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珍品赏析记几件带暗花边饰的青花瓷器于荣丽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明末清初通常被称为“过渡期”或“转变期”。由于连年战乱以及朝代的更替,景德镇官窑在这一时期几乎完全停废。民窑的生产虽然也受到巨大影响,但仍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特别是在青花彩绘...  相似文献   

2.
宋代,官、定、均、汝等窑,烧造了很多精美的陶瓷器,是我国陶瓷烧造技艺的长足进步阶段。这一时期,在陶瓷艺术表现上,更为丰富多彩,臻于完美。当时,各地民窑星罗棋布。民窑中的杰出创造,常为统治者掠为己有,而民间窑址也多为宫廷垄断,定窑卽是其中的一个。定瓷是为广大人民烧造器皿而发展起来的。工匠们所创造的这种薄胎、乳黄色釉、用印花或刻划花装饰的日用器皿,为世界陶瓷美术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定瓷具有的那种恬静地、不透明的乳黄色釉,  相似文献   

3.
朱军 《收藏家》2005,(1):34-41
一、官民窑的关系及康熙青花的分期青花,中国陶瓷王国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它不仅与玲珑、色釉、粉彩一道并称景德镇“四大名瓷”,而且还享有“国瓷”美誉。明清时期官民窑皆大量生产。官窑生产不惜成本,价值在于精。而民窑则变化多,纹饰生动活泼,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产品粗细兼有,产量很大。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大批外销。官窑是在民窑基础上的提炼和升华,其反过来又会影响和推动民窑的发展。官民窑这种相辅相成且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其形成了既有共同时代风格又各具自身特点的状况。而正是其中的共同时代风格为民窑断代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陶瓷生产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专门生产御用品和贡品,民窑生产民用品。从陶瓷发展史上看,五代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就曾命令越窑烧造庶民不得使用的御品,这种瓷器当时称为“秘色”瓷。但严格区分官窑和民窑始于宋代。《饮流斋说瓷》曰:“自宋以来有官窑、民窑之分,官窑由官监制,以进上方,备赏赍也。民窑又名客货,民间所通用者。”至元代对窑业一  相似文献   

5.
<正>民国时期,中国的官窑制瓷业走到了尽头。民窑则于整体萧条没落中透露出一丝新气象,主要是诞生了中国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珠山八友"。八友的成员,既有传统的诗、书、画、印功底,又善于探索开拓,或吸收西洋画技法、或改变传统的色料使用方法、或巧用色料。因此,他们的作品,传统的艺术魅力和各具特色的新创画法、技法兼有,为中国传统制瓷业的晚景带来了一抹亮色。民间陶瓷艺人,除了著名的八友外,更  相似文献   

6.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产品丰富,且多注重装饰,极富于民间艺术特色。其创烧与发展波及到河南、河北和山西、山东等地,此后又影响到江西的吉州窑,不少精品曾流散国外,可见其工艺技术传播之广,声誉影响国内外,在我国陶瓷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现将磁州窑与河南各地民窑的关系、工艺特征、及其装饰艺术等问题,就教于各位专家、教授、学者。一、磁州窑与河南各地民窑的关系磁州窑是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从唐、宋以来在各地民窑创烧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民窑体系。磁州窑以河北的观台和彭…  相似文献   

7.
小型青花瓷盖罐向来不大为古陶瓷研究者所重视。然而,由于它在江苏常州、武进地区的明代墓葬中时有发现,其中尤以明代中晚期的墓中出土较多,此类器物又烧造于民窑,对了解民窑青花瓷业的生产历史有资料价值,故而研究的必要。本文拟就此类瓷盖罐及相关问题作简略的探讨。一、器物随葬情况明代常武地区地方官吏、绅士之家盛行厚葬之风,其墓穴均由大型青砖(一般青砖长度在32厘米左右)或巨石构筑,上用巨石盖合,并以糯米拌和石灰浇浆;穴内棺椁相套,棺椁均用金丝楠木造作,雕凿讲究。墓中随葬器物较丰富,其中一般均有小型青花瓷盖罐发现…  相似文献   

8.
由陶瓷文化作家王德安先生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长冯家红女士合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瓷博士"开课》,是一部青少年文史读物。它深入浅出,将官、哥、汝、定、均几大名窑,官窑瓷、民窑瓷、外销瓷各种概念,器型、釉色、纹饰的不同内涵,宋元、明清、民国现代的窑业传承,乃至瓷器烧造的体验、古瓷真伪的辨识、残瓷碎片的华丽转身,都讲述得趣味盎然,是一本开创性的青少年文史普及读物。  相似文献   

9.
郑州商城形成阶段的二里头文化至二里岗文化过渡期,既有各种文化特征鲜明的器物,又有各种文化融合之后形成的新面貌,这一时期多元文化因素共存,尚未形成稳定的风格。过渡期之后,形成特征鲜明的典型二里岗文化,但多元文化的遗风犹存;典型二里岗期早段青铜器仍以二里头文化风格为主,典型二里岗期晚段青铜器才形成典型二里岗风格。此后的白家庄期器物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层度更高,总体上一元文化为主,仍有少量多元文化的遗风。郑州商城代表的二里岗文化构成的总体演变趋势从多元逐渐走向一元,反映了中心都邑逐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明代中期包含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六朝。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社会动荡,灾荒、战争连年不息,景德镇制瓷业也受到冲击,《浮梁县志》记载:"宣德中,以营缮所丞专督工匠。正统初罢。天顺丁丑(天顺元年),仍委中官烧造。"至今还未发现带有确切纪年款识的官窑瓷器。《浮梁县志》又记载:景德镇在正统至天顺年间,有三次大饥荒。因此,国库空虚,社会经济困难,官窑停烧,民窑瓷器烧造逐渐减烧或停烧,此时期青花瓷器也相对少见,陶瓷史上称这三个朝代为瓷器制造的"空白期"。  相似文献   

