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缂丝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勇 《收藏家》2005,(5):33-40
缂丝又称“刻丝”,是一种以平纹为基本组织,依靠绕纬换彩而显花的精美丝绢物。缂丝最大的特点是通经断纬,即纬丝非通棱所识,而是以本色丝作轻线,先将需缂织的纹样描绘的经线,再以各色彩丝作纬线,用小棱根据花纹图案分块缂织,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必贯穿全幅,只需根据纹样的轮廓或画面色彩的变化,不断换梭,采用局部回纬织制。因而在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的交界处呈现一些互不相连的断痕,似刀镂刻状,古人形象其“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称缂丝。  相似文献   

2.
缂丝又称“刻丝”,是一种以平纹为基本组织,依靠绕纬换彩而显花的精美丝织物。缂丝最大的特点是通经断纬,即纬丝非通棱所织,而是以本色丝作经线,先将需缂织的纹样描绘在经线上,再以各色彩丝作纬线,用小梭根据花纹图案分块缂织, 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必贯穿全幅,只需根  相似文献   

3.
中国玉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用途各异,礼玉作为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哲学蕴含与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探究。中国哲学的"天地人"思想贯穿了玉礼器发展的始终。礼玉的艺术精髓体现在对生命的永恒追求、道德的艺术体现和美学精神的彰显。  相似文献   

4.
歌行是古诗的一种,从汉魏乐府发展而来。因乐府诗中多以“歌”、“行”名其篇,如“燕歌行”、“短歌行”、“饮马长城窟行”等,因此后世将唐以前文人模仿乐府风格创作的大量以五、七言为主,间以杂言的作品,仍称作“乐府”,而将唐以后出现的、多为七言的作品,称之为“歌行”或“乐府歌行”。尽管对歌行的确切概念学术界至今仍无定论,但注重转韵,骈散兼行,节奏铿锵悠扬,音调和婉流利,则一直是歌行的最大特色[1]。本文将以歌行发展的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品为例,谈一谈歌行的演变及其特点。七言歌行进入唐代以后,以七言为主的歌行已形成一种独立的…  相似文献   

5.
考古发现的汉代漆器"锥画",是用作画工具"锥"来命名的艺术形式,称为"针刻"欠妥。锥画发明于战国时期,但尚未见到实物。汉代漆器锥画高度繁荣,大量汉代锥画漆器陆续出土。三国至唐时期,锥画鎗金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及至宋元,漆器锥画鎗金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发展到明清,锥画鎗金多与其他漆器艺术形式相结合,呈现出千文万华的漆艺局面。  相似文献   

6.
许洪卫 《神州》2013,(6):232-232
艺术家的作品影响着观众,观众的欣赏要求又培养了作者。中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艺术精神。中国的文化艺术陶冶了中国观众,中国观众欣赏的习惯是具有中国独特艺术精神的作品。传统的文学、诗歌、绘画、戏曲、舞蹈和雕塑等艺术只需手势、眼神、动作或唱腔就能表现环境和人物的心情,而每一个手势、动作、眼神和唱腔又是写心达意的造型所必须。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析彭克明近年,有人以我国南方的考古新成就为据,认为我国的文明发源地不光是北方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是源地之一。还有人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以楚文化为代表的南方经济不应弱于北方,隋唐以降南方经济更不逊色于北方,故历史上并不存在经济重心...  相似文献   

8.
由英国资深汉学家罗森 ( Jessica Rawson)女士所著 ,孙心菲等人翻译的《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一书 ,已于2 0 0 2年 7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当今西方汉学界 ,谈到美术考古问题时 ,几乎没有不推重罗森的” (中译本序作者范毓周语 )。该书是作者近年有关中国美术考古的部分论文的汇编 ,内容涉及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等多种质地的文物或古代艺术品。作者在这里显然对器物类作品情有独衷 ,她从各种不同风格的造型和纹饰等视觉艺术的形式要素入手 ,把细致入微的样式分析 ,置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中加以诠释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中学《中国古代史》课程中的经济重心南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中国古代史》课程中的经济重心南移问题陈祖新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已于1993年秋在全国范围使用。尽管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经济重心南移这一概念,但由于经济史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增加,客观地显示出我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由...  相似文献   

