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川  刘建业 《江汉考古》2022,(2):123-130
2019~2021年,荆州郢城遗址相继出土数处秦汉木构建筑遗存。本文结合考古及相关材料,考察了遗存年代、形制、性质及营建技术,认为这些建筑均由楚地匠人在营建郢城时,出于快速、简便的目的一并建造。其中三座木构桥梁属单跨简支梁桥,南城垣中部地下木构建筑为过水涵洞,具有排水并控制城内水系高度的作用。此外,本文还根据研究结果对这些建筑进行复原。郢城木构建筑的发现和研究,可为中国南方秦汉的城市和建筑技术研究提供丰富材料,也可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的中国古建筑之旅是从2000年开始的,查找资料,设计线路,然后利用长假自驾车去各地寻访散落在乡野的古代木构建筑,全国现存有一百六十座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我们已经看遍了其中的四座唐代建筑、四座五代建筑、八座辽代建筑,以及几十座代表  相似文献   

3.
河南府文庙建筑群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东南隅文明街中段,系明嘉靖六年在宋代府儒学搬迁旧址上修缮和扩建而成.其中的戟门、大成殿两座木构建筑在明代修建过程中,仍保留有早期建筑构造和做法,其建筑构造特征对研究中原地区早期木构建筑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位于山西平遥冀郭村的慈相寺现存9座建筑,是一组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本文逐一介绍分析了慈相寺内各座建筑的结构及特点,认为其平面布局为宋代以后寺院的前殿后塔式,虽经历代修葺和重建,主体建筑仍保留了金代木构建筑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明了木构建筑遗存形式与埋藏条件、发掘过程的关系,以及木桩、木柱、柱洞、柱坑的概念,才能对木构建筑遗迹作出准确的判断,辨证、灵活地运用层位学原理对木构建筑遗迹进行考古发掘。  相似文献   

6.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3):72-74
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南70华里的“庙前村”村北,有一座雄伟壮观的三层木构建筑“秋风楼”,“秋风楼”前是一座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后土祠”,在庙里的主建筑“后土圣母殿”中央,端坐着一位凤冠霞帔、神态庄严的女神——中华民族的“国土大地”之神“后土皇地祗”——“娲皇后土圣母”。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将越国民间建筑形式的干栏式木构建筑视为越国建筑的主要形式,对有着鲜明卓然的形构与风貌的越国官方建筑却鲜有关注。作者通过对出土于绍兴坡塘一座春秋战国时期土坑墓中的一件青铜房屋模型形制、结构、装饰特征等的观察,辅以文献史料佐证,为读者勾勒出越国官方建筑的面貌特征。其主要构成元素为:台基、层楼、立鸟图腾柱及精美的装饰。  相似文献   

8.
从昆明西山的罗汉山半山腰拾级而上,你就会走进一座别致的古建筑群——三清阁。三清阁始建于元朝,初为元梁王避暑行宫,明初改建为玉皇阁,后历经修建,成为昆明的道教圣地。三清阁由三清殿、灵宫殿、三丰殿、玉皇阁等13座木构建筑组成。妙的是,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南方各地建筑中,福建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形制,别具特色。然以木构建筑而言,我们所熟悉的基本上是明清时期的福建建筑,而对于早期,且不说隋唐,即使宋元建筑也了解甚少,对其演变过程所知亦不多。遗构留存较少,是最大的障碍。在所遗存极少数的宋代木构建筑中,福州华林寺大殿和莆田元妙观三清殿是人们所熟悉的,而近年来发现的宋构罗源陈太尉宫正殿,为认识福建早期建筑提供了又一珍贵而重要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牌楼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类型,浙江中南部特别是瓯江流域保留了大量木结构的牌楼,数量在40座以上。它们的建造时间跨度大,构架保留了大量的古制,同官式牌楼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这批牌楼的调查、归类,将它们与《营造法式》和《清式营造则例》做法进行对比,初步总结其地域分布特征、构架形式和装饰特点。通过对这些木牌楼建筑技术的研究,为探索浙江的木构建筑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并有助于分析浙江早期大式木构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传统木构建筑榫卯连接、斗拱、平面布局、侧脚、收分等方面分析其抗震特性,证明了传统木构建筑构造具有较强抗拒地震之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木匠来说,最忠诚的伴侣是工具;对木头来说,像敌人又像情人的也是工具;对建筑来说,造就栋梁的还是工具。木工家什样样别致,又充满规矩,不但辅佐小工匠建造起大宫殿,也开创出中国木构建筑不一样的特质与传奇。  相似文献   

13.
山西是我国地上文物建筑保存最多的省份,境内木构建筑的种类风格繁纷,时代地域特征鲜明,有古建筑宝库之誉。其中晋东南元代建筑以古拙自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就建筑技术角度而言,高台建筑是夯土与木构架相结合,聚合许多单体建筑在一个土台上的建筑形式。其主体为敦实的夯土台(间或辅以承重的夯土墙),墙内无专为承重用的木柱,而是围绕夯土墙内外加壁柱,如未央宫椒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排序问题,以江浙地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典型的传统民居木结构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方法采用构件属性改变后对结构整体应变能的单位体积改变率作为构件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16.0)开发了基于生死单元法和改变弹性模量法的构件重要性评价程序。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弹性模量法更适用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分析。通过对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单榀框架和整体框架在竖向荷载、水平地震荷载两种工况下的结构构件重要性的计算分析,得到了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和排序,并提取出了抬梁式和穿斗式传统木构的关键构件。研究结果可以为确定传统木构建筑遗产在修缮施工、维护以及结构健康监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构件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贺林 《文博》2011,(5):65-69
本文首先介绍了陕西现存木构建筑分布与概况,进而重点介绍了韩城早期建筑的基本特征。并以韩城城隍庙维修为例,将近些年来在维修保护中,如何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少干预的”原则,如何保持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及传统做法,再现中国古建筑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文章认为:古建筑维修不仅需要好的设计方案,而且还必须有一支具备较高文物保护意识的施工单位队承担施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保护古建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成舸 《中华遗产》2012,(6):120-135
有人曾说,中国古代建筑就像一首由木头写就的诗歌,传唱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构建了一片绝美的建筑“森林”。只是,这“森林”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怕火。在千百年木构古建与火的博弈中,古人的智慧如何进发?谁又是最终的赢家?  相似文献   

18.
北石窟寺的崖面上遗留有许多凹槽、柱眼和凿孔,这些凿痕大小不一,零乱地散布于窟龛之间,是历史上修建窟前木构建筑所留痕迹。本文根据这些遗迹对窟前建筑作简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14—17世纪中国明朝官式建筑与约略同时期的朝鲜李朝建筑在大木技术上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对典型建筑中大木作的分析比较后发现,朝鲜李朝建筑与中国明朝官式建筑,特别是山东曲阜地区建筑在木构技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方面是由于李朝与明朝在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联系和相互交流;另一方面,李朝时期的统治者十分尊崇儒家学说,朝鲜半岛在地理上又与中国山东地区十分接近,海上交流频繁,在建筑领域也有许多共同之处。本文力图通过对两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木构架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剖析二者的异同及其形成原因,并藉此为比较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山西高平建宁乡现存南北两座文庙,相关碑刻文献称二庙为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任晋城令时创办的乡间学馆,即“程子乡校”。调查发现,两座文庙大殿尚存北宋木构,为目前已知最早的乡校建筑遗存,其由程颢创设之说虽可能为后人附会,但两殿所存遗构折射出北宋中后期泽州地区乡校系统之发达和教育环境的转变,亦是北宋中后期中央教育政策改革辐射至地方基层社会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