11.
嘉靖瓷器的道教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嘉靖尊道,官窑大量烧造道教色彩的瓷器,在其影响下,民窑瓷器的道教色彩也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12.
刘昌兵 《江汉考古》2008,(1):104-109
景德镇经历了宋元明清瓷业持续发展和繁荣,同时景德镇经历了由村市向集镇、由集镇再向城市发展进程。景德镇以瓷器而著名,围绕着这些精美绝伦瓷器的生产技术、作坊、行业分工、风土民俗、商贸流通和对外贸易.构成了庞大复杂、相辅相成的瓷业生产及流通体系,庞大复杂、分工细致的瓷业体系,成就了景德镇瓷业的辉煌,同时它渗透于景德镇城市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造就和伴随着城市发展。从沿河建窑、沿窑成市到陶舍重重与窑砖里弄,瓷业不断发展最终成就了瓷业型城市的特有形态和建筑。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境内的龙泉窑是宋、元、明早期著名的青瓷窑场,尽管考古资料揭示龙泉窑的始烧年代可能早至东汉,但形成龙泉地区青瓷风格的制品则是起于北宋。  相似文献   

14.
宋东林 《南方文物》2013,(2):85-93,71
宋元时期是景德镇制瓷工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正是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开始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生产传统和产品面貌,并在窑业技术上多有创新,表现在窑炉的改进、窑具的创新和装烧方法的变革三个方面。本文从考古发现的景德镇窑宋元时期的窑炉与窑具入手,通过系统梳理其发展演变的脉络,以点带面,管窥景德镇制瓷工艺在10~14世纪的探索与进步,并尝试分析其他窑业生产传统对景德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霍华 《东南文化》2011,(1):86-95
南京地区分布有明初功臣墓及其后代墓葬区,出土了不少重要洪武瓷.研究表明,家族墓中出土瓷器的品种与墓主的经历有关,贵族墓的瓷质随葬品种类依时间从梅瓶变化至罐,明代早期龙泉窑和磁州窑在全国瓷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贵族墓出土的瓷器一般都是民窑器.  相似文献   

16.
曲江县白土下乡宋窑经过发掘清理,出土了一批宋时期风格的陶瓷器物和窑具,丰富了对当时粤北地区陶瓷制作业的认识,为研究当地宋窑的形制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尤其是窑内出土的各式精美的浮雕莲瓣炉极具特色,为研究北宋时期粤北佛教的兴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辅证。  相似文献   

17.
任雅萱 《民俗研究》2020,(1):37-48,157
姜太公的传说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役神"类传说,另一种是风物传说,两种类型来自不同传统。明清时期姜太公传说发生了重要变化,"役神"传说伴随明初礼仪改革经过从"礼"到"俗"的转变,逐渐发展为"封神"传说。然而,对明代姜太公传说的历史地理统计却显示,风物传说中几乎没有"役神"情节。在普通百姓尤其是渔民的想象中,姜太公"渔夫"形象突出。免课一说依托姜太公的图像,在明代江南渔户中流传。清代,两种传说类型融合,并形成了新的传说结构和"家神"信仰。围绕文字、图像和家宅讲述的风物传说成为新的民间"正统"。  相似文献   

18.
根据相关实物和文献推知,浮梁磁局的设置很可能与当时元廷需要质“纯”的祭器有关,湖田窑刘家坞烧造的“玉”字铭器等,很可能就是至元八年成立的“元宸院”在至元十五年浮梁磁局成立之初烧造的第一批制品。元代磁局的管理者,在泰定间已由中央政府派员管理改为饶州路总管监督;其时的“官窑”很可能是选择了景德镇地区奈件较好,有一定基础的民窑作为定点窑场.官匠可能居此进行皇家用瓷的烧造。从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看,磁局的窑场大概在湖田窑和珠山明御厂一带。磁局产品除学界一般公认的传世品中一些有特异纹饰的制品和珠山明御厂故址与湖田窑出土的一些带有明显元代官窑特征的产品外,著名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象耳瓶以及与该器类型相似的制品,当为磁局工匠为民间订烧的制品,亦属磁局烧制的官窑产品。  相似文献   

19.
黄卫文  蔡毅 《东南文化》2011,(1):105-112,132
故宫博物院藏有传承自明代宫廷的清官旧藏洪武瓷67件,其制作工艺和装饰既有元代遗风,又有明代官窑瓷器特点,器物风格具有鲜明的由元至明过渡阶段的时代特征.结合景德镇明洪武制瓷历史背景、洪武瓷研究以及其在清宫中的原藏位置,可知清宫旧藏洪武瓷是景德镇洪武官窑受命为宫廷烧造的瓷器,反映了此时景德镇制瓷风格处于由元至明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20.
粗糙集理论(RST)及其在古陶瓷分类上应用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获得古陶瓷器的产地和制造年代的信息,需要应用科学分析方法对古陶瓷器的化学组成数据进行归纳、分类。本文介绍了粗糙集理论(RST)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给出了用粗糙集方法建立古陶瓷分类模型的基本步骤和对古陶瓷器化学组成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对瓷器产地、时代判别的应用举例,表明用该方法对古陶瓷分类研究的效果能达到预期目的,回代检验分析结果正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