10.
马雁飞 《神州》2012,(12):106
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梅瓶,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漫长演变过程。然而,尽管梅瓶的装饰、造型、风格、以及颜色等不仅相同,但其基本特征大体一致,并且含有我国文化底蕴,同时也体现出设计者的艺术思想。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古代梅瓶的设计思想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序中国古代艺术是值得夸耀的。有许多不朽的伟大的成就,不仅成为我国的最可宝贵的遗产,而且,到今天,也还可以在那里汲取若干重要的题材和技术而加以研究、采用,乃至有继续的发扬光大的可能。在绘画、  相似文献   

12.
琥珀作为艺术载体在我国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余年前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时期,其使用一直延绵不断。本文主要利用考古出土材料,并结合文献,对自商至元(不包括辽代)历代琥珀制品的题材、造型、工艺、使用及其文化内涵作全面的梳理和探讨。文章认为,琥珀在我国古代是作为与水晶、玛瑙、琉璃、犀、玳瑁、玉石、金等相当的贵重物品进入人们视野的。其使用多限于皇室、贵族和高官,是使用者地位、财富和奢华生活的象征。琥珀主要作为小件饰品使用,其次用作印章。至于琥珀用作杯、盅、盏、枕、碟、盒等实用器皿,虽有记载,但非常罕见。琥珀制品的造型,与同时代其他贵重材质器物的造型相同或相似,其制作以圆雕为主,少量片雕、镂雕,加刻简单的阴线表现细部特征。历代琥珀艺术呈现的面貌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袁炯 《丝绸之路》2011,(2):66-68
中国陵墓雕刻艺术有自己独特的造型法则和历史使命,它背后的天人合一精神使其或寓巧于拙、或寓动于静、或虚幻灵异,使得大自然中的冥冥力量守护着其不灭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15.
岳麓书社1996出版的郑学檬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一书,分三章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时间界限及具体标准、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经济重心南移后江南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是近几年来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中的一部力作。通观全书有三...  相似文献   

16.
敦煌古代马球运动蓬勃发展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名城,马球运动大众化,是敦煌地区古代民间体育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敦煌遗书《杖前飞马 》是敦煌地区盛行马球赛之风俗的真实写照,此诗把群众热情观看马球赛和青红两队竞争激烈的壮观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 敦煌遗书《丈夫百岁篇》还描述了平民百姓对马球运动的酷爱。由于马球运动的技巧性和娱乐性较强,故能吸引不同阶层、不同性别年龄的广大人群观看和欣赏。特别是在一些全民性的节日(如新年、春节、寒食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敦煌地区民间的马球表演赛进入高潮,身怀绝技的马球高手经…  相似文献   

17.
王安 《文物世界》2006,(3):68-70
中国钱币博物馆,以钱币专业为依托,开拓钱币文化的更大视角。《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展》以此为方向,意在探索行业博物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建造书院或依山,或傍水,总要选择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即使在城市里建书院,也要选择僻静幽深之所。书院建筑布局一般都是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中轴线上排列着大门、二门、讲堂、祭孔子的殿堂、藏书楼等主要建筑。前部两侧排列着学生住宿、自修的斋舍,后部两侧分别有祭祀的专祠和山长住宅等。这种布局方式明显表达了上下主次的秩序。除此之外,建筑群的周边尽可能营造自然景观和园林,使书院建筑群融入优美的自然风景之中。这种整体格局是儒家"礼乐相成"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古代镜子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工用青铜铸造镜子,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多数镜子的背面,都有精美的装饰图案,从造形特征和艺术表现看,可以分成两类,代表两种不同风格:一种镜身此较厚实,边沿平齐,用蟠虺纹作图案主题,用浅浮雕、高浮雕和透空雕等技法处理的,图案花纹和河南新郑、辉县、山西李峪村及最  相似文献   

20.
古代埃及的雕刻艺术,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等发展阶段,3000年间始终保持着它的主要特征。自古王国时期确定其基本法则后,雕刻艺术经过中王国时期的发展,到新王国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从新王国末期开始,逐渐趋于衰落。希腊、罗马统治埃及时代,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渗入,具有悠久传统的埃及艺术并未因此而泯灭,古老的埃及艺术仍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影响着希腊、罗马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