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列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作为一个公开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尤为重要。陈列展览策划作为创造性陈列展览的有效手段,与陈列水平和博物馆建设密切相关。陈列展览策划是增强博物馆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陈列展览物品的设计,有助于深化陈列展览策划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同样也有利于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宣传度。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以向公众提供文化服务为本职,可以充当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中介,有助于提升公众素质。为实现博物馆的内在价值,要提升陈列展览的丰富性与实效性。博物馆要注重优化陈列展览的结构,可以在基本陈列的基础上增加临时展览频次,将多种主题融合起来举办展览,丰富观众入馆参观的体验;与此同时,要从规格上控制展览,美化陈列展览环境,并以大众需求为基础策划精品展览,让文化服务走进观众的心中。  相似文献   

3.
罗军 《沧桑》2014,(4):153-155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观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博物馆工作的业务重点,也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可从文物类别、展览形式等方面进行策划设计,利用优质的陈列展览吸引观众,通过增强陈列展览的知识性、鉴赏性和互动性,满足社会观众的精神需求。本文提出了博物馆在实施陈列展览策划与设计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博物馆免费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的公益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免费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的基础设施、陈列展览、服务意识等方面大幅提升,博物馆评估定级使博物馆运行管理得到加强。面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博物馆应坚持公益性性质,深化免费开放,提升陈列展览水平,拓展文化影响力,做好文化产品开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从而得到新的提升,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试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丰富性与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文物藏品保护与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实现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基本方式,也是直接服务民众的重要手段。陈列展览包括设计与制作、展览与开放、交流与服务等方面,体现出一座博物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因此,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应提倡精品意识,增加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今天,在“人”、“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同时,新时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更加注重契合广大民众文化需求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大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以及社会公众对文化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强,展览成为博物馆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最佳"文化产品",博物馆改变过去以基本陈列为主体的局面,临展比重显著提高。文章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角度,指出当下展览策划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河北博物院的实践案例,探讨公众文化需求在展览策划中的导向应用。  相似文献   

7.
姜晔 《文物天地》2021,(2):92-95
近年来,随着陈列展览成为各大博物馆的核心业务,临时展览已经成为博物馆提升自身整体业务水平和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手段。博物馆通过策划和举办临时展览,不仅可以带动各项业务工作内容的开展,还能锻炼与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而临时展览的内容设计,则是决定展览成败的关键所在。展览的内容设计文本,就好比一部电影的剧本.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以一个形象传播为基础,以形式艺术为表现手段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博物馆陈列展的选题策划和总体设计,是一个异常艰苦的创作过程。因此,准确定位陈列设计的风格形式,真正了解总体策划的构思,所做出来的设计才能最充分、完美的表现陈列展览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文化都得到快速发展,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工作形式也开始走向个性化及数字化,兼具学习与服务功能。由于文物是博物馆展览陈列的重点,应拉近其同公众的距离,突出其情感性、文化性与艺术性,从而将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通俗化与知识化相互予以完美融合。本文详细探讨了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融合知识化的策略,以提升展览效果,让博物馆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当前,博物馆陈列展览处在从传统工作模式向信息化与个性化、学习型与服务型的模式转换过程中。要尊重陈列展览工作的客观规律,关注陈列展览的社会效益,根据陈列展览内容和观众接受程度,选择适宜的知识表达方式和信息传播设施,为广大观众奉献丰富多样的优秀陈列展览。同时,文物展品是陈列展览中的主角,要拉近文物展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情感上、艺术上、文化上触动观众的心灵,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知识性与通俗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魏敏 《东南文化》2012,(2):119-123
观众研究是现代博物馆学的核心内容。西方博物馆学通过对观众行为模式观察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来剖析博物馆观众阅读行为的特点。相关研究成果表明,观众自身的认知体系主导着包括阅读行为在内的博物馆观众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博物馆体验。文字风格和形式设计影响着观众对博物馆展览文字的阅读行为。而针对具体展览的目标观众调查和展览评估应是进行展览策划和文字撰写的前提,是构建"高效"的博物馆展览文字的关键所在,却也是目前中国博物馆展览策划中的重要缺环。  相似文献   

