最主要的场面,都在这上边一幕一幕的演出了”。其实何止是唐代,几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场面都在这上边演出了。  相似文献   

5.
傩戏,又称“端公戏”或“傩堂戏”,是一种“端公”(巫师)为“春傩还愿”等所演出的一种祀神而娱人的戏。因演出多在百姓堂屋之中,故称傩堂戏。石吁滩戏,始于宋、元时期,明、清之际便崭露头角。在《石轩府志》“奇观论”中有记载:“吁属楚尾,信鬼重巫,酷有湘、优间风。秋尽冬来,腊余卷前,比户春滩鼓角,烧拥铃锣,歌唱之声响彻昼夜。”民国时期,石吁境内排戏班子有100余个,活动于县城、本区、白沙、龙塘等地。其中较著名的,有晏明姚绍清摊戏班、乐桥王清廉摊戏班、么鹅吴忠仁滩戏班、青阳陈正中排戏班。建国后,摊戏堂一度停…  相似文献   

6.
陈泽恺,一个在全省乃至中国戏曲界熟悉的名字。1994年,他创作的新编历史剧《范仲淹》经贵阳市京剧团演出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5年获第四届中国戏剧节编剧奖。1999年应文化部邀请进京参加建国50周年献礼演出获“文华新剧目奖”。他创作的10余部剧作,还在湖南省湘剧院、新疆乌鲁木齐京剧团、广东奥剧院等省内外专业戏剧院团公演并多次获省、市剧本创作一等奖。在2002年的南京第三届中国京剧节中,他创作的新编古代故事剧《巾帼红玉》在全国参赛申报的50多个剧目中入选,成为此京剧节24台优秀剧目之一,再次使贵阳市京剧团代表贵州走向全国京剧舞台。  相似文献   

7.
贵州黔剧,作为新剧种在祖国戏曲百花苑中绽开,还是在建国以后。五十年代初,全国各条战线都积极展开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我省各剧演出团体相继筹建和成立。除了京、川、评、越、豫等外省剧剧团外,1953年黔西县一些爱好文琴的老艺人,借用别省大剧种的表演形式,率先将文琴搬上舞台,称之为“文琴戏”,并在1956年正式成立了第一个专门的“文琴戏团”。“文琴”源于“贵州弹词”,也叫“扬琴”,是曲艺的一种。它具有很浓的地方特色,长期流行于贵阳、遵义、安顺和黔西一带,已有二百多年…  相似文献   

8.
“建国前”、“建国后”这两个词语在地方志文件、报刊上经常读到,通常被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简称。于是有人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未尝不可以也称“建国”。可见,“建国”并不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用语,其含义是很不准确的。 地方志一般不宜用简称,更不能使用含糊不清的简称。因此,我们编纂地方志以不用“建国前”、“建国后”的提法为好,要用就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我们的志稿、文献更具有科学性,严肃性。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朗玛?     
朗玛一词的真正含义说法不一,有些学者认为译成“内廷歌舞”比较准确,有些学者则译为“古典歌舞”。在过去,这种歌舞主要流行于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城市中。最初的朗玛只流传于宫廷及上层贵族社会,后来逐渐传入拉萨及周边地区的市民中,在群众中流传开来,并常由城市中的民间艺人表演。恰  相似文献   

10.
在甘肃陇东,有“雇事”这样一个职业群体。陇东人口把戢嫁娶、老人过寿等红白喜事的庆典活动,统称为“过事”。“过事”有一个自古相传、必不可少的环节和习俗,就是必须雇请民间艺人前来奏乐表演,称之为“雇事”,故把从事这一职业的人称为“雇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