12.
徐纯 《东南文化》2011,(2):92-96
博物馆学是一门后设学科,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是用藏品来呈现人类与其环境所发生事物的真实场所,所以它是在产生功能之后才建立起模式与理论。中国博物馆机构的建立虽然是输入的“舶来品”,但是也有着相同的对收藏对象的运作、管理与使用之目的,所以在呈现给公众观赏的展览上,如何达成文化遗产讯息的传承,用观众对展览主题的认知、态度与需求...  相似文献   

13.
学术研究成果和展品形象资料构成了博物馆展览的学术支撑体系,直接影响着展览的质量和水准。地方博物馆应加强展品形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以加强展览学术支撑体系的建设,提高展览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龚良  毛颖 《东南文化》2016,(6):6-12
21世纪以来,中国博物馆的大型原创性特展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南京博物院龚良院长指出,大型原创性特展作为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的文化产品,既能衡量博物馆的发展活力,也有利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博物馆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特色完善藏品体系,从而确定展览主题,制订展览规划。高校应该围绕研究公众、服务公众调整博物馆学的课程设置。试行中的理事会制度将有助于推动博物馆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满足公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南京博物院近年大力推行策展人制度,鼓励策划大型原创性特展,重视并强调展示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016年度举办的"法老·王"展是一次用低票价、非营利的方法,举办了一个不用财政资金、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高品质展览,并将展览作为文化创意产品的有益尝试,将为中国博物馆界提供一个可复制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idiosyncratic ways in which the Vanuatu Cultural Centre has incorporated global museum technologies into highly localised systems of object management. The convergence of understandings of subject‐object relations, and indeed of materiality, highlights the effects of museum practices of objectification on local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local agenda on museum practice. In constructing a holist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work of the Vanuatu Cultural Centre, we examine practices of display and exhibi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archive and storeroom, and grass‐roots research; moving away from the emphasis on visuality and exhibition found in many museum studies, to an approach that locates display as but one form of objectification within wider social practice. We challenge some analytic models that view Melanesia and Euro‐America as zones that organise subject‐object relations dichotomously, highlighting instead the mutual contingency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s and things between cultural context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of museum practi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展示艺术是一种诉诸视觉器官的文化形态。为观众提供可欣赏、受教育的展示精品,是博物馆追求的永恒主题。本文通过对博物馆展示主题、创意设计、科技维新及视觉艺术四方面进行思考,发掘博物馆自身所蕴藏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当代视觉文化背景下展示艺术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博物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加强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需全面掌握博物馆馆舍内外空气质量的现状,对其进行评估,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改善,妥善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本馆采用美国普滤(Purafil)公司研发并提供的检测技术,在馆舍内外选定八个测试点进行了腐蚀试片测试。根据监测数据得知,本馆处于高浓度极具腐蚀性的二氧化硫气态物质的包围中,已造成对金属、纸张等文物的危害,治理改善收藏环境迫在眉睫。创造保存各类藏品的微环境空间,是治理改善博物馆收藏环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现代博物馆经营的核心是展示教育和开放服务.在免费开放后,如何提升我国博物馆的展示教育和开放服务水平,提高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质量,是我国博物馆经营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发展、管理经验,制定相关考核指标,促进馆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博物馆展览延伸和拓展教育活动的开展并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开发,以促进我国博...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的陈列与展览在保存传统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使展览收到好的效果,就要求文博人集思广益、精心设计,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相似文献   

20.
郑奕 《东南文化》2018,(1):116-121
"保持与当代社会的相关性"理应成为博物馆的发展要义。展览、教育等惟有搭建在"相关性"的基础之上,吸引观众关注,才有可能进一步引发他们共鸣,促使其感动、铭记,并最终激励他们的同理心,改变其思维和行为。这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一体化进程,以达求博物馆传播的良性循环,真正企及观众。对博物馆如何通过展览、教育以达求"相关性""共鸣度""同理心"等企及观众的核心要义进行探讨,将促使博物馆真正讲好当下的故事,同时走近观众,进驻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